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91900000009

第9章 老子道哲学论(1)

在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史上,自从老子创立了一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便引起后学多方面的发微。首先是荀况把它严格规定在物质第一的前提下,庄周又把其引向相对主义的泥沼,魏晋玄学则又将它弄成了玄得不知所云。近几十年,学术界又围绕“道”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大争其鸣,闹得不亦乐乎。

老子生前隐居无闻,老子死后注家峰起,古往今来,解老、释老、论老的文字不下几千万言。有人说,这种情况真使得后起的老子研究者望而却步,不知道还能否讲得出什么新东西。这种心境,恐怕一般是老子研究工作者的相通之处了。

然而,本人仍然想就老子的“道”说点什么,这原因散见于下文陈述之中。

笔者认为,“道”就是“道”,就是它自己,是一个完整的思辨哲学体系。这个“道”的体系,有它的总体结构,包含了它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化形式,从而构成了老子的思辨的哲学大厦——“道”的体系。

不管前人已经说了多少宝贵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坦然果敢地揭开其“玄”的神秘帷幛,深入到大厦内部去,品评一下“道”的体系结构。

一、“道”的内在结构

千百年来,对老子的研究众说纷纭。然而,强调全面理解老子,从总体上把握“道”的体系的人似乎不多。这正是非常要紧之点。不然,抓住某一命题或只言片语,很容易造成各持一端莫衷一是的僵局。比如:强调“道法自然”

和强调“有生于无”,就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这种方法上的片面性会导致对老子认识的片面性,对研究工作是有害的。

好像没人怀疑,“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那么,“道”内在的结构指什么?

看来,作为结构,它是由四大因素(或四大特征)组成,即:第一,自然基础;第二,理性原则;第三,复归本性;第四,内向心理。这四大因素,各具独立性,又互相联系,互为依靠,互为补充,互相渗透,层次分明地构成“道”的内在结构框架,决定“道”的基本面貌。而“道”的最高使命是追求“复归”。

现分述如次。

第一,自然基础。与孔子的仁学结构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不同,老子“道”的内在结构,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自然基础之上。老子的“道”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怪物,它是由细微的有形的物组成的,它独立地不依靠外界力量而自己存在着,成为宇宙万物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老子描述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老子》25章,以下引《老子》)

书只注章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正因为“有物”、“有象”、“有精”、“甚真”、“有信”,“道”是客观实在的可以把握的,故而人们才有可能依此来认识万物的开始、原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状哉?以此。”(21章)这个“道”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它不依靠任何东西产生自己,它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自然而然。万物都效法它,在它之上,再没有什么神异之物。所以: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与传统的上帝创世说的目的论不同,老子的“道”以世界的客观存在作为自己的根基。

目的论说,世界的存在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天子则作为上帝的儿子代表上帝统制这世界的存在,宇宙的一切都来自上帝有目的的安排。

而老子的“道”则不然,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道”先成万物,是它自然而然如此的,并不是什么主宰使它如此的。甚或,“道”竟在“象帝之先”。上帝难道也是“道”产生的?也许是吧,可惜老子没有进一步考证它。

这些论点表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不是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的,也不是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见解跟目的论的说法鲜明地对立起来,表明了“道”不是精神性的实体,从而使“道”学说的主体内在结构建立在客观实在的基础之上。

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根源、万物的发韧之初,不是“水”,不是某种具体物质,也不是“上帝”,更不是“天神”,而是排除了超自然主宰之“命”的“道”。这不但摒弃了传统的上帝创世说,又与传统原始唯物论见解不苟同,正好说明,老子在理论思维上高出前人一等,其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第二,理性原则。基础毕竟不是大厦,它需要进一步构成大厦。老子只是以“道”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他并没有沉溺在感性直观中,而是在理性的天地中去构筑大厦;他也没有幻想在上帝的乐园中去觅求安慰,而是在理性的思辨里去探求自由。

似乎很不妙,老子在给“道”作进一步具体规定时,便陷入了矛盾:

一方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14章);另一方面,“其名不去,以阅众甫”(21章)。“其中有物”,“其中有象”(21章)。

这一方面“道”不可道,不可名,无形、无象与另一方面“道”可道,名可名,有形、有象的情形竟对立起来,形成如康德所谓的“二律背反”。

然而在这里,老子正是以思辨的形式,揭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既然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源,那么,一个有限的东西,就不可能成为一切东西的根源。因为,它既然是“有限”的,就必然与其他“有限”的东西相对立,它不过是“有限”的东西之一,不可能成为一切东西的根源和归宿。因而,“道”也必定是“无限”的,如老子所说:“绳绳兮不可名”(14章),既无起点又无终点。

