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96500000010

第10章 亲子篇——家有儿女,父母要共同成长(2)

核心认识:“养老院以商业形式集中助老养老,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不能因为眼下不甚完美的个别现象而对这个行业产生偏见。养老问题切实关乎未来有多少家庭背得动这种负担。”

典型事件:一个关爱老年人的民间组织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当问起某个老奶奶她儿子最近怎么没来时,老奶奶的回答是:“儿子不要我了,他跟媳妇过日子去了……”(据新浪微博)

冯俊杰:这条消息激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觉得不该送老年人去养老院。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特别讲究孝道的,不孝简直是大罪。

我还看见网友“托尼熊”说:“有的老年人性格古怪偏执,当年人大有个副教授的老爸老去家乐福捡瓶子,孩子们后来集体去向学校弹劾这个教授,说他不孝。后来老人说,儿子给他钱,也养他,但他就是想捡瓶子。撒娇的老小孩多了。我还遇见过一个老太太,老说儿子不管她,说媳妇也坏。后来我才知道她只有一个闺女!”

一方面是尽孝的伦理道德要求,另外一方面,老人又存在很多自身的问题,让人哭笑不得。

朱文波:其实这是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冰山一角。如果不给予重视,及早建构周全而妥帖的应对策略,全社会还将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它只是看上去像是个人的问题,但所有人都难以脱困。

老年人因为所有机能都开始衰退,被照顾或全依赖照顾是必然的,而人的寿命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被大幅延长,以往并不突出的老年疾病,现在日益引起我们关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疾病都因人类肌体老化而变得常见。有这些疾病的老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对他们给予照顾,有多少家庭可以负荷?一对由独生子女形成的小家庭,他们要在事业上花费无数精力和时间,有孩子要抚养照顾,还能支撑得起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吗?

冯俊杰:我深有同感,也常常会陷入这样的顾虑当中。我是独生子女,如果伴侣也是独生子女,那的确是非常大的压力。我曾经和父母开玩笑说道,也许忙于生计无法照顾他们时,得请人照顾。结果父母说,还不如去养老院呢。不过我也理解他们可能只是口头上安慰我,附和一下。

朱文波:养老院以商业形式集中助老养老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只是条件好坏与质量高低还需要当事人精心选择。而且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养老院的各种条件也会趋向专业化,会更周到。

我们不能因为眼下养老院不甚完美的个别现象而对这个行业产生偏见。养老问题切实关乎未来有多少家庭背得动这种负担。

网友表达的各种老年人问题,恰恰表明现实社会对老年生活的忽视。我们没有更全面地介绍老年人不被理解的“常态”,而他们对此缺乏了解。

冯俊杰:正是。所以我想请您具体从心理和生理的关联问题来说一下,如何让两代人,乃至三代人之间,彼此都理解对方。

朱文波: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现象表现为大脑功能的衰退,各种差异化的反应都是退行性的动物性表现,像囤积癖导致的捡垃圾,无中生有的轻度妄想,包括不断给亲友提各种非分要求,渴望被照顾,性格古怪等等。

当我们理解这些不明事理的行为的根本原因后,我们自然而然不会再与老人计较,不会有什么委屈,也不会无所适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一路陪伴,哄他们开心,让他们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冯俊杰:民间俗语常说老年人有“返童”现象,意思是说人老如孩子。从心理角度来说,养老院适合老人吗?就像小孩子去幼儿园一样?

现在,我们国家对老年人的保护,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要求必须看望老人。但愿在具体操作上更加符合人性和生活情理,而不是忽视了老年人在心理上的改变,一味偏向老人,制造出更多的家庭矛盾和不幸。

朱文波:老人有“返童”现象,自然规律是越来越依赖照料。有人会产生脑退化直至老年痴呆,有的人大脑未必退化,但生理机能会出现问题。

我想一个合格的养老院是适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因为集体生活与个人隐私可以得到妥善安置。老年人结伴在一起,对他们彼此抚慰、彼此照顾和彼此娱乐有多重益处,很多方面是个体家庭难以满足的。

冯俊杰:以我的生活经验观察,老人们和晚辈生活习惯不一样,他们更加喜欢集体生活,彼此有个照应。

朱文波:如果将老人往养老院一送了之,此后不管不顾,那是错误的。亲情依然是老人最珍贵、最重要的情感支持。

冯俊杰:讲到这里,想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其实我觉得养老的重点不是让孩子回家,而是多陪伴。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对亲人隐瞒病情吗——母亲生病,家人隐瞒奥运冠军吴敏霞多年

