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3000000055

第55章 绝唱

何启珍晨星农场(六师二田)

1968年11月我和全国广大青年一样,满怀一腔热血上山下乡到了海南屯昌晨星农场(兵团成立后,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团),直至1976年3月返回广州,在海南度过了我20至28岁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留下了一辈子不可磨灭的一幕是:1970年10月17日,在13号强台风袭击下,我所在的畜牧连,26位花样年华的姑娘及两位男青壮年被洪水团团围困,虽经过奋力拼搏,滔滔的洪水仍吞噬了22位年轻的生命,仅剩下6个幸存者。作为10?17事件的幸存者,十分有必要写点什么,这样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她们。

畜牧连的地理位置——悲剧的伏笔

1970年盛夏,团领导为改善生活,解决全团的吃肉问题,决定成立畜牧连。谁也不曾料到,此举便拉开了10?17悲剧的序幕。

畜牧连建在什么地方?这是团领导决定的事,他们是如何考察、讨论和决定的,此过程我不得而知。这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对山区来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平坦地,并且此处离团部不远,步行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然而,这样一块难得的平坦地,是沙质土,很明显是河水经长年累月冲积而成的。这些,在今天看来很一般的常识问题,在当年却不可能引起任何理性的思考。“10?17悲剧”发生后,便有人议论,说选点之初,当地老百姓就指出这里会发大水,但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可见,没有科学与民主,让我们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价!

成立畜牧连——充满臆想的浪漫

团领导从各连队抽调了26名能文能武的优秀女青年及两名男老工人组成了畜牧连。所谓“老工人”其实也只有30多岁,正值青壮年。他们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女,到畜牧连分别担任了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在畜牧连房子未盖好前,全连人员暂时居住在团部。

畜牧连成立的动员大会在团部召开了。团部后勤处姜处长作了一个长篇的充满革命激情的动员报告,向我们描述了一幅海市蜃楼式的美好景象——畜牧连的任务是养猪,解决全团的吃肉问题,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将是一个现代化的猪场:洁净的猪栏,流水线式的喂食糟,自动化的清洁系统,姑娘们穿着白大褂,在树阴下轻快地推着饲料车……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充满诗意的呢?当时我虽然还不是畜牧连的人,但在团部食堂当炊事员,因而得以有幸听取了姜处长的动员报告。这使我激动不已,感到热血沸腾,恨不能成为该连的一员。当畜牧连的姑娘们顶着酷暑建好了第一栋茅草房,搭起了简易厨房,从团部搬到新建点居住时,我被调去当炊事员,如愿地成为了该连的一员。后来又调来了一名女卫生员,全连一共30人;除连长、指导员是男同胞外,其余全是来自广州、潮汕、海南的16至23岁的女青年。

姐妹们——一个能文能武的集体

畜牧连的姐妹们个个都很能干,又肯吃苦。成立畜牧连时正是大热天,海南岛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让人难当。要盖茅草房,就要先割茅草。割茅草会弄得全身发痒难以忍受,再加上大热天,汗如雨下,可想而知,这是何等艰苦的工作。然而没有一个姐妹退缩,也不见一个姐妹因例假而休息。在别的连队,上架盖房顶往往是男同胞的工作,可畜牧连清一色的女同胞,还能推吗?姐妹们哪会推,她们还争着上呢。她们在房顶上一边绑扎着茅草帘,一边高声歌唱。我在厨房这边望着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里解放军战士给老百姓修建房子的镜头。

姐妹们不仅能干,还能编会写。国庆快到了,团部组织文艺汇演,畜牧连自编自演的节目可精彩了,又是快板,又是说唱,节目编的好,表演更出色,因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17事件后,当人们知道就是这些姑娘们出事了,无人不为她们惋惜、难过。

记得文艺汇演那天,老天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河水一下子涨了很多,傍晚我们去团部参加演出时,要把裤脚挽到大腿处才能趟过河。当时觉得这样很好玩,嘻嘻哈哈地过了河,全然没有想到这就是悲剧的征兆,真是没经验啊!然而,对于这样的“幼稚”,今天我们又应作何评价呢?难道这是那些刚刚走上社会的姑娘们理应承受的吗?

