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97500000012

第12章 徐元文(2)

徐元文任左都御史期间,正值平三藩战争后期,吴三桂的几十万部众相继投降。降兵降将们要吃要饷,耗费巨大,使本来就吃紧的国库更显得入不敷(fū)出,军需更加显得吃紧。如何处理这些降众?有人主张把他们羁留云南;有的主张将他们调移他处;有人主张对他们进行整编;有的主张把他们划归各旗管束。徐元文认为这些主张皆不可取。他认为几十万降众羁留云南,绝非长久之计,弄不好会激起事变;调移他处,千里调动,耗资更大;换将整编,降众会疑心,终将留下隐患;划归各旗,降者人多势众,旗官如何管束?他上疏康熙帝,提出了独立有效的处理意见:第一,对胁从之众要恩许自新,以利瓦解三藩的军队。第二,安置恩许自新的胁从之众要区别对待,凡可留用者,应与绿旗将弁(biàn)一例录用;不宜留用者一概分遣为民,由各道安插。这样一来,既可减少俸饷开支,又可充实军需。至于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旧隶将官,更应该解散。康熙帝采纳了徐元文的建议,利索地解决了这件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徐元文还疏请革除三藩在粤、闽、滇、黔诸省的虐政,如盐埠(bù)、渡税、鱼课、船捐、牙行、勋庄、圈田等,康熙帝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荡除了旧日三藩辖地的横征暴敛。

清初曾多次下令清查隐占田亩,以实国库,并订出奖励性的规定:“凡查出者分别甄(zhēn)录”。那些知州知县为了升官提职,凭空捏造。一些州县一夜之间竟多出几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的税赋自然摊到所在地农民的头上:三亩之家缴五亩税,五亩之户纳十亩粮。强摊硬派的作法,弄得许多交不出税赋的人家,有的被逼得卖田典地,倾家荡产;有的被迫卖儿鬻(yù)女,家破人亡;更多的是携老扶幼,逃亡他乡。清政府的清查政策不仅没有达到“以实国库”的目的,相反,却更加破坏了农业生产,为造就一大批贪官污吏埋下祸患。

徐元文对这种清查政策的危害是深有感受的。当年的江南粮案徐元文也名列欠赋册中。他历经四年申诉、辩解,才得以申冤复职。江南有万余名因欠赋而被宦、降职的文武官员,更有那些平头百姓,因官吏捏报田亩而陷入欠粮案中,身陷冤狱。旧冤未申,岂能让新冤又起?徐元文决心谏止捏报之风,严处贪污之吏。

徐元文知道,要严处贪官污吏,杜绝伪报之风,最重要的是掌握证据。徐元文上奏,力陈清查弊端。他还揭发一些督抚对属官捏报田亩之事,他力请申严对捏报田亩的处罚条例。康熙帝对他的奏议非常重视,转批给吏部讨论通过。从此以后,督抚和州县官吏心惊胆战,虚报田亩、损农害民之风才得以平息。

满清建国时期,在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南明政权及地方抗清武装的战争中,满清贵族掠夺大批百姓,把他们充为旗下奴仆,通过圈占田地,强迫失地农民投靠为奴。这些被称为“包衣”的家奴,被其主子强迫为他们耕田种地,放牛牧马,捕食猎兽。包衣不仅要从事繁重劳动,缴纳高额地租,而且身份极为卑贱,经常遭受主子凌辱、鞭挞和转卖,每年被毒打致死和受辱自尽者数不胜数。广大包衣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野蛮的、落后的家奴制剥削和压迫,纷纷逃亡。

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这种家奴制,虽施用严刑峻法,比如严惩窝主,重挞逃人等,但还是未能杜绝包衣逃亡。杭州将军马哈达认为地方缉捕逃人不力,疏请让八旗官兵自行缉拿,不必移交地方衙门处理。徐元文不同意马哈达的建议,他认为光靠严峻的“逃人法”是不行的。不禁止家主凌辱虐待,不废除奸人拐骗掠卖,包衣逃亡就不会杜绝。治病要治本,他上疏条陈对策,康熙帝赞同他的对策,马哈达的奏议作罢。此后,包衣的景况有所改善,掠卖平民为奴的案件也相应减少。

忠言切谏无所畏惧

徐元文在朝为官30年,谦虚谨慎,忠厚待人。与同僚相处,十分平和。但他遇事刚正不阿,无所顾忌,无论是任左都御史,还是贬领史局,他都以敢于直言争谏、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著称。

有一次,九卿会推江西按察使一职,有人推举道员张仲举担任,御史唐朝彝反对。唐的意见是:张仲举既无才学,又无政绩,不宜担任。但是多数人不同意他的意见,并且起草弹劾他的奏章。当时,副都御史李仙根、给事中李宗孔不愿在奏章上署名,于是被一并弹劾。康熙帝批转部议,结果二李被降五级调用,唐朝彝被革职。徐元文得知此事,马上上本奏道:九卿会推官员的目的,就是要求众人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有什么可怕的?如此处分意见相左者,抑或所举不当,谁敢驳正?今科道公疏,不许一人不列名,若一二强有力者操纵廷议,众人只能随声附和,其后果不堪设想。康熙帝认为有理,答应免去诸人处分。

