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2000000027

第27章 学缘师恩(2)

石声淮教授给我们1956级新生讲授先秦文学。

我们新生向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兄学姐打听声淮教授的教学情况,他们笑笑,并不回答,却说“给你们讲个故事吧”:钱基博老先生是国学大师。石声淮老师是钱老“钦定”的乘龙快婿。

钱老先生女儿钱锺霞美丽端方,二十有五,待字闺中。石声淮老师是钱老先生的得意门生,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才华出众的学生。一天,钱老先生在家里一手牵过女儿,一手拉过石声淮老师,把两人的手放在一起,郑重宣布两人结为夫妻。石声淮老师身子瘦弱,相貌平平。钱锺霞有点不乐意,写信告诉哥哥钱锺书。哥哥不敢直接劝阻老夫子,只好假托老母之意。最终钱锺霞服从父命,嫁给石声淮。石声淮于是成为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乘龙快婿、钱锺书先生的妹夫。

石声淮教授得到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如此钟爱,可见其国学功底和才气非同一般。

果然,石声淮教授讲课受到全年级320位同学的欢迎。

1956年9月,石声淮教授到六班辅导。那天,石声淮教授到三栋学生宿舍一男生寝室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三个寝室的男生和住在一栋学生宿舍的女生都聚拢来了!石声淮教授看到这个阵势,说:“我们到草坪上去!”全班32个同学像小鸡跟母鸡一样,簇拥着石声淮教授来到一号教学楼与三食堂之间的草地上。石声淮教授首先盘腿席地而坐,全班32只“小鸡”围坐在石声淮教授身旁。

石声淮教授说:“我今天来‘识荆’,求大家自报大名。”

有同学第一次听到“识荆”这个词,一不知其形,二不识其义。石声淮教授见有同学面露“惊疑”,解释道:“‘识荆’出自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当下,我就是‘李白’,各位就是‘韩荆州’!”一席话使同学们感受到先生的亲切仁爱。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李白给韩朝宗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李白是“景慕”韩荆州的。石声淮教授用“识荆”,“求”我们学生的姓名,其对我们寄予厚望之情,溢于言表。

“尊重学生”是华中师范学院一景。刘介愚院长经常先向学生打招呼。有一次在昙华林,一位同学在行政楼外转弯处,就受到刘介愚院长“同学,你好”的礼遇。还有一位同学除夕晚会化妆演出,第二天(元旦)一大早去打热水洗脸卸妆,在大道上遇见刘介愚院长等院领导十余人的庞大队伍,正在她转身躲避之际,听到刘介愚院长亲切问候“同学,新年好”!

在我们毕业离校数十年后,声淮教授还能叫出我们许多同学的名字。一次,我们年级有三位同学到云架桥拜望声淮教授。声淮教授用吴侬软语向师娘钱锺霞先生介绍:“今天来了三个huì。”这三位同学的姓名是彭慧敏、袁慧真和陆明惠。

“书生,书生,书——生啦!”

声淮教授在下班辅导时,常抽查我们背诵古文的情况。当发现有的同学“吃汤圆”时,就会发出这样的呼号!

有一次,声淮教授在发出“书生,书生,不能同‘书’生分”的告诫后,自然而然、静心而神往地闭目吟诵起来……不时还用肢体语言表达文中的意境。有一次上课,声淮教授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吟唱完《离骚》后,在座学子无不惊讶万分,个个目瞪口呆。既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造诣,又切身体会到古典文学吟诵乐感之美。沉静良久,回过神来,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其时,有同学赞曰“昆曲啊,昆曲”!先生在音乐方面很有功力,钢琴弹得很好。先生的吟唱音色淳厚、曲调优美、抑扬有致、韵味绵长,俨然是在唱昆曲。

此后,同学都成了“昆曲”吟唱者,个个都能将《离骚》全文背诵。有一回,声淮教授下班辅导时,有一个寝室八位同学,集体学唱“昆曲”,背诵《离骚》全文。声淮教授听完后,颔首赞许,笑着说:“从表情看,你们当中没有南郭先生,都是书生!”

“书生,书生,不能同‘书’生分”的告诫,至今铭记在心。

声淮教授讲授先秦文学,按进度分章节发讲义,日积月累成了一大摞。如果不装订会丢失,那太可惜了!

