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0200000065

第65章 我与民俗文化的“情”和“爱”

朱海容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句吴国家的发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宝藏。

我就出生、生活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地方。从小受到这里许许多多动听动人的吴歌、故事和传说的教育和熏陶。毛主席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的,活泼的。”并指出:“……如果连群众的浯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我没读几年书,连小学也没毕业,199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朱海容作品研究》中教授和同志们称我为搜集家、整理家、研究家等,我愧不敢当。但有一点,我一直在群众的语言大学里(上学)学习着、记录着(听课,做作业),直至今天。

现在回想起来,我60多年的民间民俗文化生涯是从学习群众的语言开始的,是从学习童谣、儿歌开始的。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家”。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时都用唱儿歌的办法。这对我影响极深,我进人民问文学的第一步。记得1946~1949年在家乡组织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时,我带领小朋友唱童谣:“小小红头军,本领实在狠(大)。棍打青恶狗,枪戳黄老鹰”;“东洋兵、西洋兵,南杀人、西抢金”等等。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在《中国儿童》、少儿出版社及江、浙、沪等报刊发表300多首儿歌。2001年我多年的心愿实现了,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太湖新儿歌集《美丽的小鸟》(6辑200多首)。

在爱听爱唱儿歌、童谣的同时,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说吸引着我,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现在到处有民谣、山歌、渔歌等等,这就是不识字的诗人的作品。”我6岁时,父亲因家无寸田,农忙时出外做短工,农闲在一单间破屋开了“两张半”台子的小茶馆,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去“穷开心”,讲“山海经”,说古道今、谈天说地、无奇不有,特别是太湖无锡一带的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机智人物的故事传说和长短吴歌。老人中有“讲头”(主要讲故事),有“唱头”(主要唱山歌),他们讲得活龙活现,唱得生动活泼。我听得津津有味、句句人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因饥寒交迫,我11岁时就离开家乡到苏州、常州做小手工学徒。在此间的四、五年中,我学到了许多历史常识、文化知识,积累了许多(特别是吴地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料。这段时间,为我以后的民间文学事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解放后,1949年春我就到区里工作。开始我一直跟区委书记跑跑腿,打打杂差。不料,有一次参加“减租减息”和“生产自救”的大会时,书记刚开了个头,接县急电要立刻去县府开紧急会,书记对我说:“小朱,你讲讲吧!”说着钻进吉普走了。我站在台上呆了一会,红着脸说:“我没在大会作过报告,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会上有点头,多数人摇头,我只得硬着头皮讲了个《双倌抗租》。万万没料到,讲到双倌受苦受难时,许多人低头痛哭,讲到双倌惩治恶霸时,大家站起来,一片掌声……我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掌声中把会议要求贯彻了下去。书记回来后对我说:“小鬼!讲得比我好听,会开得很成功嘛!”

从此,我开始体会到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意义和威力。

由于开会、工作的需要。促使我更积极地随时随地搜集、记录、运用各种民间文学的资料。1951~1963年我在无锡县安镇等区委和县干校、党校工作期间,特别是在党校(党训班)的五年间。是我学习、运用、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一段卓有成效的时期。那时党训班每年要办3~5期(每期1~3个月)参加对象大多数是基层干部。每次办班期间我都要去作报告、讲课,每次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要求,运用(或穿插或举例、或讲、或唱)各类大家喜闻乐见的,而又能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民间奇人奇事奇语。

在这段时间里,我搜集记录了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以及许多小故事和中、短山歌等等,共记录大小笔记本20多本,还收购收藏各种原始手抄本30多册。在搜集、挖掘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整理,并发表。从1954年起在《无锡工人报》、《无锡报》、《县文艺》、《苏南日报》、《苏南大众》、《群众文艺》、《民间文学》等报刊共发表各类故事、传说85篇。

“文革”中我蹲了三年多牛棚,最痛心的是多年的资料全毁,不少老歌手、老“故事”去世,搞民间文学的人,均深受“借古讽今”等罪名的迫害,不少同志发誓再不搞民间文学了。就在这个时候,1978年的早春,上海文艺出版社钱舜娟同志从北京等地组稿后赶到了无锡,在县上的一次组稿会上,她讲了粉碎“四人帮”后的大好形势,说道:“无锡是吴歌、吴文化的发祥地,有很多‘宝矿’、‘宝贝’等着大家去发掘……”此后,老钱同志三天两头来电来信传达姜彬老师“及时抢救、挽回损失……”等指示。

