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600000050

第50章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①

【原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②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③,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④。”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⑤、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以此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金刚经》,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读诵,且为他人解说,那么,他的福德自然要过胜过行七宝布施的人。要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当不执著于一切相,随缘说法而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应作如是的观照啊!”

此时,佛陀说《金刚经》已经圆满了,长老须菩提,及同时在法会听经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深深的了悟,无不法喜充满,一心信受奉行。

【注释】

①应化者,应机度化之意也。举凡一切佛陀所言所说,一文一字、一形一相,无非是为了度化众生而设,并非真实,故佛陀至此,不忘随说随泯,破众生之执,以显般若之理也。

②如如:又作真如、如实。意谓真实永远不变之万有本体。诸法虽各有差别,然此真如法性,乃是平等不二的,故云“如”,即是“一如”的意思。此“真如”乃是万有诸法之真实本体,万法不离真如,因此,万法彼此也是平等一如的,故云“如如”。

③有为法:意谓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凡因缘和合所生的事物,皆是“有为法”。

④观:即是以智慧照见所缘境。

⑤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意译为近事男。优婆夷,意译为近事女。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的在家男女众。因亲近奉事三宝,所以称为近事男、近事女。

【讲话】

前分旨在归结“降伏妄心”的问题,佛陀要行者总除诸执,将心外的“我等四相”,心内的“我等四见”空去,不生圣凡高下的动念。如此粗细妄心不生,妄心就无从现行作用。妄心降伏了,此分再总结“安住真心”的问题作更详尽的解答。

当妄心降伏时,如天际乌云散去,朗朗青天白日显现,在真空洁净境上,佛陀要行者借此明净心眼,广弘佛事,而非贪著于俱空的寂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见第二十七分),况且《金刚经》是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者说(见第十五分),岂是乐著小法,住于空境者,所能受持读诵,深解佛所说之义趣呢?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佛陀一路为我们除尽内外妄想,耕种心无住相的纯净无漏福田,日后生发不落三界,不受后有的究竟功德。《金刚经》于阐发般若性空之理,此空非外道的断灭空,亦非二乘人的偏寂空,就如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处处空有相摄含融,重重无尽的法界。

自受持《金刚经》的无上妙用,仅是自利,还要为他人说(见第十一分、第十三分、第十五分、第二十四分),此弘布法音,续佛慧命,功德胜过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乃至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的作为。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经义中说: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此人非凡夫,而是“无行住施”的菩萨。虽然心无所住,行于布施的功德很大,但是仍不如发菩提心者,忆持《金刚经》的空慧,即使短如四句偈,受持读诵(自利),为人演说(利他)的功德福报。此段是显示“持经说法”的殊胜利益。

佛陀一番悲心,在此归结二次尊者提问的“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应住?”(见第二分、第十六分)并为嘉惠将来一切众生,因此于金刚法会圆满之际,再告示菩萨行者,修学最上乘法,应行解合一,福慧双修,以自利利他二行,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宝雨经》卷第一: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供养施?所谓菩萨供养三宝。云何供养佛?谓于如来制多(积土石而造之塔也,中藏舍利)之中,若华若香,苦散若烧,及涂扫地;若制多破坏,应当修理,是名菩萨善供养佛。云何供养法?谓诸菩萨听闻正法,若书写受持,读诵通利,思维修习,不颠倒思维,不颠倒修习,是名菩萨供养法。云何供养僧?谓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下至水器,众具皆足,是名菩萨善供养僧。如是供养佛法憎时,是名菩萨成就供养施。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无所依施?所谓菩萨,行布施时,终不为求天王位果,及生余天;亦不求人王,及小王等,是名菩萨成就无所依施。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清净施,所谓菩萨行施之时,观察施物及能所施,皆非实有;离诸障碍,贪染过患。是名菩萨成就清净施。

菩萨欲成就清净施,心无贪染过患,思维不颠倒,修习不颠倒,终不求人天福报,才能以清净心,成就无漏法施。又如何为人演说呢?经文中有三句,正明三种般若。即为人演说,此文字般若也。不取于相,此观照般若也。如如不动,此实相般若也。佛陀付嘱末世众生,若发菩提心,为人演说时,须不取相,安住真如平等实相之中,自心决定无疑,尔后始能于语默动止,扬眉瞬日,演说第一义谛。

百灵和尚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庞蕴,百灵问他:“当年你在马祖道一处得到的一句,你曾说给人听吗?”

