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2000000036

第36章 同窗留影(2)

第二天,在校门口聚集着许多同学,分配到西北的同学即将远行,其他同学都来送行。那天大家一改往日朴素的衣着,王京和女同学们一个个穿得花花绿绿,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非常漂亮。我突然感到,真美,真美!这不就是一簇簇美丽的太阳花吗!

啊!让太阳花在大西北的原野上尽情绽放,开得鲜艳,开得灿烂!

(匡乐卿,1956年入中文系。曾任湖北省医药局副局长)

“笑”的珍藏

【程善邦】

有位和我相当要好的学友,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曾再三叮嘱我,最好不要讲出去,即或要讲也不要说出真名实姓。否则不但把有趣的事变得索然寡味,而且有可能伤害到他最不愿伤害的人。他说他很受了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的影响,不愿把连贯的流动的光阴裁剪成短暂的一截一截的,跟随着铃声按部就班地去上课下课。他除了有选择性地去听对他颇有教益的一二位先生的课外,几乎把所有时间用于自学。他每天都沉醉在图书阅览室里,阅读那些他深感兴味的书籍和杂志。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至乐的事,确实有一种“灵魂的壮游”的感觉。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说他平静的心境被一个“眼神”给彻底粉碎了。

事情原是这样的:那天他在阅览室里像往常一样,正要展开另一次“灵魂的壮游”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在阅览室查找资料的女同学的目光相遇,她还向他送来了莞尔的一笑。这一笑在他看来是那样地甜美,又是那么地灿然!更何况是他心仪已久的那位女同学,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遇呀!可是他一来因为太突然而毫无思想准备以至措手不及;二来因为“心仪”反觉得心存“非份”而不敢有所冒昧,便赶紧收回了羞怯的目光。然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事后,他看书满篇都是“美目”;他睡觉满脑都是“巧笑”。他问我怎么办?我说到底是何方神仙让你如此地颠倒乾坤?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他悄悄地指给我看了。哎哟,原来是同学们暗地称之为“校花”的美女啊!她不但人长得极其标致漂亮,而且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尤其是她进校的那年的“九一八”扮演《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小歌女一下轟动了全校。此后,凡男生见了她都希望和她答上话,至少也想和她点上个头,其追慕者之多那就可想而知了。她比他高两届,是他的学姐。据说她父亲是某科研机构高级研究员。因为我那位学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一无所知。当我将这些告诉他后,他一下子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说他一个平民的儿子,又长相平平,是不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呵?我说,那也不一定!你忘了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就把美女兼才女的卓文君彻底俘虏了吗?他突然眼睛一亮,倏忽信心十足地说,是的!只要有两性相悦的爱,它就能跨越千难万阻,填平所有的人间鸿沟呵!

后来我那位学友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了,他又开始了新的“灵魂的壮游”。他说他要用理性的堤坝节制住感情的洪波激流,把他对她的那份情愫和她对他的那莞尔的一笑,永远珍藏在心底作为审美愉悦的回忆,他认为这份美感是足夠他一辈子享用的。可是有一天他又告诉我,他的心又被搅起了涟漪。一天晚上,他偶然看见她在月光沐浴的古樟树下徜徉,不知是在背书还是在吟诗,口里念念有词。她的倩影是那样的柔美,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娇甜,又让他乾坤颠倒了好些时日。最让他心神不宁的是她毕业离校那几天,他想找机会和她打个招呼,说几句送别或祝福的话,但总觉得理不足气不壮,又怕太唐突而闹成笑话。他又想哪怕为她搬搬行李也好哇,但他又想帮她忙的人肯定很多,他不但插不上手,而且众目睽睽会弄得他手足无措甚至下不了台。几天来他只好在校门口转悠,希望能最后见她一面。可是毕业班的同学一批批地离校了,就是不见她的身影。直到最后一天的下午,好几位男女同学簇拥着她说说笑笑地向校门口走来了,当她快走近他时,他身边恰好站着好几个同学,他们几乎和他同时举起了惜别的手。此时她也向他们摇了摇手表示谢意,并报以莞尔的一笑。她笑得还是那样甜美,那么灿然。可惜他不知道她这一笑是专对他的呢?还是对他身边所有人的?但不管怎样,他说他毕竟又看到了那甜美的灿然的一笑,那是值得永远珍藏的一笑呵!

两年后,我那位学友毕业鉴定上写的是“只专不红”的评语,被分配到边远的山区工作。直到他退休后,有一天突然打来电话,邀我和他一起去看看那阔别数十载的让他魂牵梦绕的昙华林。他带着相机,要我在原校门口和古老的樟树下替他照了相。他对那幢曾经作过图书阅览室的小礼拜堂,更是情有独钟。他绕行三周照了三张相还觉得意犹未尽,硬是颇费周折地找到并说服管理员开了门,尽管里面已是物非人去,他还是在与她第一次“目遇”的地方拍了一张“还原”照。

分手时我问他:“那次在校门口作别后,你再见到过她吗?”他说:“没有。”我又问:“你想不想再见她一面呢?”他说:“不!”“为什么?”我不解地问。他说:“我要让她美丽的青春永驻我的心间!”

