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5200000005

第5章 红顶商人阿曼德·哈默

阿曼德·哈默(A.Hammer),是美国的企业家和大富翁,也是一位传奇式的风云人物,他有铅笔大王、酿酒大王、古董展售大王等别号。从列宁、罗斯福、肯尼迪、赫鲁晓夫到邓小平、里根、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许多著名的世界政治领袖都和他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

他还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从推动世界和平、赈济乌拉尔灾民、反对希特勒侵略、沟通东西两大堡垒、促成美苏最高层会谈等都不遗余力。在西方他被认为是个点石成金的富翁;在前苏联,他是个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在中国,他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到访的外国企业家,由此充分显示出他的不同寻常的一生。

阿曼德·哈默与其说他是一个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政治家。他的财富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梦想,使他成为上个世纪响彻世界的红色资本家。他的成功与他不惧险恶、意志坚定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生意上,还是在经营上他都有着很强的抗摔打的能力,这使得他几度风雨,几经波折,劈波斩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就了如日中天般的事业。

他的才能不仅仅是善于掌握时机,敢与强者抗衡,更多的是他独到的眼光,点石成金的本领。他把铅笔这种微利的小商品,由小做大,做成铅笔大王的经营策略,对后来的人,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他的成功绝不仅限铅笔大王、酿酒大王及古董展售大王。他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魔术师般的魔力。而这也只不过是仅仅从经营、从企业的角度看到的而已,他真正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深刻的、超前的和超越国界的经济思想,使人们看到了经济与经济行为可以跨越国际,超越政治,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政治制度之间有效的沟通工具。在这层意义上他是一位先驱,是一个预言家。

哈默1898年5月2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是俄国移民的后代,曾祖父在沙皇尼克拉一世时期以造船为业。祖父一生多灾多难,为了碰运气,1875年到美国。

父亲朱利叶斯15岁时因家庭生活窘迫辍学,到城里一家钢铁厂做工,他在工厂里亲眼目睹了工人们的悲惨生活,对劳苦大众非常同情。1892年,朱利叶斯离开布兰福德举家迁往纽约。

朱利叶斯找工作时,看到一家药店要招一名会讲意大利语的店员;他前去应聘时向老板保证;我能在两个星期内学会意大利语,到时我要是讲不流利,你可以不付我工钱”,结果两个星期内朱利叶斯真的学会了意大利语。

读书亦经商

朱利叶斯既勤奋,又聪明机智,他在药店时很快地熟悉了业务,并无师自通取得了药剂师的资格。几年后,他用自己的存款买下了这家药店,成了药店的老板。阿曼德·哈默的祖母认为朱利叶斯做药店生意不太合适,期望他成为一名医生。这样,朱利叶斯就边工作边上医学院,最后成为一名医生,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父亲在那些艰苦岁月中奋斗不息的精神,给了哈默很深的影响,哈默在父亲的身上看出一个道理:只要一个人进取心强、机智、勤奋、坚持不懈,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哈默刚懂事时,从人们对行医的父亲尊敬的目光和言语中,就产生一个当医生的愿望,尤其是父亲为一些家境贫寒的病人看病时不收钱,甚至留下钱让他们买药的美德,使小哈默更是终生难忘。6岁的小哈默常常在晚上躺在床上暗自激励自己与人为善,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12岁时,哈默来到梅里登读初中和高中。在梅里登那些漫长、静谧的夜晚,他第一次开始读美国作家霍雷肖·阿尔杰的作品,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靠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

这些虚构的故事使哈默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美国一些企业巨头,诸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运输大王范德比尔特和铁路大王杭廷顿的身世,并且开始清楚地意识到,美国制度为个人施展才华、创立殷实稳固的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些企业又为千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使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哈默特别为这些富豪布德施善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为社会捐钱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学校、图书馆、展览馆和医院。

他发奋学习,学习成绩得了好多个A。当哈默15岁时,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已经初步形成。1914年,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横尸遍野的报道刚刚刊登不久,哈默就在莫里斯学校做了一场题为《人类最后一战》的演讲。

他在讲到战争的恐怖和危害时说,人类科学的进步已经使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能够毁灭整个青年一代,因而在这次欧洲大战结束之后,每一个人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战争不再发生。演讲获得了成功,被评为校级一等奖。