庞蕴说:“有啊!我曾经向人说过。”

百灵心中不解,此句是非语言可说,非思议可及,说即不中。因此再问道:“你曾向何人说?”

庞蕴用手指着自己说:“我只对庞蕴说啊!”

百灵赞叹说:“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庞蕴以手指自己表示得意的一句,即人人本具的佛性,更与何人说?

庞蕴问百灵:“那你得意的一句,又曾经说给何人听吗?”

百灵戴起斗笠就走了。

实相佛性非可言说,但不假借文字音声之方便,众生难以由迷知返,因此在《金刚经》的经文中,才会不断显明为他人说的无比功德,令正法流通,是真荷担如来家业的第一希有之人。为什么一念发菩提心的功德,胜过无量世界七宝的布施呢?《华手经发心品》第十一:

阿逸多(译云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号)!当知诸佛一切功德,皆在初发调伏心中。是故菩萨,世间难遇,佛亦难值。阿逸多!譬如无牛,则无醍酬;如是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阿逸多!譬如有种,则有华实,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是故当知,发心为难;发心难故,佛亦难得。

佛灯出于世,万亿劫难值;如优昙钵华,时时乃一现。

深发菩提心,正行佛道者;如是大菩萨,世间亦难遇。

是故若有人,能发此大心;斯人当作佛,处众狮子吼。

自在狮子吼,能转净法轮;佛神通无碍,皆在初心中。

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诸佛种神通无碍,皆在初心中。因为发心为难,所以佛陀在金刚法会圆满之际,叮咛咐嘱行者,发此大心,为他人说,令自他得菩提种,转清净法轮,证佛百千无碍神通。《胜天王般若经》卷第二《法界品》: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善知识,勤修精进,离诸障惑,心得清净,恭敬尊重,乐习空行,远离诸见,修如实道,能达法界(指真如实相,无分别智之境界)。

“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善知识,欢喜恭敬,犹如佛想;以亲近故,不得懈怠,灭一切恶诸不善法,生长善根,既灭烦恼远离障法,即得身口意业清净;由清净故,即生敬重;以敬重心,修习空行;修空行故,远离诸见;离诸见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见法界。”

菩萨因修习般若故,心地清净,近善知识教,即能灭诸不善法,生长善根。三业清净,才能离诸障惑,不取于相,见如如不动之法界。我们在学习般若空行,内心的知见不先空去,如何盛入佛法的醍醐?

南隐禅师生活于日本明治时代(公元1868-1912年)。有一天,有位学者教授来向他问禅,他以茶水招待。

禅师不断的把茶水注入这位客人的杯中,直到满杯,还是没有停止注水。

这位教授望着茶水溢满整个桌面,终于忍不住开口:“禅师,茶水已经满溢出来了,你不要再倒水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你自己的知见,你要先把你内心杯子里的执著空掉,吾宗的禅水,才有办法流向你的心中呀!”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佛陀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一切有为之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原无真实,乃三界众生,妄执为有。并教示宏法利生的菩萨行者,于一切诸法,不生取著我人等相。以此正观,则彼阴界处等,即是般若真心,如如本体矣。《大方广宝箧经》卷上说:

须菩提言:“文殊师利!佛法结使,有何差别?”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如须弥山王光所照处,悉同一色,所谓金色。如是须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结使,悉同一色,谓佛法色。是故须菩提!佛法结使,以般若慧观,等无差别,是故大德须菩提!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行者以此梦幻等六观,不被世间有为生灭法迷惑,人生老病死无有恐惧;视贫富贵贱平等无别;于馨香臭秽,赤白青黄知变异不实。观一切有为,迁流造作,皆是虚妄,终有败坏。行者若破一切相,起如实正观,于一切境,内外如如不动,才是真正受持读诵《金刚经》,能为人演说无法之法的真实菩萨。

曹山慧霞禅师对侍者说:“悟道的人,无论内外多么炎热,也不会受到影响。”

侍者说:“是的。”

慧霞又说:“如果现在炎热至极,你要到哪里回避?”

