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4600000029

第29章 历史合理性与审美超越性的契合(2)

陆先生的新诗研究一贯重视诗歌文本细读,无论是八十年代的《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徐志摩评传》,还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四作家论》、《冯至传》,都非常重视诗人诗艺,对诗人代表作品浓墨重彩的阐释和分析,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诗学观念始终贯彻到《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之中,陆先生认为“作为诗史,不能不触及新诗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他“不主张简单机械的‘二分法’;认为二者在具体作品中,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形式(表现),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有些诗,“比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写一个日本女郎与异性告别时‘一低头的温柔’。内容不能说很丰厚,更不能说有多大社会意义,但作为一首诗,是很美的,它是多样交融的美,是说不完道不尽、不可把捉、难以言传的美,富诗味,把文字、音乐、绘画的魅力,都充分发挥了出来。”“如果硬要我表态,我倾向于形式、内容并重。”然而,陆先生有感于诗学界“曾有长期忽视诗艺的偏向”,故“尽力向这一方向倾斜”12。于是,除了将诗学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还原其本来面目,以达成其历史合理性之外,陆先生还主张:“诗必须首先是诗,‘诗史’必须首先是‘诗’之‘史’,不能也无法用别的什么来取代它。”13重视诗史的审美本性或者说审美超越性,揭示新诗艺术形式发展演变的轨迹,可以说是陆先生在《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写作中树立的一个基本准则和重要目标。

这集中体现在该著对个体诗人新诗创作历程的论述,尤其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之诗艺的细读上。如在论及俞平伯的诗艺时,陆先生强调俞平伯的“《冬夜》最突出特色是音节。”并以闻一多《〈冬夜〉评论》中的论述为基础,进一步以《凄然》一诗的细读为例进行论证。闻一多认为:“凝练,绵密,婉细是他的音节特色”,“《凄然》一首,为全集最佳的音节的举隅。不滑,不涩,恰倒好处,兼有自然与艺术之美的音节,再没有能超过这一首的了。”14陆先生引用这首诗的第一节进行考察:

哪里有寒山!

哪里有拾得!

哪里去寻诗人们底魂魄!

只凭着七七八八,廓廓落落,

将倒未倒的破屋,

粘住失意的游踪,

三两番的低回踯躅。

七行诗构成了一个带音乐性的乐章。一、二行是重复的音节,第三行音节变了,十一个字,音尺是二——三——三——三。第四行承上启下,音节有新变化,音尺为——四——四。第五行是整节诗音节收缩的开始,音尺为二——三——二;第六行音节进一步走向乐章的收束,音尺与第五行一样,音尺是二——三——二。最后一行是乐章的告一段落,音尺为四——四。除一、二行外,几乎每行音节都有变化,而整个一节又形成相对独立的乐章。音节自然、流畅。二、三、四、五、七行的脚韵“得”、“魄”、“落”、“屋”、“躅”,虽系窄韵,但对表现低徊的情绪倒十分吻合15。

此类新诗文本细读,在该著对其他诗人代表作品的分析中,比比皆是。如对徐志摩的各阶段代表作的论述,可谓尤其深入细致,精彩纷呈。如论述《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写一位温柔的日本女郎,饱含依依难舍的深情,与人道别: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志摩的诗》

第一句第二句的节奏和旋律,是日本女郎与朋友道别时神态与情绪的绝妙写真,轻微起伏的缓慢节奏,有着细致变化的柔和旋律,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深情的娇羞的日本女郎那一低头时的带有舞蹈美的姿态。第三行,一连两句重复的平声多于仄声的诗,那是女郎与朋友道别时清脆的声音的艺术表现`。第四句从内容说,是对第三行的说明,是描写的深入。音乐上是第三行的延伸和深化,是整个诗乐曲的高潮。第五行,是日本女郎道别时语言的直接记录。

从整个诗看,一、三、五是短句,二、四是长句,音节多,音乐旋律起着长短相间的作用;但第三行两句重复,又不同于第五行的旋律,第五行收束时音节短而余音回荡。这一首诗,从音乐节奏上说,人们简直无法增减一个字,无法移动一个标点。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开头“最是”去掉,就会感到这乐曲起得不自然,如果把第三行的两个短句合成一句,那在音乐上就显得呆滞。为了使诗的旋律柔和,诗的每一个音节中的几个字多数有平有仄,只有两三个字音节中的字全是平声。

这首诗,就整体旋律说,是温柔、多情的,却又不令人有腻烦之感。16五个句子的短诗,竟能以如此长的篇幅来分析,由此可见陆先生文本分析之深入细腻。以敏锐的诗性智慧把捉诗人一生中最辉煌的瞬间,以超越常人的审美眼光发掘诗人代表作中的艺术创造,从而突显出诗人传记之独特性,这无疑需要对诗人生平及其诗歌作深入细致的体悟和把握,同时还必须有非常高的理论修养,方能做到。