(程善邦,1960年入中文系。湖北省教育学院教授)

今又桂花飘香时

【李汉元】

除了“史无前例”的岁月,我几乎每年都要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虽然明知人去楼非,但总还是希翼从那古槐老樟下寻回几缕当年醉人的气息。这就是我那魂牵梦绕的昙华林!在那里,我沐浴四年师恩,得到了四十年赖以安身立命的学识和素养;在那里,我结识几位挚友,享受了半个世纪风雨同舟的友谊和温馨;在那里,我有幸遇见伊人,收获了终生的幸福和亲情!师恩、友谊、爱情,是谓“昙华林三情记”。今年是我与妻结婚四十五周年,也是我的古稀之年,正想弄个自娱自乐的”浮生六记”,恰逢一民君命我写昙华林记忆的稿子,推托不得,便撷取准备写“学堂记爱”之一鳞半爪,拼凑缀合成文,聊以充数耳。

初进昙华林,正是桂花飘香时。散落的建筑有点中西混搭,但却不失庄重典雅;大多楼阁畧感破旧,却更显古朴肃穆。高低起伏的地势,交相掩映的古木,曲折蜿蜒的小路,错落有致的楼宇,和谐地交织成一种静谧、庄严、深邃、圣洁的意境。加之这里有许多大师先贤、前辈学长,真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不禁激起我勤攀书山、苦游学海的满腔豪情!

可是,我认认真真地读书不久,竟同样认认真真地谈起了恋爱。是耶?非耶?无人评说,无从评说,也无须评说。不过,这是我的初恋,也是我的终身恋!

我最先注意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名,那少见的姓,那男性的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我寻找这个人时,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直楔我心底,我的灵魂仿佛微微震颤了一下。那清澈而又深邃的双眸呵,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了解,是在班里做自我介绍的座谈会上。她讲她七岁在镇江入学,九岁转南京念书,十岁到武昌,再云梦而随县而孝感,后至汉川读中学。父亲退休举家回江苏,她只身留在湖北,最后考入华师。天啦,这样丰富复杂的经历,不禁使当年几乎尚未走出武汉的我大为惊讶、大为赞叹、大为羡慕!尤其令我震撼的是,她十四岁时居然一个人把六岁小侄从汉川辗转送回合肥(当时到合肥既没有通公路,也没有通铁路)。简直匪夷所思,这次给我留下的是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个深刻印象让我产生了接近她的强烈愿望。

上课了,一到教室门口,我总要扫视一遍——看她来了没有?来了,便装作漫不经心地踱到旁边坐下,她也照例朝我微微一笑。这在她也许毫不经意,对我却意味着一次奖赏!

然后是课间交谈,从对老师讲授的赞赏,到对学习问题的探讨,渐渐扩大到社会见闻、人生百态,乃至生活琐事、个人遭遇,慢慢地几乎无话不谈。

有时她也习惯性地坐到我的旁边,让我激动兴奋不已。后来我又借口某段话没记下来,要她的笔记看。一来二去,核对课堂笔记也成了我们学习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夸她记得快记得准确,她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苍劲、沉稳,象个老先生写的。是应付,还是赞赏?我琢磨了好久好久……有次上完课,我收拾讲义笔记回到寝室,突然发现跟她拿错了笔,我立即站起身,但,很快又坐下了,何必那么急呢?下午走进教室,她朝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没发现?还是……夜晚躺在床上,手握那支仿佛还留有她的余温的笔,眼望帐顶发呆。这本来就是极偶然的一件小事,但我当时竟执拗地认为这是天意;我还想到,我们在各自寝室的座位都是东南角——同位角;我们的家乡是我住长江中,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就连我们的名字也正好是一对——两个朝代对两个国家,此一对不正是彼一对儿么?这种种难道不都是上天的安排么?

过去头一挨枕就能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我,居然失眠了!我这是怎么了?难道,难道是,恋爱了?进校不久就坠入情网,简直太窝囊太没出息了!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可是,可是,真错了么?不正常么?该压抑么?

否定,否定之否定,再否定……快乐,痛苦,快乐并痛苦着,痛苦并快乐着……忽然,《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一句话蹦了出来:

“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怀春!”

是啊,这不是罪过呀!我们的老祖宗不也在五经之首之开篇,就唱出了动人的关雎之声么?