侍者说:“就往炽热的火炉里回避。”

慧露不解的问:“火炉炽热无比,你如何回避炎热?”

侍者指着自己的心答说:“我这里众苦不能到啊!”

借般若慧观,舍恚行道,慈心正意,即能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逢诸饥渴寒热苦乐、詈骂、恶口、恶事等,悉能忍之。正观无谬,视缘境如露如电,幻化不真,即可调御身口意三业,作忍辱仙人。

唐代,杨庭光在司空山会见了本净禅师,问道: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一心一意的求道,请禅师慈悲开示我吧!”

本净禅师:“你是从首都来的,帝王所在之地有很多禅者,你就在那里问道好了,我对你所说的‘道’一概不知。”

当杨庭光再度发问时,本净禅师说:“你到底是要求佛还是要问道?求佛的话,即心是佛;问道的话,无心是道。”但杨庭光并不会得话中含意,于是再次求教。

本净禅师:“所谓即心即佛,就是佛由心得,若再悟无心的话,便连佛也没有了,而无心不外乎是真正的道。”

杨庭光更是狐疑不解的问:“都城的大德们多说以布施、持戒、忍辱、苦行等来求佛,但是禅师际却说无秽的般若智慧人人本具,不是由修行来获得。若果如此,则以前我所作的布施、持戒等修行,莫非都和成佛没有关系吗?”

本净斩钉截铁的答道:“毫不相干!”

要怎么回避内在三毒的炎热?幽林山泉的清凉,止静不住我们心头燃烧的烦恼之火!唯有向最热处,观其幻影性,不取炎热相,当识想不受,六根寂静,何处不是清凉山水地?《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菩萨行者于世间弘化度众,用梦、幻、泡、影、露、电,守摄身心。不论丑妍好坏境界,以此“六观”明照,则诸根寂然,知来去生灭之业因,心不住幻相迷惑,即可安忍不动,入如如佛界。《坚意经》:

沙门贤者,以忍为先。当如清水,无所不净。死人死狗,死蛇屎尿,亦皆洗之;然不毁水清。亦当持心,有如扫帚扫地净不净,死人死狗,死蛇屎尿,皆亦扫之,然不毁于帚矣。亦当复如风火之力光,死人死狗,死蛇屎尿,亦吹亦烧,然不毁风火之力光。若人欲来杀己,己亦不嗔;欲来坏己,己亦不嗅;欲来谤己,己亦不嗔;欲来笑己,己亦不嗔;欲来坏己,使不事佛法,己亦不嗔。但当慈心正意,罪灭福生。邪不入正,万恶消烂。

心住修行之相,布施等福德,纵令五度齐修,若不以第一般若波罗蜜为眼目,怎知自家宝藏,原本无欠无余!终日求福,于心地解脱何益?《庞居士语录》卷中:

有人有所知,有事有是非,闻道无相理,心执不生疑。

五岁更不长,只作阿孩儿,将拳口里咬,百年不肯离。

假花虽端正,究竟不充饥,都缘痴孩子,不识是权宜。

如来无相理,有作尽皆非。

佛陀说种种法,不过是权宜之教,只是要吾人于日用六时中,不取于相,不被相转,将百年狂心歇息。当下回头上岸,不再于觉知缘尘生死流转,如梦中人,妄执忧悲啼哭。《净名经》: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万法缘生妄有,本无自体。泡者,风击水成泡,岂能久住?观万物似浮沤不实。是身如泡,岂能久住?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晨朝湿露,暂有即无。闪电也,忽有忽无,念念无常。

般若慧观能明彻身心如水月,从虚妄幻化的此岸渡往常乐我净的彼岸。行者即化炎热世间为清凉国境,转浊恶烦恼成琉璃法界,随所住处恒安乐。身心无寒暑的住着,日日天青蝶舞,满目尽是香云花雨乱堕。

千代能尼师在园觉佛光大师门下学禅,久久不能证悟。

在一个月明之夜,千代以一个旧桶提水,因桶箍破裂使得桶底脱落,刹时豁然彻悟,心得自在。作了一偈,以记其事——

扶持旧桶,桶底忽脱;

桶里无水,水中无月!