当时按进度分章节发讲义的,还有高庆赐教授“现代汉语”,杨潜斋教授“语言学概论”,邵子风教授“古汉语”,胡雪教授“外国文学”,等等。

大家都要将这些讲义装订成册。这推动了“大办工厂”活动,有的同学办了装订厂。装订厂切下来的纸边,被另一同学利用,开办了造纸厂,用脸盆盛水将纸边泡成纸浆,再将纸浆均匀地铺在平放的纱网上,放到向阳的窗台上晒干。

声淮教授来到寝室辅导时,见到木板是“装订厂”,窗台是“造纸厂”,称赞道:“这样‘大办工厂’,为教学服务,很好;书生以读书为主,不要‘大办工厂’。”

在“大办工厂”后,又号召我们学生“自编教材”,在编教材中“拔白旗,插红旗”。声淮教授在下班辅导时,对我们同学说“我的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你们有辨别能力,要给我指出来”。

但是,我们毕业离校时,还是将教授们的讲义(“先秦文学”讲义、“现代汉语”讲义、“语言学概论”讲义、“古汉语”讲义和“外国文学”讲义),带到了各自从教的学校。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想起声淮教授说过“我的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为了不给教授们添麻烦,将那些讲义从书架移到隐秘的地方!

在一次小班答疑课上,有位同学向声淮教授提了个问题: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结局有何现实意义?”

声淮教授首先背诵了该文的结尾部分:

颖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声淮教授接着向我们介绍历史系张舜徽教授对“母”字的训诂:“母亲”的“母”字,是“‘女’字加两点”。那两点是什么?是乳汁之所在!

最后,声淮教授总结道:“两兄弟都是母亲乳汁养育大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是很自然的事!”

全体同学听后,嘴唇变圆,“啊——”!

啊!今日看来,声淮教授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但是,肯定“很中国”。中华文化育出“一国两制”大树,结出“胡连会”硕果,是有历史渊源的。

声淮教授的答疑意义深远。

1957年“大鸣大放”时,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钱基博老先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给湖北省领导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当时钱基博老先生年事已高,身患重病,交付石声淮教授寄出。朋友建议不寄为好。石声淮教授拖延多日未寄。钱老先生一再催促,声淮教授终于寄出去了。后来,钱基博老先生为此被错划为右派。当时,钱基博老先生病重,华中师院领导出于“人道”,未将“右派”结论告诉他本人。但是,右派必须接受批判,就将钱基博老先生女婿石声淮教授找去代替接受批判。

钱基博老先生本人,至死不知道自己是“右派”。

1957年12月3日(周二),石声淮教授在三号楼一楼阶梯教室,给我们1956级讲“课”,其内容是:

我的岳父钱基博老先生,于1957年11月30日(周六)逝世。钱基博老先生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声淮教授潸然泪下,全体学子屏气凝神。

我们毕业离校后得到喜讯:中共华中师范学院党委接受石声淮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岂止如此!声淮恩师,博闻强记,治学严谨,令所有学子惊叹敬佩;恩师为人行事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们爱戴并仰慕,恩师教学的生动亲切,也使我们深有如坐春风的享受。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往事并不如烟,它依然鲜活地印刻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人生。由此,我们长存对声淮恩师的感恩之心。

(彭慧敏,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研究员。曾任湖北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百燕,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教研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左灵宝,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编审)

听课札记

【涂光雍】

53年前,我从武汉一中考入华师中文系。同59级所有的同龄学友一样,当时的我们,是那样的年青,那样的激动,那样的好奇,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在人生最重要的大学学习阶段,令我们尤感幸运的是,遇见了好些终生难忘的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师,这其中就有我们由衷尊敬与钦佩的恩师黄清泉先生。

清泉师的名字,时常使我们联想起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959年秋至1964年夏,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昙华林里上大学,其时清泉师正同系里的老师们一起,住在冬青和金桂树交相掩映下的一幢名为“颜姆室”的西式老楼房的二楼。当时的清泉师,年龄三十上下,是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一名风华正茂、儒雅可亲的广东籍青年教师。

清泉师是老系主任方步瀛教授的高足。起初,担任我们元明清文学课主讲的是方先生。不久,方先生便慢慢将元明清文学的部分章节乃至全部课程的主讲任务,都交给清泉师来承担。于是,自1963年下半年至1964年上半年,我有幸聆听了清泉师主讲的全部元明清文学课程。我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整理、抄录的两厚本《听课心得札记》。下面,特从“札记”中选出两则,以示半个世纪前的老学生对昙华林的深切怀念和对授课名师们的由衷敬仰之情。

