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13100000004

第4章 年节风俗(4)

夏历二月初八是白族人民传统的斗鸡节。这一天,各村寨的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捉来事先就精心喂养的大公鸡,把它梳理干净,在它脖子上系一根红丝线,然后双手把鸡举过头顶到堂屋里磕头,祈祷祖宗保佑自家的鸡取得胜利。

斗鸡节的由来同白族人民崇拜鸡有关。白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靠小鸡起家立业,靠小猪建房竖柱”。相传,白族的祖先就是靠养鸡才繁荣兴旺起来的。后人牢记祖先的勤劳精神,像鸡那样不停地奔波觅食,也崇敬鸡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因此,白族人特别喜欢举行斗鸡活动,世世代代,年复一年,便演变成为斗鸡节。

傣族的泼水节

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即公历四月中旬,是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新年,通常称为泼水节。

泼水节的第一天名叫“桑刊日”,是送旧迎新的日子。通常这一天不泼水,而是在澜沧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传说,在古代西双版纳地区曾有一个万人痛恨的地主,硬要强逼一个穷苦的青年和他赛船,并对这个青年后生说:“你要是比输了,就砍下你的脑袋,丢到江里去喂鱼。”地主有一条载重千斤的大船,穷苦后生只有一条小船,但后生偏要和他比试比试,青年后生的精神感动了龙王和上帝。到了比赛那天龙王变作大船供他乘坐,上帝刮起大风为他鼓帆。霎时澜沧江上狂风大作,地主的船翻了,地主也被波涛吞没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青年,便在泼水节的第一天举行龙舟比赛。比赛以村寨为单位进行。龙舟两头翘起,船身绘上彩纹,头尾装上木雕的龙头龙尾。参加划船的小伙子头裹红巾,英姿焕发。指挥者一声令下众船齐发。船上号子声声,江边呐喊阵阵。龙船在江上飞驰,远看似离弦之箭,近看如出水的蛟龙。首先到达目的地的划船能手,上岸扛上胜利的大旗,人们向他们敬献米酒和糖果。接着在鼓乐声中,优胜者和江边的男女青年团团簇簇跳起欢乐的舞蹈。

泼水节的第二天举行泼水活动,晚上有盛大的文艺晚会。泼水分为文泼和武泼两种。文泼是对长者的一种泼水方式。泼水时被泼者不能跑。泼水者口念祝词,用橄榄枝蘸上清水,向长者的头上、身上洒几滴,或者舀上一勺净水,口唱赞词,拉开长者的衣领,顺着脊背倒下去。武泼即不分男女老幼,人们用脸盆、水桶,将一盆盆一桶桶的净水,兜头兜脸地泼去,淋个浑身透湿。泼水是傣族人民的一种祝福的仪式,一个人被泼得越多,表示受到的祝福越多,会因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泼水节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

他有很高的法术,人们受尽祸害。这个魔王有七个妻子,个个都很痛恨他,但又苦于没法制服他。第七个妻子美丽年轻且聪明过人。有一次她说:大王啊,你的本领可真大,要是能永远活下去,该多好啊……魔王听了这甜甜蜜蜜的话,心里乐滋滋的,便说:“我也有短处啊!要是人家用我的头发往我的脖子上一勒,我就完啦!”妻子听了这话暗记心头。晚上趁魔王熟睡之机,妻子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往脖子上一勒,一个斗大的头颅立刻咕辘辘滚到地上。

可是这颗罪恶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遭殃。滚到地上,地上到处起火;滚到江里,江水沸腾鱼儿死亡;埋在地下,腐臭难闻。无奈这位妻子只好把它抱在怀里。时间长了,这位美丽的妻子疲乏了,面容憔悴了,其他六位妻子便轮流着替换她。休息的时候她们便用清水冲洗自己的身子,洗去满身的血污。据说天上的一天便是人间的一年,为永远纪念这七位舍身为民的女英雄,傣族人民每年都要对她们泼一次水。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布依族的跳花会

