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漫画家钱海燕评说:“我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使我们不快乐的,常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神亦说,在日光之下没有新鲜的事,婆媳冲突在哪里,总结为两个字:小事!不信,请看!
角色的难以适应
冲突根源在于老妈、老婆和夹心三方角色之间难以很快适应。
对男士而言,婚前的角色:在外是心爱女友的“恋人”,在家是妈妈身边的“孝子”。婚后两个角色马上会变化,他必须是个爱太太而且有男人气概的“老公”,同时也应该是如同往昔般既听话又孝顺的“儿子”。但这的确很难同时面面俱到。
对新婚的女士而言,既是可向老公任意撒娇的“太太”,也同时是家中婆婆的温顺的“媳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婆婆呢?她可能第一次感到家里权威女性地位的动摇,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受到一个“外来女子”的左右。
老人与下一代毕竟出生的年月相差很远,上一代的人因为生活岁月的艰苦,她们吃尽了各种苦头,懂得节约与珍惜;而作为媳妇的下一代却因为生活环境的优越,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日子,她们大多比较铺张也浪费,再加上现在时代的生活节奏加快,物质与精神生活不断完善,年轻的女人们追求时尚新潮,她们的“奢侈”生活让老人特别看不惯也接受不了,所以常常会在儿媳妇面前唠唠叨叨,数落不停,这时候如果做媳妇的来一两句对冲,那一场婆媳之间的唇枪舌剑肯定少不了。
婆媳纠纷就是这些“小事”引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家庭出生,对同一件事物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上辈人的思想观念和见解与年轻的一代存在着一条鸿沟,再加上老年人一般都比较固执,嘴里爱唠叨,所以通常老人的一些观念和做法让儿媳妇反感,继而出现隔阂。若是沟通不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引爆大冲突。对那些家里莫名而的“战火”,男士既要“摆平”又要“安抚”,也不是一件易事。在处理妻子与母亲之间的争执时,常常因为男士这种毫无弹性的解释与处置,使得事情日趋恶化。男士所受的“夹板气”也成为家常便饭了。
婆媳问题之所以复杂正是根源于在这几种角色的冲突中,三方都很难同时摆平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婆媳心理问题
生活中,人们常议论婆媳关系。厦门话说:“达家(婆婆)心不(媳妇)相处,十个有九个要冤家(吵架)。”婆媳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紧张几乎是普通现象。我曾经听一个婆婆向人诉苦说:“媳妇与我相处了四年,我们之间的感情仍是那么疏远。”后来,我又听她媳妇说:“虽然我口里叫婆婆为‘妈妈’,可是我心里,一直认定只有娘家的母亲才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婆婆从来没有亲如母女的感觉,所以我从来也不指望婆婆待我如亲生女儿。”如此心中执意要保持距离地相处在一起,彼此的关系又怎能有所进展呢?最多也只是不断地意会到“她是别人,我要客气一点”,如此而已。的确,有些媳妇对待公婆,只是在表面上保持一份应有的礼貌,或尽一份儿媳妇应尽的孝道,并没有像对待亲生父母那样亲近。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当然,做媳妇的也有做媳妇的苦处。
有一次,我到一位女性朋友家中拜访,那正好是晚餐后,我与朋友坐在客厅里聊天,还可以听到家中老太太在厨房里洗碗的声音,这时,我的朋友叹了口气向我说:“我的婆婆年纪大了,两脚时常感到乏力,走路也不大方便,因此从前常常一个人自怨自艾,总认为人老了,没用了,不能自由地到处走动,倒不如死了好,叫我们做儿孙的听了好难受。她的脾气也变得古怪而难以侍候。”
我还听过一个年轻媳妇如此不耐烦地对人说:“家里如果没有老人的话,我们都可以买第二台电视机了。”这怎能不惹起家庭矛盾呢?所以有些老人伤心地对人说:“人老了连一台电视机都不如。”
还有这样一个事例,康老师无论在单位,还是在邻里,与人们相处得都不错,唯独与媳妇合不来。退休在家后,与媳妇住一处,更是格格不入。其媳妇在外工作积极,人际关系也不错,常被评为先进。但两人还是矛盾不断,都为此苦恼极了。
两代同处日久,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两代之间如何自我克制,总难免有些难以言传的疙瘩存在,所以有些表面美满的家庭实际上也是小矛盾不断。
心理学家认为,婆媳之间产生矛盾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有些人受“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的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当媳妇时受到婆婆的不公待遇,如今自己也当上了婆婆,有补偿心理效应。
另外,由于婆婆与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经历不同,生活习惯脾气性格各异,比较难沟通。加上生活在一起后,二者在家庭开支、小孩抚养、家庭管理,甚至争夺儿子(丈夫)的感情等方面易起冲突,双方又缺乏母女间的血缘之情,容易心存芥蒂。
遇上都爱告状的老妈老婆
很早以前还没有结婚时我这么想过,觉得只要老婆当老妈是妈老妈再当老婆是女儿不就和母女关系一样了吗,有什么难处的?
