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3200000042

第42章 虚幻与虚假——《红楼梦》艺术描写断想

文学作品容得下虚幻,容不得虚假,宁可无中生有,假中见真,不可认假作真,真中见假。

你写的东西,可以是天上有、地下无,神界有、人间无,梦幻有、现实无……只要写得有意味,读者不仅读起来饶有兴趣,还可能从中悟出点人生真谛。

但是,如果你的认识陷入某种误区,把生活中原本是假的东西却当成真的东西来描写;或者相反,把生活中原本是真的东西却写得并不真实可信,于是,也就陷入了艺术上的虚假。

俗话说:真“三国”,假“封神”(《封神演义》),一部“西游”哄死人。其实,读者宁愿被“哄死人”的《西游记》所“哄”,什么孙悟空七十二变,大闹天宫;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却翻不出如来佛手掌心;如此等等,看似荒诞不经,读起来却津津有味。而对所谓“七实三虚”的真“三国”中某些似真非真的东西却不以为然。如果说“空城计”之类情节,有点过分神化诸葛亮,把司马懿等对手写得太窝囊、太弱智,并不使人信服,那么,“借东风”一回,写诸葛亮能掐会算、呼风唤雨,更显得“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00页。,虚假失真。这是文学作品艺术描写中“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法。“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这副对联,恰恰是对真假有无辩证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它不仅涵盖了人间万事万物,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也充分体现在该书的艺术描写上。

与作品思想内容上的博大精深相适应,《红楼梦》艺术描写上也兼容并包,虽以写实为主,却又超越了写实,写得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真实与虚幻都臻于极致:真实之处逼近生活原生状态,虚幻之处则看似荒唐无稽。

第一回“开卷”的“作者自云”一段声称:作者“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段话尽管并非作者所说,而系回前评语,却也一语中的,点出了《石头记》即《红楼梦》借石头“通灵”之说,写作者“梦幻”之感的“立意本旨”。这一“立意本旨”,不仅确立了石头故事、石头意象提挈全局、贯穿全书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书中写意与写实、虚幻与现实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基本构思和总体格局。什么石头“无材补天”、“灵性已通”、“幻形入世”、“复还本质”,什么《石头记》乃石头所记“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全是一派“荒唐言”。不过这种“荒唐言”只是薄薄的一层“荒唐”包装,一戳就破。在“荒唐”背后,分明是作者历经梦幻般人生后的夫子自道,“荒唐言”中分明饱含了作者的“辛酸”和愤激。据此,《红楼梦》中,从石头故事到还泪故事、“太虚幻境”等主要的虚幻描写,都是借幻说法、借梦说真,在非现实、超现实的形式包装下,分明有着很现实、很真切的意蕴和内涵,因而,同西方现代的某些“主义”(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或新神话主义等等),即使形式、方法上多少有相似相近之处,然而,从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上说,却很不相同。研究《红楼梦》的虚幻描写,尽管不排斥把西方现代主义作为参照系加以横向比较,但切不可穿凿附会、简单类同几年前有篇文章居然说“可视曹雪芹为现代派的先驱者”,《红楼梦》“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色”(张志:《〈红楼梦〉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色》,《南都学坛》,2003年第4期)。。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还是慎谈点“主义”,多研究文本为好。

《红楼梦》的虚幻描写,未必需要勉强归为什么“主义”,却自有其异彩纷呈、独标一格之处:它不仅相对集中于石头故事、还泪故事和“太虚幻境”等拟神话建构,而且有些还贯穿全书,延伸到作为小说主体的现实故事里,从而呈现出现实与虚幻、人间与神界互渗互联的奇特景观。

小说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自然是个高度现实、高度写实而又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但又不完全等同一般现实主义典型形象,作品对他的描写既有写意之处,更有虚幻之笔。他“落胎时”的含玉而生,便是非现实的细节。自此以后,从“落胎时”口中出来的这块“通灵”宝玉便与他须臾不离,成为他生命攸关的“命根子”和“金玉姻缘”的标志物,并引出他多次“砸玉”,以及八十回后“失玉”、“送玉”己卯本第十七、第十八回有批语云:“《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据此推测,八十回后有贾宝玉“失玉”、甄宝玉“送玉”情节。等一系列情节。