核心认识:“选情感,还是事业?价值观本身具有多元性,不存在哪个首先,哪个次之。所以在类似问题上,强调哪一点都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状态就是依据个人资源把事业和情感进行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后果将令人遗憾。”

典型事件:奥运冠军吴敏霞的母亲身患乳腺肿瘤,为了让女儿放心备战和比赛,谁都没跟吴敏霞讲。吴珏明夫妇坐在偌大的伦敦跳水场馆里亲眼见证了女儿吴敏霞夺得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大病痊愈的吴妈妈热泪盈眶。吴妈妈在几年前被查出乳腺肿瘤,一直接受化疗,但为了不影响女儿训练和比赛,一直隐瞒着。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一家人也都瞒着没告诉她。(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

冯俊杰:看到新闻时我相当感慨。我理解这种做法。普通疾患,为免家人牵挂,选择秘而不宣,乃人之常情。我的母亲在我外出时手腕骨折,就对我隐瞒过。我自己也有过类似做法。但另一方面,家人有重大疾病也不说,长久隐瞒,让我觉得震惊。您觉得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分享喜乐、分担患难到什么程度?

朱文波:通常我们对亲人瞒报病情有这样几点考虑:尚未处于危急关头;无法预料噩耗给当事人带来的冲击会造成何种后果;尚未找到有效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立足于延缓告知,而不是永远不说,否则我们的家庭伦理和亲情间亲密关系的基石将面临根本挑战。即便我们出于善意而延缓告知病情,但未必事事都能如意,也许一次隐瞒就会造成长久的遗憾和伤害。

对亲人隐瞒病情是一种残酷的决定。欺瞒事实并在此氛围下生活多年,当事人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要追问的是那过去的种种经历哪样是真哪样是假,虚幻的情感能得到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吗?

将亲人去世的消息都隐瞒,更是一种荒唐和自以为是的理解,这表现出家庭伦理上的瑕疵。父母或他人如何替当事人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谁可以知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隐瞒的人可能会有的生气、痛苦、沮丧、焦虑或自尊心受损?

谁有把握代替吴敏霞解决一系列自我质疑:她的自我牺牲是否值得?她如何理解家人剥夺了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其在关乎生命里重要的那些人的生离死别?

冯俊杰:吴敏霞的父母做选择的前提是怕影响她训练和比赛。这样的事例历来不少。从亲情角度来说,我觉得残忍。似乎我们的文化心理,尤其是长辈们倾向于认定事业重于情感关怀。人的一生,有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价值观序列?

朱文波:只要深究一下,这个价值观就是“悠悠万事训练为大”。训练的目的当然为了各种冠军。这种“目的导向”的价值观越极端,工具化特质就会越明显,去人性化的程度就越严重。

“成功”的定义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人的社会化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与他人保持情感上的联系,尤其对我们重要的人,尤其在我们困难的时刻,我们需要依恋和依赖,需要通过他人完成自我判断。

价值观本身具有多元性,不存在哪个首先,哪个次之。所以在类似问题上,强调哪一点都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状态,就是依据个人资源把事业和情感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失去平衡甚至极端化,后果都将令人遗憾。

冯俊杰:再换一个角度去看,坦白说,我隐约又觉得,这样善意谎言下的生活质量,反而比较高。因为其父母虽然价值观固化,但却是经过思考后,选择了秘密承担后果,您觉得呢?

朱文波:尽管出自善意,谎言毕竟是谎言。生活质量提高是不可能的错觉,短时间内获得某种稳定是可能的。

因为在紧密关系中,所有人依赖于这个关系的重要,但是只要涉及某种状态,一下变成某种“禁忌”,为了“控制”住局面,知情者在做自我牺牲和失去自我,或者为了控制情感需要做疏远表达,在情感交流上,由于常常绕不开真相而无法开诚布公,所有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将失去一部分自我而加强另一部分自我,形成跷跷板效应。

而蒙在鼓里的人最初会疑惑、焦虑于关系的变异压力,或者盲目自责,无助而变得疏离。最终知晓真相后,震惊和重新定义关系,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亲密关系的重新定义,对个人心理而言是极其严重的一次考验。

因为这涉及“自我意识”这一重要概念,“我”在你们中间的价值感,你我之间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这种亲密,坦诚还是委婉曲折,你我关系是否可信等等,既是担心又期待确认。

冯俊杰:我不知道吴敏霞知道真相后是怎样的反应,还没有后续报道。但我试着去想象,将心比心,总觉得她会很难过伤心,甚至多多少少应该还有一点自责,怪自己没多关心父母。您会给她什么建议?