遭遇台风——悲剧的降临

1970年10月16日正好是星期天休息日,畜牧连不少人都回老连队探望朋友。受13号台风影响,下午已开始刮风下雨。老连队好些人都劝她们留下来不要回畜牧连,可是她们想到的是纪律和责任,全都在下午赶回了畜牧连,并投入到抗风工作中。大家顶风冒雨抬来长长的圆木头,压在房顶上,以防台风把房顶的茅草掀翻。晚上姜处长前来查看抗风工作,并指示晚上要安排人员值班,要注意安全,小心房屋倒塌。从上到下的注意力部在防风上,根本没意识到水患。姜处长例行公事完毕,在畜牧连卫生员陪同下返回了团部。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除了两名值班的姑娘外,其余的人伴着风声雨声疲劳地入睡了。17日凌晨3点左右,我被一阵阵嘈杂声惊醒了。原来,我所住的第3栋茅屋的土墙塌了一块,成一大洞,风雨从洞口呼呼地灌进来,睡在洞口附近的人在嚷嚷着应如何处理。报告连长、指导员吧,于是有姑娘走出来欲往住在第一栋茅屋的领导报告,这时才发现平时不起眼的小河沟,现在已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河,眼看河水就要漫上来了。当连长、指导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马上转移。

姑娘们简单地收拾着行装,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糟了,牛还绑在厨房那边的木桩上呢。没关系,牛懂水性,有人应道,我是炊事员,自然关心粮油的安全。我和司务长廖以玲齐心合力,把大米、生油尽量往高处堆。畜牧连30人,除了卫生员去了团部,一名队员探家外,其余28人很快集中到了第一栋茅屋前。

向哪里转移?现在想起来,当时很盲目。首先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危险性,其次是没有很好地分折当时的情况与地形。去团部要趟过河,平日可爱的小河现已变成了面目狰狞的可怕的大河,还能过得去吗?往西是山,但到山还有一片开阔地,此地还没开垦,杂草丛生,地形不熟,加上当时是晚上,更是难以穿越。往北同样是一片未开垦的开阔地。因此,当时其实已是无路可走,最好的办法是上茅屋顶,也许可以逃过一劫。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不提也罢。

可能是习惯使然,大家自然地向着团部方向走去。从茅屋到团部要经过小河,此前还要经过一段洼地,平常洼地没有一点儿水,但此时河水上涨,洼地已灌满了河水,且沿着洼地急速地向北流去。能趟过洼地吗?高个的张惠自告奋勇当先锋探路,接着张思慧、黄珊健等也争着要当探险队员。于是由她们组成先锋队摸索着首先趟水过了洼地,其余的人手牵手紧跟着也趟过去了。大家来到了一片地势稍高暂时还未被水淹的地方,但再往前已是一片汪洋。往南走已不可能,往西上山行吗?但往西又要趟过洼地,此时洼地的水更深,水流更急。连长从洼地的a点处试探着下水,结果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大家惊叫着连长的名字,连长奋力拼搏,好不容易从b点处爬了上来,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返回去上屋顶吧,同样已是不可能了,我们28人就这样被四周的洪水围困住。

风挟着雨疯狂地肆虐着,无情地抽打在我们的身上。河水没过了我们的脚跟、没过了膝盖、没过了大腿,还在不断地上涨、上涨、上涨。我们28人在黑暗中手挽着手紧紧地靠在一起,连长、指导员和广州知青都自觉地站到最外层,守护着这个集体。有个年龄较小的潮汕姑娘哭了,旁边的姑娘便搂着她,安慰她,给她以温暖。大家互相鼓励着,共持一个信念: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坚持到天亮就是胜利,并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黄珊健带头,大家唱起了国际歌,悲壮的国际歌声随着风声雨声在夜空中回荡,歌声表达了我们不畏惧、不退缩,誓与洪水作斗争的决心。然而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违抗的,正因为决策者选址的失误,这一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纵使畜牧连全体指战员有天大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也没能逃脱洪水的灭顶之灾。1970年10月17日凌晨,悲壮的国际歌声成为了广州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团畜牧连最后的绝唱。

一根铁丝——我的救命之物

水位越涨越高,已涨到腹部,人在急流中很难站稳。忽然我感到沙土在脚下迅速流失,整个人一下子沉到了水底。我在水中拼命挣扎,努力把头浮出了水面,洪水一下子又将我冲得老远,第一栋茅屋在眼前一晃而过。“要尽量靠近房子!”我清醒地命令自己,心里没有半点恐惧。然而没容我多想,第二栋、第三栋茅屋紧接着飞驰而过。无意中我的手触到一根细细的东西,抓住它!原来这是第三栋茅屋后边,晒衣场上的一根铁丝。铁丝的两端原绑在两根木桩上,北端的木桩已被冲走了,铁丝在洪水中飘来飘去,我有幸抓住了这根救命的铁丝,奋力地游到另一端靠近茅屋的木桩上,并死死地抱住它。木桩已经倾斜,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应尽快游到茅屋去。木桩离第三栋茅屋大约三米远,茅屋的泥土墙大部分还没被冲掉,水流在此相对缓慢些。“一定要赶在泥墙大面积倒塌前游过去!”我又一次命令自己。l米,2米,3米,到了!我一把抓住为防台风压在屋顶上的圆木,用力一拉,不好!原来圆木并未被固定,一用力便拉了下来,水流又把我送回到原来的木桩上。不能泄气,继续努力!歇口气,我又向着茅屋冲去,这下放聪明了,抓住了茅屋的金字架,并从泥墙与茅屋顶之间约30厘米的空隙钻进屋里,爬上了金字架。

