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2400000009

第9章 通讯(2)

①总结式——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例如195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他们是普通劳动者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十三陵水库工地集体劳动散记》的结尾:“凭君查遍青史五千载,哪见尚书侍郎同劳动。”这是一位领导同志在十三陵工地劳动中写下的诗句。的确,不论古今中外,有谁见过这样一支“普通劳动者”的队伍?那些胡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极权国家的人,那些胡说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将不可免地产生官僚主义的人,他们决不敢在这支队伍面前抬头正视!

又如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写的通讯《谁爱祖国最深沉》的结尾:亲爱的朋友,通过对前线的采访,现在我要说:80年代的兵是勇于献身的战士,80年代的年轻人是可以信赖的一代。有这一代人接班,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②展望式——展示未来,坚定信念,鼓舞斗志。例如《神河断流》的结尾:大自然赐给我们这样伟大的河流!当我们把万里黄河捏在手心的时候,它能给我们多少东西!“黄河大练兵,三峡创奇迹。”我们不光向黄河要水,要电,要粮,要土地。我们还要向黄河要时间。我们要骑上黄河飞跑,骑上黄河追赶时间!我们要骑上黄河跑上三峡的绝顶!我们要骑上黄河追太阳!

又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10月29日播出的访问记《山村农舍迎远客》的结尾:

……他们已决定,在一两年内,把紫云村搬迁到这儿来,建成一栋别墅式的家庭旅店……

村里还要建立瓜果园和饲养场,让游客吃到新鲜的水果和山区野味,到那时候,紫云村的家庭旅店,既有现代化的设备,又有山村野店的风味,就更受欢迎了。

③抒情式——抒发情怀,以增强通讯的感染力。例如1962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看愚公怎样移山——沙石峪村党支部领导群众艰苦奋斗十年间》的结尾:

沙石峪人精神抖擞地跨进了第2个10年。他们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前头的路还很艰难、遥远。“穷”山还在家门口立着哩!你看,虽是阳春三月天,除了东西山上那两块“松柏地毯”,满眼皆是土黄色;塞外的寒风还阵阵袭人。可是,你再看,白云朵朵的天上飞雁成行,山洼里桃花正含苞欲放;春天,暖融融的春天呀,已经在人们的心头荡漾!

④含蓄式——用深刻而含蓄的语言结尾,发人深思,文已尽而意未绝。例如1984年2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她在丛中笑——记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党支部书记陈秀云爱护、信任科技人员安振东的事迹》的结尾:陈秀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时,她胸中郁积多年的阴云,仿佛已被江上春风吹散,她的心——笑了!

又如1984年8月27日江西萍乡电台播出的通讯《扑向新知识的前沿》的结尾:考试终场了,学员们一一离去,走远了,但我们仿佛仍然听到他们那扑向新知识前沿的急促、雄健的脚步声……

⑤哲理式——蕴含哲理,发人深思,使读者读后仍遐想不已。例如198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效率——深圳特区见闻之2》的结尾: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不是先天就有的。思想觉悟,经济利益,严格管理……缺了哪一条,都会涣散。

又如《冲不垮的精神大坝》的结尾:人民啊,多么可敬、可爱!狂暴的洪水纵能横扫千军,摧毁万物,但它永远也冲不垮人民用信念、用友爱、用牺牲精神铸成的精神大坝!——这,不正是我们的优势和希望之所在吗?

⑥启发式——这种结尾,根据通讯的主题思想,进行必要的引伸与发挥,启发读者(听众)进一步思索更深一层的道理。例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通讯《田三万分家》的结尾:“田三万”分家了。“田三万”分家分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民的思想风格,“田三万”分家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成为人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难得的好教材。“田三万”分家的故事讲完了,您听了以后,有些什么想法,受到哪些启发呢?

⑦召唤式——在通讯的结尾处,对所报道的人物再一次进行呼唤,以便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激起大家的情感。例如云南电台播出的通讯《永不熄灭的一团火——记战地模范指导员郭兴科同志》的结尾:指导员啊,最近,中央军委授予你,战地模范指导员的光荣称号。但是,你却已经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欢乐了。这怎么能叫我们不更加怀念你!