石头故事中的一僧一道本属天上神仙,但他们不仅出现在凡人甄士隐梦幻中,并幻中说幻讲了虚幻的“还泪之说”,更频繁出入于高度写实的现实故事之中,在人间不辞辛劳为凡夫俗子“度脱”“接引”、消灾除祟以至谈婚论嫁(如“金玉姻缘”之说,便首先是“癞头和尚”提出来的)出现在《红楼梦》现实事故中的“癞头和尚”、“秃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都是石头故事中一僧一道的化装变形。,而石头从“幻形入世”到最后“复还本质”,更借助于他们“大展幻术”和随身携带,真称得上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神仙菩萨。

第十二回,贾瑞因对凤姐妄动邪念而病入膏肓,便有跛足道人带来“风月宝鉴”,“专治”他的“邪思妄动之症”。这个“风月宝鉴”“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即使望文生义也可知是虚幻空无之物。跛足道人告诫贾瑞:这面镜子“千万不可照正面”(正面可见引起自己“邪思妄动”的美人),只可照“反面”(反面只见令人恐怖警醒的“骷髅”),则显然有借幻说法、以警世人的寓意。“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己卯本第十二回相关批语)。“风月宝鉴”的警世之意,作者讽喻世人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

如果说“通灵”宝玉的“荒唐”来历,一僧一道的云游人间,“风月宝鉴”的魔幻功能,作为虚幻描写成分,都与《红楼梦》全书的“立意本旨”和神话建构有或多或少联系,那么,第十六回秦钟死前的“鬼判”追魂情节,则游离于全书整体构思之外,系作者即兴写来、插科打诨的游戏笔墨。秦钟临终弥留之际,一息尚存,“魂魄离身”,“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前来捉他”,他因有种种牵挂,不愿匆促离开人世,“百般求告鬼判”手下留情,都被严词拒绝,声称“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可是,一当听说赶来与秦钟诀别的宝玉来头不小,“都判官”“先是唬慌起来”,忙命“众鬼”放秦钟“回去走走”,还前后矛盾地自我辩解:“……‘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人鬼眼睛都势利,阴阳两界一般黑。这与其说是写“鬼判”,说鬼话,不如说是直端端的借鬼骂人,借鬼讽世。把秦钟临终与宝玉的悲情诀别,化为嬉笑怒骂的游戏笔墨,看似作者忽发奇想的神来之笔,其实是他胸有“”、愤世嫉俗的借机发泄。庚辰本第十六回,在“鬼拘秦钟一段”正文之上,有眉批云:“《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耶?以破色取笑,非为别书认真说鬼话也。”此一批语,不仅点到了这段“鬼话”的实质,也涉及《红楼梦》全书高度写实与“间亦有之”的虚幻描写的关系。

极度虚幻与高度写实,原是互相对立,两不相容的,但在《红楼梦》里,两者却相互包容,相互对应,相互穿插,相互连接,有时简直是难分难解地混为一体。对此,一般读者都不以为怪,一笑置之,而有些读者更别具会心,十分欣赏。原因何在?我以为可能有两点:一是《红楼梦》的虚幻描写大多为借幻说法、借梦说真的寓意之笔或游戏之笔,形式虽然“荒唐”,寓意却甚真切,容易为读者(特别是别具会心的读者)理会和接受;二是由于《红楼梦》的现实故事、现实描写,总体而言是太逼真了,几乎就跟真的人真的生活一样,“间亦有之”的寓意之笔、游戏之笔,非但不可能影响、破坏读者阅读时产生的生活真实感,反而可能有助于他们从更高的理性层面去体味、思考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

当然,《红楼梦》的艺术描写并非无懈可击,也有个别虚假失真之处,不过,这种虚假失真不是出在无中生有、假中见真的虚幻描写上,而恰恰出在认假作真、真中见假的个别现实情节的描写失误上——这就是第二十五回有关马道婆魇术害人的情节描写。

