登陆注册
23188200000028

第28章 励精图治(6)

抗战一爆发,蒋介石就以抗战统帅的权力,将龙云经过多年训练的云南精锐部队的主力抽调出境。1937年9月,以卢汉任军长的第六十军,辖三个师,奉命出滇保卫南京外围。当时,蒋介石十分注重对非嫡系将领施以恩惠,加以笼络。六十军到武汉时,蒋介石待之礼遇有加,允许卢汉增编3个补充团,拨给汽车20多辆以及德造手枪800支,子弹10多万发,还专门为该军配备后方医院。此外,他还令六十军全副武装,列队行军经过武汉闹市区,以宣示国军仍有精良部队未投入战斗,借以鼓舞后方民心,同时也振奋了六十军军威。滇军在武汉游行时,蒋介石的德国顾问看到后,惊异地对蒋介石说:“卢汉率领的滇军是你们中国的骄傲,是最有力的部队。”

徐州会战时,六十军开赴鲁南战场,在禹王山之战中打得英勇顽强,苦战近月,全军官兵伤亡过半,其中旅、团长阵亡5人,负伤4人。徐州会战以后,滇军虽然损失很大,但名声大振。此时的蒋介石没有采用削弱杂牌军的惯用手段,他在武汉召见龙云和卢汉,对滇军英勇作战大加赞扬,保证部队不缩编,可速请本省补充兵员,武器不足由中央补充。当然,他还要求龙云再派一个军出师抗日,于是孙渡率领第五十八军奔赴湖南第九战区参加抗战。为了避免分化瓦解滇军的嫌疑,蒋介石任命卢汉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统一指挥五十八军和六十军。

早在南京国防会议期间,龙云三番五次地表示,现在国难当头,大家都应“少说废话,多负责任。身为地方行政负责者,当尽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财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俾期挽救危亡”。现在,他奉命派滇军出征,大部分装备、给养均由地方自筹,滇军在前线也忠勇奋战。但是龙云的抗战热情并没有抵消蒋介石对他的顾虑,一个突发事件反而增强了蒋对他的疑心。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以“赴滇讲学”为名飞往昆明,19日下午由昆明飞往越南河内,开始了他的“曲线救国”之旅。据汪派人士说,汪精卫已将全部“和平运动”的计划告诉了龙云,还得到龙的赞同。汪精卫在发表“艳电”投敌之后,其爪牙们也不断宣称,龙云是可能“响应”的重要人物。

虽然龙云在汪出走当日就电告了蒋介石,后来又就此事做专门报告,但在外敌紧逼、内部分裂,流言四起的环境下,蒋介石是不可能不怀疑龙云的真实态度的。

在此期间,蒋介石曾先后派遣李烈钧、唐生智来云南考察,实际上是监视龙云。不过,考察后唐生智给蒋介石的报告认为,龙云抗战态度是坚决的,“拥护钧座,始终不渝”,与汪精卫叛逃事件并无牵连。唐生智的报告并不足以使蒋消除疑心,何况,削弱龙云势力解除云南半独立的割据状态是蒋介石素来的愿望。汪精卫经由昆明出逃的事件,不过是加速了蒋介石控制云南的步伐。

龙云也在防备着蒋介石。滇军主力部队被调往抗战前线后,滇中军力空虚,为了加强云南防护,龙云不顾蒋介石“国防归中央”的规定,又组编了7个步兵旅。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中央军开进云南。

1939年冬,日本入侵桂南接着侵入越南,中国经越南的交通线被截断。为了保卫云南大后方及缅甸这条国际交通线,1940年9月蒋介石下令抽调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卢汉率原第六十年军的一八二、一八四两个师及第九集团军司令关麟征率领第五十二军开入滇南,沿滇越边境布防。这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首次进入云南,熟悉蒋介石为人的人也知道这是他为吃掉龙云而下的第一步棋。蒋介石为了消除龙云的顾虑,任命龙云为军委会昆明行营主任,并允许龙云新成立一个军(第九十三军)。

1941年,中英达成共保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协议后,蒋介石调集大量部队到云南边境,出于抗战大局的需要,龙云再次同意中央军入滇。当时,驻扎在云南的蒋介石部队主要有三个部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为参谋团长)的部队,昆明防守司令(初为宋希濂,后为杜聿明)的部队,准备入缅的远征军。1943年4月,蒋介石又成立了以陈诚为首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设在滇西楚雄,把楚雄以西的军队指挥权从昆明行营(原行营主任为龙云)划分出来,削弱了龙云的实力,并且楚雄在昆明附近,可以就近监视龙云。

(云南人民修筑滇缅公路)

