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0300000032

第32章 致胜有术(1)

湘、淮军何以胜?太平军何以败?这是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答案也各式各样。而最常见的说法,则是“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这个答案应该说是正确的,但嫌其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从客观上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是当时最基本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刚刚出现。而农民既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也不是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平均主义只能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所以,农民起义军虽可建立一个短暂的农民政权,但它一不能消灭封建经济关系,二不能创建君主专制以外的政治体制,三不能摆脱儒家等级思想的影响,也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只能在两种命运中进行抉择:或者迅速彻底地实现政权的封建化,将自己变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兴政治集团,或者在政权封建化的过程中遭到失败,被镇压下去。这是所有单纯农民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太平天国当然亦不能例外。这里根本不存在想不想当地主、想不想当皇帝的问题。中国历代单纯农民战争取得成功的榜样只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洪秀全连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前途也没有争取到呢?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社会与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战争中遇到新的敌人,问题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其解决难度也较前增大,致使单纯农民军队的领袖已在它面前无能为力。从主观上讲,太平天国成也宗教,败也宗教。虽则借此将自己推到单纯农民战争的颠峰,但却亦因此阻隔了张良、刘基式封建儒生的加入,从而迟滞了政权封建化的进程,致使农民自身的短见、狭隘、分散等弱点无法克服,即使没有外国干预,迟早也会失败。例如,曾、胡诸人忍辱负重,竭力搞好内部、外部的各种关系,由分散走向统一,事业不断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而太平天国则由团结而内证,由集中而分散,由强盛走向衰弱。即仅此而言,优劣自明,胜负已分,何论其他?不过,本章不拟泛论双方的成败得失,仅从战争的角度,探讨曾国藩集团最终取胜的自身原因,其他问题留待后议。也就是说,主要追寻的是,在当时封建地主阶级诸多派系中,曾国藩集团何以能够及时、妥当地解决战中遇到的种种决定胜负的关键问题,从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终成战争主力并赢得胜利的。

早在咸丰元年曾国藩就指出,要把太平天国等反清起义镇压下去,清王朝面临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人才不振三大难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清政府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他围绕这一问题,曾接连呈上《应诏陈言疏》、《议汰兵疏》等奏折,其主旨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他在给好友胡大任的信中说:“国藩尝私虑以为天下有三大患:一曰人才,二曰财用,三曰兵力。人才之不振,曾于去岁具疏略陈大指,财用、兵力二者,昨又具疏言之。兹录一通,敬尘清览,未审足下以为有补万一否。如以为可行,则他日仍当渎请也。”(《曾文正公书札》,第1卷,第30—31页。)其后因此路不通,只好另寻他途,但一切努力都围绕着这一中心进行。最后所以能够战胜太平军、捻军等反清起义,亦因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所以,本章考察曾国藩集团在这场战争中的致胜之术,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

§§§第一节 军事可恃

如何看待八旗、绿营等武装力量,曾国藩集团的首脑人物在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大约曾、左较为接近,尤以曾国藩对这一问题发现最早、思之最熟、决心最大、动手最快。他之所以成为湘军的缔造者和整个集团的领袖,是毫不奇怪的。所以,对该集团军事问题的考察,也就只能从曾国藩开始了。

绿营之腐败不可用,早在嘉庆初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即已初步显现出来,追至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就更加暴露无遗。咸丰二年底,曾国藩总结二年来的战争说:“自军兴以来二年有余,时日不为不久,糜饷不为不多,调集大兵不为不众。而往往见贼逃溃,未闻有与之鏖战一场者;往往从后尾追,未闻有与之拦头一战者;其所用兵器皆以大炮、鸟枪远远轰击,未闻有短兵相接、以枪把与之交锋者。”大约此时曾国藩已初步下定撇开绿营、另建新军的决心,只是未奉明谕,措词较为谨慎,只要求在“省城立一大团”,目标亦仅限于剿捕土匪、防守省城。理由是“省城兵力单薄”,“本省行伍空虚”,邻省“无可抽调”。其于绿营的弊端,则仅及“未经练习,无胆无艺”,虽有“今欲改弦更张”之说,亦仅归之于“总以练兵为要务”(《曾文正公奏稿》,第1卷,第56页。)。而在私人通信中则顾虑较少,意见谈得也较为明确。他在回复宝庆知府魁联的信中说:“就现在之额兵,练之而化为有用,诚为善策。然习气太盛,安能更铸其面目而荡涤其肠胃?恐岳王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艺;孔子复生,三年不能变革其恶习。故鄙见窃谓,现在之兵不可练之而为劲卒,新募之勇却可练之使补额兵。”(《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10页。)而在给彭洋中、曾毓芳的信中则称:“居今之世,用今之兵,虽诸葛复起,未必能灭此贼也。鄙意必须万众一心,诸将一气,而后改弦更张,或有成功之一日。”(《曾文正公书札》,第3卷,第1页。)永顺兵事件则促成了曾国藩的最后决心,对其除旧图新之举,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件事不仅将绿营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且其危害之烈,更使曾国藩颇具切肤之痛。真可谓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曾对人说:“起兵亦有激而成。初得旨为团练大臣,借居抚署,欲诛梗令数卒,全军鼓噪入署,几为所戕。因是发愤募勇万人,浸以成军。”就是说,这一经历使曾国藩更加痛切地感到,只有练成自己的军队,才有成功之望。否则,不仅不能战胜太平军,还可能死于绿营兵丁之手。