从此,我和大家都从余悸中解脱出来,积极投身民间民俗文化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经过七、八年的加倍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1980年歌王钱阿福师徒唱述我搜集整理的长篇叙事吴歌《沈七哥》在《县文艺》发表,1981年《江苏民间文学》第三、第四期发表,1983年中国《民间文学》发表,并发了《朱海容与沈七哥》的专论,称《沈七哥》的发表在“民文”的百花园中是“文革”后的第一声“春雷”。第一枝“报春花”。《沈七哥》不仅震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界、学术界,并引起国际民间文学界的重视,西德波恩大学瑶贝克教授花两年时间于1986年把《沈七哥》译成德文,并撰文说:《沈七哥》是中国最早的汉族民间长诗,是世界少有的“创世诗”。

紧接《沈七哥》后,《中国歌谣报》、《民间文艺季刊》、《中国民间文化》等报刊连续发表了《五姑娘房门半扇开》等7部长篇叙事吴歌。1988年《沈七哥》、《薛六郎》、《小青青》等三部入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

1987年10月,我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无锡县民间故事集》(上、中、下三集80万字)、《无锡县民间歌谣集》(上、中二集70万字)、《无锡县长篇叙事吴歌集》(9部105万字)、《无锡县民间谚语集》(30万字)由江苏人民出版总社出版,主编的《无锡市歌谣精选集成》(20万字)199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还担任省《歌谣卷》的编委,参加江苏省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的普查和编纂工作。1989年1月年获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省民协联合颁发的注明“在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老书省卷的编纂工作中,成绩显著,富有创造精神,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1991年7月获入画艺术科学规划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颁发的注明“在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编纂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1997年11月获人画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注明“在完成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编纂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特颁发文艺集成老书编纂成果二等奖”的荣誉证书。

上述的奖项以及省、市、县的数十次奖励的获得,上靠各级组织的领导、指导,下靠基层干部群众的真情关怀、热情支持才取得的。它们成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1990年,我离退了,领导动员我迟退三年,我说:“人退工作不退,我早决定把‘终点作为起点站啦’。我所喜爱的民间民俗文学事业,吴歌、吴文化的研究工作在等着我哩!”

从1997~2001年,经过五、六个年头的日夜苦战,《华抱山》第一集6000行于1997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华抱山》第二集9000余行,于1999年4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年获锡山市特别贡献奖奖状,2002年获无锡市“五个一工程奖”奖状。2000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新版的《中华民间文学史》中立专章介绍了英雄史诗《华抱山》。韩国出版的《中韩文化交流研究》2001年第3期、2002年的第4期均以“中国第一部汉族英雄史诗《华抱山》”为题,设了专辑。

很多人说,朱海容年岁越大。成绩越大,质量越高,这是一种可贵的现象、难得的现象。我知道我做得还很不够。还须加倍努力,把领导和同志对我的鼓励作为奋斗的目标。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还哺育我、养育我的家乡父老兄弟们(特别是老歌手、老故事)一点“情”和“爱”。

(载《江南论坛》2002年第8期)

同类推荐
  • 帝国重启

    帝国重启

    三流学渣穿越清末,重铸中央帝国,再现泱泱华夏!
  • 时限之救世圣女

    时限之救世圣女

    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无泩的灵魂再次被送往远古的15世纪。在这里,他只是一个西方村子中的普通男童,而他的使命,则是见证圣女贞德的一切。“天地生来平等,我们有能力的人,为何不扶持弱小,为何要欺压弱小。”
  • 家父狄仁杰

    家父狄仁杰

    神都洛阳城中,狄仁杰绯闻频频,武三思载歌载舞,武则天破口大骂。明堂顶上,狄光昭大喊我爹乃是狄仁杰!政事堂里,狄光昭骂骂咧咧:“你们这帮糟老头子,坏滴很!”顶着时尚界宠儿、文坛新秀双料皇冠,狄光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最后让皇帝成为了背锅侠……
  • 最后4年

    最后4年

    风雨飘摇的明朝最后4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这并非是穿越,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对现实生活的一些回忆,用这个4年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这里到底会有怎样悲欢离合的故事呢?
  • 始皇嬴政

