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3900000032

第32章 运筹帷幄之谋 决胜千里之策(4)

荀子在《劝学》中有一段关于“因势利导”的精彩论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是说,登上高处,挥动手臂,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顺风而呼,声音并非宏亮,但听的人都觉得很清楚;借助车马,不用腿跑也能行千里之远;借助船,水性不好也能渡过大江河。君子并不是生来就与众不同,关键在于他能否借力而行。

在很多场合中“因势利导”又是一种借题发挥。1941年10月8日,正当莫斯科会战激烈进行,几十万德国纳粹军欲进不行,欲退不能时,德国《弗尔基观察家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醒目的新闻:“莫斯科已经沦陷,东方战争已告结束。”希特勒的这一欺骗性宣传很快被英国军界的心战机关所利用,他们借题发挥,立即将这张报纸进行了大量的复制和缩印,散发到德军前线及德占领国数百万份。这次反宣传,对德军产生了重大的心理影响,他们被希特勒这种吹牛行为所激怒,对希特勒失去了信任。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很多德军将士自动放下武器。这种“因势利导”的战争策略,使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在今天的社会交往中,“因势利导”也可以作为游说对方的策略之一。因人都有逆反心理,凡合己意的事情人们都会喜欢。所以,“因势利导”之策,首先要善于观察形势,努力顺应他,缓解他的敌意。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气质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所持观点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之明白其中的原委,力争不露痕迹地达到我们说服的目的。在一些论争场合应时刻注意周围群众的情绪,尽量调动群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巧妙地因势利导、诱敌深入,再寻找一个突破口,借助群众力量,给对手以精神重压,使之无回击之力。这样的例子很多,著名作家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群众的祝贺。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观众以为萧伯纳一定会气得发抖,谁知萧伯纳不但没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转向台下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是观众对萧伯纳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那个挑衅者灰溜溜地逃出了剧场。面对挑衅者的污蔑,萧伯纳若一味退让,则有失面子,如与之争辩自己的剧本如何完美,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在观众心中留下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坏印象。萧伯纳此时充分展示了他的应变才能,巧用因势利导之法,凭借观众对他的信任与支持,给予他的掌声和喝彩,把挑衅者推向群众的对立面,使其孤立无援,狼狈而逃。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势利导”就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以便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往高空飞,树木向阳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必然趋势。事件的发生都有前因后果,都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背景。我们应当着眼于身边的小事,穷源溯流,察觉出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这样便可顺势而行实现你的目标。

#7.周亚夫以计破计

【原文】

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①。吴攻梁急,梁数使使条侯②求救,条侯不许。又使使诉条侯于上。上使告条侯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③等将轻骑兵出淮泗口④,绝吴、楚兵后,塞其饟道。梁使中大夫韩安国及楚相尚弟羽为将军;羽力战,安国持重,乃得颇败吴兵。吴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即走条侯军,会下邑⑤,欲战。条侯坚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终不出。条侯军中夜惊,内相攻击,扰乱至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⑥,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士卒多饥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夜亡走;楚王戊自杀。