关于绿营的弊端,曾国藩曾多次论及。他在《议汰兵疏》中尖锐地指出:“天下之大患盖有两端:一曰国用不足,一曰兵伍不精。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章奏屡陈,诏旨屡饬,不能稍灭锢习。”(《曾文正公奏稿》,第1卷,第25页。)还说:“国家养绿营兵五十余万,二百年来所费何可胜计。今大难之起,无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实以官气太重,心窍太多,漓朴散淳,真气荡然。”(《曾文正公书札》,第12卷,第4页。)他在给江忠源的信中则说:“国藩每念今日之兵,极可伤恨者在‘败不相救’四字。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哆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获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拯救于生死呼吸之顷者。”(《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3页。)又说:“今日兵事最堪痛哭者,莫大于‘败不相救’四字。”“虽此军大败奔北,流血成渊,彼军袖手而旁观,哆口而微笑。”(《曾文正公书札》,第4卷,第22页。)他还在给毓科的书信中说:“咸丰四年湖南抚署有众兵拥闹之案,六年冬间江西抚署拥闹两次,皆弟目所亲见,实属不成事体。至金陵兵之拥入向帅帐内抢劫银物,安徽兵驱迫福中丞殴打毕方伯,则视江西、湖南为尤甚,堪为发指。”(《曾文正公书札》,第12卷,第15页。)有些事虽在咸丰四年之后,但军营风气由来已久,却是一贯的。

凡此种种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不敬官长,不听指挥,欺压文官尤甚;第二纪律败坏,严重扰民害民;第三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敌来争先逃溃,敌去杀民报功;第四胜则争功,败不相救。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曾国藩认为也有四点:第一军营体制不嘉,调遣成法不善;第二事权不专,管辖不力,临阵指挥难以自如;第三饷章制订不当,坐饷太低,行饷太高;第四文法太繁,差役太多,官气太重。行饷太高,则军需银两过巨,临事难遽筹措。如有不足,则士卒索饷哗闹,拒不出征。不仅贻误军机,且易弄坏军营风气。其拥闹官衙,殴辱地方官吏,多与索饷有关。坐饷太低,则士卒平日不能自养,不得不经常离营外出,从事小商小贩或手工制作,以微薄之利贴补家用。久而久之则不仅荒废军事训练,且易养成市井游惰狡猾习气。礼仪太繁,差使过多,奔走衙门太勤,则易沾染胥役习气。曾国藩在分析绿营与勇营的不同时说:“兵则编籍入伍,伺应差使,讲求仪节,既有一种在官人役气象。及其出征,则行军须用官车,扎营须用民夫,油滑偷惰,积习使然。”(《曾文正公奏稿》,第28卷,第18页。)这样,平日缺乏训练,无胆无艺;加以官气太重,油滑偷惰以及吸毒赌博等种种恶习,就不能不使军队素质下降,战斗力日趋低下。更为重要的是,绿营平日分驻汛地,临事仓猝征调集中,“东抽一百,西拨五十,或此兵而管以彼弁,或楚弁而辖以黔镇”(《曾文正公书札》,第4卷,第22页。);以致“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5页。),临阵自难同心协力,进退一致。这样,此急彼缓、争先待后,以及消极避战、观望不前之事也就在所难免,久而久之必成“胜则争功,败不相救”之局。既然“危急之际无人救应,谁肯向前独履危地,出万死之域以博他人之一微笑?是以相率为巧。近营则避匿不出,临阵则狂奔不止,以期于终身不见贼面而后快。”(《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5页。)

