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13300000025

第25章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宝贡敏:《经济转型期企业主导战略模式选择》,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期。

2.曹正汉:《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市场分工的不完全性与企业的功能》,载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3.蔡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7期。

4.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兼谈如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载于《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1期。

5.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载于《管理世界》2002年第6期。

6.陈放:《企业病诊断》,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陈躬林:《经济人假定及其修正》,载于《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8.陈漫:《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效分析》,载于《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9.陈明森:《市场进入退出与企业竞争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0.程恩富:《重建中国经济学:超越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载于《学术月刊》2000年第2期。

11.陈惠湘:《中国企业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甬军:《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陈甬军:《农产品与工业品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比较》,载于《经济研究》1993年第7期。

14.陈甬军:《社会主义市场通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陈永东:《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兼谈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衰退》,载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6期,第65~67页。

16.邓春玲:《借鉴西方企业家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载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第1期。

17.丁栋虹:《制度变迁中的企业家成长模式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0页。

18.窦开龙、李兴江:《我国企业家问题研究回顾》,载于《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19.方统法:《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识别》,载于《经济管理》2001年第20期。

20.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载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第36~40页。

21.费明胜、水家耀:《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妙》,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费秋英:《素质的透视与测评》,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年版。

23.何诚颖:《中国产业结构理论和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4.冯海龙:《基本竞争优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第56~63页。

25.冯海龙:《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载于《经济管理》2002年第16期。

26.高闯等:《管理学前沿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胡培兆:《国有企业改革20年的问题思考》,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第3~10页。

28.胡培兆:《有效供给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胡培兆:《淡出扩张性政策,强化供给管理》,载于《经济学家》2004年第1期。

30.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1.黄津孚、庞连东:《企业发展潜力——评价、分析与挖掘、提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32.黄少安:《论企业的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变动》,载于《学术月刊》1994年第1期,第37~43页。

33.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4.黄传芳:《打假:非打破地方保护不可》,载于《经济日报》2000年11月29日。

35.洪梅华:《跨国经营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载于《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期,第29~30页。

36.纪宝成、刘元春:《市场秩序的构建模式及其治理的基本原则》,载于《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第3~9页。

37.纪宝成:《商品流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姜奇平:《新商业模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39.姜汝祥:《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0.蒋伟学:《持续竞争优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五次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2.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载于《经济评论》1996年第11期。

43.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4.境外加工贸易课题组:《走出去——我国境外加工贸易政策分析与思考》,载于《国际贸易》2000年第5期。

45.李晶:《转变国家技术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46.李晶:《外商制造业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外部性的实证分析》,载于《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47.李敬:《多元化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李恒定:《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载于《当代财经》2002年第6期。

49.李文溥:《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需要新的基本行为假定》,载于《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

50.李文溥:《国有经济优化配置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李绍荣:《西方经济学最优解概念新思考》,载于《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9期。

52.李绍荣:《经济核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载于《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4期。

53.李晏墅、陈晓东:《核心能力研究若干学术流派述评》,载于《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3期,第81~85页。

54.连建辉:《企业同质性假设、异质性假设与企业所有权安排——两种企业治理观的经济学分析》,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第57~64页。

55.连建辉:《融资制度与企业家筛选机制》,载于《改革》2002年第3期,第18~24页。

56.林金忠:《否定企业的企业理论:“企业契约论”批判》,载于《经济学家》2003年第5期,第91~97页。

57.林明书:《中小企业的空间聚集及其区域政策的构建》,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58.林森木:《加快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59.娄权:《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控制创新》,载于《金融会计》2002年第5期。

60.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1.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62.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载于《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63.刘海生:《人的异质性:“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载于《经济学家》2003年第5期,第87~90页。

64.刘建海、陈松涛、陈传明:《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特征及其超越》,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1期,第47~54页。

65.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对企业本质和行为基础的演化论解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57~68页。