【注释】

①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②条侯:指周亚夫。

③弓高侯:韩王信之子韩颓当。

④淮泗口:泗水入淮处。

⑤下邑:在今安徽砀山。

⑥东南陬:东南隅。陬,角落。

【译文】

太尉周亚夫领兵向东北到了邑县。吴军攻打梁国紧急的时候,梁王屡次派遣使者向周亚夫请求救援,周亚夫不答应发兵;又派遣使者向景帝告周亚夫的状。景帝派遣使者命周亚夫救援梁国,周亚夫不执行诏命,坚壁不出;而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率领轻骑兵出淮泗口,抄到吴、楚军的后面,断绝了他们的粮道。梁王派遣中大夫韩安国和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张羽奋力战斗,安国小心谨慎,才得以对付吴军。吴军想要西进,因梁军坚守城邑,不敢过而向西;就向周亚夫进军,在下邑相遇,想要交战。周亚夫坚壁不肯战;吴军粮食已尽,士兵饥饿,多次挑战,周亚夫军始终不出来应战。周亚夫军中夜间突然惊乱,自相攻击,骚乱直到周亚夫的营帐之前,周亚夫仍然镇定地卧床不起,过了一会就安定下来了。吴军奔向汉军营垒的东南隅,周亚夫命令西北隅加强守备;不一会,吴军精锐部队果然奔到西北,然因汉军严守而不能攻入。吴、楚联军士兵多饥饿而死,或是叛逃,不得已撤退而去,二月,周亚夫出动精锐部队追击,大破吴、楚军。吴王刘濞抛开自己的部队,带领几千名将士连夜逃走;楚王刘戊自杀。

【心鉴】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意思是说敌人乱得像任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革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就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西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国叛乱,汉将周亚夫固守城垒,拒不出战。当他看到吴军佯攻城东角时,却下令在西北角加强防守。不久,吴王果然派主力猛攻西北角,结果是遇阻难进,受重挫而退。周亚夫识破了吴军的声东击西之计,反以其力破劲敌,获得战争的胜利。“声东击西”之计是指当制定一个具体的组合战术攻击对方薄弱环节时,往往采用迂回战术,从一处发起佯攻,牵制住对方一部分兵力,然后再全力猛攻另一处,使对方措手不及,无法救援,最终陷于混乱而失利。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欲“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方则要抓住敌方这一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取胜。

兵法中有言:“声言击东,其实击西。”目的在于转移敌人的目标,使之疏于防范,然后乘其不意,攻其不备。即凡是对任何一件事,为了要消除当前人为的阻力,减少本身的损失,一定要设法分散对方的力量,或松懈其意志,才可以乘虚而入,达到目的。历史上的刘邦就曾以诈降为幌子,巧用“声东击西”之计而逃生。当年项羽把刘邦困于荥阳,刘邦示和,而项羽不许。刘邦的部下纪信就给刘邦出了一个好计策:深夜,荥阳城东门忽然大开,两千多妇女哭爹喊娘地涌出城门。楚军以为是汉军突围,便集结部队来到东门。这时,汉王刘邦乘坐着马车,高挂黄旗,从城里慢慢出来。只听有人喊道:“汉王投降了。”项羽的士兵都很高兴,急忙奔到城东,来看汉王刘邦投降。当汉王的降车靠近楚军后,项羽一看车上坐的不是刘邦,而是身穿王服的纪信,于是就问:“汉王呢?”纪信不紧不慢地说:“汉王已经出城走了。”原来在纪信于东门诈降时,刘邦乘混乱在十几个贤士的保护下,从西门逃跑了。“声东击西”也是忽东忽西,忽打忽离,制造假象,从而引诱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然后乘机歼灭敌人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此地,却佯装进攻此地;本来决定进攻彼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可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我方的意图,从而被假象所迷惑,作出错误的判断。

不管是在战场、商场、政界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声东击西”的策略时时可见、处处可得,且花样繁多。战国的时候,孟尝君逃离秦国回到齐国后,被齐王封为丞相。秦王气不过,就派人大肆散布谣言,说他想谋齐王之位,齐王信以为真,便把他的相印收了,让他回薛地去闲居。他的门客中有个叫冯谖的人,聪明机智又有谋略。他想方设法想让孟尝君复位。冯谖毅然跑到秦国去告诉秦王说孟尝君已被撤了职,劝秦王聘他入秦纳为己用。秦王大喜,于是派人秘密迎接孟尝君。冯谖又托词先行回去通知孟尝君,让他预先准备。冯谖回到齐国直接去见齐王,说:“秦国已派人秘密来接孟尝君了,如果他一旦入秦,对齐国将会大大不利。”齐王派人去探听虚实,果然是真有其事,心想孟尝君是个人才,绝对不能让别的国家利用,反过来打击自己。于是他问冯谖该怎么办,冯谖说:“很简单,恢复他的相位就是了,再增加他的权力,用来稳定他的忠心,他是我们齐国人,又是皇亲国戚,绝对不会去别的国家为敌人服务的。”于是齐王就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单凭冯谖的“声东击西”之计,孟尝君就能转危为安。一个人的一切行动如果都被别人掌握,这个人肯定已经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反过来,如果你施展飘忽不定的套路,就会让对手摸不着、猜不透,从而可以打开一条成功的通道。