朱文波:就像你我一样,我们替她难过的原因是我们做了换位思考,假设了我们自己陷入这样的情境中,是否愿意以这样的代价获得现有收益,答案是不愿意,也就是其他情感尤其亲情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重要。

实现目标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无比重要,全力以赴去奋斗理当获得赞赏和支持。但不是所有时间我们都沉浸在唯一目标的努力中而忽略其他,这种忽略无异于将自己塑造成一部机器,失去了更宽广的感受力和体验。

对人来说,只要一点不及其余,其实对于生存质量而言,势必带来痛苦和忧虑,因为社会化本身需要情感,需要人与人的彼此照顾和分担分享,需要多样的体验和感知,否则生存都会遇到麻烦。

生活总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考验你的其他适应能力,而这个,我们应该知道是必不可免的事情。

米饭不懂你的心——警惕“心灵伪科学”教育

核心认识:“常识告诉我们,同质米饭在相同温度和其他相同条件下不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只有具有神经元组织的大脑才能对情感作出反应,而理解复杂情感则需要更复杂的大脑,米饭怎么可能有大脑?”

典型事件:广州的学校里开展米饭实验,引发关注。天河区华成小学播放纪录片《水知道答案》,为亲身验证人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对事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米饭实验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始推广,孩子们可自愿参加。根据著名的三碗米饭实验,人对米饭的态度不同,实验结果也会不同。如果对米饭说好话,米饭会发酵,散发香气;对米饭用力骂,米饭会变黑发臭;而对米饭不理不睬,结果更糟糕,它甚至会流出脏水。

“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你这么恶心,还敢待在我家,我要好好教训你!”每天上学前,四年级学生马昊从冰箱里捧出两碗米饭,一碗尽说赞美话,另一碗用力骂,还有一碗在冰箱里从未被理睬。

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而原本被不理不睬的米饭,应该变得更臭的,在小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变黄了。“可能是那张小毛毯起了作用吧。”小马昊天真地猜想。

广州团校青少年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庆说,米饭实验得到了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支持,是真实可信的。量子物理学证明,粒子能记忆身边环境的变化。水分子也是一种粒子,就像镜子一样,会记忆外界的想法、语言、音乐和图像,并通过自身变化反映出来。只要是带有水分子的物质,都能得到米饭实验的结果,比如香蕉、苹果和蜂蜜。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著的《来自水的信息》和《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也用不同地方的水做过类似实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冯俊杰:这则新闻里还提到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不过那个作者被揭发是个骗子,其学位也是三流大学函授的。但凡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水就是个氢氧化物,懂什么答案呀。

朱文波:我们无从知晓其运用何种技术手段对水做这么一番视觉演绎,但运用成年人的经验和常识判断,其结论是完全可能大打折扣的。但这个学校的老师因为轻信,用衍生的谬误来指导孩子进行了这场实验。

冯俊杰:记得我把这事转发给您看时,您开玩笑说:“此实验证实了米饭具有神经元,具有情绪理解能力。”这当然是反讽。这种神神叨叨的事怎么有很多人相信?怎么如此多的人轻信猎奇,狂热追捧?

朱文波:这件事暴露了部分老师知识结构的盲区。他们承担着教育使命,又无从分辨畅销书和科学知识的界限,无法判断流行度或猎奇性是否代表有真知灼见的科学真理。这也表现了心理现象的“权威效应”。人们对有“博士”头衔的人盲从,忽略了用常识质疑。

实验的目的是要孩子确认一个现象:人类不同的情感表达会对自然界任何事物产生作用和影响。这显然是荒谬的。但离奇的效果被添油加醋地放大,居然有一个孩子获得了预期答案。这显然是伪造的结果,虽然孩子未必是有意伪造。

常识告诉我们,同质米饭在相同温度和其他相同条件下不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只有具有神经元组织的大脑才能对情感作出反应,而理解复杂情感则需要更复杂的大脑,米饭怎么可能有大脑?这只能是学生或学生父母为了满足老师的预期,人为操作的结果,在实验科学上被称为“实验者效应”。

荒诞的是老师认同并请来有关“专家”确认,这才是灾难性的教育后果。

冯俊杰:有不少人说,即便实验本身不科学,不靠谱,但通过这种实验还是能促进小孩子的品行教育。您怎么看这种“辩解”呢?我注意到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朱文波:这种想法误人误己。品行教育就是道德教育,应当完善孩子对“对错是非”的判断能力。不科学、不靠谱的荒谬土壤里结不出真理果实,对自然环境的错误认知将导致随时随地的生存危机,何谈品行?