66.刘劲松:《入世后的中国呼唤权威市场中介组织》,载于《当代财经》2002年第6期。

67.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载于《经济研究》1998年第8期。

68.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均衡》,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第61~71页。

69.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0.刘志彪:《竞争优势: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分析框架》,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71.马伯军:《开放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2.毛科军、沈志渔、贺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载于《经济管理》2002年第19期。

73.刘力刚:《企业持续发展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74.米增渝:《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理论述评》,载于《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8期。

75.聂辉华:《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载于《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第64~69页。

76.聂名华:《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和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于《改革》2003年第2期。

77.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载于《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78.潘理权:《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载于《江淮论坛》2001年第2期。

79.任新建:《机会至上,还是能力至上》,载于《企业管理》2004年第10期。

80.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1.芮明杰、余光胜:《产业制胜: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2.沈立人、戴圆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载于《经济研究》1990年第3期。

83.史正富:《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4.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5.陶维国:《企业核心能力“不可替代”说质疑》,载于《当代财经》2003年第5期,第67~69页。

86.王刚义、张燕:《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民营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载于《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第91~95页。

87.王开国、宗兆昌:《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第33~47页。

88.王强:《企业失败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9.王雪:《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与企业家成长》,载于《理论前沿》2004年第4期。

90.王树文:《企业成长与矛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91.魏礼群:《市场经济中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92.吴金希、于永达:《国外频繁对华反倾销的深层原因与对策选择》。

93.吴宣恭:《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比较与调整》,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2~19页。

94.吴宣恭等:《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吴宣恭:《论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载于《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第2期。

96.吴宣恭:《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0年第2期,第1~8页。

97.吴宣恭:《论法人财产权》,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第26~38页。

98.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载于《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2期。

99.肖海林:《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生成机制与管理框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00.肖宇:《机会至上:中国公司创造世界级绩效的思想、方法和行动》,载于《企业管理》2004年第4期。

101.项保华:《战略无中心》,载于《企业管理》2004第10期。

102.辛焕平等:《公司监控机制的模式比较及其选择的启示》,载于《企业活力》2003年第8期。

103.刑建国:《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基本约束条件及其战略重点》,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1期。

104.杨大楷、魏巧琴、彭晓播:《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壁垒研究》,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105.杨丹辉:《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第11~17页。

106.杨浩:《现代企业理论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107.杨瑞龙、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108.杨瑞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9.杨瑞龙、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110.杨灿明:《产权特性与产业定位》,载于《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第53~59页。

111.杨春学:《经济人的理论价值及其经验基础》,载于《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

112.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3.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4.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5.杨庆英:《我国境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路》,载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16.杨秀清:《拓展跨国经营,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载于《跨国公司参考资料》2003年第1期,第11~16页。

117.余光胜:《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上、下),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3期、第4期。

118.于海莲、杜振华:《中印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6期,第55~60页。

119.叶生洪:《企业结构能力绩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20.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载于《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第3~12页。

121.尹世杰:《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载于《消费经济》2003年第1期。

122.藏跃茹:《资产重组中的市场分割问题》,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123.张军、罗长远、冯辉:《市场结构、成本差异与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4~15页。

12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5.张纪康:《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6.张今声、王淑梅:《强化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家成长》,载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127.张培刚、张建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载于《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9期。

128.张培刚:《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载于《西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29.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载于《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130.张维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载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13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载于《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第3~15页。

132.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33.钟陆文:《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载于《经济管理》2004年第17期。

134.钟陆文:《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几对矛盾及其对策》,载于《企业活力》2004年第7期。

135.钟陆文:《两种视角企业战略比较》,载于《经济论坛》2004年第13期。

136.钟陆文:《战略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问题与对策》,载于《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6期。

137.钟陆文:《国有企业问题:抽象人与具体人产权分析框架》,载于《商业研究》2004年第23期。

138.钟陆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载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39.钟陆文:《浅谈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载于《乡镇经济》2004年第10期。