哈默16岁时做了平生以来的第一次大买卖。在百老汇的大街上,他碰上一辆1910年产的哈普牌双人敞篷汽车,这部车售价185美元,大约相当于一些人当时半年的工资,哈默向哥哥哈里借钱买了这辆车。

他把车的座位拆掉,在圣诞节时当货运车用,替一家生产糖果的公司,运送圣诞节特制糖果,每天收费20美元。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两个星期就还清了债务,从而成了这辆车的真正主人。这件事使哈默坚信:只要策略正确,买卖合适,工作努力,一定会有收获。1917年,立志从医的哈默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前景一片辉煌。然而,没料到在这平静繁荣的表面下边却掩藏着一连串的灾祸:永远地改变了哈默的一生。

第一件事发生在遥远的地方。欧洲大战把美国卷了进去,哥哥哈里立刻应征入伍,被派往法国马恩前线芒特西奈营地第三医院服务。哈里离开得很不是时候,当时父亲因生意遇到了麻烦,正需要帮忙,哥哥不在,只有哈默来承担了。

事情是这样的,朱利叶斯1915年与一个叫亨利·芬格伍德的小会计合伙成立了一个名叫佳良实验室的公司,专门从事药品生产。在这个公司里,朱利叶斯负责医疗药品技术方面的事,芬格伍德当经理。他们有约在先:任何一方如想退出公司都可分钱,数目应与买下公司愿付出的款数一半相等。

过了两年,芬格伍德得知朱利叶斯患上心脏病,一定会影响工作后,便想搞垮公司,逼朱利叶斯卖掉他的股份。于是在他的设计下,公司亏损与日俱增,已濒临破产边缘。

朱利叶斯心里十分清楚,尽管这个公司规模不大,但基础却十分牢固,产品销路很好,他相信,只要赶走芬格伍德,对公司实行妥善管理,公司一定能出现转机,但就他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这副担子实在太重,再加上他还不愿意放弃医生工作,这样一来就更加吃重,于是他决心让哈默当总经理。

父亲来到学校,歉意地建议哈默一边在工学院读书,一边承担公司的工作,他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你也可以这样做。”哈默得知情况后,非但没有不悦,反倒觉得十分兴奋。

哈默说:“借此机会我既能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又能为非常疼爱我的父母做些真正有用的事。现在我得到一个机会,我要让人们看一看,我并不只是一个过惯了安逸生活的少爷,而是有勇气步入成年人的商业世界,和那些老手一比高低的有用之才。”

哈默与父亲马上筹集2万美元,买下合伙人的股权。处理完芬格伍德的事之后,为了腾出手来处理公司的业务,对学校那一边,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租一幢房子借给全班最聪明但经济拮据的同学丹尼尔·米歇尔住,由丹尼尔把白天老师讲的课全部记下来,晚上再把笔记给他。

哈默白天专心地做生意,晚上利用同学的笔记继续攻读学位。

由于他经营有道、推销有术、用人有方,公司很快就转亏为盈。特别是在禁酒令实施的那些日子里,哈默认识到公司如果经营得当,就会青云直上。因为这个时期许多人在法律严格的限制内,发了疯似地到处寻找含酒精的饮料。哈默抓住这一有利机遇,派商务代理人到生姜出产国,主要是印度、尼日利亚和斐济,把它们所有备用的生姜都买下来。

这样一来,公司便有效地垄断了姜酊的生产。美国那些大药品公司,也不得不从哈默这儿进货。这样做的结果带来了惊人的收获,订货几乎超出了生产能力,产品供不应求。

哈默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青年。1919年美国人平均收入大约625美元,而当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则超过100万美元。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修改了关于销售姜酊的规定,他才只好被迫停产,另找市场。

当时,制药业的行家们普遍认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制药业的萧条将会到来,因为各国军方政府与制药商签定的合约,随着战争结束将会被取消。而哈默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认为战争结束很可能会引起消费的普遍增长,因为军人们回来了,战时对消费的各种限制相应地也会被取消。于是他凭着直觉,一反常规大量购买政府剩余的库存化学药品和竞争对手们的存货。