在一些商业谈判中,也可以应用“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可以按照我方的需要先有意将谈话引导到次要问题上去,目的在于提高次要问题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转移其视线。一旦我方在次要议题上使对方满意,那么,我们就会在主要方面获得胜利,或者我们可以暂时搁置主要议题,待作更深入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后另寻对策。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对方是否也在以此为策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时的调整。这一策略在于把对方的注意力用在我方不甚感兴趣的地方,使对方增加满足感。这是谈判中常常使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使我方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谋得我方利益的同时,使对方也感到最大的满足。

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声东击西”这一策略时,一定要明确“声东”只是手段,“击西”才是目的。所以在“声东”时,一定要有明示和暗示地表达,使对方产生联想,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们要集中精力应付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对另一事物疏于防范。这就是“声东击西”之计常能奏效的原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应该怎样对付你的对手实施这一策略了。

#8.邓艾趁虚奇袭

【原文】

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军食乏,欲引退。邓艾上言:“贼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①经汉德阳亭②趣涪③,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④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谷高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⑤而进。先登至江油⑥,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⑦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权⑧之子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豫未纳;崇再三言之,至于流涕,瞻不能从。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⑨。

【注释】

①邪径:艰险偏僻的小路。

②汉德阳亭:在今四川剑阁西北。

③涪:在今四川绵阳东。

④方轨:两车并行。

⑤鱼贯:像游鱼一样先后相续。

⑥江油:在今四川江油北。自阴平至江油,需越过摩天岭,在岷山中行进,故山险路隘。至江油,就已越过天险。

⑦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时为蜀汉军师、将军。

⑧权:黄权,蜀汉将领。

⑨绵竹:在今四川德阳。

【译文】

姜维扎下阵营据守险要,钟会攻他不能攻下,因粮道险远,军粮缺乏,打算领兵退回。邓艾上书说:“敌人已受挫折,应当立即乘机进攻他们,如果从阴平偏僻小路经汉德阳亭指向涪城,出剑阁西面一百里,距离成都三百多里,奇兵冲杀在蜀汉的腹心地区,出其不意,剑阁的守敌一定回救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指师涌进,如果剑阁的敌军不回救,那么应援涪城的敌军就少了。”就从阴平行军于七百多里荒无人烟的地带,开山通路,修造浮桥和栈道。山高谷深,非常艰险,又粮食运输供应不上,濒于危境,邓艾用毡裹在身上,从山上滚了下去。将士们都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攀登到了江油,蜀守马邈投降。诸葛瞻带领各军拒挡邓艾,到了涪城,停止进兵。尚书郎黄崇,是黄权的儿子,多次劝诸葛瞻应当赶快占据险要,不要让敌人得以进入平原地区,诸葛瞻犹豫而没有采纳,黄崇再三提出意见,以至于痛哭流涕,诸葛瞻还是不能听从。邓艾就长驱前进,击溃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守绵竹。

【心鉴】

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计篇》中有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也就是说要在敌人没有准备的状态或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种只有军事家才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可以事先具体规划,而必须在战争中根据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三国后期的邓艾率军进攻蜀汉,从阴平小路进发,经景谷攀树援石前进,士兵只能鱼贯而进。邓艾率领军队突袭江油城,出其不意,守将马邈被迫投降,然后又进攻绵竹杀了诸葛瞻,迫使后主刘禅出降。一般在战争中,对进攻方向及打击目标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其有意,攻敌所备”;二是出其不意,攻敌无备。“出其有意,攻敌所备”,由于敌人做好了准备,布置了重点,因而往往是劳民伤财,死伤惨重,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出其不意,攻敌无备,由于是以有意击无意,以有备击无备,所以通常能以小的代价夺取胜利,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在利剑白刃上拼实力,在刀光剑影中拼消耗,并不是勇者的形象。善战的军事谋略家重在“伐智”、“伐文”、“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需要灵活运用“诡道”,特别是把握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活的灵魂。为此,历代的兵家都把“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视为金科玉律,推崇备至。