千代能尼师因为旧桶破裂,桶底脱落,彻悟无水无月的一真法界。佛陀于金刚法会,或用离相无住的刀剑,或用假空中三谛的利斧,无非借此截断箍紧我们身心的旧桶,令其破裂。根尘缘境脱落时,行者能悟得无去来坐卧,如如不动的圆觉真心。

佛经在卷末都会列举与会的大众,此为正信流通也,谓佛说经圆满后,闻法者应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以使正信流通,荷担如来正法家业。言欢喜奉行者,据《文殊所问经》有三种含义:一、说者清净,不为利养。二、所说清净,如实知法。三、得果清净,欢喜奉行。

凡是闻法心生欢喜者,必然对经义有所妙契;因契入佛意,则起清净信心。以此净信受持不逆,当随顺如来所教,必能于昼夜六时,穿衣吃饭间,欢喜奉行。

《金刚经讲话》在法会圆满之际,我以“金刚十念法”,让见闻《金刚经》,欢喜《金刚经》,读诵《金刚经》,奉行《金刚经》者,人人契入金刚妙法,得金刚坚固大力,证金刚不坏身。

金刚十念法——

(一)念身非我,多行善缘。

(二)念口非我,常出爱语。

(三)念意非我,受持大悲。

(四)念财非我,广济贫乏。

(五)念名非我,清净生信。

(六)念权非我,救渡羸弱。

(七)念色非我,正念喜舍。

(八)念生非我,勇猛精进。

(九)念死非我,自在无忧。

(十)念念非我,妙契佛心。

在纷扰的人间,以金刚为明镜,端正身心;以金刚为房舍,离诸炎寒;以金刚为美膳,得大满足;以金刚为曙光,照破黑暗;以金刚为上服,圆满庄严。憨山德清和尚的《雪里梅花》诗: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忍将鼻孔冲开。

最后祝愿所有见闻随喜者,只要受持四句金刚妙偈,何须踏破岭头千堆雪,只要返归自性,寂静六根,恁么时,千树梅蕊芬芳,暗香万亿充塞!届时,无人无佛,无法无说,无空无色,无是无非,庭前柏树演佛事,大千世界总腾腾。

习题:

1.为什么为他人说《金刚经》的功德,胜过以七宝无住行施的功德?

2.为什么成就诸佛一切功德,都在发菩提心中?

3.信受奉行有什么含意?

4.何谓金刚十念法?

同类推荐
  •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浓缩戴晨志老师近二十年与世界各地民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倾情互动的丰富经验,以真实鲜活的生动案例、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以及发自肺腑的恳切叮咛,一步一步教你在各种纷繁复杂、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整个世界的变化,是全人类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在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上,却只有少数人留下了印记。她们,是对世界发展各个领域具有深刻影响的高端人物。她们,是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制造人。她们,更是铁骨柔情、势临天下的女强人。站在高端,领略大家风范:走进高端.倾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
  • 学会妥协善于取舍

    学会妥协善于取舍

    所谓妥协,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以一定的让步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所谓取舍,就是善于在得与失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善于取舍的人会不惜代价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如果某种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即使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也会孜孜以求,并乐在其中。
  • 让学生体验心灵感悟的66个故事

    让学生体验心灵感悟的66个故事

    本书是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之一,本套丛书用优美的文笔和讲故事的形式,分别从沟通、习惯、感悟、合作、思维、人格、情操、成功、亲情、智慧等多种角度,向学生讲述学习、处世、奋斗和成功的道理,寓事于理,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非常适合广大学生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要有人际关系,有人脉圈子。饭局恰恰就是一个扩大人脉圈子的平台,现代人在繁杂的公事、私事之外,很多人还要赶着一个又一个的饭局,用请客这种形式来收买人心,对于被传统文化熏陶千年的国人来说,一颗裹着糖衣的炮弹,威力着实巨大。可以说现代社会,饭局也许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饭局却是万万不能的。本书针对饭局一些人们话题及应对饭局技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读者更加得心应手地应付各种饭局,懂得如何塑造应酬时的形象,如何在应酬时说话做事,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透饭局中的“潜规则”。学会灵活机智地接人待事,应对人情世故更加得心应手。帮您利用饭局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坐拥成功!
热门推荐
  • 天下鸿图