    始皇嬴政

    都说朕生的好,却不知我在邯郸受苦十余年。都说朕没本事,却不知我忍辱负重又是十年。都说朕继承父辈基业,却不知赵迁负刍远胜于朕。都说朕捡的统一六国,却不知其中汗水几何。都说朕性格残暴不仁,却不知朕不杀功臣,不杀降兵,杀的是妖言惑众的术士,杀的是破坏华夏统一的敌人。都说朕的不好,为什么朕的帝制你们沿用两千余年,为什么长城帮你们世代守护北方侵略。现在让作家窗格为朕正名!书友群:547828481
热门推荐
  • 一剑成仙

    一剑成仙

    关于这段传说的时间,已经无人知晓。只知道是在许多年前,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无数的修真练道之士,为了寻求长生的法门,费尽了毕生的心血,经过无数代人的摸索,最后也总算略有成果,享了个延年益寿。但是门派之争,天下第一之争,利益之争,各大门派之间的尔虞我诈,却让这本是平静的江湖,又开始了一场腥风血雨。馨园众人,虽不爱问世事,却也难逃俗世之争。正在天下武林危亡之际,临危受命,演绎出了一段精妙绝伦的传说,供后人流芳百世,口口相传。
  • 被风吹散的爱人

    被风吹散的爱人

    都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只想知道:十年,够不够彻底得改变一个人?她,新晋作词人,每日只想将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化在自己歌里,无关尘世纷扰,只需尽情歌颂。他,网文界的大神,被人高高捧在天上仰望着,荣誉加身。因为一场同学聚会,让一场纠缠了十年内心的感情逐渐浮出水面。在各自的生活里,她是黄小忧,生活不易终有一点忧愁。他是沈念,每日闭关写作,从未断更过。本来在同时空下生活的两个人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然则却因为一场在心底藏了十年的暗恋风波将两个人再次拉回到一起。沈念执意爱上黄小忧,而黄小忧却爱的是十年前的沈念。“你有没有爱过我一点点?”“曾经也许会有”我们都曾被风吹散,也曾执着爱的认真。
  • 极度破碎

    极度破碎

    支离破碎的记忆形成层层谜团困扰着林弋,让他无法认清真实的自己..这场末日浩劫是试炼,还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 职场表现力

    职场表现力

    本书内容包括:抛头露面的表现:保持可见度,让别人看见你的光亮;爱护企业的表现:跟企业一条心,所想所做都是为了企业利益;热情工作的表现:拿出100%的热情对待工作;职业素养的表现:莫要忽视职业素养这道护身符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师安然

    魔师安然

    有人说修仙是为了长生。安然也喜欢修仙,渴望那肆意潇洒,风采飞扬,抬手间翻天覆地的强大人生。但,那只是渴望。直到她却因为意外来到了一个:一人便能轻松举起小房子大的巨石,一朵像是长着一个小型黑洞的花,一个额前星光闪烁便能预知未来的世界。但是一舞过后,白光一闪,她看到了天上踩着飞剑的人……
  • 我家绣娘有点凶萌

    我家绣娘有点凶萌

    夏巧颖穿越了,本以为命好老爹是个县官,没想到竟然还是穷困潦倒,一天三顿,一连几个月没半点荤腥全是素,这怎么受得了?想要幸福生活,就要自己奋斗,临川县地理位置优越,幸亏她有一技傍身,一手绝艺绣工扬名天下!
  • 定制都市传说

    定制都市传说

    都市传说有九个,前八个都被定制给了许多人,只有第九个,仅仅只被定制给了云皓一人。遭遇了都市九大传说之后,云皓眼界变高,抬头望天。“‘黑云压城城欲摧’,为什么白云就是漂浮在天空上,而不是压摧天穹?”云皓,想做一朵不一样的云,压摧天穹!
  • 校园青春之爱无悔

    校园青春之爱无悔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靠着奖学金和自己勤工俭学来交每年的学费,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他,是校园中的佼佼者,他有着一张天神般的容颜,背后,是一个世家的力量,但他厌倦了世家里的明争暗夺,他要的,是自己努力打造的帝国。无数女生为他而倾狂,尊他为‘殿下’。当他遇到她,两人的命运就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是甜,是苦,亦或者是悔是……
  • 摆脱但又好像离不开你

    摆脱但又好像离不开你

    那一年他性情大变她不得不离开,直到到了新的学校再一次遇见了他,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