他的竞争对手——那些大制药商全在降低生产,削价变卖存货,认为哈默疯了,一定会遭到惨败。然而事实证明,哈默是正确的,随着战后消费的高涨,制药业也出现了繁荣。

他的公司的订货量迅速增大,他以低价买进的药品这时以盈利颇丰的高价卖出,转手之间,发了大财。在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哈默已经有了200万美元的资产,成了赫赫有名的学生企业家。

然而,就在他财运亨通的时候,又一事件严重地打击了他。他的父亲在政治上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社会主义者,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十分关注,并曾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那时哈默的父亲正准备亲自到莫斯科去进一步扩大贸易关系,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被陷害而入狱。

这一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针对当时苏联国内战乱不已、缺医少药的状况,他变卖了自己的公司,买下了一个战地医院和满满一救护车的药品,踏上了东去的征程,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企业家的生涯。

哈默后来在《自传》中写道:“有了列宁的照顾和保护,我才得以在苏联发展新兴企业。今天回想起来,我无计其数的财富就是从那时开始逐步积累起来的。当时我就认为,我已经取得的成就,与将要取得的成就将是小巫见大巫,虽说当时根据一般标准,我被人们当成一个极为富有的年轻人,但事实是,当初我在纽约的商业活动与日后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历尽艰辛到达饥荒严重、饿殍遍野的乌拉尔地区后,哈默起初并没有享受特殊的待遇,而是和苏联人民一起承受了战时的苦难。在苏联的考察中,他深感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当时的苏联却是物品奇缺,粮食比药品更为急需,于是他决定让在美国的哥哥哈里用船运来200万美元的谷物,条件是每条船返航时必须装载与粮食价值大致相等的苏联物品。

这无疑是一种雪中送炭之举,列宁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指示外贸专管局批准这项交易,并邀请哈默来莫斯科。

列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会见了23岁的哈默。哈默回忆对这位俄国革命之父的最初印象时说:“我完全被他吸引了。他的言词感人至深。当他与你谈话时,他会使你觉得你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习惯把脸凑得跟你很近,左眼眯着,右眼紧盯着你,谈话结束时,我已经被他那热情洋溢和关怀备至的言词所感化,好像他已经成了我能向其倾吐肺腑之言的知己。”

在这次会见中,列宁向哈默解释说:美苏两国可以互相帮助、相互获益。苏联是个落后国家,但有尚未开发的丰富资源,美国可以从这里购买原料,开发机械产品以及日后的加工工业产品市场。而当务之急是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机器,美国的工程师和专业人员。

列宁对哈默说:“我们明白,我们必须为获得特许权的外国投资者创造条件,以保证他们在俄国赚到钱。资本家不是慈善家,如果他们知道赚不了钱,他们决不会来俄国投资。”这次会见,是哈默和列宁私人友谊的开始,他从此得到了在苏联发迹的机会。

会见之后,哈默获得了苏联政府的石棉矿山开采特许权。1921年底,哈默感到有必要回美国一趟,商量有关日后扩大生产的具体问题。回国后,他通过与总统福特的交谈,成了所有福特产品在苏联的代理商。

由小做大

他一鼓作气又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和苏联开展以货易货的贸易。根据协议,美苏之间的所有贸易都由哈默经办,他成了美苏外贸上的经纪人。从1923年到1925年两年间,哈默经办的总成交额达到1200万美元。

在1925年,哈默发现苏联铅笔严重短缺,全靠进口,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在苏联开办了一家铅笔工厂,并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用于这家工厂,当年产值就达200万美元,从此苏联不再从国外进口铅笔。

哈默垄断了苏联的铅笔生产,1927年铅笔的年产量由上一年的5100万枝增加到7200万枝,钢笔年产量由1万枝猛增到9500万枝。雇员从450人增到800人,他们的平均月工资也由122卢布提高到154卢布(约合77美元)。

到1930年,铅笔日产量达50万支,雇员上千名。产品不仅能够完全满足苏联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的20%还出口英国、土耳其、伊朗、中国或销往远东地区。

哈默开办的铅笔厂很快就成为世界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哈默本人亦成了苏联的铅笔大王。到了1929年底,企业已经扩展成为拥有许多不同工业制品部门的联合体(共设五个分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哈默把自己的青春时代交给了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九年时光。多次被列宁称为“哈默同志”。但毋庸置疑,在经济上,他不仅赚了几百万美元,还得到了一批艺术珍品。