正是在全面搜集新诗资料的基础上,经由对新诗文本细读来对诗人诗作进行全面把握和整体艺术评价,使得陆先生“对许多诗人,重新审视之后,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对王独清与未来派的关系及他在创造社诗人群的地位;邵洵美诗的艺术价值,孙毓棠诗的再认识,以及一系列诗作的再评价。”17尤其是对王独清诗及其诗史地位的再评价,可谓慧眼独具。陆先生以整整四页的篇幅分析王独清的《威尼市》一诗18,这些艺术分析紧紧围绕着此诗在格律方面的创新展开,以具体的诗节论述了此诗在新诗格律形式的创新和成就。通过比较这首长达十章的长诗各章首行和末行的音节,陆先生认为:“十章首行诗的音节安排各异,但都带有诱发性,使以后诗行的音节和旋律沿着它预置的轨道前行。它的每章、节的结尾诗句,节奏和旋律也较充分地表现白话新诗多样化的特长。”而“《威尼市》的每一章,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音乐旋律”,如其中的第八章第二节:

你这月下的歌声,月下的歌声,

把你底

忧郁和放肆,

交给这冷风向四面

送扬,

就尽管这样忽高忽低地

诉出许多的往事,

使人底心尖,

在个被迫害的摇动中受着重伤……

我,我在夜半的Rio底桥头立定,

沉迷着这就要入眠的Canaval底歌声。

唵,这真像是堕在了梦中,

不过我底前胸,在痛,在痛……

这长短不一的诗行,内涵一曲动人的旋律。第一行诗是引子,下面引出“往事”,使“我”心灵“受着重伤”的往事。这一部分是诗的主体,也是诗的音乐旋律的主体。结尾强调:“我的前胸,在痛,在痛”。余音不绝。从前引的诗句可以看出,各个诗行没有相同的音乐节奏,字数也不一样,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有时还把一行诗用标点分成几段,如“不过我的前胸,在痛,在痛……”。音乐上增加了“我”的痛感。19经由王独清诗作独创性的艺术分析,陆先生认为:“在创造社成员中,诗创作的成就,王独清仅次于郭沫若。”20即使在指证李金发诗歌的缺陷时,也是由此出发。先生用了词语统计的方式,认为:“李金发诗还有一大毛病,就是重复用词”,如“沉寂”、“孤寂”、“静寂”、“凄寂”共计至少75次,而“痛哭”、“恸哭”、“悲哭”、“哀哭”使用频率更高,有近百次,充分论证了李金发诗歌“词汇的贫乏”21。陆先生经由大量诗歌文本的艺术分析,认为“李金发诗之所以晦涩难懂,并不在其诗之思的深奥,主要原因是:一、结构的跳跃跨度大;二、比喻的怪异与大胆;三、大量改变词的性质,如将动词改作形容词,或将形容词改为动词等等;四、硬插入文言,其中有些似通非通。不论哪一种情况,在他的诗中,都是瑕瑜互见,少数有开创之功,大多有蹩脚的痕迹。”22这种论析持之有故,真正做到了先生所言的:“从事实出发,于好处说好,于坏处说坏;不以其坏处掩其好处,不以其好处否认其坏处;不因袭成见,不固执偏见。”

陆先生始终坚持严正的艺术立场和审美观念,主张:“衡量诗作和诗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诗歌创作和诗学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二者的创新与发展?”24虽然“胡适的诗水平不很高,但从创新从新诗萌芽期的发展态势考量,应给以很高的历史定位。李金发的诗尽管有不少毛病,但从创新角度考量,还应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25换言之,陆先生一方面将诗人诗作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寻求其历史合理性,以考量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坚持严格的诗学观念,一切以诗作说话,以对诗作的细读和艺术分析作为衡量诗人诗歌艺术得失的依据,“竭力用诗的眼光去阅读,用诗的心灵和情感去感受,用诗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诗的整体艺术观念去评价。”26从而使得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却能在《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中相反相成,达成高度的契合。

1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陆耀东《冯至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48—52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版;《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第327—3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5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6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7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8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9陆耀东《闻一多新诗与中国古代诗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陆耀东《“五四”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联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1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2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3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4闻一多《〈冬夜〉评论》,见《闻一多全集》第2卷第63、6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132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6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327—328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7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第10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8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275—27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9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278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0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278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1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223、224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2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第223、224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3陆耀东《徐志摩评传》前言第2页,重庆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版。