赵姨娘为了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便买通马道婆用魇魔之法企图置叔嫂二人于死地。马道婆的魇魔之法,分明是“煽惑愚迷”(脂砚斋批语)、骗取钱财的迷信骗术(把写上两叔嫂“年庚八字”的两个纸人及十个纸铰的“鬼”,分别悄悄贴在“各人的床上”,然后由马道婆“在家里作法”),然而作者却认假作真,写得十分灵验见效。宝玉原本好端端的无病无痛,“忽然‘嗳哟’了一声”就中了魔法,先说“好头疼”,接着大叫“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后来“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而同时中了魔法的凤姐,则突然“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内,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也曾百般医治祈祷,问卜求神,总无效验”,次日,“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看看三日光阴”,他们“躺在床上,亦发连气都将没了”,只待准备后事。

对宝玉、凤姐二人中“魔”效应的描写具体细致,似乎相当写实,但越是写得煞有介事,越显得虚假失真。古往今来,从宫廷到民间,阴谋用魇魔蛊术害人的鬼把戏难以数计,但经过确证此术真能奏效应验、害人致死者,迄今绝无先例。此前的新旧红学家,对《红楼梦》这一虚假失真的描写似乎不太注意,只有笔名野鹤的评点者指出:“马道婆奸恶深谋,唯利是视,然邪法一作,居然应验,犹愈于今日之能言而不能行者。”《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89页。虽未加具体分析,但对马道婆“邪法”“应验”的描写确实持委婉批评态度。

戏曲艺诀云:“世上有,戏上有。”同理,也可说:世上有,书上有。世上既然有类似马道婆这种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巫婆、“贼婆”(脂砚斋批语),当然可以把她们写进小说,但对其“魇魔法”只能如实地当成迷信骗术来加以披露,而不能以假作真,把迷信和骗术写得“居然应验”,似乎真有使人中“魔”致死的魔力。

中“魔”的宝玉、凤姐之所以终于得救,起死回生,那也是由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道法很高的一僧(“癞头和尚”)一道(“跛足道人”)及时赶到,将“通灵”宝玉“持颂持颂”,使它恢复了“灵”性,驱除了马道婆“魇魔法”的魔力。一僧一道原本属于子虚乌有的神仙,单写他们的道法再高都不为过,只要能自圆其说,不存在虚假失真问题。

在《红楼梦》中,虚幻描写与高度写实固然可以包容并存、两不相犯,即真可容幻、幻不犯真,但与虚假描写掺和一起,用虚幻的神仙道法去破除虚假的“魇魔”效应,就未免滑稽,读起来总有些格格不入,使人难以接受和理会。

曹雪芹虽是深谙真假有无辩证法的文学巨匠,可是,一旦在“魇魔法”问题上陷入迷信盲从的认识误区,也会出现个别描写虚假失真的败笔。

同类推荐
  • 女神·星空·瓶(郭沫若新诗精选)

    女神·星空·瓶(郭沫若新诗精选)

    本书作品分为诗集《女神》、《星空》、《瓶》。诗集《女神》原出版于1921年8月。诗集分为三辑:靠前辑是三部历史题材的诗剧《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属于惠特曼式的雄浑风格的诗歌,集中了郭沫若“五四”时期有影响、具代表性的诗作;第三辑,主要是诗人早期受泰戈尔、海涅影响在日本写的小诗以及1921年回到靠前写的诗,写作风格趋于冲淡、清丽。诗集《星空》原为1921年至1922年所作诗歌、戏剧和散文,本书只选取了其中部分诗作。此时诗人将内心的苦闷之情倾注于笔端。虽然诗人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却有了仰望“星空”,寄情于“天上的市街”的热情,表明诗人虽然彷徨无依,但仍然在追求、探索中寻求希望。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谈文学

    谈文学

    本书收录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抗战最后几年发表于不同刊物上的文章近二十篇,主要是他“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不同于坊问的一般读物,既可视为文学入门读物,又可作为理论著作。正如他书中所言,初学文学关键在于“多玩索名家作品”和“自己多练习写作”,“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
  • 时间望着我(鲁敏随笔集)

    时间望着我(鲁敏随笔集)