第一则,写于《关汉卿与<窦娥冤>》听课之后: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会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曾任金太医院尹,入元后不屑仕途,全身心投入戏剧活动,参与组织玉京书会(当时民间杂剧创作团体),亲自登台演出。其经历颇似英国之莎士比亚也。

关氏生平创作尤丰,有杂剧六十余本,其中有悲剧,有喜剧,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现实生活。他敢于暴露当时社会中的黑暗,较广泛地塑造了社会上各类人物的艺术形象。其中,刻画最为深刻,也最为成功的是一些普通妇女的形象。

代表作《窦娥冤》,远在百年之前,就有法文译本。后来日本也将之译成日文。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全世界热爱进步文化事业的人们,也为其戏剧创作七百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远在七百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如此杰出的戏剧家,实乃中华民族之自豪与骄傲也。

黄老师对关汉卿情有独钟,课堂上始终充满着激情。他平时说一口不太标准的广东普通话,有时说快了,个别字音我们不大能听清听懂,但是在课堂上一讲起关汉卿,他的劲头便来了,不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每堂45分钟的课,我们不断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一直沉浸在艺术享受的氛围之中。

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在讲到关氏的人格魅力时,黄老师有声有色地引用并讲解了关氏的散曲《不伏老》。他说关汉卿在《不伏老》里,将自己比作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话对我启发尤深。我想,我们在读书、工作、做学问上,何尝不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铜豌豆”精神呢?人活世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困苦征服,被挫折征服,被失败征服,更不能怕人冷遇,怕人嘲笑,怕人打击。举凡世间所有有大作为和取得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敢作敢为、不畏险阻之人也。

遵循黄老师的教导,我将《窦娥冤》全剧反复阅读,并认真做了五千字的读书笔记。我按照“第一折纠葛——矛盾开始”、“第二折入狱——矛盾发展”、“第三折三愿——矛盾高潮”、“第四折报仇——矛盾结束”的剧情发展线索,对每一出场人物都作了细致分析。我在读书笔记的结尾写道:“黄老师在讲课时,高屋建瓴地将窦娥的性格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1)由幻想到认识阶段;(2)由呼天抢地到咒天骂地、感天动地阶段;(3)由家庭斗到公堂,再由公堂斗到法场阶段。黄老师所传授之人物性格‘三步分析法’,将使吾辈受用无穷也。”

第二则,写于《姚鼐与<登泰山记>》听课之后:

《登泰山记》为清代桐城派之集大成者姚鼐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文章叙事简炼,描写细致,在寥寥456字的记事写景中,巧妙地穿插了必要的考证,实践了作者主张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

黄老师讲析此文,对我启发尤深者有三:

其一,注意把握桐城派散文创新理论的特色。桐城派是代表清代散文正统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清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姚鼐是这个流派的中心人物、杰出作家。其散文创新理论特色表现在:他把作家的人格修养美同作品的意境风格美统一起来,从而阐明了“文之精”中“神、理、气、味”的真谛。

其二,注意把握《登泰山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该文记叙了浏览泰山的经过情形,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时间为线索,以游程为顺序,由此既可看出时间之推移,又可看出地点之转换,依次写出所经之历程及所见之景色。作者运用此手法,其妙处在于:既能使文章自然朴实,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又能使文章重点突出,色彩鲜明,变幻多姿。

其三,写日观峰观日出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故可将它与古人写的同类题材游记散文相对照,注意在比较中学习。于是,我找到了清代顺治举人孔贞瑄写的游记散文《日观峰观日出》。二人同写日出景象,但观察角度和行文风格迥异。孔氏写得具体、细致,如工笔画;姚氏写得精练、大气,如写意画。如此比较学习法,使我获益良多矣!

由于清泉老师和前辈名师如方步瀛、石声淮、高庆赐、万立丰等先生的多方指导和直接影响,使我毕业留校后终于欣然爱上并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记得1964年初,系里安排我同60级1班的8名同学由洪炜老师带队,去蒲圻一中进行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我主动挑选的教学实习篇目,便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明代张溥的碑志文《五人墓碑记》。备课期间,前辈业师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至今回想起来,点点滴滴,铭刻于心,实难忘怀。