140.周晖:《企业生命模型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1.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第3~12页。

142.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3.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4.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145.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载于《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146.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2期,第11~18页。

147.周晓东、项保华:《复杂动态环境、动态能力及战略与环境的匹配关系》,载于《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年第20期,第12~18页。

148.邹国庆等:《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载于《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8期。

149.左柏云:《将居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金融对策》,载于《消费经济》2003年第1期。

150.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部分数据》,载于《开放导报》2000年第6期。

151.[中国台湾]小管:《阿Q定律——中国式组织病态研究/12惯性法则》,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152.[中国台湾]吴思华:《策略九说——策略思考的本质与逻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3.爱德华·赖利:《打造顶级品牌——定位与策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4.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5.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6.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157.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8.布鲁斯·D·亨德森:《经验曲线回顾》,载《公司战略透视:波士顿顾问公司管理新视野》,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159.大前研一:《企业家的战略头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160.大前研一:《企业参谋》,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年版。

161.大前研一:《无形的大陆:新经济的四种法则》,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62.戴维·贝赞可:《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3.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著,钟鸿钧等译:《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4.多罗西·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16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16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7.菲利普·科特勒等:《科特勒新思维——持续营销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8.菲利普·赛德勒:《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9.盖瑞·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0.F。A。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71.F。A。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72.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梁小明译:《企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3.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段毅才等译:《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4.亨利·明茨伯格等:《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75.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76.加里·哈梅尔、C。K。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

177.杰克·J·弗罗门:《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8.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179.杰恩·巴尼:《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0.杰里·约拉姆·温德、赫雷米·迈因:《变革:未来企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1.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82.劳伦斯·G·温齐默:《快速成长——如何获得并保持快速成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83.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8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85.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6.马克·A·卢兹、肯尼斯·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45~46页。

188.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189.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85年版。

190.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9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92.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19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94.迈克尔·弗拉德勒、史蒂夫·米肖:《能动型公司:应变、更新、迅速出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95.W。H。纽曼:《企业战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97.彼得·圣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198.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管理悖论——高绩效公司的管理革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199.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00.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1.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02.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03.乔治·斯蒂格勒著,李青原等译:《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04.乔治·达伊:《市场驱动战略:价值创造过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05.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迈克尔·E·雷纳:《困境与出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206.若热·瓦斯康塞、洛斯·伊·萨:《战略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

207.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08.沙贝尔、H。N。等:《1976:近百年的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9.塞思·戈丁:《公司进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10.泰勒尔著,张维迎译:《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1.唐纳德·索尔等:《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212.特劳特、瑞维金:《新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13.特里萨·M·阿马布勒等:《突破惯性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14.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15.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17.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回应》,载于《经济学季刊》(第2卷)2002年第1期。

218.H·伊戈尔·安索夫:《变革国家中公司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9.拉尔夫·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0.詹姆斯·昌佩、尼丁·诺利亚:《管理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221.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22.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3.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等:《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4.曼昆:《经济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27.米歇尔·A·赫特等:《战略型企业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228.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229.理查德·惠特利:《多样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构与商业体制的变迁》,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30.阿玛尔·毕海德:《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231.理查德·森:《产业组织》,载《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232.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49页。

233.加里·哈默、C。K。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233页。

234.《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第162页,企业家词条。

235.伊查克·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6.伊丹敬之:《经济战略的内在逻辑:看不见的资产的动力论》,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年版。

23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38.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德等:《利润模式》,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39.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德等:《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2000年版。

240.野中郁次郎:《知识型企业》,载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9页。

24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42.普拉哈拉德、哈默:《战略——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243.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英文部分

1.Packard,D。1996.The HP Way:How Bill Hewlett and I Biult Our Company。Ed。D。Kirby with Karen Lewis。New York:Harper Business。p:141,52.