    一部与时间、与日常、与肉身的对望之书,凝结个体经验和智性拷问的自选随笔合集。从浮生逝水到笔触字迹到肉身沉重,作家鲁敏直面自我,在时间的目击下,以往事为证人,回望曲折来路,剖开渺微内核,呈现伤痕与自省。敏感倔强的文风、硬朗犀利的触笔,拖拽着来自旧年月和旧我的重量,向你打开。
  • 朱湘精品集

    朱湘精品集

    朱湘的诗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律和谐,对新诗格律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是新月派中最讲究形式美的诗人。朱湘的散文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说理散文、叙事散文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本书选编了朱湘作品的大部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才华。
热门推荐
  • 覆瓿集

    覆瓿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重生之再爱我一次

    末世重生之再爱我一次

    那个人,那个最爱她的人,就站在那边光的前面,微笑的看着她,稳住惊慌失措的身体,幕虞夭笑了,哥哥既然你希望的,那夭夭就会好好活着,哪天夭夭没有办法自己活下去了,你不要再推开我了........幕虞夭双眼紧紧盯着那人,她知道或许此生最后一次再见他,她贪婪的看着那个人,她不要忘掉,最后的光强烈的刺眼,幕虞夭闭上双眼,哥哥等我.....
  • 重生千金嫡女擒渣男

    重生千金嫡女擒渣男

    未出阁前她是相府尊贵无比的嫡长女,即使是嫁了人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后。她为了他和家人反目,为了他充盈后宫,甚至为了他委身他人……卑微的低到尘埃里却只换来三尺白绫了此残生。她以为她无怨无悔,至少她轰轰烈烈的爱过,没想到换来的是无情的背叛。且看她如何重生步步复仇,这一次一定不要再后悔。
  • 冰火劫情:九命妖妃

    冰火劫情:九命妖妃

    她是一只修炼九百年的灵猫,一朝穿越,是人,亦是妖!他是天穆国人人不齿的废柴王爷,散漫不羁,与人无争,却依然逃不脱权势争夺的漩涡!相遇,是上天的作弄,还是不可捉摸的缘?当命运轮回,冰与火碰撞出爱意,她幡然醒悟,原来她所寻觅的一直就在身边!
  • 青铜时代·红拂夜奔

    青铜时代·红拂夜奔

    王二,1993年四十一岁,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做研究工作。年轻时他插过队,后来在大学里学过数学。从未结过婚,现在和一个姓孙的女人住在一套公寓房子里。在冥思苦想以求证明费尔马定理的同时,写出了这本有关李靖和红拂的书。这《青铜时代红拂夜奔》和他这个人一样不可信,但是包含了最大的真实性。
  •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奈何时光匆匆,开始,注定是一个错误。—白笙若有来生,你会选择我吗—沈莫离如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放手。—颜离我与坟墓中的他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在无以自持的伤痛里,我忆起有人好像说过,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笙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想说,不是的,最远的距离,永远是生死相隔,如果,他能活过来,我会鼓足勇气说出口,可是永远不可能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未曾想,时光已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想说一句…一句他已来不及说的话:对不起,我爱你…她失魂落魄地靠在桥上,为什么…一切都晚了!下辈子,你若不弃,执手相依,不要把我抛下,因为,我会心痛…
  • 绝焗

    绝焗

    一群小伙伴误入山洞揭开自己意想不到的经历……
  • 小仙发家史

    小仙发家史

    说是位列仙班,却是个最不入流的土地神。不过,切记!千万别拿土地不当神仙哟!看她小小土地如何奋起抵抗恶势力,夺宝,修仙,一路彩虹,发家致富!
  • 荼蘼年华

    荼蘼年华

    从古至今,婉转间托出清丽,浪漫中寄离真情,千年姻缘,百年曲折,荡漾其中的是今生今世不变的真爱。梁祝的千古绝唱,至死不渝;焦仲卿于刘兰芝的石苇之盟,哀婉缠绵;牛郎织女的两情弱势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红楼梦中宝黛的生死相许,情痴而逝;铁达尼中杰克与罗丝的短暂爱情···都诉说着人间永恒不变的真爱,缘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使素不相识的俩人相爱,使一切都很巧然,使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