蒋介石利用中央军入滇来解决龙云的用心是十分明显的。他常常向在滇的亲信面授机宜,要求他们秘密监视龙云的动向。他曾对宋希濂(当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说:“你到昆明后,首先要了解云南的情况,搞清楚昆明附近的地形,对各重要据点要确实控制,随时提高警惕,并与王叔铭(时任昆明空军司令兼空军学校教育长)密切关系。”中央军进入的同时,许多军统特务也开进云南活动。

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行动,蒋介石把他的势力逐步渗透到云南的各个领域,龙云的力量不断受到排挤。但蒋介石想解决龙云,彻底控制云南的图谋一直未能得逞。但抗战一胜利,蒋介石就利用机会用武力把龙云请到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从而在表面上了控制了云南。但滇系的几十万大军和地方势力依然存在,一番波折后,只好任命滇系第二号人物卢汉继任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政权仍然落在滇系手中。在龙云领导下的云南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

滇军先后在鲁南、武汉、湘北、赣北及滇南作战,“均能忠勇奋发,一往无前,弹雨枪林,伤亡枕藉”。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派出滇军支援前线抗战约近40万人,伤亡约10万人。龙云自己也曾表示:“滇省原为贫瘠之区,但国事如此,誓以将政府历年所蓄,及民间所有公私力量,悉数准备贡献国家”,而无怨言。

但是,这并没有赢得蒋介石的信任。相反,蒋介石不断排挤龙云的力量,在云南安插自己的亲信,密布特务,监视龙云的举动。云南“中央化”的过程中,蒋介石并没有获取地方实力派的人心。

蒋介石排斥异己的做法促使龙云政治思想发生转变,在抗战中,龙云暗中支持抗日民主运动,促进了昆明民主堡垒的形成。蒋介石把龙云赶出了云南,不仅没有解决云南问题,反而是促使云南及其他省份的地方实力派背蒋而去,加剧了蒋介石政权的离心力。

3.为退向西北做准备

西北有着辽阔的地域和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过,多年以来,中央政府在这里的统治却又是最薄弱的。同时,在这片土地上,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蒋介石非常重视西北,抗战以前就派遣胡宗南率中央军主力镇守西北。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西北有着双重的意义,即作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和西南地区的门户。正因为如此,自1940年以后,蒋介石不断加强西北的军事力量。

他将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扩编为第三十四集团军。蒋介石给胡宗南制定了“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为了加强空中防御,蒋介石同时下令在河西之玉门、张掖,青海之居延海等地修建重型轰炸机机场。另外,蒋介石还亲自兼任“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四团”、“西北干部训练团”团长和“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班主任,以培养国民党在西北的政治、军事骨干。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国际通道被完全截断,缅甸的失守又使西南面临被日军攻击的危险,这样,蒋介石更感西北战略地位的重要。他认为“今后我国局势,西北重于西南,对内重于对外,整军重于作战”,因而计划“从事于西北之建设,并将新疆与青海之全部铁路一气呵成。盖战后二十年内,如有外患,则我必取守势,仍欲引敌至我内地决战”。他甚至有迁都西安的打算。他认为“南京与北平皆近海,最初三十年必不能建立强大之海军为之掩护。故首都地点不能不在西安。以其地位适中,介于东北与西北之间,足以控制全国。”

于是,蒋介石进一步增兵西北,使这一地区中央军多达13个军。1942年3月,他将胡宗南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并将其所率部队扩充成3个集团军。其中,陕南、豫西、陇东、关中一带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七集团军驻用于防共和御日;在兰州、平凉及河西走廊一带的第三十八集团军防范盛世才,牵慑回马。

蒋介石对此还不是很放心,决定亲自到西北去巡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去巡视西北呢?其的目主要有三:

首先是为解决新疆问题。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善于见风使舵的盛世才以为苏联和共产党不可靠了,便积极投向蒋介石。恰在此时,原驻哈密的苏联红军第八团主力被调回参加卫国战争,盛世才见时机到来,便派人向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输诚。蒋介石也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确定了解决新疆问题的几项原则:向新疆派兵;将新疆划归第八战区,以盛世才为副司令长官;新疆与苏联间的政治、经济问题,其交涉权由中央行使。但盛世才又为中央军人新后其地位无保障而顾虑重重。朱绍良为稳住盛世才向蒋介石提议,由蒋派亲信大员携其亲笔信函前往迪化,承诺不危及盛世才在新疆的权力和地位,以解除其反苏反共的后顾之忧。

(盛世才)

西藏此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国民政府同西藏的关系此时存在危机。关系恶化的主要根源是西藏地方政府阻止中央政府修筑中印公路。虽然,蒋介石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政策,但西藏地方当局以英印为靠山,坚决拒绝康印公路经过西藏,尤为严重的是在1942年7月6日成立专理汉藏间一切事情的“外交局”,俨然以独立国自居。因此,蒋介石计划乘巡视西北之际,决定对西藏问题的解决方针。