2.Allen Darazen:Political Economy in macroeconomics,Princeton:Princeton U press,2000.

3.Barreto,H。The Entrepreneur in Microeconomic Theory。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89.

4.Barney,J。B。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Luck,and Business Strategic。Management Science,Vol。32,1986.

5.Barn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Vol。17,1991:99~120.

6.Dierickx and K。Cool。Stock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Management Science,Vol。35,1989:1504~1511.

7.E。T。Penros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15~18.

8.Foss,N。J。and knudsen,C。Towards the theory of competence of the firm,London,Routledge Corporation。1983.

9.Hamel。“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In G。Hamel and A。Heene(eds),Competence Based Competition。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4:16.

10.G。G。Dess&J。C。Picken。Creating competitive(dis)advantage:Learning from Food Lion’s freefall,Academi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9 Vol。13 No。3:97~111.

11.Gilbert,R。J。and D。M。G。Newbery:Preemptive Patenting and Persistence of Monopoly。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72,1982:514~526.

12.Itami H。: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3.Kirzner,I。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An Austrian Approach。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5,1979:60~85.

14.Kirzner,I。M。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7.

15.Leonard Barton: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Mangem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pecial Issue:Strategic Process:Management Corporate Self Renewal,Vol。13,1992:111~127.

16.Lubin,P。H,The Expansion of Firm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uly August),1973:939.

17.Lieberman,M。B。and D。B。Montgomery。First Mover Advantag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1988:43.

18.Mansfield,E,“The Speed and Cost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External vs。Internal Technology”。Management Science 34,1988:1161.

19.MacMillan,I。,M。L。McCafferty,and G。Van Wijk:Competitor’sResponse to Easily Imitated New Products-Exploring Commercial Banking Product Introductions。

20.M。Hannan&J。Freeman,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logy,82,1977:929~964.

21.Nelson,R。R。and Winter,S。G。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Cambridge,Mass,Belknap Press。1982.

22.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 Press。1959.

23.Polanyi,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ast Critical Philosophy。New York:Harper Torchbooks。1976.

24.R。Sanchez&J。T。Mahoney,Modularity,flexibility,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Winter Special Issue),1996:63~76.

25.Richardson,G。B。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Economic Journal 82,1972:883~896.

26.R。P。Rumelt:Toward a Strategic of The Theory of the Firm。In R。B。Lamb(eds。),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1984:556~570.

27.Reed,R。and R。J。De Fillippi。Causal Ambiguity,Barries to Imitation,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1990:92.

28.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6,1985:77.

29.Schmitt,R。B。Atari to Distribute Games on Playable on Nintendo Sets。Wall Street Journal,13 December。

30.Schumpeter,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9:75.

31.Teece,D。J。,Pisano,G。And Shuen,A。Firm Capabilities,Resources and the Concept of Stragetic。University of Califonia,Berkeley:Mimeo,1990.

32.Urban,G。L。,R。Carter,S。Gaskin,and Z。Mucha。Market Share Rewards to Pioneering Brands。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Management Science 6,1986:645~659.

33.Vicker。Concept of Competition。Oxford Economic Paper,No。1,1996.

34.Wemerfelt,B。A。Resourse 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5,1984.

同类推荐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本书介绍了金融危机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提出并试图回答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退出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避免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崛起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突,如何与全球经济互动等一系列问题。
  • 重燃中国梦想

    重燃中国梦想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千年之谜?为什么中国近代经济沉沦?建国后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几十年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又全新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中“通古今之变”,思索未来定位。
  •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像政府失灵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一样,市场失灵也要依靠政府干预来纠正。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国家,自然也要面对这两种失灵。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如何利用其公共权力资源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和微观经济规制,不仅仅取决于执政者的主观意志,更取决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2004年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执政……
  • 越读越有趣的经济学

