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5500000002

第2章 少不更事(2)

1984年的一天,青涩的贾樟柯喜欢上了照镜子,那时候突然满脸青春疙瘩豆。黄昏放学后对镜自怜,对自己越来越陌生,望着镜中人,就会想:难道这就是歌里唱到的新一辈?

到了翌年,贾樟柯的嗓音越变越粗,但喜欢上了听歌。他回忆说:“改革开放一开始,人们开始学英语,家里于是有了录音机,三洋牌之类的,港台流行音乐就随着进来了,邓丽君、刘文正啊。逐渐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有了流行音乐,有了电视剧,香港的武打片,日本的电视连续剧,之前,你很难想象这样的电影、电视剧能到国内来。”

贾樟柯的邻居大哥从广东回来,拎了一个“三洋”牌录音机,他听到了邓丽君在唱《美酒加咖啡》,听到了台湾歌手张帝在唱:有位朋友问张帝,什么叫MASSAGE?【注:参见贾樟柯:《再见,青春,再见———〈北京的春天〉拍摄手记》,见《时尚先生esquire》的BLOG,2009年3月11日。】就这样,在朦朦胧胧之中,贾樟柯情窦初开,开始在午后怀春,开始尾随心仪的女生上下学。他后来坦承,“这一年,我恋爱了,早晨五点就等候在她家门口”。【注:贾樟柯:《再见,青春,再见———〈北京的春天〉拍摄手记》,见《时尚先生esquire》的BLOG,2009年3月11日。】

贾樟柯后来的电影《站台》正反映了那个时代。在那时候,一些人正在从体制里挣脱出来,很多年轻人也在进行着以青春寻找自我的实践。而还是孩子的贾樟柯似乎并没受到什么冲击,反而感觉上很逍遥自在。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是那时候他们的主要娱乐。

对这样的生活体验,贾樟柯曾经追述道:“我从少年开始就特别追求时髦,我就特别爱穿,爱穿并不是像今天的孩子们这么有钱买品牌,不是那个概念。而是有追求的!”【注:张晓舟:《贾樟柯:我从来不惧怕这个社会》,《时尚先生esquire》2009年第3期。】

他清楚地记得,还是在“****”刚结束,那时街上全是20来岁的年轻人,包括插队回来的,包括辍学的,包括像他们这些刚上学的,全部混在一起玩耍,就像兄弟会似的。贾樟柯上初中的那时开始有录像厅,他看的第一个录像是《广东好汉》,还有就是《独臂刀》、《少林三十六房》,都是港产武打片。他对里面的民初剧衣服特别着迷,中式的衣服,系一个很宽的布袋垂下来,自己到家里找了那个布,自己缝了条那种腰带。贾樟柯称这种“时尚”是“自己学的,不是跟街上的孩子学的,是跟电影里学的,然后系在腰里,走路都挺着身子,那条腰带一扎,感觉自己有功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位“70后”,贾樟柯身逢其时,恰好亲眼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的时候,贾樟柯不足十岁,正在开始观察、认识周围的社会。在70年代后期,“****”的影响依然还在,不过即使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还是会追求流行。贾樟柯回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中山装里面做的那个假领子。有个白边,用毛线钩成的,很多男士、女士都有,一种是到肩膀的,还有一种只是后面有一点,用钩子把它钩上来。那就是流行。再比如女孩子有一阵子流行穿布鞋,男孩子穿军装、军裤,当时小孩子戴军帽也有讲究,会用曲别针把它的角别起来,里面塞纸,让它挺起来,这都是那时的流行。”

从军装、布鞋、假领的70年代,一下子跨进了充满无穷变数的80年代。那时候,人们还会自己做家具,“做大衣柜,一定要用一块绿色的丝绒镶在里头。再用钩针钩一个孔雀啊、大象啊、熊猫啊,那是当时流行的居家装饰”,贾樟柯回忆。

贾樟柯与同龄的孩子一样,渴望了解世界:“别的地方哪儿都没去过,一直就想出去看看,真的特想出去。”他说:“我上中学、十七八岁时只去过太原,哪儿都没去过,去太原还是因为我姑妈在哪儿。”【注:吴文光:《访问〈小武〉导演贾樟柯》,《现场》第1卷,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86页。】他就是想出去看看,因为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一片空白。当然除去电视里所看到的。