他在苏联收藏的艺术珍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价倍增,有的甚至是无价之宝。哈默的经济头脑和商人眼光确实是超乎寻常的。

哈默离开莫斯科后,首先来到了舒适、悠闲的巴黎。他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该放松一下了。在巴黎他与一个美丽的女子结了婚,并第一次和即将像彗星一样照亮20世纪历史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打交道。

当时,罗斯福还是纽约州州长,正为竞选总统做准备。罗斯福认为贸易国家应避免卷入战争漩涡之中,他还表示一旦当选,就与苏联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改变美国以前的做法,正式承认苏联。1932年7月28日,哈默打电话给罗斯福,告诉他,作为一个在苏联生活了九年的美国公民,忠心支持他承认苏联政府,并愿为他的竞选捐款。

展售大王

1931年,哈默回到了美国,把他在苏联收藏到的大量的皇家艺术珍品进行推销。初期由于准备工作不善,生意萧条。但是,哈默并未气馁,他总是说:“天下没有什么蹩脚的商人,只有蹩脚的买卖人。”为此,他在推销工作上,绞尽脑汁,翻新花样,终于成为古董商业上的大贾。

首先,他给美国各大百货商店经理写信,向他们介绍沙皇的艺术珍品。他竭力把信写得迷人和有趣,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起源、历史及其传说和故事等作了美妙的叙述。

其次,他开始从事旅行展销。从1932年2月到1933年6月这15个月中,他在各个城市共举办了23次展销。每到一地,他就让雇员在百货商场支起架子,陈列商品,派出广告宣传人员,等着顾客光临。哈默说:“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让展出令人神魂颠倒,无法抗拒。我就是那个马戏团的司仪和领班,这件事我百干不厌。”

第三,他利用报界大作新闻广告。通过报纸的介绍、宣传、报道、短评等活动,大力推销自己的商品。

第四,举办演讲,让知名人士介绍收藏品的来历及艺术价值等。

第五,价格灵活。哈默的弟弟维克多对此有许多新招奇想,每当无法确定价格时,他就定到一个最接近整数的价位,如把一个念珠定价为9.99美元,一个脚镯定价99美元等。这种利用人们心理上的误差来进行销售工作,效果很好。

第六,利用名人提高收藏品的价值,如让一些女明星穿上他收藏的沙皇皇袍做广告,有一次,还邀请已故沙皇尼克拉二世的一个侄女前来观看展品,当她用手摸了摸那原属于她家的财产时,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广告了。

通过以上种种办法,哈默的生意越做越兴隆,买卖越做越大。到1935年为止,哈默就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收益,售出90%在俄国收集到的艺术珍品,此后他几次补充货源,成为著名的古董商。

经销皇家珍品的生意引起了连锁反应,他接连地与几位大财神爷打上了交道。首先是哈里·克利夫顿,他家拥有整个布莱克普尔城,仅他掌握的房地产一项,每天收入就可达1万美元甚至更多,哈默卖给他两张画就赚了15万美元。

第二位是埃及国王法鲁克,他视整个世界为个人的育儿室,世界的一切都是他的玩具,特殊的命运使哈默成了他主要玩具供应商。

第三位是美国巨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他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创造了一个美国当时最大、最富有的出版业王国。由于哈默经销艺术珍品的成功,使赫斯特选中了哈默作为自己的委托人展销他收藏的艺术珍品,哈默从10%的佣金中就赚了100多万美元。

大胆投资精心管理

一柜台上的艺术品买卖,并不是哈默在20世纪30~40年代所经营的惟一生意,除了销售收藏的艺术珍品外,哈默还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那时的美国经济开始萧条,每个企业家都在为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努力,而哈默却一面大做古董生意,一面时刻做新的投资准备。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后签署的第一批法案中,就有废除禁酒令。14年来,美国在法律上和名义上都是绝对禁酒的,但实际上人们喝私自酿造的劣酒喝得烂醉如泥。罗斯福废止了这种禁而不止的做法,消除了存在于法律和实际之间的矛盾。