24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第11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5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第11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6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前言第3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同类推荐
  •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为著名小说家张翎第一本散文作品集,是其二十多年散文创作的总集。共分三辑,第一辑“雪泥鸿爪”,为作者游览成都、古巴等地的见闻记录;第二辑“朝花夕拾”,是作者对童年、成长、故土、亲友的回忆文章;第三辑“书言书语”,主要包括作者的书评和其代表作的创作谈。张翎出生在沿海城市温州,童年生活在瓯江边。后来离开故乡到上海读大学,再后来离开中国漂流到大洋彼岸,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了全新的体会……虽然离家乡越来越远,但她在异乡书写故乡,字里行间都有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5)阅读与创作,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带你回忆往昔,你出生的那一刻,她看到你的模样忘记了疼痛,你蹒跚学步,他用温暖的大手牵起你的小手开心得笑,你第一次叫爸爸和妈妈,他们高兴得流下眼泪,激动不已。你从一个孩童长成亭亭玉立或者英俊帅气的模样,而他们却老了。你开始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去他乡留学,他们看着你远走的身影,忍不住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后来,你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中温暖的情感故事,让你邂逅一次最真实的感动。《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是最暖心的催泪之作,总有一个故事,戳中你的泪点。
  • 丁玲全集(12)

    丁玲全集(12)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青华年付一炬

    青青华年付一炬

    2012,这个盛传的末日,于记忆来说,不过是一系列末日电影和一段悲伤的爱情。2012年12月21日过后,末日并没有到来,人生的修行更深重了。世界上城市千万余,这座城、那座城,对于地图来说,是坐标;对逃离的人来说,是樊篱;对每个爱她的人来说,是一个温暖之所。我们愿择一城终老,不过是遇到了一个可以白头的人。0991,这个城市,对青春来说还有一个名字,叫恋爱之城。城市里的青春,突兀不自在,那时的岁月,要么用来奔跑,要么用来荒芜。爱哭,也爱笑,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当年的青春自由即是美,我们走过的路都成了风景。天真与深刻、快乐与苦痛。感觉到痛苦,说明还活着爱着。
  • 不偏不倚就要你

    不偏不倚就要你

    [大型爽文现场+微奇幻]惜姐在这里,你们就永远都发不了光!从小“失去”养母,被养父抛弃,养父另娶,她却已成独来独往的习惯。那天,死去十八年的养母突然出现在顾惜面前,告诉她自己是诈死,后来处处刁难。你和你爸一样没出息!——谢语。顾惜是个隐藏大佬,直到遇见寒爷,她的身份被一层层扒开。众所周知,寒爷超宠自己媳妇,媳妇脾气也不怎么好。……
  • 闯入聊斋五千年

    闯入聊斋五千年

    千年兰若寺,已成了县城地标广场,大妈们常在上面跳着广场舞。美艳的狐狸精,不再现身于荒野破庙,而是打扮成小太妹,游离于灯红酒绿之间,在午夜的街头喝的烂醉,等待着“捡尸”之人。一个叫燕立伟送快递的胖子,总是喜欢吹牛说自家祖上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剑仙。一个叫宁菲的网吧前台,奋不顾身爱上了一个叫聂小玲喜欢穿洛丽塔的萝莉。……斩恶龙,考城隍,收狐妖,拘神遣将,敕令封神!这是一个不一样的聊斋,一切从郭北县开始......
  • 穿越成兽之邪王你走开

    穿越成兽之邪王你走开

    她,从小孤儿,后被一个神秘组织捡走,培养成z国第一杀手,杀人如麻,同时拥有神奇的医术,被人号称噬血医神。却在生日那天遭遇闺蜜背叛,不甘的她穿越到一个异世,被一个男人捡走。他,耀国的王,冰冷如霜,无情无欲,却偏偏喜欢上一只不知名的小兽。他抱着某只小兽说:“若你想要,那我便丢弃这江山,陪你过平凡的生活。”看小兽如何在这异世干出一番天地。众多美男不惜倾尽一切,只为博得她一笑。
  • 寻凤之旅:大秦山海录

    寻凤之旅:大秦山海录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秦王嬴政扳倒吕不韦后,秦国大旱,战事不断,民心动荡,一行人穿越《山海图志》寻凤救世。甘罗:“当真放得下吗?你竭尽心力守护的大秦天下,现今并不安宁。”明月:“我竭尽心力守护的从不是大秦的天下,而是,嬴政的天下。”(考据党慎入)
  • 皇天苍穹

    皇天苍穹

    苍穹大陆,强者林立。等级严明,这里,实力代表一切。一场意外的重生,一次奇妙的旅程。让他得到无上功法。炼苍穹之道,汲星辰之力。
  • 召唤主宰系统

    召唤主宰系统

    人在世上,就是为了浪,你不浪。那你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 我是怪谈

    我是怪谈

    每个城市都有唯一一只蜻蜓,他们是现实与魔幻的界限,天道的刑刀。他们沉默的守望着自己的城市,一切都应尊敬他,畏惧他,对抗他,但却从未有人接近他,了解他,成为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