⑧照应式——在通讯的结尾处,话题仍旧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来,照应开头,首尾圆合。例如1984年12月21日北京市昌平县广播站播出的通讯《茶店飘香》,开头写道:听众同志们,您大概知道昌平镇西街有个茶叶店吧?说真格的,这家茶店主人的服务态度一点没挑,真叫人打心眼里佩服。结尾写道:“宏宝元茶庄”就是这样硬梆梆、响当当地戳在昌平镇西大街上,小店里飘溢着清新的茶香,它引来山南海北的顾客。这个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深化了开头内容。

⑨号召式——在阐明通讯主题思想的前提下,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例如1972年1月27、2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长篇通讯的结尾是:让我们满怀豪情地重温铁人的事迹,缅怀英雄的风貌,使“铁人精神”在千百万人民的心目中,更加发扬光大吧!

⑩点题式——在通讯的结尾点出报道的题目和主题,画龙点睛。例如2005年2月22日《襄樊日报》通讯《“先进性就在我们身边”——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概略》的结尾:一位与会的党员干部深有感慨地说:“先进性就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学习!”

通讯的开头和结尾,配合好了,在结构上显得完整些,使通讯结构达到浑然一体。

5、通讯的结构形式

通讯结构的含意:是指文章内部的构造和组织形式,即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通讯结构的特点:叫做“凤头、猪肚、豹尾。”凤凰最美是头;猪肚子东西多,象征内容丰富;豹子尾巴有力量。通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常见的通讯结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纵式结构——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安排材料。这种结构形式,是一种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者按照作者观察、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形式的好处是:条理清晰,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例如1981年4月9日《孝感报》刊登的《他、她、她——一个买书、让书的故事》,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范例。1981年度被评为全国好新闻。本文分三节,第一节写的是1981年3月20日发生的事情:安陆县新华书店门市部营业员刘宪群设法满足巡线工买自学丛书的需要,动员县百货商店王小莉让书。第二节写3月20日晚和21日发生的事情,着重写巡线工发现书中夹有一张存款折,当即寄回书店。第三节写两天以后发生的情况。这显然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但是,作者在第一、二节里,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与作者一道去寻因探果,这又是按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这就使得全文既具体直观,又生动有趣,很富有戏剧性,避免了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的弱点。

横式结构——以空间的变换为标志来安排层次,或按事物的性质不同梳理材料。这种通讯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①以空间为序,这是一种主要依空间方位的变换划分层次的方法。例如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通讯,就是这样布局的。记者先写“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的印象,写碑的座落位置;再写“越过广场,踏着桔黄色花岗岩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写“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的情景,写碑型结构;接着,细细瞻仰“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的“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写浮雕时,从东而南(后面),从南而西,从西而北(前面),依次写来,一笔不乱。全文按照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路线,即空间方位的变化划分层次;也就是记者立足的方位每一转换,通讯即随之推出一个新的层次。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在一个主题下,将发生在不同的“方位”的事情平列地联系起来,构成一篇通讯。例如1986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普天同庆的时刻》,就是运用这种结构形式。它的主题是:“当旧新更迭、普天同庆的时刻,有人还在不停歇地做他日常的劳作,用他无私的付出换回许许多多人的欢乐。”在这个主题下,它平列地写了“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蓝灯,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而且都是发生在“除夕夜”的事。一些风貌通讯、工作通讯,往往采取这种结构形式。如《“一厘钱”精神》写了三件事,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单位,将发生在三个各自独立的“空间”的故事联结起来,完整了主题。

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例如1983年9月24日新华社发的全国好新闻《在报到处门口——到拉萨的大学毕业生抒发建设新西藏的豪情》,就是运用这一结构方式的成功之作。该文分为五个并列的小段落:“甘为西藏育春苗”、“我们志在西藏”、“要带出第一流的体育健儿”、“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早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通讯主题,勾勒出了一幅献身西藏的大学毕业生群像。再如《冲不垮的精神大坝——从辽宁抗洪抢险斗争看党心军心民心》(新华社沈阳1985年12月2日电),全文除了两段“开头”和一个简短的“结尾”外,按材料的性质分成(一)、(二)、(三)部分,分别写了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辽宁省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自全省各地1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全省人民”以怎样的姿态,接受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的考验的动人事迹,从而让广大读者看到我们的“党心军心民心”,就是一座“冲不垮的精神大坝”。这篇通讯,就是采取这种以材料性质分类划分层次的横向结构方式写成功的。