04 迷上了录像厅

贾樟柯告诉我们,年少时“生活环境里文化的东西很少,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唯一有点沾边的就是看电影,但我从没想过自己要当一个导演。同时,由于生存压力很大,有一个东西逐渐在我心里冒出来,一种命运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小学是五年制,到了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同学间突然就很多分化,比如说,我是接着读初中了;有些同学是家里有关系或者体格发育比较早的,就去当兵当武警;有的同学不读了,因为他们父母觉得小学五年已经够了,那些不读书的同学就去工作,各行各业都有。还有些不读书又找不到工作的,就变成流氓。虽然还是那么小的孩子,但我一下子感到命运的转变。当时隐约感觉,人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那是我开始对人有兴趣,因为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注: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237-238页。】

贾樟柯最早的电影记忆是《平原游击队》,里面李向阳手执双枪、骑着马冲过村庄的情景。但印象最深,且对他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是香港的商业电影。

据他回忆:

整整六年都看这种电影,后来我跟余力为聊天,我说我比你看过的港产片多多了,他根本不知道还有那些港产片。关于“少林寺”不下一百部,关于“吕四娘”不下一百部,关于“马永贞”不下一百部。六年的录像馆生涯很难说哪部电影特别喜欢,因为完全是处于一种生理性的观赏,正好配合青春期的躁动,也伴随了港产电影发展的过程。【注:贾樟柯、王樽:《电影改变人生》,见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84页。】

那时正值青春期,自由不羁的贾樟柯,特别爱看电影,几乎每天都逃学,泡在混杂着烟草味道和脚臭气息的录像厅里,跟着周润发咬着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江湖,像电影里一样拉帮结派、寻仇、报恩。

那时汾阳县城非常小,上学或者放学的时候,贾樟柯他们都要骑自行车经过长途汽车站。只要看到长途汽车站有南方打扮的人,一般是江浙一带的,如温州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山西还没有流行男人爆炸的那种卷发,南方人是那样打扮,拎一个黑皮箱,从车站里面出来,一看就知道有新片子来了。他们有地下的交易渠道,他想应该是走私进来的,黑箱子里面装着各式录像带。到了晚上去录像馆的时候,果然就看到了新片子,这样的状态基本上从初一延续到高三,整整持续了6年。这时,贾樟柯最喜欢看武打片、黑帮片,并记住了一个名字——吴宇森,“只要有他的名字,电影就好看!那是我少年时代的巨大烙印”。【注:引自陈惊雷:《专访贾樟柯———我要自然生产》,2009年3月3日《上海壹周》。】

看完这些录像片,不期然地受到影响,对此,贾樟柯记忆犹新:“我们都是不良港产录像片的‘受害者’。当时,我一看就非常激动,比如说看了吴宇森以前的《英雄本色》,也有胡金铨的、张彻的电影,到后来徐克的电影也都看过,特别完整。只要看到非常激动的电影,一出录像馆在马路上就找同龄人,肩膀一撞,非要打架。那个时候也是武术热,很多男孩子跟我一样都拜师学艺,我学了一年武术,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学一身武艺,总幻想能够飞檐走壁。但是武术是需要从扎马步、踢腿开始练起的,练了快一年就烦了,说怎么还没有武艺啊?!就不练了,想起来挺荒诞。”【注:贾樟柯、王樽:《电影改变人生》,见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84页。】

贾樟柯的家乡汾阳是一个崇尚武术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练杨氏太极拳和形意拳,武术与行侠仗义也自然成了男孩子们的浪漫梦想。在《少林寺》风靡一时的年代,贾樟柯也会练两下子。他说:“当时那个电影我也是看了七八回。我们班上还有同学都理了光头,几个小孩坐车到了太原,打算去河南少林寺。”

情况就是这样,他们有时看完录像就找茬打架,不管打赢打不赢都打。没有任何的理由、原因,看了以后就是热血沸腾,那里面暴力的因子比较活跃。后来他在《站台》里拍过一个情节,两个小伙子从录像馆出来了,两人碰面一对眼,这人说,你为什么看我?那个人就说,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这人说,因为我看你觉得你长得不好看。于是,两个人就打起来了。这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战斗故事……贾樟柯下面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形。

“打过很多架,各种战役。”

“打架时你的角色是什么?”