同样,“道”既然是“无限”的,那么,“道”就不能是有规定的。因为规定就是否定。对于具有无限性的实体来说,在质上对它的每一种规定,就必然意味着对其无限性的限定,因而就意味着否定。可见,“道”又是无规定性的。

“有限的名词概念,不能满足理性的需要”(黑格尔:《小逻辑》第109页)。

然而,“道”并不是栖身于宇宙之外的抽象物,它就存在于宇宙之中,存在于事物之中(“其中有物”),一切事物都有其“道”。

两说如何统一?怎样才能自圆其说?这就必须依赖理性思辨。老子表述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俗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1章老子认为,“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开始。

天地生万物,“无”比“有”更根本。承认“无”,就能认识“道”的本质,承认“有”,就能分清“道”的界限。

这都指明,“道”即是“无”与“有”的统一,而“无”比“有”更根本。

“道”既然是世界的根源,因而它就是无限性的、无规定性的。老子的“无”正具有这样的意义。诚如一切有形的物质形态,它在形成这一具体形态以前,对于这一形态来说,它便是不存在的,是“无”。而当此形态一旦产生形成,便是“有”了。这“有”经过发展变化,此形态经转化又归消失,复成为“无”。老子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他把“道”之“无”的性质看得更根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从而建立起“以无为本”的“道”学说体系。综观全部老子哲学,他更偏爱于“无”,反映了他所坚持的理性原则,在老子那样的年代,在那样传统的和原始直观的思维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气氛里,老子给“道”作如此理性思辨的规定,无怪人们感到其神秘而不易把握,无怪使人们感到“玄之又玄”。

这一理性原则取得了“玄之又玄”的神秘服装之后,便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道”的整个内在结构中独立起来。

老子的“道”在理性原则的引导下,尊重世界万物的存在,又不局限于流动不居的事物,它从感情存在出发,又不满足于感性直观。它企图在万物之中的更高层寻求世界无限多样性的统一,这统一不是上帝,不是鬼神,而是“无”,从而它的“道”也最后归结为“无”,以至于扔掉了感性直观。

这种理性思考,在人类认识史上固然有巨大的启蒙意义,但是,它的这种“以无为根”的本体说,却诱使它走上了“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的唯理论。

第三,复归本性。老子高高地站在理性思辨的殿堂之上,来考察“道”的深化运行。他发现,“道”在自己的运动旅程中,产生了宇宙万物,而万事万物的运行也规定在“道”的总轨道内。具体事物的得失赢亏,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故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29章)。这运动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事物的对立面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运动变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2章)。事物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58章)。在老子的眼里,事物不但运动变动,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向对立面转化,这个转化,就是“道”的普遍性格,老子称之为“反者道之动”(40章)。

这样看来,事物的发展,“道”的运动,乃是一个过程。老子描述说:

“曰逝,曰远,曰反。”(25章)“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万物(参“道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证)。万物又开始自己的运动,向极端发展,在其久远的程度上,又向对立面转化(“曰反”)。

转化的最后结果,则是万物又回归于“道”的本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16章)。

“道”总要产生万物,万物总要发展,发展就要转化,转化就造成“复归”。这一过程,由“道”的本体开始,经过运动变化,又回归到“道”自身中来,恰像百川之流终要归入大海一样。老子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32章),正是对“道”的复归过程的生动描述。

在这一总复归的过程中,不管万物变化怎样千姿百态,不管具体事物如何生生不息,也不管现实世界是如何变化莫测,它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任凭你千变万化,然而最终你总要回来的。这并不是什么外在的力量使然,“道”的本性就是如此。

可见,“复归”的本性对于世界根源的“道”,正反映了它的最高追求。

是“道”的内在结构中“复归”这一因素,导致了其结构本身陷入循环论,与上升式螺旋型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形态判然有别。

第四,内向心理,因为“道”的最高追求是“复归”,“复归”是“道”的本性特征。所以,“道”的旨趣便不在外求,而是内向,从而形成“道”结构的内向心理特征,并与前三个因素连成一气,共同构成“道”的内在结构体系。

从由“道”中产生的宇宙万物纷纷纭纭,变化不已,使人感到直观现象的表面性、偶然性。这引起“道”自身的反思:外在的具体事物是流动的、暂时的、表面的和偶然的,因而也是不可靠的。而运动转化必然又回归于“道”,“归根曰静”,只有“道”这个万物之根,才是永恒的、必然的和可靠的。

既然如此,“道”何需去过多地关注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内的肯定、追求与外的怀疑、否定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建立在外的否定之上,不是宇宙万物背离了“道”,也不是“道”不体现在具体事物之中,而是万物不等于“道”。比起具体的万物来,“道”自身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它是纷纭世界的本源。惟其如此,世界上最真实的乃是“道”本身。

既然如此,何不理智地摆脱世界万物纷扰,去追求“道”自身的完美?因此,必须“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章)。甚至要“塞其兑,闭其门”,“为道日损”(48章)。干脆把外部世界否定个净光!