清初为用兵筹饷,实行捐纳授官政策,规定凡捐纳做官的,任满三年后,称职的予以升转,不称职的罢黜。但在实行中罢黜一项等于是虚悬。后又规定三年期满再捐纳的,一律升转,因而造成仕途壅(yōnɡ)塞,官吏冗滥,吏治腐败。

徐元文任左都御史时,各部、寺、院有3000多笔帖式要求按照前例捐升官职,他坚决认为不能办。有些人害怕会酿成事变,主张让步。满族大臣也劝他不要触犯众怒。徐元文当然深知这些笔帖式不是好惹的,他们都是满族权贵子弟,都是负责翻译汉文书、整理簿籍的低级官吏,实际上是皇上委派的谍报人员,负有监督、考察各部军政大吏的特殊使命。得罪他们,等于是惹祸上身。但他还是坚决不让步,与同僚们争论了三天。后来,他对同僚们说:“这件事当‘独为一议’,由我一人上奏,责任也由我一人承担,决不连累大家。”最后,康熙帝认为徐元文的意见有利于精简官员、澄清吏治,同意采纳。

平定三藩之乱后,群臣纷纷上疏康熙,请他登封泰山,荣受尊号。徐元文反对大臣们的建议。他认为三藩战争已使国家创痍(yí)累累,生民涂炭,现在还未到歌功颂德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振纲纪”、“核名实”、“崇清议”、“厉廉耻”。他建议,乘此武定功成之时,要严谕大小官员“崇大体”、“课吏材”、“定国是”、“正人心”,使国家的元气得以恢复。奏稿写成后,同僚们认为疏上言辞太直太切,会使皇上扫兴,劝他不要上奏。徐元文婉拒劝阻,毅然上奏。康熙帝看了徐元文的奏章后,十分赞同他的建议,登封泰山的大典终于停止。

康熙二十二年冬,徐元文因推举官员失当而受牵连,被降调史局,负责监修《明史》。当时史局已建立五年,修史工作进展缓慢。徐元文到任后,无暇旁顾,埋头修史。他取来史局诸人所写的纪传稿,参照百家之说,逐条考订史实。他治史态度严谨,每遇疑问,或写信,或送钱、送礼敬请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解难释疑。在他的统领下,修史进度很快,一年之内,完成纪传十之六七,缮写本纪七卷、列传十五卷进呈康熙帝。

修史名义上是学术性工作,但在清代,却包含着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关于南明诸王及其大臣史事如何撰写,是《明史》编纂体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触怒皇上。历史上,由于秉笔直书而触犯皇上、遭致被革杀的史官,也不在少数。一些人出于顾虑,主张以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朝覆亡为断,南朝诸帝不必写入。徐元文不同意,他认为南明诸王是客观存在的史实,不写入他们,《明史》何以为史书。争论不决之后,他毅然上疏,提出了关于编纂南明诸王史事的意见。他认为:《明史》的编写,本纪可以崇祯帝终止,但南明福、唐、桂三王史迹,不可以不著,如何写入?能援用《宋史》益、卫二王和《辽史》耶律大石之例,将三王著入附传。至于明末诸臣尽忠前所事者,凡考之有据者.都应当采摭(zhí)。康熙帝看了徐元文的奏本,一时也难以处置,他召见徐元文,详细询问原由。康熙帝沉思很久,点首同意徐元文的编纂意见。南明诸王及为其尽忠的大臣们的史事,由于徐元文的力谏,在《明史》中得以再现。

徐元文为人外和内刚,直言无忌。他为政不畏权贵、尊礼守法。然而由于家门子侄不贤,巧取豪夺,为恶乡里,给政敌提供不少口实,使得徐元文一再遭劾。先是副都御史许三礼劾他入阁拜相后,收受贺银五千两。康熙帝置之不究。不久两江总督傅拉塔纠劾他及其子侄家人“公然受贿,扰害地方”。此次是满族封疆大臣的弹劾,康熙帝不能不问,追查结果,所讦各条虽多为徐元文子侄和家人所为,但他未能辞其咎。康熙帝法外加恩,让他致仕回籍,徐元文回乡后,昔日煊(xuān)赫热闹的门庭变得门可罗雀门可罗雀:在门前可以张起网来埔捉麻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他感慨人情万端,官场险恶,终于抑愤成疾,一病不起。不到一年,在康熙三十七年闰七月二十七日,这位清代名臣便郁郁而终。

同类推荐
  • 曾国藩——权谋人生

    曾国藩——权谋人生

    介绍了曾国藩权谋人生。全书叙述了他一生的历程。有辉煌、有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确是留给后人的法宝。读者可以采它山之石,功自身之玉。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新四军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新四军