最后就是督促胡宗南加强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目的。

1942年8月15日,蒋介石乘飞机从重庆飞往兰州,这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对西北地区进行的首次巡视。一个月左右的西北之行,他先视察了甘肃,后又视察了青海、宁夏、陕西等地,并对上述各个问题进行了安排。

在新疆问题上,他于8月29日派宋美龄、吴忠信、朱绍良等携带他的亲笔信飞往迪化,抚慰盛世才。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中央军由兰州开进安西、玉门,控制哈密的苏军;委派新疆外交特派员,收回外交权,归中央政府,使苏联在新疆的外交步入正轨;肃清在新疆的共产党;下令苏联军队撤离新疆;收回迪化的飞机制造厂。与此同时,对新疆省党务特派员、教育厅长与省政府秘书长等人选作出规定,要求均由重庆任命。

在迪化,盛世才盛情款待宋美龄一行。经过一夜洽谈,盛世才在宋美龄一再保证其在新疆地位不变的条件下,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并当即复函表示按蒋的要求去做。9月5日,在蒋介石返回西安不久,盛世才便命令苏联撤走所有驻新疆专家、顾问以及驻甘新边界星星峡的苏军。9月17日,盛世才在新疆掀起清共浪潮,中共驻新疆领导人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被逮捕。蒋介石在新疆反苏反共的阴谋得以实现。

为解决西藏问题,蒋介石于26日由兰州飞抵西宁。为了解除马氏兄弟的戒备心理,他在青海省政府下榻,除了钱大钧、朱绍良、顾祝同、胡宗南、戴笠等心腹大员外,只带贴身保镖四人。在召见马步芳、马步青时,蒋介石大加赞赏马家军,鼓励他们“精忠报国”,并犒赏他们10万元。蒋介石青海之行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即要借马家军的力量对西藏造成压力。马步芳对西藏早存非分之想,在1932年同西藏军队在玉树进行过青藏战争。

这次,蒋介石设想在青海与西康之间单独设立一个单独的省,把玉树作为省会,以加强对青藏康边的控制。他乘飞机巡视了青藏边地区后,决定“对藏暂时隐忍,以冀其自觉”,解决西藏问题以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只要西藏承认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即重庆政府就够了。蒋介石认为,只要西康和青海控制在手中,川康和青藏公路打通,“藏事自然解决”。

(蒋介石巡视西北与蒙旗各族王公合影)

因此,他在青海对马步芳百般笼络,要其在军事上给西藏加强压力,并修筑西宁至玉树长达1400余公里的青藏公路,修建飞机场,俨然使青海成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前沿阵地。蒋介石还部署马步芳派军队两个团进驻青藏边境,配合西康刘文辉的军事行动。该支部队不久便进入西藏境内。蒋介石在青海期间巡视并布施于塔尔寺和东关清真大寺,并于27日召见藏教活佛、回教阿訇、藏满蒙回汉各王公、千户、百户、士绅等于西宁,大谈民族团结。他称汉、藏、蒙、回、满是五大宗族,均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在军事问题上,他先后巡视了河西走廊的肃州(酒泉)、嘉峪关、甘州(张掖)、凉州(武威)等地,视察了第二十九集团军各部队和宁夏马鸿逵部队,为中央军进人新疆做准备。同时,先后在兰州兴隆山、宁夏谢家寨召集西北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并对西北的军事问题进行部署。防范共产党,是他强调的重点,他要求加强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

在西北的巡视中,蒋介石发现西北军队军心涣散,战斗力低下。各将领也普遍反映后勤补给困难,士兵经常吃不饱肚子,部队药品缺乏,疾病流行,从而怨声载道,要求中央给予解决。蒋介石对此十分恼怒,他训斥各级长官事事依赖中央,并要西北驻军体谅中央的困难,力行“勤劳俭约”,凡事“自动自理,来解决一切补给困难”。他指示西北驻军除了军事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展建设西北的活动,即屯垦、畜牧、兴办水利、植树造林、发展交通运输五大任务。他告诫胡宗南等人,“必须认清西北目前的形势与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一致努力来建设西北,巩固西北”,“不可视为边疆而言辛苦”。

9月3日,蒋介石从宁夏飞抵西安,于6日在西安召集长江以北各战区(第一、二、五、八战区)高级将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宗仁、蒋鼎文、孙蔚如、汤恩伯、胡宗南等。会议持续了5天,蒋介石听取了各军师长的汇报,并针对逃兵、兵役、军粮、军队编制、军队的教育与训练、军纪、对敌战略与战术等问题,作了两天的讲评。