基于这一分析,曾国藩认为,“今欲埽除而更张之,非营营互相救应不可;欲营营互相救应,非得万众一心不可。”(《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4页。)“而以今日营伍之习气与今日调遣之成法,虽圣者不能使之一心一气。”(《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1页。)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逐步形成他纠集死党的决心和对未来新军思想政治面貌的设想:“鄙意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忠义之气为主,而辅以训练之勤”,冀其“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庶可血战一二次,渐新吾民之耳目,而夺逆贼之魂魄。”(《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35页。)曾国藩从这一目的出发,针对绿营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军营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形成湘军的建军思想与原则。

一、加强各级军官的机动专断之权。“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这是行之多年、成效颇著之后,曾国藩对湘军军制这一首要原则所作的概括。至于非此不可的原因,曾、左二人都曾做过解释。曾国藩称:“事权宜专。”“近年江楚良将,为统领时即能大展其才,纵横如意,皆由事权归一之故。”(《曾文正公奏稿》,第28卷,第18页。)又说:“营哨官之权过轻,则不得各行其志。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者则无其事也。此中消息,应默察之而默挽之。总揽则不无偏蔽,分寄则多所维系。”(蔡锷:《曾胡治兵语录》,民国二十六年铅印线装本,第24页。)左宗棠则称:“军事以号令为重,令进则进,令止则止。统领以之钤束营官,营官以之钤束哨官、什长,哨官、什长以之钤束兵勇,违者得以军法治之。所谓军法者,明其与寻常法律不同耳。自统领以至营、哨,节节相制,然后驱之出入生死之地而不摇。”(《左文襄公奏稿》,第39卷,第2页。)

二、适当提高口粮标准。曾国藩革绿营行粮、坐粮之弊,取勇营粮饷之中,制定湘军口粮标准,总体水平约每月人均白银六两,普通士兵四两左右。这在当时还是相当优厚的,足可调动广大农民与士绅的积极性。故王闿运说:“将五百人则岁入三千,统万人岁入六万金尤廉将也。”(《湘军志》,岳麓合刊本,第163页。)湘军将领“人人足于财,十万以上赀殆百数”。于是,“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湘军志》,岳麓合刊本,第166页。)。

三、实行层层选募制度。曾国藩规定,湘军的募建与扩编,由大帅挑选统领,由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哨官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士兵。他认为,“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曾文正公奏稿》,第28卷,第18—19页。)

四、任士绅为将,募山民为勇。曾国藩“痛恨军营习气”,认为“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曾文正公书札》,第4卷,第31页。)。于是,在创建湘军时,他决心赤地新立,别开生面,不滥收一弁,不参杂一卒。军官主要以士绅、生童充任,士兵则招募健壮、朴实的山乡农民,不仅拒收入营稍久之卒,亦不要差役、书办及市井游民。胡林翼也有同感。他在给鲍超的信中说:“勇丁以山乡为上,近城市者最难用,性多巧滑也。百技艺皆可为勇,农夫猎户尤妙,惟书办、差役单不可为勇,亦断不可招入营中。”(《胡文忠公遗集》,第59卷,第14页。)

五、加强训练。其目的有二:一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一为加强纪律,挽回人心,改变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训练的内容有二:一侧重于军事方面,旨在提高技艺;一侧重于政治方面,以加强军内纪律与群众纪律,以及以礼治军、如何处世做人等。曾国藩称:“新募之勇全在立营时认真训练。训有二,出打仗之法,训做人之道。训打仗则专尚严明,须令临阵之际,兵勇畏主将之法令,甚于畏贼之炮子;训做人之道,则全要肫诚。如父母教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人人易于感动。练有二,练队伍,练技艺。练技艺则欲一人足御数人,练队伍则欲百人如一人。”(《曾文正公批牍》,第2卷,第45页。)关于加强群众纪律的必要性,曾国藩解释道:“练勇之举亦非有他,只以官兵在乡不无骚扰。而去岁潮勇有奸淫掳掠之事,民间倡为谣言,反谓兵勇不如贼匪安静。国藩痛恨斯言,恐人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为此,他经常进行队前讲话,“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为取得最佳效果,“每次与诸弁勇讲话,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曾欲苦口滴杜鹃之血。”“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曾文正公书札》,第2卷,第42页。)

同类推荐
  • 当昏君要从亡国开始

    当昏君要从亡国开始

    靖康二年,完颜宗望率七万马仔直逼汴京,宋朝顿时岌岌可危,然而那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的变法使弱骨的大宋抬起了头颅,他的革新使强宋更强一头。他设立东西二厂,检查百官,使贪官不敢贪,使污吏不敢庸。他手下的三千锦衣卫,乃天下最为繁华的情报组织。他兴教育,使每一个百姓都能读书,他重农商,使宋人在无人饿殍。他就是宋钦宗——赵桓。后人曾有云言:终宋一朝,无人不知,无人不往,周边四海皆称臣,宋乃天祚,皆因钦宗!然而,赵桓他只想当个亡国之君啊……
  • 贞观游记