    1937年春夏之交,华北地区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从4月下旬起,日本在中国的驻军开始在平津近郊举行战斗演习。进入6月,演习更为频繁。尤其是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旅第1团,竟以攻夺卢沟桥、宛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地进行演习。当时,北平已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西南方向的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驻守此地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
  • 诗家之绝唱——屈原

    诗家之绝唱——屈原

    本书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展示了屈原苦难而又悲壮的一生。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歌唱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歌唱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歌唱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

    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

    于月仙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作为长女,她一直遭到父亲的嫌弃。在接连有了两个妹妹后,弟弟于英杰的出生成了全家人的喜讯,三个姐姐也都对英杰爱护有加。然而,弟弟在八岁那年得了怪病,一病就是十年。大姐于月仙一边为弟弟的怪病奔波,一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考入中戏当了演员,并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丈夫张学松。就在两人准备筹办婚礼时,她从丈夫那儿得知了一个消息:一名专攻脊椎侧弯的海归医生现在就职于南京,弟弟英杰的病,可能有救了……
热门推荐
  • 醉灰梦:永世风暴

    醉灰梦:永世风暴

    为了力量,行走在不同空间,时间的自己;为了心爱的你,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力量,我成神了,你却找不到了。
  • 神域战堂

    神域战堂

    林泽获得了一个名为‘神域’的游戏内测资格,当他进入‘神域’后,他渐渐发现了这个‘游戏’的非比寻常……他发现,这不是一个‘游戏’,这是另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
  • 当爱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三年后,苏沫和杨羽瀚终于相遇了。只是吸引住杨羽瀚目光的却是苏沫牵着的如洋娃娃一般模样的小女孩,寻找多年的爱人从天而降的喜悦心情瞬间从天堂跌入谷底。傻愣愣的站在那里,从前在内心排练了不知多少次再见面时的场景,应该和眼前这个自己爱苦了的女人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一刻却只能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你,你,你了半天,不知怎么表达。洋娃娃拉拉苏沫的手:“妈妈,这就是爸爸么,他是病了么,怎么傻傻的?”苏沫笑着蹲下身来,一边整理女儿被风吹乱的刘海,一边看向此时已石化的男人说:“爸爸不傻,只是太高兴了忘记了如何呼吸。”此时的杨羽瀚在听到眼前母女的对话后,再一次瞪大眼睛:“你你你,我的?”
  •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只有经过后天培养,这种文化基因的积极作用才会明显。所以学习中国文化应该是现代人的分内之事。其意义小可从个人学识修养,大可从民族文化上讲。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拥有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 天魔的传说

    天魔的传说

    流传于上天所赐予魔力的阿斯加大陆,一个叫凌夜的少年,为了成为天下第一,开始了他的旅行。他低调,但总是麻烦不断。人类,惹了他,灭了。阎祸,碰到他,灭了。空灵,看不起他,灭了。世界,他怒了,灭了。混乱的世界,他一个愣头青,该怎么成就他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去见证吧!
  • 木槿芳存:一世珍华

    木槿芳存:一世珍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原名:黑道王妃穿越记)注:本故事纯属虚构,架空历史,部分镜头请勿模仿。我决心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姑娘是位穿越到瞾国的黑道小姐,但心地还算善良。除了偷钱和打架,也没别的什么嗜好了。处事的原则也不过那么几个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丫恁死你。姑娘人如其名,唤作金贝壳。但正常的言情小说里,是个姑娘总是要被帅小伙驯服的,想要驯服她的帅小伙是瞾国的五皇子凌亲王。但在此之前,这位帅小伙已经成功驯服了另一位姑娘,右相千金薛思思。可老人言岁月如刀,便真的就如刀,这把刀割断了凌亲王同薛思思的缠绵时光,日后,也割断了帅小伙送给金贝壳的木槿花山的筋脉。那一个黄昏下,他对金贝壳提剑抵喉,血溅在木槿花上衬得妖艳。多年后,她犹记得木槿芳存。多年后,他同她一世珍华。
  • 因为有钱我飘了

    因为有钱我飘了

    我的系统总逼我拯救全人类,我真是太难了……秦愿:我完不成任务!系统:那送你滚回去,宿主坟头草已有N米高了。秦愿:系统救我!系统:系统休眠中,请稍后再拨。秦愿:……
  • 神女大人的傲娇将军

    神女大人的傲娇将军

    上古之时,众神陨落,看仅存的上古大神如何收服纯情将军
  • 网游之情殇黑洞

    网游之情殇黑洞

    当世界上所有人都被《黑洞》吸引,当世界上所有事都被《黑洞》控制。而这,并不是结局,这只是个华丽的开始…………
  • 魔之炽炎神

    魔之炽炎神

    你知道吗,世上曾有过炽炎神。他善良,勇敢,正直,无所畏惧,只是最后死了。你知道吗,原来神也是会被打败的。他会被同僚相逼,退至涯海,然后坠入深渊。你知道吗,深渊并不可怕。因为有人会战胜它,并且用实力谱写他的正义。你知道吗,当你翻开羊皮古卷的那一刻。故事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