如果洪水来了,你是教育孩子对着洪水深情告白,还是告诉他筑坝防洪的知识?这个道理很简单吧?这些维护者也有个有趣的心理现象——“认知不协调”。他们对老师迷信,如果总是正确的老师一下子错得离谱,会在心理上对他们的信念造成冲击,于是他们为降低错误或免责,极力找理由辩护,维护过去的信念。

小贴士:

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地影响被试验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叫实验者效应。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本书中,心理专家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心理分析,让你也成为“心理专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消除困惑,打理生活。
  • 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

    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

    本书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提出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治、恢复、树立自信的治疗方法,同时对如何辨别学生是否有心理疾病,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等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是关于研究人本心理学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解释学研究方案的贡献与局限、体验研究方案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与Q技术、人本心理学对话研究方案、对话研究方案的贡献与局限等内容。《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派别众多,《咨询心理学》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详细说明,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理论与方法,避免对理论学习的多而不精、精而不深。对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都从其背景、发展演变、核心理论与方法、优点与局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说明,让读者对这些派别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该书案例与理论联系紧密,让读者很轻松地领会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咨询心理学》是大学应用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工作者们的学习和培训用书;同时,《咨询心理学》对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业的人们,尤其是对初学者,都是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读本。相信读者读后,会有所感受。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凤凰于飞

    穿越之凤凰于飞

    她在现代是某公司执行总裁。穿越到古代成为地位低下的商女,从古起重农抑商压迫商人,而她却要改变现状,她立誓一朝权力在手便必定提高商人低贱的地位,待看她如何在异世覆手为雨。
  •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如果在太平盛世,李世民也和当时许多高干子弟一样,沿着主辈当官的规律一直走下去:考举人,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如果不行,通过父亲的人脉得到一官半职,讨几房媳妇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本书展现了一位90后在校大学生对历史、社会政治和人性的认识。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真正看透古代政治家的真实嘴脸。有表面温柔,实则暗藏玄机不顾人民死活进行战争的;有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为了自己地位稳定而打仗的,还有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中国人的历史误读太深,看完本书,中国人会发现许多真相。
  • 无尽之树

    无尽之树

    上一世他是一名远古的王者他杀人无数他修为通天他经历了背叛,欺骗,爱人的欺骗,兄弟的反叛,亲人的死亡,他经历了世界所以的痛苦,可是他重来没有经历过世间的温暖,哪怕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什么呢?对啊,为什么呢……上一世他被一群自诩正义的伪君子围杀至死,那这一世他又会怎样呢?
  • 江山如此多狡

    江山如此多狡

    一榜解元王动被师傅从小培养成一名“真正”的淫贼,他混迹江湖只是为了完成师傅的遗命,发誓把师傅的敌人——隐湖小筑里的所有女人踩在脚下。期间不择手段地将江湖美人一网打尽,然而他却被深深地卷入到江湖和官场中,并且透过一系列事件逐渐了解了师傅的部分身世;他不仅看清了与隐湖小筑的仇恨,还意识到了江湖将要经历的巨大变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雨中相遇的师与生

    那雨中相遇的师与生

    青春不需要叛系,而是策系;你的青春可以不是迷茫,不是放肆,不是叛逆,而是等待遇见一个人,然后捕猎到她/他;
  • 执念余生

    执念余生

    琅琊山上,小河边桃树下,是你我她还有他们的一切,危险寻器,反目成仇,爱恨离别,一念执着一念爱恨。你我,他们执念余生,终为情种。
  • 神隐七瑾

    神隐七瑾

    七瑾,被上古魂戒选中的唯一主人,本该是天才少女,谁知一朝穿越,竟变成玄武国七家骄纵任性的小姐。虾米?连聚气都不会的笨蛋废柴?笑话,她动动小指,灵王什么的不要太容易!哦?她偏好女风,居然还垂涎玄武国的宝贝小公主?真是抱歉,她性取向正常,身边一堆绝世美男求推倒!炼器世家又怎么了,连皇帝都要抢着当她的跟班!不服是吧,不服又怎样?她拳头硬,她才是王道!你有六级灵兽很厉害?不好意思,没事请让开,后面一大群神兽小弟等着她召唤呢!你有玄级灵技很牛气?说来惭愧,她神隐宗内最低级的小弟修炼的都是地级的。没听说过神隐宗?这倒也没事,反正几年后,神隐宗之名,会响彻整个六界!几年后,你且看她!
  • 我很爱你,直到永远

    我很爱你,直到永远

    “无论你走多远,我依然会在原地等着你。”“即使你老了,我也依然爱你。”
  • 穿越在三国

    穿越在三国

    穿越,多么古老的一个话题,终于,轮到我们的主角杨羽同学了,他在一场大雾中行走,当大雾消散之后,竟然发现,他来到了后汉三国时期了,甚至,还捡到了一个小女娃娃。三国,我来了,可,我要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