于是我下决心写了我的第一封情书。不知是太傻还是太幼稚,抑或是太激动,我竟当着其他女同学的面把信送到了她手上,这下可捅了大漏子。据说有位女生抢过信大声朗读,引来阵阵哄笑,场面极为尴尬。我也成了一大笑柄。(呜呼!我至今仍未想通自己当时何以那么冲动,有人又何以那么乐于窥探别人的隐私?)接下来是长达两周的躲闪、回避,不仅没有交谈,面对面碰上也是低头擦肩而过。啊,多么难熬的半个月,多么伤痛的十五天哟!

1962年元旦来临了。年级从每班选两三名代表组成拜年队,到住在昙华林内的老师家拜年。也许真是皇天不负有情人,她以组织委员身份代表团支部,我以学习委员身份代表班委会,一同入选了拜年队。一行人三三两两缓缓前行,虽是自由组合,但基本以班为单位。我便自然与她走到了一起。挨家挨户拜年,一直到很晚。队伍散了,我们还在交谈。先是为信的事互致歉意(一个说自己傻,一个说自己呆),后又不约而同地唖然失笑。

接着她很严肃地告诉我,我们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我比你大。”

“这不是理由!”

“这是我心里不可逾越的障碍!”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这样的美满姻缘、神仙伴侣:英国著名诗人勃朗宁夫人比她丈夫罗伯特?勃朗宁大十岁,却是英国最受人尊敬、最受人羡慕的有情人!”

“那是西方。”

“马克思和燕妮该是革命伴侣的典范吧!”

“那,那也是外国……”

“中国就更多了,五四后著名女作家卢隐、丁玲都比她们的爱人大好多,还有蒋光慈,比他的伴侣小多了,从他们留下的情书看,那都是多么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热恋哟!何况我们的差距就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

“……”她沉默了。

我又从古代说到现代、天上扯到人间,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知怎么一下子记起那么多典故,说不定有不少还是杜撰的呢。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的力量吧。

后来,再后来,我们的交谈从文华楼天井移到了外边大树下,时间也从白天移到了晚上。有时,从树下拾级而上,往西至红楼,南折下坡到校门,折返穿过电影场,再经系办公室至水塔;有时,从文华楼直接朝东,经食堂到大操场,再到体育馆。足迹几乎印满了整个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漫步的轨迹也推移出了昙华林,辐射到花园山、沙湖,蛇山、长江边。有一个周末,她送我回家,我们一直走到江边,又在那里徘徊复徘徊,一直到最后一班轮渡,才依依不舍地挥手而别。谁知上岸后竟没有公交车了(当年车少,仅有30路通江岸下段,且收班较早),我只好打起精神,长驱二十余里,至凌晨三点才回到中山大道尽头的家。身体十分疲惫,精神依然亢奋。躺在床上仍不能入睡:她安全回校了吗?大概也睡了吧?也许正与我想着同样的问题哩!

我们沉浸在幸福中:同窗共读风雅颂,并肩互解离骚经。看到一本好书,“奇文共欣赏”;遇到一个难题,“疑义相与析”。虽非形影不离,却也息息相关。没有卿卿我我,倒是心心相印。

放假了,我送她回江苏老家。一直看着大轮远去,远去,犹自不忍离开。我这才体会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与伤感!

在家里,摸摸这,翻翻那,手足不知所措。确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感觉,虽不凄惨,却很失落,真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古人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对于热恋中的我来说,这并不夸张啊!

好不容易熬到她要返校的日子,我忙赶到大轮码头迎接。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晚上,“过尽千帆皆不是”,只好无精打采地回来。第二天依然失望,这回可真尝够了“望眼欲穿”的滋味,那个急哟,还真不是语言笔墨所能形容的!第三天,我终于在向码头上涌来的熙熙攘攘的人潮里,发现了伊人的倩影,真是心有灵犀,她也看到了我,空着的一只手不停地在人群中挥动,红扑扑的脸上绽满了笑容,我连忙奋力从压过来的人流中朝她挤了过去……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又是桂花飘香时,我带她回到了我那汉口的小木屋。

低声唤罢爷娘后,两片红云颊上来。

……

1962年夏,北京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令,学校的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班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改组了团支部、班委会,由调干生的党员直接领导抓阶级斗争。她出身不好,团支委不能当了;好友冷君出身好,但有小资情调,从班长降为学习委员;我当然是削职为民啰!秋后,中苏关系公开破裂,党中央发表九评苏共二十大的公开信,一场反修防修的战斗打响了。系里的文学社团都解散了,当然也包括我和王君、陈君、冷君等创办的《树人社》,还有同学挨批了……再后来,北京又发来紧急指示,系里连夜组织传达:一、大学生一律不准谈恋爱,已经谈了的要停止发展。二、大学生一律不准结婚(已经结婚的——有没有规定我记不得了)。这规定与反修防修联系起来,与思想斗争、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挂上了钩,就非同寻常了。

我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果然,后来的“自我解剖、灵魂革命”,简直就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哟……再后来呢,再后来,没有了!