同类推荐
  • 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

    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

    一套书了解旅游看不到、网上搜不着的西方日常生活细节!带你感受欧澳美18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走遍欧澳美18个国家,通过细致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下了这套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他在书中抖包袱、开脑洞、旁征博引,毒舌吐槽,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西方。《全民自黑的英国》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准塑造了一个生动真实的英国!《全民寂寞的美国》戳破繁荣表象,真实呈现美国平凡小镇的寂寞生活!《全民蠢萌的美国》写遍美国人日常生活点滴,给你一个如假包换的真实美国!《全民发呆的澳洲》揭开澳洲的神秘面纱,带你感受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全民疯狂的欧洲》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
  • 老北京的交通与出行

    老北京的交通与出行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热门推荐
  • 我师父的第二颗大志

    我师父的第二颗大志

    苏宁好难!他胸怀两颗大志。第一颗,下凡!总算实现了。第二颗,做一个普通人。似乎还遥遥无期!苏宁:”我太难了,做一个普通人好难。”闻人雪满头黑线:”师父,你这句话已经说了999+。”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这样,起初必然是从蹒跚学步开始,从有老师的指导开始。而最后能否化蛹成蝶,则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社会喧嚣只是表象,静心读书才是根本,为未来读书,为梦想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
  • 烂尾想法

    烂尾想法

    每天一个想法,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空间。(其实就是编不下去,烂尾)
  • 倾城一世:女谋天下

    倾城一世:女谋天下

    传闻帝都将军府大小姐天生媚骨,妖颜魅惑众生。又传闻她降临之时漫天彩霞,连凤凰涅槃也降临于此。还传闻若是得到这将军府的协助,那这天下三分已得一分。皇城内风云四起,诸人皆知这冰凌梓汐的降临必会掀起一场权力的腥风血雨。但没想到这冰凌梓汐尽是一个灵力为零的草包废柴!?成年后的她迫于婚约受困于七王爷府上,受尽百般凌辱。一场阴错阳差她原先的躯壳被注入新的灵魂。复仇即将开始,一场女谋天下即将上演...
  • 九霄伏龙记

    九霄伏龙记

    脚踏八荒把虎降,上得九霄将龙伏,吾不求统摄三界,只求公道自在。
  • 校草独宠傲娇姑娘

    校草独宠傲娇姑娘

    温柔校草隐藏身份,喜欢傲娇小姑娘,傲娇姑娘对他不屑一顾,追到手婚后变霸道????
  • 梦入江南

    梦入江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他和她相遇了,她却阴错阳差成了他的嫂子。繁华流转,经年逝去,他和她注定要分离。到最后,最深刻的人不一定在一起,他终于在江南纷纷的烟雨中丢失了她。一辈子很长,穷其一生只为一人;一辈子很短,短得来不及履行诺言。她浅浅地笑,她轻轻地叹,终究只是在梦里。
  • 混在异界坑大神

    混在异界坑大神

    街头小贩发毒誓,毒誓意外灵验,被穿越到了澜沧修真界,从而开始了其妙的修真之旅……
  • 自从捡了财神之后

    自从捡了财神之后

    孟子墨捡到一块小石头?可是为什么这块石头会变成人!哦不,原来是个小财神。费尽心机想要报仇,却不知道天煞孤星的命格差点克死了最爱的人。一世,他差点害她魂飞魄散。二世,没有她,却始终逃不过孤寡之命。三世,她来了,他却为难了,为何会有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月老可以给世间万物牵上姻缘线,可身为月老的他呢?他的姻缘该何去何从?【读者群:824037670敲门砖为任意人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