    天下鸿图

    乞丐,皇帝,看起来是两个并不是很搭配的工作,但偏偏有人做过乞丐,而且还当了皇帝。看着万里锦绣河山,这位帝王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其实做皇帝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还不如当初做乞丐时活的自由自在嘞。”
  •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一支烟,一杯茶,一个图纸刷一天。当李晨迷迷糊糊刷了一天的金凯旋图纸,睁眼一看已经穿越异界,流落荒岛。就在这时一个有着猫耳的神秘小女孩出现在了他的身旁:“指挥官,为了港区的未来和大家的微笑,今天也请多多努力哦。”于是为了守护小女孩的微笑,照顾港区中的舰娘们,李晨女装前进中。
  • 荒古秘主

    荒古秘主

    多年以后,在未来华夏一集团公子,流传于修武世家,但生下来就无法聚气成灵,后被暗算,其父被掳,他也遭人追杀,因自身的技能逃过追杀,却也难逃一死,后遇贵人,得重生,谁知这重生之人也非平凡人,公子洛崖身上竟然有惊天秘密,他到底是谁,他来自哪里,未来,还是过去,他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秘,等待着他一点点揭开面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末世灵尊

    重生之末世灵尊

    人死后是一无所有,还是留得一抹残魂苟延于世? 无生命体魂魄的她,在那不知今夕何夕岁月内的无尽宇宙中。 被黑洞拉扯扭曲的不成型,或被白洞撕扯成千万段。 或是宇宙中,那些恐怖可怕的伽马射线,来来回回刺穿、冷热折磨千万遍。 可即便受尽这样残忍的对待,那一抹灵魂也未曾散去。当携带逆天的宇宙之眼,和无极灵域空间法宝重生的她,又会谱写出怎样的史诗? 本文是继倾城女尊之后的,末世女强文。 欢迎大家入坑,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谢谢!
  • 洛枫玉

    洛枫玉

    混沌初开,大地疮痍,寒霜包裹,茫茫天月高悬,万年亘古不变。据《古洲记》记载,千年前古地分裂四洲,分别为东华洲、南弘洲、西皿洲和北鸾洲。四洲之主占地为王,各自组建军队,而后历经百年战乱,生灵涂炭,天怒人怨。乱世之中,南弘王辉玉凭借南弘洲兵强马壮,物产丰饶,一统古地四洲,其余三洲之王臣服于南弘洲。自此,南弘洲称南弘国。一国为一治,三洲听命于南弘王。在南弘王辉玉日后十年的统治中,平等对待,不言四洲,百姓生息方得以安稳...辉玉死后,南弘国四地动乱,其独子辉英继位,动乱稍息。殊知国土之大,非王所达之地,不谓王土。三十载生生繁衍,三洲势力各自壮大,蠢蠢欲动,乱世篇章悄然来临...而古地四洲之外,未知势力的暗暗崛起,将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
  • 盗亦有情

    盗亦有情

    一个农村的小伙子本应该一生都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是随着一个女知青的到来和一次意外进入古墓,使得意外和死亡也一次次的降临在他身上,偶然的机会让他知道了自己家族的秘密,责任和使命使他踏上了这条盗墓之路。
  • 都市超级纨绔

    都市超级纨绔

    从前有个系统,赚取到的胜点可以兑换很多的好东西。比如口香糖:吹出来的泡泡不仅可以防御,还可以困敌。比如电风扇:可以发出飓风吹飞敌人。比如镜子:可以反弹伤害。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得到这个系统的苏小寻表示幸福来得太快,很有想尿尿的感觉呀。
  • 逍遥游仙路

    逍遥游仙路

    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兼一直打脸的故事。身负暗日道印的李旷野,被误认为是修士中的废材,在修仙的路上,有很多没事找事的修士认为才踩一下暗日道印的废材修士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只是,却没想到,酸爽到懵逼了。踩人不成,被打脸了……这是一本很直白的小说,前面十章有点文青,后来我觉得太墨迹了,就直接爽文了……弄了个群:129589072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