雪莱说: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

辛稼轩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老子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长在昙华林文华楼一角的一朵小花,后来终于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绽放了!

再到桂花飘香时,灿烂的花朵终于结果了!

啊,昙华林,我魂牵梦绕的昙华林!我刻骨铭心的昙华林!

同类推荐
  • 桬罗树下

    桬罗树下

    我的诗歌写作有很大一部分关于乡土,行走一生大都将自己的双脚和文字的根深植于故乡的热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背井离乡者有之,面目皆非者甚是;至少,我是幸运的,故乡依然保留了我童稚的记忆,敞开怀抱接纳我垂老的身体。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古桥”“我的体内锁着它的生平”。这些年我写了不少关于故乡的诗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开辟出一片属于心灵的麦地,用文字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美学阵地——优美的吟唱宛转悠扬,孤独的思考熠熠闪光。
  • 云在青天

    云在青天

    《云在青天》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包括散文随笔70余篇,共分八个独立篇章,通过这些篇章,铺叙了作者观察和游历大千世界和人间百态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呈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亲人尤其是父母女儿外孙女、对朋友尤其是禅师和文友、对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等多方面的亲近、观照和思索。文本优美,意蕴深广,特别是一些叙事性的散文,可读性强,作者情意恳切,情深意长,用深情款款的笔触,让不同的人物通过不同的人生故事呈现出多彩的个性风貌。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大情小爱

    大情小爱

    当青梅是个孩子时,父母就离异了,在坎坷崎岖的生长道路上,没有父爱的她,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母亲穷尽一生将他抚养成人,结果疲劳过度撒手人寰,青梅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成为了一位明星,这时候她的父亲突然出现,将她的生活泛起涟漪······
  • 霸道公主重生恋爱手册

    霸道公主重生恋爱手册

    艾诗钰因为爱上了刑君晨,处处逼婚,结果刑君晨服毒自杀。崩溃间,爱神梦思因她痴情,送一法宝——重生机,重生机,重生机每使用一次,折岁三十!第一世:刑君晨还是没能爱上艾诗钰!第二世:艾诗钰要求爱神梦思消除记忆,但艾诗钰还是爱上了他,但他还是未能爱上她!第三世:消除记忆的艾诗钰,因宋羽君的关心帮助下,爱上了他,而刑君晨因此嫉妒,硬插一脚,艾诗钰最后到底选了谁?
  • 客从大凉来

    客从大凉来

    苏敛总是教他的小徒弟:“如果有人惹你了,就拿剑砍他。”那丫头便歪着脑袋有些苦恼:“可我是女孩子啊。”“你可以用粉色的剑。”
  • 她是他的小梦想

    她是他的小梦想

    (男女主双向暗恋,甜、不虐)陈易一直觉得杨郢是她永远都追赶不上的人,她喜欢这个人喜欢了一整个青春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在杨郢的心中,她是他的一个小梦想。
  • 重生之如果一切重来

    重生之如果一切重来

    人生中很多的机遇,错过了才会后悔,当一切都重头再来的话,你会?把握机遇,发家致富?还是小富则安?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大龄女青年安素九,意外重回到小时候,努力的重头再活一回,努力的把自己嫁出去。
  • 佛心魔修

    佛心魔修

    以魔之心修佛之道,以佛之身入魔之魂。天魔浩荡,魔由心生,气由丹田,由感而发,魔生魔死,魔灭苍生。佛不渡我,我自成魔。佛若负我,我必灭佛。
  • 穿越情缘之俏王妃

    穿越情缘之俏王妃

    不会吧!不但穿越到这个穷不拉机的古代,还被强逼嫁给一个妻妾成群的“花心萝卜”王爷,让她堂堂一个二十二世纪新人类的颜面何存;可是圣旨难为啊,谁知道竟然娶个大麻烦回来,还令他差点丢了小命,终于领悟到什么叫做“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 太极情缘

    太极情缘

    他是一个孤儿。为了寻回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他惊奇的发现了自己的身世。面对当年抛下他们母子的父亲和家族,他要如何处理与家族的关系;面对继母和敌对家族的阴谋与仇杀,他又要如何摆脱;面对兄弟的背叛,他是否要割舍下那份兄弟情谊;面对众多深爱他的女人,他又会与谁白头偕老?一块太极玉,更是把他推向了江湖斗争漩涡的中心,他又要如何一统江湖……
  • 砌灵

    砌灵

    一个被寄养且体弱多病的少年,还常常被人欺负、、、就是这样一个过着悲苦生活的少年,最终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炼之路、、、、、
  • 家有一猫

    家有一猫

    是妹妹,还是恋人?年幼的我们该如何取舍,才能不伤害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