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05200000045

第45章 外语暗示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一)人的可暗示性

心理学把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自发的(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作用叫做暗示。常言说的“熏陶”一词,非常生动和形象地说明了暗示的作用。它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或意识不很清楚情况下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颜色、语言、声音、气味都可以对人构成某种暗示,使人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观念,转化为一定的行动或产生某种效验。总之,暗示是普遍存在的。就个人而言,尽管各人接受暗示的能力不同,但都具有可暗示性。暗示学专家伯恩海姆说:“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化为行动。”他把这个原理称作“观念动力学的规律”。洛扎诺夫认为:“这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但是正如伯恩海姆又指出的,“观念也能发生中和或是抑制运动、感觉、想象、情绪或某一功能的作用。”比如一个平时爱自由自在地唱歌的人,倘若登台表演,想到面对那么多人,这一观念可能抑制他歌唱能力的发挥。

尽管人的可暗示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人的可暗示性总要受到某种天然的限制或者说防护,即反暗示防线的保护。洛扎诺夫认为,人人都有三道这样的防线:

①逻辑防线。“逻辑防线对于它印象上认为不合逻辑动因的,一概挡驾”。

②感情防线。“感情防线对于不能达到创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概挡驾。”

③伦理防线。“凡与个人的道德原则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洛扎诺夫认为,教学过程中使用暗示法,“不是强制的方式,而是引起心理共鸣的过程”。也即不能强行突破这三道防线,而是要努力取得这三道防线的协调,从而克服它。因此,暗示的现象可以被看成是破除和建立暗示的辩证过程,它是在反暗示防线的协调下完成的。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自己学习潜力巨大的新暗示与破除原有学习潜力有限的旧暗示,就是统一过程的两个对方面。

(二)无意识心理机制

暗示是针对无意识的,它是通过刺激无意识心理活动而发生影响作用的。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采夫说过;“无意识倾向的机制显然是暗示现象的基础。”洛扎诺夫认为,感情和想象力是无意识心理倾向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它紧密组合在一起的还有态度、动机、期待、兴趣、需要等这样一些要素。为此,他提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需求等待性谐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这也就是说,把暗示运用于教学,必须设法使学生产生无意识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感情、想象力、动机、兴趣、期待等。

就无意识(潜意识)与意识(显意识)的关系而言,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两者如同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1/9是显意识,水下的8/9是潜意识。潜意识不仅远远大于显意识,而且也是显意识活动的基础。因此洛扎诺夫认为:“一切意识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上。”无意识和意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人与人的交流活动而言,它自始至终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进行的活动。

暗示教学据此提出“双重交流水平”,其中人与人交流活动的说话内容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说话态度、表情为交流的第二水平。在日常生活的说与听的交流中,说话的内容处在听者注意力的中心,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处在这注意力的外围(外围知觉),要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必须使中心和外围充分谐调。相应地在课堂师生说与听的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运用理性知觉分析、理解、消化它,此时他的意识是清醒的,这种针对特定目标作出特定的反应叫做特定的心理反应。教师授课的态度、表情、语调、节奏等与教学内容同时出现,但它们是内容的陪衬,是处在中心外的背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于它们,对它们的意识是模糊的,没有特定目标,这种无意中对某个目标作出的反应,叫非特定心理反应。特定的心理反应应出自有意识的、清醒的、理性的知觉活动;非特定心理反应出自无意识的、模糊的、非理性的知觉活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是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正如洛扎诺夫所说的:

“人的每一个思想、感情、知觉或心理活动之中,除有一个清晰而居中心的经验总和外,总有一个居在背景的、模糊而外围着的经验系列与之平行存在。”任何心理活动,只有使这两种经验和谐一致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在暗示教学实例中,教师有感情的讲解和伴着音乐朗读,就是力求使自己的感情、态度、语调、节奏等与授课内容协调,使双重交流水平和谐一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

(三)外语暗示教学过程

保加利亚暗示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呈现和运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呈现新的语言材料这个阶段又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先后两个环节。在积极的环节中,教师借助手势和表情等用外语和本族语介绍课文背景,接着朗读课文三遍。然后,教师随着优美动听的交响乐的旋律和节奏,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浓厚的情感来朗读课文,而学生则看着课文,轻声跟着老师模仿。在消极环节中,学生以轻松愉快心情静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录音。这样可以产生有意或无意的认识能力和超级记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语言材料。

第二阶段: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变成口、笔语的交际能力。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多样化的交际性练习。诸如问答、对话、扮演角色、唱歌、游戏、猜谜、朗诵等,以及广泛开展小组言语交际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练习的机会。笔头练习是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听说读写言语活动来运用语言知识,以培养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能力。

暗示教学的过程具有如下特性:

①开发性。暗示教学通过激发无意识心理活动,控制非特定知觉质量,并使之与特定知觉谐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活脑活动机能,开发大脑潜藏着的能力。