    贞观游记

    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决定要做个不自弃的好人。╮(╯_╰)╭咱就是那传说中不自弃的好人╮(╯_╰)╭不自弃╮(╯_╰)╭好人╮(╯_╰)╭啦啦啦啦啦
  • 我是三国治安官

    我是三国治安官

    曹操气呼呼:“有天将军在,孤虽手握百万雄兵,也打不了刘玄德这卖履小儿,气煞俺也!”孙权哭唧唧:“有天将军在,孤怕是夺不回俺的嫂嫂大乔了,呜呜呜……”刘备贱兮兮:“有天将军在,孤还光复啥子大汉哦,蜀中恁们多美人儿,巴适!”比大将军还多一横的天将军李子聪长长叹了口气:“三国治安真他娘乱,老子得管上一管。唉唉唉,那个那个,啥操啥权啥玄德,一天天只知道聚众斗殴,都给老子滚过来领揍吧……”PS:是爽文,有系统,智商应该也在线……
  • 神游故国

    神游故国

    一个穿越到时间重新编织的世界的高中生。广交,文官武将、文人墨客。可惜众朝之战,民不聊生。这个多愁善感的高中生决定——终结乱世,君临天下……喜欢的可以QQ721789761也可以加群:天威阁;群号码:445638298
  • 大明有闲王

    大明有闲王

    一次见义勇为,让他来到了明末成了福王世子。人地两生,骤居高位,本想着腐化堕落,混吃等死,逍遥一生;不料乐极生悲,波折频生,竟是他乡遇故知,自此不得歇。收编阉党,重整吏治,朝堂风云被迫掺上一脚;内平叛匪,外御建奴,军国天下也要跑上一遭。固本兴农,鼓励工商,弘扬文教,开疆殖民,冲冠一怒,风流韵事……本想在史书上留下贤王美誉,难料御史言官口诛笔伐,朝中重臣心生猜忌,竟得了一个爱管闲事的“闲王”诨号。朱由崧拍了拍身旁的歪脖树语气凝重道:“你可知道我这么卖力的帮你,只是不想见到你将来挂在这上面么?”崇祯帝切了一声,不屑道:“走错山头了,对面山头那棵树才是。”
热门推荐
  • 棋痴记

    棋痴记

    [花雨授权]他明明是风光无限的天才棋手,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什么侍候自己近十年的棋童却是个棋中白痴?三千多个日与夜的栽培,足以让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竟不能让她开一点点的窍!这让他颜面何在?说什么他也不能轻易认输!
  • 疾云魂书

    疾云魂书

    上古纪元,诸天宇宙,群雄并起,宗族林立。诸神争霸,弹指间灰飞烟灭,毁天灭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睥睨天下,执掌古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为祁医生的听诊器怎么破

    成为祁医生的听诊器怎么破

    华康医院医生每日一问“祁医生有女朋友了吗”祁煜作为高冷之花,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早就被他的“听诊器”夺走了,只有他的听诊器才能听的到他急促的心跳!祁煜的奇遇因为有昵才完整!
  • 罹心: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罹心: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啪”他不听她解释为了一个所谓的妹妹打了她一巴掌,因为他下手太重,她直接坐在了地上强忍住泪水,却听到他说“这是我带小晴还你的”说完挽着身旁的女子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她在原地不哭不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八年后,她带着迷你逸回国,机场,她看见了这个让她想法设法去忘记的男人,此时心中却再无波澜,而身旁的一道视线却刺痛了她的眼睛,呵夏晴?他们还是在一起了?真好我算不算是成人之美?他同样也看到了这个让她找了八年念了八年的女人,就在她准备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他握住了她的手臂,只是像从前一样叫了声“沛儿”像孩子一样的无助,看在她眼里却是讽刺,用力挣脱开他的手淡漠的说“对不起,先生你认错人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再问我什么是阿弥陀佛

    别再问我什么是阿弥陀佛

    盛世和尚乱世道,看看冰山和尚和财迷道士的降妖之旅。
  • 笔定天下

    笔定天下

    “当敌人的铁骑在大地上肆虐,昔日辉煌的帝国陷入生死存亡,勇敢的少年啊,让我们一起收起行囊,拔腿开溜吧。”这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穿越者,无数次试着从麻烦面前溜走,却无数加一次被麻烦抓回来狠狠蹂躏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62年的哈雷彗星

    62年的哈雷彗星

    女孩有着女神的外表,但却有着女神经的内心,不矫情,不做作……男孩看似冰冷的外表下却有着为人所不知的一面,但他只为女孩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