当时是那样的勇敢沉着,居然没有半点害怕,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后,却感到很害怕,这三十年来,每逢台风天气刮风下雨,我常会做着一个类似的梦:洪水泛滥,我向着山上猛跑,洪水紧追我的脚跟,我跑得限累很累,眼看要被洪水追上,我就惊醒了,有次惊醒后,我安慰自己:我的家在华南理工大学,地势高着呢,并且还是八楼,全广州都淹了,也淹不到我这儿,放心睡吧,看,多自私,只想到自己,全不顾别人安危,难道这是“物极必反”吗?

我全身湿漉漉,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横梁上,望着脚下的一片汪洋,感到又冷又饿。我的伙伴呢?他们都在哪儿?只有我一人被冲走了吗?这时天快亮了,大概六点了吧,我听到了吵杂的喇叭声、人们高亢的呼喊声。由于屋顶挡着视线,无论我怎样努力都看不到远处的情况。原来是畜牧连河岸东边砖瓦班的人发现畜牧连情况不妙,连夜赶到团部报告,团领导和附近连队的人都赶来了。熟悉水性、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自告奋勇下水营救我们,但是他们一下水,即刻就被洪水冲到下游,无法靠近我们。一直到十点多钟,水位开始回落,一位男青年才找到我,把我带了出来。这时,我才知道,我们28人全被冲散了。

不幸中的大幸——其他幸存者的概况

三班班长杨铭田(原华附六七届高二)和年龄较小的潮汕青年陈惠兰一起被冲到第一栋茅屋前。陈惠兰不懂水性,紧紧地抓住杨铭田,使得水性很一般的杨铭田也难于浮出水面。杨铭田想到自己是班长,有责任保护她,于是拼命往上挣扎。正当快憋不住时,幸运地借助了一股水势,露出了水面,并且房子恰好就在旁边,于是她一把抓住房架,把陈惠兰艰难地推上了房顶后,自己再爬了上去。由于第一栋草房正面遭受洪水冲击,她俩上去后不久,房屋就被冲垮了,整个茅屋顶顺势飘到了第二栋茅屋前,于是她俩又爬到了第二栋茅屋的房顶上。

黄珊建(原华附六八届初一)被卷入水后,隐约看到六七米远的宣传栏,便奋力游过去,抓住宣传栏的栏杆。她一爬上宣传栏便看到一个个头影飞快地漂流过来,她赶紧把腿伸出去,拼命喊:“抓住我!抓住我!”可惜没有一个人能抓住她。

张思慧(原华附六八届初一)被水冲走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脱掉了军用雨衣和鞋子。她被冲得很远,但也很幸运地冲到一棵大树上,她死命地抓住树枝,以免被冲走。此时,汕头知青陈淑娥也冲到了这课树。她俩的身体一直泡在水流里,靠两只手紧紧地抓住树身,又冷又累,她们俩就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住。求生的欲望,使她们难以想象地坚持了几个小时,直到水位回落,她们才能站在露出水面的树枝上。

当天下午,当我们在团部相聚,知道28人仅我们6人幸存时,都忍不住相拥而泣。

悲剧过后——难以释怀的后事

事发后的一个星期内,团部组织专门队伍寻找遇难者,也有不少人自动加入。当时天气较冷,搜寻者往往要喝一口酒,再潜入水中寻找。大部分遇难者被沙土所掩埋,一些露出手,一些露出头发。

李力、李小玲、梁愉辛以及另两血潮汕青年,她们五人是在同一地方找到的,并且还手拉着手。由于被水浸泡,尸体都已浮肿,变得面目全非。人们让我们前往辨认,当我第一眼看到她们时,简直惊呆了:昔日那么美好、那么朝气勃勃的姑娘,怎么就变得如此不堪入目……我实在不忍心描述她们当时的模样,我恨,恨老天不长眼,真是造孽啊!从外形已无法辨认她们,我们只好根据衣着,认真仔细地分辨。从小玲、愉辛身上找到了用塑料袋包裹得很好的《毛主席语录》,居然一点儿也没湿。小玲还留有一本日记,我曾经看过,日记的内容及文笔都好极了。