②易接受性。暗示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而毫无对抗心理条件下实施的,它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不会产生反感、对立情绪。

③愉悦性。暗示教学运用优美的环境、艺术的熏陶等各种方式,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它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而不至出现紧张和疲劳。

(四)外语暗示教学的三原则

1.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两种活动,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只有当两者处于最和谐状态时,人的活动才最有成效。这一论断也得到当代脑科学的实验证明。当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半球的活动和功能是有分工的,其中左半球为优秀半球,它具有言语的、理性的、线性的、思考的功能,主管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为非优势半球,它为非言语的、经验的定型知觉,同想象(音乐、美术等材料)、情感本能地联系着,主管形象思维。但是,左右半脑又是协调活动的,理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带有感情倾向的想象能力在个体身上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要充分发挥挖掘人的学习潜力,就要把大脑两半球的活动和功能协调起来,实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暗示教学据此提出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学不仅要关注有意识活动,同时也要注重无意识活动,使两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传统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只相信理性的力量,只依赖于有意识的努力,把学生单纯看成是理性动物,看成是教师可随意控制的机械,全然不顾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其结果是人为地加重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失调和不平衡,使教学事倍功半。

2.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相统一原则的自然延伸,它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自始至终让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景中学习,其效果总比在不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好得多。“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可以认为,精神轻松、情绪愉快是暗示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显着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害怕、畏惧等不安全感,导致提心吊胆,肌肉紧张,这种教学非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3.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暗示的原则这条原则的实质是师生互相信任和尊重。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和尊重是暗示渗入学生心理圈从而发挥作用的首要保证,也是创造和谐欢愉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它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真诚的性格品质,绝不能在学生面前矜持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戴假面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否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感和鸿沟,那么暗示也就无从实现了。它还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声望和权威,教师要学识渊溥,有一定知名度,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肃然起敬,并产生对教师信赖和悦纳的相容心理。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和学识(知名度)总是自动地随时随地向学生发射影响信息,对学生产生一种自然渗透,无法抗拒的影响作用。心理学把这种影响作用称之为“无形”的暗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有形暗示(如言语信息和体势信息)都是建立在“无形”暗示的基础上。为此,暗示教学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格和威信,没有这两者,暗示教学就不可能有效进行。

根据上述,可以认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相统一原则是暗示教学的核心要求;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是暗示教学的外在特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暗示则是暗示教学的根本保证。这三条原则都是暗示教学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它们统一于暗示教学的根本目的,即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统一活动,最大程度地开发和挖掘人脑的心理潜能。

(五)外语暗示教学的三条途径

教学原则要通过教学途径加以落实和贯彻。暗示教学实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1.心理途径利用心理途径实施暗示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大量的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善于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暗示的协调气氛,即适宜于把暗示引向激发人的潜力的气氛,从而充分利用起人的无意识的、非特定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为高质高效地传授知识打开心理渠道。

2.教育途径暗示教学的教材容量大大超过传统教学,利用教育途径实施暗示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育加工,并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创造与其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使教材内容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既可排除学生因高容量而产生的困难感,又能激发学生掌握教材的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观念,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完整的句子,在已知背景下抓住整句的含义。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心理需要,变换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使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和谐地交替,彼此接踵而至,推动教学过程高速前进。

3.艺术途径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直觉和感情,对暗示最为有力。洛扎诺夫指出:“艺术手段不仅用来为课文基本材料的接受、记忆和理解,创造愉快的气氛。它们也必然会促进暗示的心理倾向--态度、动机和期待。”艺术手段的主要形式是音乐,教师介绍教材和朗读课文也要求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语调要多变,充满感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美并感到身心松弛的同时,激活潜意识的心理功能: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的翩翩,观念、情绪在起伏,创造力在活跃。洛扎诺夫认为这是特别适宜于开发人的潜力的时刻。当然音乐不是实施暗示的唯一的艺术手段,艺术手段还包括其他艺术形式,如把教学内容编成小诗、歌曲、滑稽剧、小故事、游戏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条途径在暗示教学中是交叉和综合地进行的,是相互统一地发挥作用的。