9月14日,蒋介石离陕返回重庆。事实上,蒋介石此行并不像他在公开场合所说的那样,是例行视察。而是缅甸战役失败后,为国民党政权从西南退往西北做准备。

同类推荐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读懂鲁迅

    读懂鲁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899年7月21日,芝加哥郊外的奥克帕克村,盛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一位普通的母亲欢欣地记下了自己的长子出生的情形:小鸟儿唱着它们最悦耳的歌来欢迎这个幼小的陌生人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幼小的陌生人生下来身长2尺3,体重8斤6两,头发又浓又黑(长大后变成赤黄色),眼睛深蓝色(长大后变成棕褐色),皮肤赤褐色,胖乎乎的脸颊上一边一个小酒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喊孔武有力。他就是日后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热门推荐
  • 公主攻略手札

    公主攻略手札

    一夕梦醒,迟迟穿成了个任人欺凌的不受宠小公主,为了保全自己,她步步小心,在深宫之内如履薄冰。为踏过诡谲难辨的风云,避开所有的腥风血雨,迟迟决定——抱大腿!这一位屡屡出现在我梦中的未来厂公大人,能借你的大腿抱一下吗?!曹汀愈重生一世,是为了不再活成蝼蚁一般任人拿捏,他小心谨慎,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在一个小公主身上栽了跟头。我以为我重生来是为了打拼事业,没想到是因为你。从人尽可欺的小公主到一人之下的公主殿下。迟迟觉得自己做过最对的事就是,那日薄雾春寒,她扑到他的怀中,叫了一声,“救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干将莫邪剑

    干将莫邪剑

    或明或暗、或奸或诈,隐匿中暗藏杀机,私欲下诡谲凶残...是人性?是天数?武林风,刀枪棍棒险象生。情义绵,爱恨情仇千里缘。一把千年古剑,牵出武林恩仇怨。一座万珍古墓,映出尘世善恶丑。书生、伙计、见习师爷,歪打正着,一人身兼三职。睿智中风趣幽默,却怪象频出;不羁间深陷险境,却勇往直前。匡扶正义,于危难而不顾;恶斗强敌,于险境而不惧。20年前惊天血案,说不尽世间情仇,道不尽利欲熏心。啼笑皆非众生相,喜怒哀乐浮世图。是棋子?是棋手?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曲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曲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怒射天狼

    怒射天狼

    自古以来,人类的纷争不断,战争的祸患致使山河破碎,家园不整、百业具衰。窥视人间已久的魔界借机兴风作浪,营蛊造势,待到时机成熟,将对人类发起致命一击,从此奴役人类,掌控世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究竟什么才是掌固乾坤的制胜法宝,谁才是这个人魔纷争时代的救世主。请看长篇玄幻“射天狼”。
  • 你要的起吗

    你要的起吗

    曹家有女儿,长在农村,当城里姑娘养大的,可娇气着呢,上有哥嫂,姐姐姐夫,望门待嫁。母亲说要找个家境好的的,家里有钱优势,女儿将来不愁吃穿,不受欺辱,不用辛苦父亲说女儿要多读书,才能自己谋生,才能有好日子过的大哥说了我家妹子那是普通超市里的,不是精品店的,自己有数姐姐说小妹青春年纪就应该做这年纪的事情,千万不要去传宗接代,白白糟蹋了老天爷对你的一番美意姐夫说,秀秀自己的婚姻自己说了算
  • 马不如驴

    马不如驴

    江湖有故事,你的故事,我的故事,大家的故事。一头驴一首歌一个江湖。
  • 筝仙无双

    筝仙无双

    在这个属于天灵的世界,即使是觉醒了白色废灵,她也势必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巅峰之路。(注:作者只想安静写出心里的故事,如果不喜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不强求看,默默点叉就好。)
  • 奈何神君是女仙

    奈何神君是女仙

    白羽神君,战神白起门下的小徒弟,号称四海八荒最最有前途的青年才俊,九重天女仙们心中的如意郎君,可众仙不知,这三十一天上的白羽神君,其实是一姑娘。她贵为一十三天神君,本是孤寂的命理,却向往九重天的热闹繁华。一次意外,她不慎同渡劫的火神一同落入凡尘。一场孽缘,终是错过。重回天界,九重天波涛暗涌,各族势力盘根错节,二人的命运又纠缠在了一起,她的真实身世也逐渐被揭开,原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第一世,他只不过是一介凡人,可她却被卷入了万丈红尘。缘起第二世,白羽神君和天界火神,同为战友,亦过生死,一纸婚约,是希望亦是绝望。第三世,他重生归来,可她却无法再爱,她有她的天命,亦有自己的誓言。缘,终会灭吗。最不适合的人,却总是会相互吸引。爱,能够逆天改命吗。
  • 假的丶都是假的

    假的丶都是假的

    假的,都是假的,这里是谁创造的。虚假而又幸福的梦,真实但却残酷的现实。世界早已毁灭?我不相信!我会好好的,所以你们不要走,好吗?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