跳花会是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一举行。跳花会一般设在平坦的大草坝上。

会上鼓声铿锵,歌声悠扬,参加者少则数千多则过万。跳花节过后即转入繁忙的春耕生产。

黎族的情人节

“三月三”是黎族的情人节,是黎族青年开展社交、娱乐的喜庆日子。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年三月初三,几个小伙子追逐几位美丽的姑娘,想看看姑娘们的容貌,挑选意中人。姑娘们害羞,跑回娘母洞中。小伙子们赶到洞门口,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大石头落下,把姑娘和小伙子隔开。小伙子们在洞外高声呼喊,苦苦等待,到了黄昏,才灰心丧气地走开。姑娘们知道小伙子已走,却又不安起来,她们走出洞门寻找,来到一片荒野,仍不见小伙子去向。正着急间,忽然“哈哈”几声大笑,小伙子们一个个从草丛中跳出来,姑娘们冷不防,一个个羞怯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木棉花。小伙子们为了表示真挚的情谊,顺手折下路边“布任”枝送给姑娘们。姑娘们用“布任”枝悄悄遮住了半边脸,幸福地依偎到情人怀里。从此,人们便把三月初三这一天定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订婚的日子。

布朗族的过年节

过年节是布朗族传统节日。届时,家家吃红糖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一对蜡条、两条鲜花,送到族长家。各户男主人脱下包头巾,向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族长亦向人们祝福。各村社还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滴水仪式。

纳西族的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的三朵节。这是一个祭祀性节日,纳西人称“三朵颂”,意为祭三朵。三朵又称北岳,是纳西族地区玉龙雪山的象征,被尊为最崇高的民族保护神。关于三朵神,民间传说甚多。元、明就已开始祭祀。因传三朵属羊,故百姓在农历二、八月的羊日祭三朵。诗云:“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1986年8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决定农历二月八日为“三朵节”,全县放假一天,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庆祝活动。

布依族的赶查白节

农历六月二十一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赶查白节。

节日当天,村寨家家会亲邀友,宾客盈门。男女青年欢聚在查白场上,吹木叶,弹月琴,赛歌赶场,盛况赛过年节。

查白场,位于南盘江畔黄草坝南一个山坡上。传说,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对叫查郎、白妹的恩爱夫妻,男猎女织,美满幸福。财主李山猫见白妹美貌,起了邪心,逼她成亲。查郎、白妹坚贞不屈,双双殉情。为纪念他们,后人使用查郎、白妹的姓氏把这个山坡改名查白场,并定农历六月二十一为赶查白节。

达斡尔族的新年节

农历新年在达斡尔语中称“阿涅”,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大门正前方堆起大堆的干牛粪,傍晚时点燃起来,堆堆焰火冲空而起,使村庄笼罩在一片和睦吉祥的节日气氛之中。除夕有守岁之俗,人们把各式灯笼张挂在门前,有的还挂上别致的冰灯。大年初一人们梳妆打扮,向长辈请安,敬烟磕头,逐户拜年。每家都要准备蒸糕,拜年时一进门就打开锅盖抢吃糕,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谁家糕甜糕酸。糕甜意味着造糕人心地善良。

一般出外作客,不论男女都必须互相敬烟,以示尊重。姑娘们参加舞会,带上自己绣的荷包,趁机悄悄地送给情人表示爱情。达斡尔人在“阿涅”期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和蒙古族相同的角力、赛马、射箭等,还喜欢打“贝阔”,即类似冰球的游戏。活动一直到正月十六日。十六那天是“黑灰日”,即人人往脸上抹黑,说不抹黑这一年都不吉利。所以青年人手上都抹上黑锅烟,争着向对方脸上涂抹。年轻的姑娘更成为争相抹黑的对象,她们的脸上往往被小伙子们抹得黑乎乎的。

瑶族的新年节

瑶族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花裙子,戴上精美的银饰。小伙子也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聚会。集会一开始,首先由三个青年演出“耕作戏”,一个扮牛,一个扮扶犁农夫,一个扮荷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以示预祝丰收和庆贺新年。人们互相拜贺新春,还举行射击比赛等体育活动。

侗族的花炮节

侗族最为热闹的节日是一年一次的花炮节。花炮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在清朝光绪初年,广西三江县的富禄已是一个木材集中地和商业点,该地的商人们为了生意兴隆,便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燃放花炮招徕顾客。年复一年的沿袭,便形成了传统的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以广西北部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程阳在夏历的正月初三;梅林在夏历的二月初二;富禄在夏历的三月初三;林溪在夏历的十月十六日。节日的前一两天,远处的亲友们便来到聚会地点,住在亲友家准备迎接欢庆时刻的到来。

节日清晨村村寨寨一片欢腾,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姑娘们穿上绣花新衣,佩戴着银光闪闪的首饰;小伙子们身穿黑上衣白长裤,扎着绑腿神采飞扬。在节日的聚会场所,人们插上彩旗,搭上戏台,唢呐声声,锣鼓阵阵,文艺工作者和民间歌手们,在这儿演唱侗族人民爱听的侗戏。此外还有各种货摊和食品摊摆满了村头巷尾。附近各族人们纷纷前来助兴,使花炮节更为热闹。