纵横式结构——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方式来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具有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的双重优势。例如1960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成功地采用了这一结构形式。它既以时间的推移作为开展情节的“经线”,从纵的方面划分层次,把事件的发生、经过、结局告诉读者;同时,又以空间方位作为“纬线”,从横的方面划分层次,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巧妙而紧凑地交织到了通讯之中,报告给读者。这篇通讯从1960年2月2日(平陆县事件发生日)写到2月5日(食物中毒的民工被抢救脱险)。这是从纵的方面写的一条主线。同时又从横的方面按照空间的变换描述了不同地点和不同单位关注支援抢救食物中毒民工的生动情景与场面,把纵与横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幅生动完整的立体画面。

倒叙顺承,或曰悬念式结构——就是在通讯的开头便设置疑团、布下悬念,然后依据客观事物的实际发展,释消疑团与悬念。例如1979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反映我们时代的青年对待爱情的新的道德、新的精神风貌的通讯《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它一开头,就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婚礼结束了,客人也已散尽。可是,新郎不是首先走向新房,而是径直奔进堂屋后面的一间小屋。小屋里,病榻上躺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礼义,累了吧!”姑娘闪动着乌黑透亮的大眼,深情地说。“不累。兰芝,……我……”“嗯?你,你怎样?……”兰芝凝神地望着他。“我……兰芝,我对不住你。”礼义含着泪说。“不要这样想,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你们幸福我就高兴。”兰芝笑着劝慰道。接着,一阵沉默。不知内情的人一定会奇怪。新婚之夜,为什么新郎不去陪伴新娘,却向这位姑娘表露心迹呢?

接下来,通讯分(一)、(二)、(三)、(四)部分,将“3个年轻人,书写了爱情的新篇章”之“新”的所在,十分感人地释消了文章开端处设置的悬念。

对比式结构——这种通讯结构形式,常常是双线平列或明暗结合,经过穿插描写,使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写成的通讯有《西瓜兄弟》、《大老齐成了“香饽饽”》等,1981年6月20日在《辽宁日报》发表。《大老齐成了“香饽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落实党的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深刻变化。它通过对比的结构形式,不仅反映了农民要技术的新情况,还进一步写出了人物的思想面貌。“大老齐名叫齐永臻,1968届沈阳农学院毕业生,现在是兴城县围屏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助理农艺师。”大老齐过去眼看自己的那一套科学技术并不受人们欢迎,还“被人瞧不起”,“眼下种地并不需要什么科学,只要听上级的就是了。”“他这个农业技术员不过是个聋子耳朵摆设。”从此,大老齐成了公社机关的勤杂员。食堂炊事员出门了,管理员喊一声:“大老齐,你给煮两天饭!”文书出门了,临走招呼一声:“大老齐,替我看两天家,要要进度!”这个喊:“大老齐,你给喂喂猪!”那个喊:“大老齐,你帮画张表!”公社机关干部搞了个“南泥湾”,“大生产”活动自然回回少不了大老齐。……大老齐终于时来运转了。今春以来,这个山区公社实行了联产到劳责任制,大老齐的境遇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奇异变化。……往日那些熟识的山村,崎岖的小路,大老齐不知穿行过多少次。可是,有谁注意过他这个小人物呢?如今,大老齐忽然成了“香饽饽”了。你看吧,人们老远一看是大老齐过来了,就扯着长声喊了:“老齐,看看咱这棉籽湿沙润种行不行!”“老齐,给看看咱的棉花该不该打药!”老齐,看我的花生清棵对不对!”“……”大老齐何以成了“香饽饽”?通讯通过一系列事实的对比安排,向读者回答了这个问题。过去,大老齐讲农业技术课时,“人们除了睡觉、唠喀,没有多少人认真听”,如今,听讲的人“屋子里已经挤满,院里的人还在往里涌。”“过去,公社广播站常常是领导的讲坛,哪里有大老齐的份?现在,只要大老齐认为有必要讲,就安排时间讲上一课。社员们就是嘴嚼着饭,一听大老齐又在喇叭里讲话了,也都屏息静气,洗耳恭听。”……这一个又一个的鲜明对比,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突出了主题。