禁酒令取消后,美国短缺的不仅仅是好啤酒,装啤酒用的木桶更是匮乏,哈默意识到了酒桶生意将会变得十分兴旺,便投资兴建了一个现代化酒桶厂。1933年至1934年,哈默在纽泽西州的密尔顿盖了一个占地2万平方英尺的“哈默啤酒桶公司”,工厂规模之大使整个美国对啤酒桶的需求都可得到满足。

哈默常常工作到深夜,把精力全部投在了事业上,孩子与家庭很少顾及到,桶厂开工两年就盈利100万美元。当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啤酒商开始使用铝桶时,他逐步退出酒桶制造业而打入酿酒业。哈默利用入股美国酿酒公司分得红利的一部分——5500桶陈年威士忌中的3000桶大做酿酒生意。

哈默以10美分一袋(重100磅)的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几千吨过剩的马铃薯,提取酒精,然后把20%的陈年威士忌和80%的马铃薯酒精勾兑,装瓶成“金币牌”威士忌,这种金币牌威士忌十分畅销,人们排起长队前来购买。

哈默又进一步把马铃薯与其它蔬菜勾在一起提取“蔬菜酒精”,然后用这种酒精去换美国酿酒公司的威士忌,接下去便按20%~80%的配方勾兑。这样一来,金币牌威士忌便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大量的订货单雪片似地飞来,哈默又发大财了。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哈默从制药到开采石棉、制造铅笔、经营艺术品、酿酒出售、饲养丰苇,每一项生意都做得很成功。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并促成了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剩余的驱逐舰,这在1941年对支持英国参加反对希特勒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1932年夏,他甚至还有精力出版了一本旨在介绍自己在俄国的经历,以帮助推销自己收集的艺袖珍品的书——《罗曼诺夫家藏艺术的采寻》。然而,哈默并没有在这些成功面前驻足,在他58岁的时候,他又投身于另一项全新的领域,把自己的事业推向顶峰。

1956年,哈默出人意料地购买了位于洛杉矶的西方石油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已经奄奄一息,面对这样一个濒临倒闭的石油公司,除了哈默以外,谁对它都不抱希望。

1957年,是哈默任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头一年,公司就起死回生,获利3.6万美元。当有人问哈默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哈默说:“扭转西方石油公司的局面并非像新闻界时常所说是靠什么灵丹妙药创造的奇迹。我只不过把经商得来的经验教训运用到新的行业当中去而已。要使事业成功,你必须搞清楚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击败他。你要网罗最优秀的人才与你一道工作,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经验。而且你要有朋友的帮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哈默接管西方石油公司后,他的大批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买下了数十万的股票来帮助他,为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资金。在他的董事会中,哈默网罗了一批社会精英,诸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的院长尼尔·雅各比教授,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系教授尼科·佐温琴等。

为了公司利益,他果断地解雇公司原先雇用的兼职钻井总工程师这个不可救药的酒鬼,不惜高薪聘请石油业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吉恩·里德。

里德在一家石油公司的最后一口油井打到5600英尺仍不见石油,沮丧地放弃这块租借地的产权时,建议哈默买下这块租借地,大胆地在离原井600英尺处钻井。结果,当吉思·里德的钻头进到8600英尺,整整超过那家石油公司3000英尺的时候,发现了加州有史以来的第二大天然气源,其蕴藏量价值2亿美元。几个月后,又在附近的布伦特伍德油田找到了丰富的天然气。

西方石油公司站住了脚,开始支付红利了。然而,西方石油公司在当时的石油界领域中尚是一条“小鱼”,能否发展成为一条“大鱼”,前途未卜。

因为美国本土的油田,早已是其它石油公司的天下。初出茅庐的哈默能否长期立稳脚跟,尚很难预料。尤其是被称为“七姐妹”的西方七大石油企业,业已占领世界大部分富饶的油田,哈默想染指插足无疑困难重重。公司内部的大多数董事和经理人员也都认为,西方石油公司的目前情况已十分令人满意,不必在大功告成之后再冒风险,对于一个独立的小石油公司能在国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应感到知足。

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却决心参与世界竞争,把赌注押在北非的利比亚,结果一举成功。

到利比亚开采石油的机遇,起源于1961年,哈默受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委托作为特使,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访问莫斯科。中途他在利比亚做了短暂的停留,特别留意将来做生意的可能性。