花炮节的主要活动是放花炮,花炮用铁筒制成,筒内装着火药和一个用红绿线缠裹着的象征幸福的小铁圈。花炮共放三次,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每放一炮,随着轰隆的一声响,铁圈借助火药的冲力,飞向天空,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铁圈从空中掉到地上,早就盼着抢到铁圈的小伙子们,像开闸的洪水立即扑向前去,争抢那象征幸福吉祥、事事如意的铁圈。抢到铁圈的优胜者,由老人们颁发镜屏和彩礼,并受到人们的尊重。

之后是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各村各寨的芦笙队,吹着高达几米几十米的大芦笙和各种精巧别致的小芦笙进行比赛。男女青年们有的比赛射击,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则对唱山歌互诉衷情。而中老年人,或喝酒或听戏,或斗鸟或下棋,自寻乐趣。此时的侗家山寨处处是歌声处处是欢乐。此外,花炮节还有热闹的物资交流活动。入夜以后侗家山寨灯火辉映,欢乐的人们仍然兴高采烈地看侗戏、彩调和电影;座座木楼传出悠扬动听的“多耶”(侗族的一种民歌)声、琵琶声和芦竹声,别有一番情趣。

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云南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峰麓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大理三月街古称观音市。三月街形成集市,是在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有的说是出自一个佛教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洱海一带有一个罗刹魔王,每天要啄吃三十多人的眼睛。观音菩萨看见白族人民受苦受难,用法术斗倒魔王,把他缚在宫殿的大柱子上。为了纪念观音的善行,白族人民在观音菩萨下凡的夏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搭棚诵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传说是,洱海住着一个名叫阿善的渔民。有一天他驾船捕鱼网网皆空,便弹琴悲歌起来,哀怜的乐曲感动了洱海龙王的三公主阿香。她来到船上帮着撒网,每网都是满满的大鱼。在劳动中阿香表示了对阿善的爱慕之情。阿善将阿香带回家中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三月十五日,天上一年一度的“月亮街”街期到了,各种神仙齐会月宫。阿香变成一条金龙,驮着阿善也来到了月宫赶街。他俩见到“月亮街”上摆满了珍珠宝玉、云丹仙草,就是没有渔网农具。他们回到村里以后,向乡亲们说起天上月亮街的情形,大伙提出要把天上的月亮街搬到人间。从此每逢夏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便在点苍山脚下摆起街场来了。

不管三月街的起因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三月街已成为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今天的三月街已发展成为物资和文化交流的盛会。赶会的除白族以外,还有彝、藏、傈僳、纳西、怒、回和汉族。大理三月街热闹非凡,街上彩旗林立,帐篷相连,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潮水般涌到这里,挑选可心的用品,也带来自己的土特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三月街上最吸引顾客的民族特需用品专柜上,有白族妇女缝领褂用的丝光平线;白族姑娘们心爱的手镯、耳环、珠链、围腰链;藏族同胞喜欢的毡帽和酥油壶;纳西族、彝族需要的花边彩带等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

仫佬族的衣饭节

衣饭节是仫佬族传统节日。在闰年的立冬日举行。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射狮驯牛,垦荒种地,使仫佬人丰衣足食。为纪念其父女的功德,村村寨寨聚会唱歌,逐渐演变为节日。这一天,家家宰猪杀鸡,包粽粑,敲锣打鼓,歌舞娱乐。歌舞地点轮流安排在本房族的各户人家。事先,选出最丰满的谷穗,用彩带排在演唱地点的墙壁上;堂屋中央摆一张大桌,上放用芋头、红薯制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一盘五色糯米饭团,围以甜酒、芝麻、黄豆、花生等十二种香料食品。尔后,唱师开始演唱,或拿竹鞭驱赶“牛群”,或托五色糯米饭团绕桌而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围桌观看,共庆丰收。从头天清晨始,至第二天天亮结束。事后,将谷穗、耕牛模型分给各户。

瑶族的耍歌堂

耍歌堂是瑶族同胞喜庆丰收的盛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耍歌堂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对歌求偶的场所。

维吾尔族的圣纪节

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他的诞生和逝世均在伊斯兰教的三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圣纪节是个宗教性的民间节日。