2003年9月,我在谬任华师黄鹤诗社首任社长期间,学校曾委托我负责主编、出版“华师百年校庆书系”之一《桂苑诗词楹联选》。在编稿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步瀛先生的诗。谁都知道,方先生不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文系举足轻重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领军人物,而且是名闻遐迩的诗词楹联大家。可惜,中经“文革”动荡,他的诗稿竟散失三十余年。幸亏清泉师多方努力,好不容易从方先生子女的家中寻觅到仅存诗稿21首。尤为难得的是,在方先生严于格律的近体诗中,有一首专咏“昙花”的古体诗:

曾因一现委尘埃,两枝三枝看几回。

谁料名山偶闲步,见传百朵忽齐开。

折腰争舞仙云佩,垂手斜擎白玉杯。

日影渐移相对久,才离花室又重来。

同类推荐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如“天道无为”的思想论述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庄子的智慧》是作者近年研究庄子思想的又一力作,全书共分十一个篇章,资料丰富,且多有创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也为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给我一个对手 让我战胜自己(醉美文摘)

    给我一个对手 让我战胜自己(醉美文摘)

    当你缺乏勇气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不够勤奋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无法宁静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浮躁。本书从发现自己—掌控自己—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定位、聚焦自我、战胜自卑、战胜退缩、战胜命运、摆脱依赖、征服惰性、克服恐惧、逆境成长、征服狭隘、征服固执、打破枷锁、锤炼性情、重视习惯、提高效率、挑战极限、超越平庸、超越竞争、超越思维、超越格局等诸多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热门推荐
  • 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服务外包的现状和特点,在总结当前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举措。本书从服务外包的概述入手,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现状和特点、中国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地、中国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和投资促进,并分析总结了主要外包承接国的政策环境和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举措。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本从宏观上加深对服务外包认识、学习和掌握服务外包、开拓发展服务外包思路的实用性图书。
  • 快穿日记:女配也有春天

    快穿日记:女配也有春天

    意外死亡的季安然穿梭在各个世界延续生命。恶毒女配、绿茶婊、白莲花、小清新、傻白甜,这些都是她?季安然表示压力有点大!作死路上畅通无阻,只是,一路相伴的神秘男人喜欢她?好可怕,我得躲起来~~PS:快穿文,有男主
  • 那日之后的夏天

    那日之后的夏天

    我好想再见你一次哪怕只是面对面的擦肩而过形同路人
  • 秋都

    秋都

    红颜情,以时间还;兄弟义,以生命报;江山已定,愿君安好;今生难守,来世再续。
  • 成长的小故事

    成长的小故事

    时光匆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亦真亦假,公开与隐瞒,才是人生的记录。
  • 犬猫相会

    犬猫相会

    方煜在娱乐圈如火如荼,因讨喜的性格以及超强的接梗能力成为了一位综艺咖,但他其实外热内冷,熟悉后他就是一个忠犬撒娇鬼。姜泠是个学牙科的追星少女,总是像小猫一样懒懒的又软软糯糯的。当两个恋爱脑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姜姜,跟我交往好吗?我会对你好的。”姜泠转过脸看着他,像是发呆一样愣了两秒。方煜继续说:“我会对你很好的,我给你买好吃的。你看我长得又好看,身材又好,还给你买吃的。你对我不心动吗?”
  • 以尸争帝

    以尸争帝

    爱人惨死,家破人亡,一代天骄奈何时月短暂,修炼之路被废,报仇无望,与其苟延残喘不若轰轰烈烈的死去;弄巧成拙化作僵尸归来,苏醒前世记忆,杀尽仇敌,屠尽仙魔,以尸争的帝位······(上帝视角的写作方式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骚,个人觉得文笔还可以,值得一读,特别是有人生感悟穿插在内。欢迎大家订阅!!!!)
  • 火爆妖师

    火爆妖师

    差点杀了沈岩的霸道女人竟然要跟他同居。天啦,这下还不天天被欺负……
  • 又是表演救我狗命

    又是表演救我狗命

    开局一个表演满级,其他全靠飙戏。我觉得表演,还能继续救我狗命!没有问题。
  • 我就是个导演

    我就是个导演

    “这小子是谁?”“你不认识他?”“我应该认识吗?”“额,确实不需要。”“你还没有回答我,他是谁呢?”“他嘛,怎么说呢,他会写歌。”“那是个歌手?”“不是,他还会写小品。”“那是个段子手?”“也不是,他还拥有很多公司。”“哦,是个商人啊!”“额,也不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到底知不知道啊?”“他导演了很多经典的电影。”“那就是个导演!”“不,他是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