    越读越有趣的经济学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学习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不学经济学,那么命运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在当前这个经济占主导的社会里,无论是政府的决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左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然。我们关心经济学,最重要的是,“经济”和“财富”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了解经济的人越多,个人、国家就越富有。如果你希望随心所欲地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就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以经济学家的思维来看周围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让自己更具智慧和眼光。
热门推荐
  •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八年前陈曦因为酒醉之后而导致了一场意外的车祸,逃避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从此之后,日日沉浸于总也挥不散的阴影之中,内心难言的隐痛时时纠缠着他。他唯一只能靠拼命地工作,来麻痹自己的意识。
  • 霍少家小可爱超甜哒

    霍少家小可爱超甜哒

    霍少没有遇见某个小可爱前,高冷禁欲,杀伐果断,遇见某个小可爱开始,明天都在崩人设,“听话,下次打人不要自己动手,让别人动手。”听说自家小可爱被人欺负了,直接下令封杀。听说自家小可爱心情不好了,直接到她面前逗她开心。绕来绕去,还是把你留在我身边让我最放心。某天,“墨墨,听说你缺一个女朋友,我做你的女朋友吧。”“好。”某年,某人软乎乎的抱住他,“墨墨,听说你缺一个霍太太,我做你的霍太太吧。”“等你这句话很久了。”
  • 全职狼王

    全职狼王

    球员NBA里的主要成员,掌握球场却掌握不了自己命运归属的角色。老板,球队的掌控者能把球员当棋子玩!教练控制球队比赛运行的支柱!如果在把这三项职责同时放到一个人身上会怎样呢!“噢,天啊,你说柳天?虽然我很看不惯他,特别是他对我们的布莱恩特有很大敌意!但我终生都不会忘记他身上那种中国兵家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他是疯子!”菲尔杰克逊在一场比赛后是如此评价的!“什么?柳天!OH,MYGOD!他在球场上就是一疯子!OK?大大的疯子!”队友阿泰斯特在多年后满手戴着总冠军戒指时是这样疯狂大笑的说的!“柳天?靠!别和我提他!我真想不明白这家伙的钱是赚来的还是从银行‘顺’来的!”某经济评论人是这样评论柳天那快速增长的财富的!书友群:22286361
  • 古怼长辞

    古怼长辞

    她能发现这个隐秘的阴谋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她、能逃过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吗?他、她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命运返转,“她”该何去何从。她会原谅“她”吗?结果会怎样,是生是死,魂魄无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打开芯片少年的正确方式

    打开芯片少年的正确方式

    她被保护在无害的试管中的生活长大,父亲的疼爱和少年不离不弃的守护,终就是逃不过宿命。不修边幅的长发盖住了她的脸,她黯然无光的眼睛流出两行泪水:“到底是谁要我做怎么无聊的事,为什么,我明明很累。”
  • 时光许我一个他

    时光许我一个他

    【忧伤小清新,新风来袭】任凭风吹也无法忘记你的名字。但,离开你之后,我慢慢忘却了你,也慢慢忘却了自己……那一年,是我忘却了你,还是你丢了我……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你非良人,我,亦非佳人。
  •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这本书又名(辣椒vs流氓)一个脾气像辣椒一样辣,打架“一流”的农村女孩海夕,被逼,去了县城传说中的“黑”学校读书,但是没想到的是她的哥哥泽羽是这所学校的三霸王;她更没想到会找到自己的王子,她的王子就是“黑”学校的霸王草(霸王首),校长的儿子冰。自从她们认识以来,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属于她们的“战争”,可谁又曾想到,这对欢喜冤家糊里糊涂的揭开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那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往下看吧!本书作者是四川的辣椒女,希望大家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杀三千万妖魔

    斩杀三千万妖魔

    斩杀妖魔三千万星月大陆,妖魔横行,我有一刀,专斩妖魔以杀止杀,方可制暴,屠尽妖魔,方成大道杀一可成武者,诛十可修皮肉破千可入先天,斩万可结金丹宰得妖魔三千万,便可白日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