侗族的舞春牛

舞春牛是侗族人民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的别具一格的活动。春牛的牛头用竹篾编就后糊纸而成,头上挂大红花,牛身披棉被,外加象征性的牛毛。春牛由两青年舞着,后随手扶犁耙、挑筐挑篮的农夫、农妇,到各家各户祝福春牛登门,风调雨顺。主人则以红糖糯米粑款待表示谢意。舞春牛实际上是一种群众性的拜节祈丰收的活动,深为侗族人民所喜爱。

哈尼族的苦扎扎节

苦扎扎节是哈尼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苦扎扎”在哈尼语中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哈尼族支系繁多,各地过节的具体时间略有差异,一般在盛夏的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历时三至五天。

高山族的丰年祭

高山族节日又称收获节或丰收节。每年秋后择日举行,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天。过节期间还举行盛大的歌舞集会,以拉手舞最为流行。舞时参加人数不限,少则三五人十几人,多至数十人或数百人,形式活泼多样,唱词有歌颂祖先赞美英雄的,有庆贺丰收、歌唱团结的,也有见景生情的即兴填词。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印象美国

    印象美国

    本书为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主要内容为作者留美期间对美国文化、社会管理、民众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整理成二十三个“印象”主题,如“民众精神积极乐观”“公共秩序井然和谐”“经营理念新颖独到”“以人为本理念至上”等,对读者了解美国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高卓

    高卓

    在这个战场上能否生存下去,不仅需要坚毅的性格,机智的头脑,还有。。。。
  • 花千骨番外——穿越篇

    花千骨番外——穿越篇

    “我”穿越到了《花千骨》,当上杀阡陌的女儿,改变了历史,成功撮合杀姐姐和小骨。与此同时,自己也误打误撞,找到了生命中的如意郎君。嘻嘻,此书有甜文,也时而夹杂着虐心,到底可爱公主与高冷杀手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吧!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自青年时代起他就博览群书,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曾反复阅读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左传》、《吕氏春秋》等历史典籍,注意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明辨历代王朝帝王、宰相、文臣、武将的治国方略及得失,注意研究各个朝代兴替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扩展自己的政治胸怀和才能。可以这样得出结论: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成为孕育毛泽东思想的土壤。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他是极为信仰马列主义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竭力主张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独树一帜的伟大政治家。
  • 我的人生反败为胜

    我的人生反败为胜

    这是一个美少女和钢铁直男的故事。日常,插科打诨,除此无他。
  • 黑白纠纷

    黑白纠纷

    地上洒满了鲜血,如一簇簇尽情绽放的罂粟花……自古,黑界与白界便是敌对的双方,见面仇恨,背对防备。从没有和睦过。但,一场玄幻的传奇偏偏在两界之间离奇的发生了……
  • 尸兄之圣战尸王

    尸兄之圣战尸王

    尸兄似乎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当徐自龙和徐自虎来到这里之后,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当尸兄为人所知之时,不由得激起了两兄弟的回界之路,当所谓的三圣器合为一体时,世界毁灭倒计时,开始了。。。。。
  •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1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1

    本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的配套系列教材,包括《阅读》、《口语》和《词汇》三种,每一种分一、二、三册,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和练习使用。《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册十单元。每一单元介绍一种阅读技能,并带针对性训练。各单元还配有三篇快速阅读,旨在通过反复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第三册以介绍文学名著为主,通过对各种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字进行讲解与分析,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位面穿梭之路

    位面穿梭之路

    关于某中二病在无尽位面穿梭(主要是二次元)变强的老套故事。老读者书荒,闲来无事写给自己看
  • 联盟之传奇永不谢幕

    联盟之传奇永不谢幕

    四海呼声雀起,铸成传奇不熄,世人皆唤你名,再以永恒为基,镌刻传奇于己,浴血谱曲争锋,披星执剑求生,寒烟饮冰四起,壮志于骨昭然,烈火狷狂侵衣,余烬终将退散,捡起你的头颅,为了自己而战?为自己而战!####新书《与龙同行的日子》希望支持一下
  • 倾城毒妃逆天下

    倾城毒妃逆天下

    九天之上,凤凰涅槃。天象异变,妖女降生。琉璃破亡,血染青城。--预言琉璃唐家嫡女,诞生之日九凤环绕青城三圈,国师失踪留下一条预言,唐家视她为掌上明珠,可居然是个废材,不久被冠上妖女一称,惨死在唐家庶女。21世纪东方世家的天才少女,叱咤风云的“女皇”,穿越回属于她的时空,守护她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