结婚后,尤其有了孩子之后,我才明白千古流传的婆媳关系难处所在。为什么自古有丈母娘爱傻女婿,而婆媳就很难相处呢?最主要的矛盾根源在于婆媳均为女性,而女性心思敏感,喜欢关注细节,对人对感情都有很强的占有欲。
结婚之前,我就告诉女友,结婚后必须和妈妈住在一起,因为我4岁时爸爸就去世了,妈妈带我很辛苦,要报答她,孝敬她。女友满口答应,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婚后有一天,我晚上问老婆,你白天是不是说要睡觉,不陪妈妈去超市?老婆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的?我沉默,老婆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老妈告状了。
新婚燕尔,老婆经常忍不住跟我撒娇,靠在我肩膀上。有一天我对她说,以后你注意一点,妈妈在的时候,不要跟我太亲热。次数多了,老婆也开始学会了告状,老妈给她脸色看了、老妈偷听她打电话等等。终于有一次战争由暗转明。一个周末,老婆让我陪她回娘家,可老妈却非要儿子陪她去见一位老朋友。老婆责备我,说是上星期就说好的,老妈也责备我,说没有孝心。面对两个爱自己的女人,作为“夹心层”的男人我,渐渐觉出个中的痛苦来。
遇上了两个都爱告状的老妈老婆,夹心太直率,做了个没漏筛的传声筒,引发冲突升级,往往是婆媳冲突的一大祸根!
老妈的干预太多了
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当中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就是父母干涉子女的婚事,尤其是以母亲干涉儿子的婚事最为严重,几乎每一位母亲都是从自己的观念和角度出发,希望找一个能使自己而不是儿子满意的儿媳妇。韩剧中这一共同的情节不仅提出了一个古老的话题——婆媳关系问题,而且母亲对儿子婚姻的干涉,表明婆婆和媳妇的对立从媳妇进门之前就产生了。
也许做老妈的会觉得“难道我看着会像这么爱操心的人吗?”话虽如此,但看到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被别的女人用裙子兜走时,还是免不了“变态”。其实人总是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的,就像《看了又看》当中的老奶奶说的“青蛙从来不提当蝌蚪时候的事”,做儿媳妇时说媳妇的理,当婆婆后说婆婆的理。
婆婆刚来的时候,小雨就明显感到婆婆的“活动范围”太大,整个一个“生活指导员”的角色。早上七点,小雨夫妇开车出去上班,到晚上七点进门的时候,小雨差点认不出自己焕然一新的“窝”。首先,卧室被彻底整理过,床单枕头套都换了,床头的摆设纷纷移到陈列柜上,玻璃窗被擦得锃明瓦亮。打开床头柜里的抽屉,小雨的脸都红了,里面的A片光碟和避孕套盒子都经过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婆婆还对小雨说:“水晶球放到东北角的窗台上,才能使你们夫妻吉星高照。”
小雨没想到婆婆还信这个,到厨房一看,更是不得了,瓶瓶罐罐们另立门户,铝锅都擦得能当镜子照,灶台干净得像待嫁的新娘。灶上,婆婆正在为儿子煲白果甲鱼汤,说儿子声称很久没喝滋补汤了,要喝,都得上饭店喝。婆婆跟小雨算账:“出去喝一个甲鱼汤58元,甲鱼还没有茶杯口大。我这个甲鱼一斤半重,买来才28元,可做两顿喝。”延伸下去,就是“钱不是挣出的,而是省出来的”一套理论。婆婆也没注意到小雨的笑容已经越来越僵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雨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自由。本来他们俩收入不错,又没什么后顾之忧,生活过得浪漫而有滋有味,每个周末都会在外面吃一顿情调晚餐,然后潇洒到深夜,第二天再睡个大懒觉。可婆婆对他们的行动似乎了如指掌。“吃饭又花了多少钱?”“这件衣服多少钱,怎么这么贵?”每次买衣服吃饭,婆婆总会关切地这样询问小雨,弄得有时买了东西都不敢告诉她。还有,一到周末,还在梦乡中的我们就被婆婆的此起彼伏的“闹铃”吵醒了,我和丈夫索性装睡,可“冬冬冬”的敲门声又来了,有时甚至推门而入。
次日,小雨向女友Lily诉苦说:“再开明的婆婆都认为,媳妇总归是外人。她说来说去,无非是心疼她儿子,什么外面吃开销大,晓阳又有脂肪肝,哪有自家吃得干净清素;还有,别忘了房车贷着款呢,做清洁还等着周末钟点工上门?手脚勤快点,省了这份钱,晓阳也不至于那么玩命地工作。”小雨又委屈又好笑:“我为了还房贷也在到处找第二份工作,她怎么都没看见?北京的交通状况你知道,晚八点之前能进家门都算正点,我怎么可能煲一个费三小时的甲鱼汤来慰劳她儿子?还有,婆婆毕竟是客,她不知道平时不能乱翻儿子媳妇的抽屉?”小雨迷茫道:“这等以勤俭持家自诩的婆婆,我如何既遂得了她的愿,又不至于太委屈自己?”