游泳健儿张惠,是在下游很远的三连找到的,她依然保持着奋力拼搏的姿势,可惜仍没能逃过厄运。

连长李灶,自始至终都未能找到他的尸体,因此他的墓穴是一个空穴。遇难者的尸体用棺木装起来,安放在离团部医院不远处的向阳坡上。22座坟墓分成两排,整齐地排列着。墓碑朝着东南方向的一条大路,这正是当年我们从广州来到这山沟的必经之路。在这以后的几年里,就在这同阳坡上,她们目送着一批批的知青又从此路返回了城市,然而她们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海南,再也没能回来与亲人相聚。

全团召开了沉痛的追悼会。团政委在会上高度赞扬了遇难者团结战斗的精神,并为失去这些优秀的青年而痛心疾首。会上不少人为之落泪。大家都目然地把责任归咎于老天爷,从未想到过什么人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仿佛这只是一个单纯的“人力所不及”的自然事故。

同类推荐
  • 别浪费失败

    别浪费失败

    它会用一个个故事和经历告诉你,在那个人生中困难的时刻,再坚持一下、再忍耐一下、再自信一下,跨过去,就会实现最初的理想。请你相信,你经历的眼泪和挫折终会消逝,而你坚持的信念和理想终会美好。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鸿爪心印

    鸿爪心印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花朵,多少文人墨客为事而唱,为情而歌,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代代相传。作者的许多作品,用精巧的语言和真摯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时代风貌。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本书是哲学家、散文作家周国平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九辑,除了对自我与价值、欲望与超脱、爱与孤独、苦难与幸福等经典人生问题的探究。更在《伤痛三记》《生命考卷》中,用细腻、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史铁生、邓正来、于娟等友人不被世俗与肉身束缚的生命意志,令人感慨动容。周国平用既关切又超脱的眼光,在观人观己的过程中,以诚实的笔触,写下自己对人性、对生命的觉悟。告诉我们,人只有回归内在平静,才能活出生命的高品质和真境界。
热门推荐
  • 都市异能系统

    都市异能系统

    武术宗师,超级黑客,华夏守护者,世界第一人……这些都是凌天的尊称。一个被称为全能王者的男人。一个被誉为一百年来对世界的影响力排名第一的男人。(雅阁提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度鬼餐馆

    度鬼餐馆

    这是一个餐厅和鬼的故事。ps:作者会尽快把名子改了
  • 神印战记

    神印战记

    在远古的神魔时代,光之女神露茜莉丝为了对抗混沌神卡奥斯,集结了所有力量锻制了圣剑“兰古利萨”。在这以后的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女神的祭师——大魔导师杰茜卡肩负着监视魔族复活的使命,在生命中轮回转世。而这柄圣剑也在尘世中辗转浮沉……历来只有光之女神所选取的勇士才有资格在世界危难的时候拥有它,对抗魔剑“阿鲁哈萨托”……兰古莉莎的传说在延续着,只要世界上还有光明和黑暗的存在,它的传说就永远不会熄灭……
  • 绝世战神

    绝世战神

    忠魂不灭,热血犹在。这一归来,便是刀山火海不回头;这一前去,便是九死一生江湖路。但纵然乌云遮日,我也要为你燃尽整片天空!凡我沈千秋以前失去的,今日必当百倍,千倍的拿回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只骄傲的写手

    一只骄傲的写手

    网文界真的没有金字塔么?网文界真的已经日薄西山了么?网文界新人真的无法成神么?网文界……………………………?………………………………………………………也许真的是真的。但是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成神!!!你们呢???企鹅群:【118323049】
  • 席先生又被抹黑了

    席先生又被抹黑了

    帝都圈里有一个神秘的规矩,称为三不惹。一是席少的老婆不能惹。二是席少的老婆惹不得三是席少的老婆惹不起。原本是不近女色的帝都一根草,一碰上自家老婆后变得跟兔子一样。震惊圈内外所有吃瓜群众的宠妻方式!“我老婆的东西你动一个试试?”“你让我老婆不高兴是想飞天?”在席世倾的警告下,阮云晏这个圈内的外来人被宠的无法无天,竟到了下人们对她的喜好倒背如流的状态!婚后的某天晚上:席世倾:尊敬的老婆,请问您可以不要再写出一些让人误会我形象的书了吗?阮云晏愣了愣,放下手中刚打印出来的《席少难道被魂穿了?》,语重心长的对着席世倾说:做梦。【来自网友的肯定!】
  • 漫威世界的英灵

    漫威世界的英灵

    圣杯:我可以实现你们的愿望。愿望?是改写我们的命运吗?不,是让你们继续书写你们的传奇……qq群:583724693
  • 皇尊,夫人问你约不约

    皇尊,夫人问你约不约

    “本座不会弃他于不顾!就算是要我的命,我也愿意!只要能救他,我愿意!“凤琉璃已经几近嘶吼,为了救他,二十年寿命算什么?他是我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