同类推荐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864年,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本书紧扣《规范》的基本精神,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解读《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及内容体系,重点解读六条师德规范的内涵,疏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在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车间班组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 荣耀新美文:冷雨扑少年

    荣耀新美文:冷雨扑少年

    有多元的视野,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和社会,将视野焦点多样化,并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勾勒当下不同群体的现实生活。有温度的故事,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惨淡的阴影;有青春的疼痛,也有成长的蜕变。故事里有彷徨,有焦虑,有孤独,更有勇气,有温暖,有力量,有憧憬。有情怀的青春,这些青年作者的笔下涌动的是青春的新姿态,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成长,朦胧的爱,懵懂的情,挫折的阵痛,叛逆的碰撞,这一切都属于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变化多端的叙事方式,有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冲破固有思想的牢笼,凭借创意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
  • 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

    本书收录了近百篇启迪人心、感人至深的美德故事,内容充实,语言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能帮助青少年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轮回弑天

    轮回弑天

    上一世,红颜为他身死道消,一怒之下力战群雄,只因寡不敌众陨落当场,殊不知轮回体质显现,入轮回。这一世,我必九天风云叱咤,翻手为云,一朝覆手为雨。这一世,我因执念无从放下,辗转反侧,都付之断情崖。这一世,我必独守战场厮杀,黄沙漫天,埋不完的骨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特工:绝色夫人不好惹

    逆天特工:绝色夫人不好惹

    作为特工的她因一次蓄意谋杀而穿越,穿越后获得空间之力,开始了舞女生涯,偶遇他,稀里糊涂就把自己给卖了……不过也不亏,好歹他颜值爆表!
  • 倾世莲妃惹不起

    倾世莲妃惹不起

    她本是冷酷无情的黑暗少女云溪谁知道一朝穿越失忆,变成傻白甜红莲莲与当今绝美黑腹殿下斗智斗勇被欺骗,被利用,恢复记忆后卷土重来,灭情敌,毁情人红莲莲整个人被灵力包围,身体却摇摇欲坠,嘴角残留着一丝血迹,用一种冷漠孤寂的眼神望向赁玄君:“来吧,你要杀就连我一起杀了!”赁玄君眼神锐利地盯着她,嗓音几乎都是从喉咙里逼出来的一样:“红莲莲,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回来。”“绝不!”
  • 逆天神阵

    逆天神阵

    原本没落的职业幻阵师。被一个人再一次发扬光大。战人,战妖,战神,战天。所有的元素都在他的计算与推演之中。斩天神器,不过是他阵中的一处阵眼。绝世天才,不过是他阵中的一记杀招。他就是这个世上最强的幻阵师。
  • 王俊凯因你而美好

    王俊凯因你而美好

    看不到你,我会想你!找不到你,我会着急!你生气,我真的在意!你伤心,我也会难过!如果没有了你,金月夜的人生就没有了意义!这些,你都明白吗?傻丫头。【作者大大保证不会怎么虐的啦】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拳魂

    拳魂

    有些人是天生的英雄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注定是一个热血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 凤舞逍遥(一)

    凤舞逍遥(一)

    血女夜瞳,索魂第二骑!为了那个至亲,却也害她最深的人卖命九年,她真的已经厌倦!于是,亲手设计自己致命的失败!只是没想到,本应该是结束,却成就了另一段开始。竟到了摘星楼傀儡楼主楚昕舞的身上,紧接着是纷至沓来的江湖纷争!冰冷决绝的摘星楼真实掌权人莫冥非,风华绝代的邪教祭祀流絮,眼色如琉璃,手段却不明所以的暮,还有温文尔雅的杀手组织掌权人青月痕,每一个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一个傀儡能干什么?可既然是她夜瞳,就绝不会甘心做个一无是处的傀儡!她的命,只有她自己要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