因为对具体事物的每一点信赖,必然是对“道”的自我完美境界实现的障碍。

“道”这种内向心理的基本要求即是:外部世界尽管是存在的,但是,它毕竟不是最本质的存在。它受“道”的制约而存在,还要复归于“道”自身,因而,“道”所重视的并不是自身以外的他物,这他物的运动变化只证明“道”的永恒真实性。所以,“道”不假外求,只好内追。“道”完全浸沉陶醉在把握自我的完善性上了。

“道”的这种内向心理要素经过外在发展,体现在人生态度上,形成了贵柔守雌、无欲无为不争的特点,对于汉民族精神性格的形式,起到了极坏的毒化作用。

儒家倡导的“内心修养”,佛学信奉自我“顿悟”,老子推崇内向心理。唐以后,儒、佛、道三家合流归一。而这一点,可能是三者所以归一的共通之处吧。

作为内在结构的四大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平摆在一起,而是动态性地联结在一起,既各有其独立性,又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有机的“道”的内在结构体系,统治着整个“道”学说。

“道”的自然基础特征使其不入于虚妄而具有现实精神,“道”的理性原则使其不落世俗而保持理智;“道”的内向特征又使其具备安然自乐的心理。和“道”的复归本性相联结相作用,“道”把自己的全部旨趣放在追求自身的完美性上。“道”把自己和世界一起看作是无限循环的过程,不管这一循环怎样重复,不管这一过程多么复杂,但它循环往复的每次结局都是对“道”自身完善性的完成,从而使“道”在执行自己的使命中,具有封闭型保守性的总特征。正因为如此,“道”的内在结构本身便取得排他性的特点。任凭历史千年发展行进,老子的“道”学说却基本保持其风貌而不像名、法家那样被历史湮没,其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二、“道”的外在化形式

事实上,老子的“道”并不只局限在本性内发展运动,它还向外部辐射,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这一多层次的结构,集中表现在“道”外在化过程里。

“道”是宇宙的总根源,它生育万物。这个生和育的过程,即是其外在化的过程。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21章)“道”是本性,“德”是功用,功用依赖本体,“德”来自于“道”,又归结为“道”,“德”是“道”

外在化的结果和体现。

“道”外在化为“德”,“德”体现和代表了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最高原则。而这个“德”与社会、人和人的认识各具体领域的“德”又是不同的。具体领域的“德”,受制于“道”结构的复归本性,又必然向总“德”回归,所以老子又称这个总体上的“德”为“孔德”、“玄德”、“德”的最后发展,又复归于“道”自身,“玄德”在现实尘世中,就是“道”的体现者。“道”外在化而形成的这一多层次的结构,进一步充实了“道”体系,使其一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另方面又使本来思辨抽象的结构,带上了伦理化道德化的特征。

如果说“道”的内在结构还停留在抽象的思辨领域,那么,其外在化的“德“则已完全驶入到具体实用的现实中了。

“德”在社会领域里表现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原则。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弑君夺室,君臣易位,你争我夺,互相攻伐,平民造反,奴隶暴动,旧制度在崩毁,新制度在创建,整个社会处于摇动之中。

老子看到了这一现实,他认为这动荡不安完全是“有为”的结果,“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57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章)。因而他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只有无为无知无欲,天下才能不争,国家才安宁。

何以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德”的原则,从而达到“道”的要求。所以老子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然后乃至大顺”(65章)。

既然有为有欲是灾祸的根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6章),同时又违反“玄德”,那么,就必须去智去欲,实行愚民政策。

同类推荐
  • 穿越之争战三国

    穿越之争战三国

    神秘穿越三国,隐藏惊天大局,步步探索,真相渐渐浮出。 赵云:银枪所指,白马所至,皆是吾主之地。燕云十八骑:犯吾边疆者,虽远必诛。郭嘉:嘉有一计,可灭千军万马。诸葛亮:下可安民,上可富国。李惠义:凡是日月所照,皆吾华夏领土,兵锋所指,攻必下,战必胜,伤吾子民,必灭全族。黄忠:上天下地,皆在一箭之中。那一年来到三国,那一年认识蔡文姬小姐姐,那一年爆发黄巾起义,那一年征伐诸侯,那一年万国来朝,那一年派子远征海外,······················穿越后开始平凡的一步一步走到最高,从襄平令到辽东太守,再到幽州刺史,再向全世界展示华夏的天威!!!!!!二十年三国,二十年罗马帝国,欢迎大家了看,可以留言批评。交流群:716330214
  • 明朝小财神