(六)外语暗示教学手段

在暗示教学法中教学主要采用暗示手段。暗示手段包括有:权威、情景、游戏、音乐、节拍、声调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彼此融为一体。暗示教学法利用这些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这些手段是最有利的暗示。它们借助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直接诉诸于人的直觉和感情,通过非理性打动人的全身心。这些不仅用来为语言材料的接受、记忆和理解创造愉快的气氛,并能促进学生心理倾向--态度、动机和期待的形成。它们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积极而持久的美育。这些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暗示教学法把这种结合叫做“双重交流水平”,即言语表达的内容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言语表达时的态度、表情等为交流的第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运用理性知觉分析、理解、消化它。学生的意识是清醒的,这种针对特定目标作出特定的反应叫特定的心理反应。态度、表情、语调、节奏等与内容同时出现,但它是内容的陪衬,是处在中心外的背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于它,对它的意识是模糊的,没有特定目标,这种无意中对某个目标作出的反应,叫非特定心理反应。特定的心理反应出自有意识的、清醒的、理性的知觉活动;非特定心理反应出自无意识的、模糊的、非理性的知觉活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在心理活动中是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在听课时,前者反应于内容,后者反应于态度。言语表达内容,逻辑严整无懈可击,就可以通过理性知觉的审查;言语表达过程中的整个“陪衬”,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就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在暗示教学法实例中,教师有表情的讲解和伴着音乐朗读,就是力求使自己的态度、表情、语调、节奏等与授课内容协调,使双重交流水平和谐一致,以达最佳教学效果。

同类推荐
  • 给新教师的忠告

    给新教师的忠告

    本书分为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人际交往三部分,内容包括:课堂上的忠告、关于作业、课堂外的忠告、评优课的好处、班级工作、学生问题、与学生监护人的交往等。
  • 写作教学心理学

    写作教学心理学

    本书包括:“写作教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心理学的实验与探索”两编共十二章内容。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2005年,宁波市政府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针对当时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设计了“基于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及实现路径研究”课题。该课题后来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热门推荐
  • 海域煞星

    海域煞星

    神秘海域,传说有一个煞星。只要是到那个海域,遇到它,便再也回不来了。“我就不信了,我不能打败,那个什么破煞星!”四大家族的新一代精英们,踏上了,探索神秘海域的晋升之路。
  • 窗外有雨

    窗外有雨

    幼儿园,他和她同校不同班,有同样的期望初中,同校不同班,不同的梦想高中,各走各的路20岁,再次相遇
  • 窃盗玄功

    窃盗玄功

    大道三千,各有其道,各道皆可成神证圣。张玄,偶得《窃天玄功》以窃盗入道,天地间万物皆可窃盗,窃盗时间?探囊取物而!天道?囊中之物罢了!且看一个重生少年,如何凭借窃盗之道扭转乾坤,偷天换日,改变家族本被屠戮地未来······玄者等级:玄者,小玄者,大玄者,玄师,玄宗,玄君,玄王,玄皇,玄帝,玄尊···
  • 饕餮千金之豪门嫁娶

    饕餮千金之豪门嫁娶

    饕餮?在我小弟吧。凶兽?小弟我们烤烤吃了吧。口水......珍草?小弟我们煲汤吧。口水......黑衣人?漂亮的卖掉,丑的解决掉。美男?抢过来嫁掉就好了。恶嫂嫂?把她娘家买下来。凶婆婆?让她儿子去雪域挖珍草。
  • 魔煞:暗影帝国

    魔煞:暗影帝国

    千年已逝,封印的魔界大门打开。魔界十二魔王强制转世,在人界中展开角逐,谁会是新一代一统魔界的君主?
  • 曾经的风吹过

    曾经的风吹过

    不到一米六的张小菲在一次寻找暑假工的路上遇见了帅气的张之墨,刚见面就溅了张小菲一身雨水不说还把人给撞了。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竟成为了最好的“基友”。两年过后在见“基友”竟成了沙雕,在“基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的朋友,于是暗暗想:虽然张子墨不行,可他的朋友不能放过啊。就这样在张子墨的助攻下成功的接近了男神,并开启了美好青春时光。
  • 使徒王者

    使徒王者

    海边会有马?被马撞会穿越?废柴小姐一夜之间化身天才少女?无缘无故被选为了神之使者?这一切都太狗血了吧!
  • 大顺帝国

    大顺帝国

    本作品完全为架空历史【也可以叫yy】: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没有近现代武器,只有明代的武器。这个世界完全为虚构。讲述了李家王朝推翻清王朝和之后的政治混乱以及战争。
  • 顶级杀手妃之王者归来

    顶级杀手妃之王者归来

    她曾是神兵凤凰,他曾是神兵天晶。他说过:“今生今世,只娶她一人!”她也说过:“今生今世,只嫁他一人!”玉皇大帝非常愤怒,但他也不会傻到去惹凤凰和天晶,于是他承诺:“如果你们下一世能永远在一起,不分离,朕便同意你们的婚事!”二人互望了一眼,坚定地说:“没问题!”而今世,他们果然相遇了……作者QQ号:836722584群号:308815670
  • 新永恒的十一

    新永恒的十一

    连续两次夺冠的冠军的校篮球队,在第三个赛季,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教练(老李)为了球队能够再一次挺进季后赛,为球员们搭配饮食、加强训练,交易也是在所难免的,很多球员因为薪资而投奔其他队,从最初的8人二连冠校篮球队,到创立王朝的15人最强国家球队。灵异事件也时有发生……中途换帅球员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