小雨婆婆的干涉无处不在!其实,在我们看来,小雨婆婆的干预并无恶意,能一放下行李就帮小辈大扫除的婆婆,基本上属于心直口快、无城府的那种。她绝对认为儿子的家就是她的家,所以她在这个家中的活动,是没有什么禁忌的。
以后的生活中,就只要看小雨的想法与她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了,不迷茫不怪罪就一定能建立心理上的亲近感。如果做不到,冲突就成必然了!
两代人的价值观
两代人,能奢求一致的价值观念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正是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婆媳相处之间的不和谐噪音。
婆婆很守旧很节俭。她的思想,好像是永远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现在的一些东西,她根本就一概排斥,像下岗,她说那是人家不正经干,好好的谁会让你下岗啊!然后举出实例,像她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扫大街,没有一句怨言,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凛冽寒冬,没有偷过一次懒。现在好了吧,退休金领着,孩子看着。多好。我要是跟她说,那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像你那样的兢兢业业未必是好事,要是有别的工作谁会去扫大街呀。那样必然又会引起抬杠,争论就会无休无止,接着,“商人伤人”、“无商不奸”等词可就等着我了,这样我就得牵连我一家人,我家基本都是婆婆所说的“奸商”。所以,婆婆到现在还对我离开稳定的铁饭碗耿耿于怀,别人问她我在哪上班,她都是说我原来的单位。我嫁过去后才发现婆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连羽绒服都是在小摊上买的,一摘下套洗的时候夹杂着莫名其妙的怪味,不知是鸡毛还是鹅毛便飞得满屋子都是。又不是没有钱,干吗这样跟自己过不去啊!羊毛衫、羽绒服、鞋子,等等都是我给她买的,你给她钱她也舍不得,一看见价格她就不能接受,她总拿三十年前的价格跟现在比,能接受吗?还总说:“还是小王会买东西,老了,以后买东西的事情都交给你了。”我心里偷偷乐,哪次问起价格,我都得打个一折,要不又该絮叨半天。
有一条毛巾,现在还挂在婆婆屋里,它的年龄比我儿子还大。那是我刚结婚的时候在家画油画擦笔用的,用过就扔了。没想到婆婆捡起来洗干净又用上了,油画颜料很难洗,上面斑斑驳驳的颜料清晰可见。我说洗衣粉、水费、加上工夫费都能买块新的了。可人家根本不听,亏那块毛巾不是纯棉的。要不说什么也撑不到现在,早洗烂了。
还有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我刚结婚把洗过的内衣晾出来后,婆婆发现了,惊呼:,怎么穿这么小的短裤!还建议我们去门市部去买那种大裤头。她穿的基本是自己做的,还有就是那种大裤头。后来还是我给她买了内衣,她穿了也确实比她的舒服,才不逼我们了。但是几十年的老习惯她还是没法改掉,自己仍穿自己做的。
爱的争夺
纵观婆媳之间这场持续了几千年的持久战,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比如丈夫越爱妻子,婆媳之间越容易起冲突,这是母亲本能的一种嫉妒。
在潜意识里,母亲是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男孩依恋母亲,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度过一生。于是,“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人类也就一代代繁衍下去。男孩长大,真的娶了媳妇,儿媳也就常常具有某些和婆婆类似的特点。俗话说,“同性相斥”,婆婆和儿媳都是女人,又有某些类似之处,婆婆和儿媳相互排斥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婆媳关系总难以协调好?除了这些,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爱”的争夺:一种是亲情的爱,一种是爱情的爱。“母爱”和“情爱”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爱,但作为妻子和母亲,却往往混淆这个问题。对她们而言,这种冲突并不是爱的本质的类别差异,而是“爱的对象”被掠夺的问题,两个女人的爱指向了一个共同对象,这才会产生“妻子和母亲同时掉进河里,是先救哪个”?的千古无解难题。而且妻子和母亲冲突的焦点是这个“男人”必须属于自己,并下意识地期待这个“男人”能够忽视甚至敌视对方,只有这样,这个“男人”才更加地属于自己。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妻子则想证明老公在热恋中说一不二的情景。在内心深处,婆婆想得到儿子的爱,媳妇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竞争着想要得到爱,谁也不想丧失被爱的幸福,遇到家庭结构本来就有一定问题的时候,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一场爱的争夺战就此上演了。
细细想来,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而稀有的资源,对爱的争夺无处不在。家庭有,单位有,社会里也有。在家庭,除了最引古今注目的婆媳不和,其实就是一种爱的争夺(婆婆想和媳妇争夺儿子的爱,媳妇要和婆婆争夺丈夫的爱,这种争夺有生物属性,很难调和,有时很是激烈,也很残酷)之外,还有孩子争夺父母的宠爱等。在单位,我们争夺领导的爱,有时不惜造谣中伤,致他人于死地而后快。在社会上,人们常常玩三角恋爱的游戏,也属于对爱的争夺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世上有资源的地方就会有争夺,资源越是稀缺,争夺就越是无情,越是残酷。现实所在,冲突就来了!
城乡结合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