    明朝小财神

    一个现代佛系灵魂穿越到类似明朝嘉靖年间的时空里做一个欢乐自在的小财神的小说。
  • 南梁楚王

    南梁楚王

    简介:一个杀伐果断的主角带着美人种田争霸的历史爽文。既有尔虞我诈的朝堂争斗,也有热血澎湃的沙场对决……书名:《南梁楚王》(因沙雕作者手贱,暂时无法修改书名)
  • 货物系统

    货物系统

    苏焕带着系统穿越了,系统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吃的和金钱,这让想当咸鱼的苏焕不得不出去奋斗(装逼)。
  • 窃秦

    窃秦

    穿越到了战国末年,强了吕不韦的宝贝闺女,有个二舅叫魏无忌,认了个干爹是廉颇,还收了个小弟叫刘邦。这,都是小事。嬴政眨了眨稚嫩的眼睛:哥,那什么才是大事儿?秦天明:洋鬼子提前两千年来了,这才是大事。嬴政急了:哥,那咱咋办?!秦天明冷哼一声: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三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咱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夺舍了仙尊奶爸

    我夺舍了仙尊奶爸

    叶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穿越重生,而且一穿越就当上了仙尊。但……这仙尊怎么是头呆萌呆萌的熊猫,并且还是个仙尊奶爸……重生成为熊猫仙尊奶爸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刷勇者的大魔王

    刷勇者的大魔王

    杀手:“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更不知道你将去向何处。但我知道,我将——大开杀戒。”逃生者:“???”
  • 蓝色少女的秘密

    蓝色少女的秘密

    “我叫琼……我的名字叫做琼”男子猛地睁开双眼从床上弹坐起来。少女模糊的容颜在男子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个少女已经无数次出现在男子梦境中。琼?夜晚,一轮洁白的皎月隔着海平线垂挂在海的尽头,一条条大鱼跃出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那鱼儿的身影清晰起来……那鱼上半身居然是人样!!竟然是一条条人鱼……
  •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

    热播年代大剧《乱世佳人》原著小说,瞬间倾城真诚奉献民国版“美人心计”,唐嫣、陈键锋、罗晋倾情推荐。出身卑微的萍儿因代替张家小姐小蝶读书而开阔眼界,却被初恋情人、张家养子张文锦欺骗,成为其弑父夺产的棋子。小痞子重阳为摆脱日本间谍的“养成计划”,卷入绑架案,被诬陷成杀人凶手。被命运捆绑在一起的两人扒着一辆“死亡列车”,进入了光怪陆离的大上海。
  • 至尊邪皇

    至尊邪皇

    太古洪荒,凶兽横行,神、魔、妖等异族统辖大千世界,太古先民于洪水中哀求上天,于山火中挣扎求存,于疫病中伏尸万里,于凶兽爪牙之下血流漂杵,天心最仁,传承圣道,诸子百圣,传承万民诸子神通,镇服凶兽,另神、魔、妖等异族划地而居,开辟人道盛世,然!经上古、中古、近古,历史轮转,岁月变迁,人心沦丧,诸子百家,所谓圣人,蒙蔽天下,圣道正统逐渐凋零,身负重任的苏若邪可否能再正人道?炼尽世间百态,沧桑世故,革鼎三千最终造化成圣?
  • 今天也是个小仙女

    今天也是个小仙女

    有人说,傅小姐是通过潜规则上位的。一路过来都是出演女主角,一部网剧小有名气之后,就一路高歌,出演一部大制作的女主,成为千万人心中的“小仙女”,却唯独不是陆先生心中的小仙女。可是他为小仙女刷了上千万的礼物,那天晚上成功占据头条,一直到第二天,热度不减。他们都说两人之间关系非同寻常,也是,从小就青梅竹马的两人,相互爱慕,自然是非同寻常的。陆先生一直在宠妻,可以送她各种礼物,舍不得她受委屈,也舍不得她哭泣,但是每次把人弄哭都是自己,为此,他也深感烦恼…
  • 勋少成为了我的专属宠物

    勋少成为了我的专属宠物

    网游之恋:岁月无痕,浮生若梦。唯有你拂去的雪花,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那曾经凋零的希望,与月光不断摩擦,渐渐燃起,在风中摇曳。“我护你一世周全。”“我相信。”
  • 冰山校草的呆萌甜心

    冰山校草的呆萌甜心

    她是A是千金,刚刚回国你妹的就碰见他,从此以后日日夜夜被宠。终于终于有一次她受不了了:“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对我?”他魅力一笑:“甜心我只对你一个人这样,乖给你糖吃”,呆萌的甜心就这么被骗了。
  • 唯对你倾心

    唯对你倾心

    她与他在一场比赛中,一见钟情。本来以为可以一起幸福一辈子,可是路程坎坷,朋友喜欢自己的男朋友反目成仇,为了得到他,她曾经的好朋友不择手段。再次重逢,仍是对你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