到莫斯科后,哈默受到了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接见。哈默按照肯尼迪的旨意,就有关方面消除误解,扩大贸易关系,向苏共总书记转答了美国总统的意向。哈默这次莫斯科之行,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回到洛杉矶,哈默就自己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构造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决心使自己的石油业走向世界,在利比亚那里开采油田。

1966年2月,在与西方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情况下,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得到了利比亚的两块租借地。然而在利比亚钻探的最初阶段,情况对哈默很不利,连打三口井全是滴油不见的干。除了每口井耗费100万美元外,还花了200万美元的地震探测费,这样就白白地扔掉了500万美元。

在这巨大的损失面前,董事会的成员们再也不能容忍“哈默的蠢举”了,他们纷纷劝告哈默趁着还没有彻底完蛋,应该马上撤退!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继续钻探,终于使冒险得到了报偿,1966年11月,成功地钻探到第一口油井。经测试表明,每日可产原油4000余桶,成为利比亚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二大产油井。

几个月内,又在这块租借地上陆续钻出八口油井。这块租地被哈默命名为奥吉拉油田,每日共可产油达9.7万余桶。在另一块租借地,哈默也连续地找到了三个油量充足的油田。这样到1967年11月止,西方石油公司不再是一条小鱼子,也不是小水塘里的大鱼,而是在大水塘中与其它大鱼并驾齐驱的巨鲸了。

哈默是一个善于透过繁荣景象看到危机的人,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利比亚的总统格达费上台后,通过涨价、增税以及收归国有等措施,对西方各大石油公司的利益实行限制。哈默为了不断减少西方石油公司对利比亚石油的依赖,派人到世界各地去找石油,投入巨资在英国北海、秘鲁、哥伦比亚、巴基斯坦、阿曼、中国南海及其它地方进行勘探和开发。这些努力大多获得成功,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他的公司在美国国内油商中的地位。

为了保住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发展优势,哈默以超人的精力领导着公司的业务。在他进入老年后,他一天仍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量之大,日程安排之紧令手下人叹服。

他身为董事长,十分懂得激励下属的积极性,他不仅了解公司的每一个职员的身世,而且会亲自关心普通职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方法上,他习惯于让下属处在竞争的环境里,同时实行有效的监督。

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公司多次渡过难关,不断发展壮大。到1986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美国第十二大工业企业和第八大石油公司,在1986年,西方石油公司的总收入大约为160亿美元,雇员达4.5万人,拥有35万个股东,其影响和活动遍及全世界。

哈默与苏联的交往自赫鲁晓夫下台后陷入停顿,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又重新活跃起来,因尼克松有意在其第二任期内使美国的对外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上看,当时日本和南韩的经济突飞猛进,其影响不仅涉及整个太平洋沿岸,而且遍及全世界。为了遏制这种危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美国必须在新生的主要市场上击败日本,尤其是在中国和苏联。

从个人原因上看,尼克松想让以前的冷战成为往事,从而洗刷他为镇压赤色分子充当麦卡锡打手的不光彩的名声。他着眼于历史的评价,希望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位实现东西和平的总统。

哈默的“通过贸易缓和对立”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因而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在美国新的缓和政策中能够一马当先。1973年2月,哈默到莫斯科受到勃列日涅夫的接见。勃列日涅夫也渴望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开展贸易。在哈默的撮和下,西方石油公司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其中有一项是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使西方石油公司在20世纪末成为打人苏联的头号美国公司。

由于哈默在改善苏美两国贸易交往条件方面作用突出,前苏联政府于1978年授予他“人民友谊勋章”,以表彰他在建立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合作方面所做的贡献,这项荣誉给予外国商人还是头一次。

东西方和平共处公平贸易的主张,也为哈默走进中国的紫禁城开了方便之门。当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善后,哈默就想成为第一批进入北京的美国商人。1979年,邓小平访美,哈默在宴会上与邓小平会面,当邓小平微笑着握着哈默的手说道:“我们都知道你,苏联有困难时你帮助了列宁,现在你又要到中国来帮助我们。”