“打群架时,给大孩子捡石头。”

江湖上讲义气,当然要结拜,贾樟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共结拜过三次,磕头烧香,很传统的样子。贾樟柯在里面排行老二。“这个角色很有意思,说了不算,但老大说了什么还得去干”。后来被老师发现了,起因是老八家里晾咸菜,弟兄们一人拿了一块,老师见了很奇怪:为什么这几个捣蛋的家伙同时在啃明显同一种特征的咸菜,而别的同学没有?问学生,学生说“他们是弟兄”。于是一天上课,老师没有讲课,而是突然叫道:老大、老二起来!弟兄集团就此破获。

贾樟柯有个同学家是在邮局前面摆书摊的,在假期当中,贾樟柯经常帮同学去看摊,摊上有什么看什么,《武林》、《收获》、《山西青年》,还有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的书,都是在邮局前面的书摊上看的。其中有一本讲德国表现主义的小册子,贾樟柯看了数遍。

同类推荐
  • 诺贝尔

    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本书所要讲的这些人、这些故事很少能够出现在主流的历史书当中,他们基本上被看成是不入流的人或者说是“小人物”。也许没有现代媒体的宣传,这些人是不会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海盗,在人类的历史上他们曾经写下辉煌的篇章,只是我们的聚光灯打不到他们身上。阅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看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这些非凡的“小人物”的故事。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无论是大人物的故事还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
  • 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记录的主人公们,有下岗工人,有退伍军人,有大学毕业生,有普通职员,还有回乡农民。在这个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创业时代里,他们的生活,都因自主创业而变得更精彩、更充实。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眼中太温柔

    你眼中太温柔

    我愿意在你落魄之时给你温暖,我愿意在黑暗中为你找到阳光。只要你在,我因你而在。只要你在,我因你而来。我寻觅反复追寻你。请你留下足迹,留下你的笑意。等待我,等着我。找到你。不再让你在那寒冬里,被凛冽的风吹的伤心满地。
  • 沈先生其实很甜

    沈先生其实很甜

    对姜同学每日一问:今天带小叔他侄子翻墙逃课了吗?姜同学:带了…某小叔站在一旁看她一眼,姜同学立马挥挥衣袖转身就跑:带个屁!没带,我没带!啊啊啊啊啊!对于姜小满而言,沈毅就是专属于她的唐三藏。罗里吧嗦操心不说了吧,还动不动就来一碗美味的心灵鸡汤,从此姜同学看破红尘削发为…啊呸不是不是…从此抱上总裁小叔的大腿,可谁知自己在对总裁小叔图谋不轨的时候,小叔也正打着如意算盘呢。于是姜同学和沈叔叔的日常就是——“我跟你说你今天有种就弄死我!”“好,你凑过来。”“记得弄死…啊啊啊啊不不不,我错了我错了,不敢使坏了!不翻墙不打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积善成德啊啊啊啊…”
  • 爱上棋先生

    爱上棋先生

    “遇见你的那一刻,月老的红线就已经把我们紧紧的系在了一起。”萧莜悠认真的看着顾华棋。
  • 人生中的日记

    人生中的日记

    抱歉,书名没办法改了,书的本名是生名中的日记,抱歉
  • 读心密码

    读心密码

    《读心密码》以心写心以心读心,用独特的“读心体”纪实写法,讲述了主人公解读和掌控人心、剖析人性的传奇故事。它没有超能和异能,却拥有了高于现实的力量;它崇尚纯爱,却在感情中穷极手段;它向往自由,却在自由中编织枷锁;它时时荆棘丛生,每一天都是绝境逢生;它处处鬼蜮伎俩,每一处都是蝇营狗苟。它在肉体上刺痛灵魂,在精神上腥风血雨,在善良中挖掘罪恶,又在罪恶中摸索善良。它就是第一部以现实视角直面读心题材的网络小说—《读心密码》。
  • 卿卿不顾

    卿卿不顾

    苏念卿-一中体育生,爱心社社长,身高175有着一颗萌妹子的心顾临清-理科全能,天天穿着太极裤脚踩AJ出场,像隔壁的王大爷刚刚从公园里打完太极一样。不负天下为卿狂,你是我的轻侬软语小甜文
  • 遇见爱情,遇见你

    遇见爱情,遇见你

    在爱情中,女生往往会比男生更勇敢,但受伤害更多的也是女生。不管经历多少,还能勇敢去爱的人都是让人羡慕的。故事描写了一批都市女生的爱情故事,她们叫乔霜、胭脂、艾可、木槿、苏祁、阿蛮、顾蒙、秦晓、肖静、谢九樱,这些人是她们,是你们,也是我们。知道你名字的那一刻,我并不知道我们之间会发生这么多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就是以整体利益为重,凡事从大局出发。在事关大局和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能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长远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自觉做到局部服从整体,自我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立足本职,甘于奉献。这就是本书所要告诉你的主旨要义,也是你行走职场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要想立足职场,你要想脱颖而出,你要想成为一流员工,只有忠诚、敬业、负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学会顾全大局。凡事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不顾大局就有可能出局,大局压倒一切。本书将让你学会: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识得大体方堪大任超越工作岗位;不怕职务低,就怕觉悟低;有一颗包容的心;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相信这本书会对您和您的单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