“愿意效劳,”哈默回答说,“但据我所知,你们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贵国,我年岁太大,不能乘普通航班。”邓小平把手一挥像是要驱散这个疑团一样说:“噢,我们会想办法的。你什么时候想来就发个电报通知我,我会做出必要的安排。”

1979年5月中旬,哈默率领美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产、农业、采测与工程方面的16名专家来到中国大陆,这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代表团。

在北京仅仅一周的时间,中美双方就在石油勘探、煤矿、杂交水稻和化肥方面签署了四项初步协议。在哈默访问中国结束一个月之后,当时的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康世恩应邀到美国访问。

康世恩在美国邀请西方石油公司作为第一家外国石油公司访问中国的内陆盆地,还一再表示中国政府希望西方石油公司参加对中国南海八个区域中的七个地区的勘测工作。

从此西方石油公司与中国便开始了长期连续不断的交往。双方签署了两项在中国南海的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合约,和一项共同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协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之一,第一期工程设计原煤年生产量即可达到1533万吨。

自哈默开展了中国方面的业务之后,哈默便乘飞机连续绕地球飞行。他及助手们常常乘飞机从洛杉矶到北京,从北京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到欧洲某个国家的首都,再从欧洲飞到华盛顿或纽约,然后再飞回洛杉矶老家,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为了事业的持续发展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哈默与众不同的是,他还是一个活动家和慈善家。他在自传中曾写道:一活到88岁,要是你逞能幸运地保持神智清晰的话,就会有这样的优势:你所关心的事情总是世界瞩目的中心。你完全有可能绝对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事情无碍大局。我很清楚我要在自己的余生中实现哪些愿望,如果说我比别的许多人更有雄心的话,这意味着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我认为若要活得有意义,就需努力成为对世人有用的人。

哈默要在自己的余生中实现哪些愿望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对抗癌症。”

为和平不遗余力

20世纪20年代,哈默以过人的胆识,开辟了美苏贸易的管道。从那以后,他一直致力于消除这两大国间的紧张关系,为了促进美苏和谈,哈默往返穿梭,不遗余力。1985年11月,美苏两国的最高领袖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高峰会谈,使哈默维持世界和平的心愿稍许得到了满足。

这位企业家在国外的活动多半是政治性的。他的讲话,也多以和平为主题。当苏美就战略核武器问题的谈判意见分歧时,他甚至为双方出谋划策,以一个生意人的身份,为双方寻找和伙的接触点。

当苏联对美国实行的“星际大战计划”恐惧,对美国的不信任程度越来越大时,哈默竟天真地、诚恳地建议美苏双方共同合作,使这一“主动战略防御”为双方共同拥有,从而消除误解,实现世界和平。一位英国记者把对他的访问形容为“国事访问”,认为他是本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在促进世界和平的同时,哈默还期望征服癌症。为了使人类早日攻克癌症这一使人致残和致命的堡垒,哈默不惜重金捐助,每年平均要花费几百万美元用于癌症的研究上。他曾发动企业界捐款,筹措了10亿美元捐给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他捐赠500万美元建起了阿曼德·哈默癌症研究中心;他给斯坦福大学50万美元用来改造试验场地;他又设立哈默奖励基金,每年拿出10万美元给那些在该年被认为在征服癌症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

此外,哈默还致力于在美国建立新世界联合大学分院,世界联合大学运动是1962年由一个五人小组发起的,建立世界联合大学的目的是对世界上最聪明的年轻公民实施教育,使他们超越国籍、宗教信仰、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以便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国家中取得了有影响的地位时,能够互相携起手来,消除各种摩擦,从而使世界能够和平与安宁。

世界联合大学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开办了分校。哈默于1982年在美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房地产,用于创立世界联合大学在美国的分校。1982年9月14日,阿曼德·哈默世界联合大学美国分校首次向来自世界46个国家的100余名学生敞开了大门。

哈默以憧憬的心情说:“早在1915年我只有17岁时,就梦想有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如果全世界17岁的青年都能把这作为他们共同的梦想,并在他们成年之后为这一梦想而努力的话,他们有可能成为世界和平时代的先驱。”

哈默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曾说:“生意有其内在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成功。”他还说明了自己的经商诀窍,那就是:“与职位高的老板打交道,才是把事情做成功的途径。”在国内他这样做,在国外他也是这样做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很有效率的办事方法。

但是,哈默绝不是那种富而不仁者。他很富有,同时又乐善好施。1986年5月前苏联核电厂发生爆炸后,他安排四名西方最杰出的医生去苏联参加抢救工作,并且送去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医疗用品。他花了巨资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同时又主动把这些人类瑰宝送到世界各地展出,把它们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为了缓和东西方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他走遍了世界各个角落,结识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这既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开辟了通道,又增加了东西方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为自己揽来一宗宗大买卖,从而使他成为一名政治外交型的企业家,他的成功人生,藏有无数值得深思的哲理。

同类推荐
  • 我想我能我成功

    我想我能我成功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人的生存之道以及人对自我的定位与对机会把握等的状况,分析对不同层次的人生观以及处世、生存的方式作了精辟的分析。
  • 18岁以前要做的50件事

    18岁以前要做的50件事

    本书分上、下篇两部分,上篇主要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下篇从人的性格、心态和人格等方面剖析人的心理。
  • 心态成就一生

    心态成就一生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人因为他们内在的挫折、仇恨、恐惧或罪恶感,而给自己的健康造成损害。显然,要保持健康身体的秘诀是,摆脱所有不健康的思想。我们必须洁净自己的心灵。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先得去除心中的消极念头。
  • 改变一生的21个相对论

    改变一生的21个相对论

    人生中有很多事都是一体两面、相伴相生的,而我们往往注意了黑暗,忽略了光明。这本书重新提出:改变心态可以改变命运。从21个相对论入手,再次认识什么是聪明和愚笨,什么叫鼓励与责备,胜与败又有什么不同。
  •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热门推荐
  • 古风虐恋合集

    古风虐恋合集

    前尘作土,往事不可追看这世间轮回百转,谁又能比谁好过各有各的苦罢了
  • 宠妻无下限之我们的故事

    宠妻无下限之我们的故事

    我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可是从遇见你的那天起,我信了。“喜欢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在一起,看着他幸福就好。”“这句话,我同样也送给你。”
  • TFBOYS之我们说好的十年

    TFBOYS之我们说好的十年

    『正文已完结』主线:奶源篇末语:脆弱的爱情已经受不了摧残,已经回不到当初的原点。『分线完结』分线:小凯篇末语:你的背后一直有我。分线:千玺篇末语:感情总是很容易破碎,但我们是个意外。
  • 你是我的堕落天使

    你是我的堕落天使

    “就算你经历过无数男人,我爱你。你是我龙浩宇的女人,如果有一天你累了,我仍然爱着你。就算你堕落,你仍然是我的天使。”
  • 女配她不想洗白了

    女配她不想洗白了

    一朝穿越,白夕成了千古罪人,十恶不赦的女魔头。身为亡国的皇帝,她被囚禁在白鹤宫,外界传闻那高高的城墙内,被囚禁着一个可怕的恶魔……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不过是这偌大宫殿里的一个笑话而已……
  • 横推无限

    横推无限

    极尽武道、虚鬼剑仙、神话起源、玄幻神魔、宇宙争霸……从末世重生的霸主,骤然降临大千!我,横推一切!
  • 惑国倾城的主上大人

    惑国倾城的主上大人

    啊,杀手穿越,老套!没关系,慢慢来,看她怎么把你打的亲娘都认不出来!废物?废你奶奶个腿!却不曾想遇到一个萌萌哒的主上大人,满心都是无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听话,把药吃了。”某女一手端着药,脸上挂着少有的慈善笑容。“不,不喝,好苦”。某男别过头,皱着眉头。“喝不喝!”某女额头青筋凸起,语气重了许多。某男一听,立马转过头,两眼泪汪汪,简直萌死了!某女强忍着冒鼻血的冲动,再重申了一遍。某男见卖萌无效,只得乖乖吃药。……
  • 一朝扶桑

    一朝扶桑

    轮回之境,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术法,凭一己之力捏造已逝之人生前的幻境,以生命做浮萍,将逝者生前造下的冤孽移到施法之人上,从而再造缘机,跌入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傩巫面具

    傩巫面具

    东北少年安小鱼机缘巧合得到上古大巫承认继承傩戏面具以扮神之戏巧用各种神技协助安全专家破解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