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700000004

第4章 新批评概述(1)

一、新批评的三代批评家

英美新批评派(TheeNeweCriticism)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形成于30年代的美国,鼎盛于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批评界。它与法国50年代出现的“新批评”(LaaaNouvelleaCritique)不同,后者指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各种叛逆传统的文艺方法论。新批评家开始活动的时候,意识到传统方法论中的理论有不少已经过时,不能说明新的文艺发展形势,因此方法论必须从传统中走出,以适应新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理论的发展。英国批评家休姆(1883-1917)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一文中宣告:浪漫主义时代已经结束,文学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样,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克罗齐等人的表现主义方法论、心理分析家的方法论看法分道扬镳。休姆的这篇文章对美国评论家庞德(1885-1972)产生了很大影响。庞德提出,诗要有“准确的意象”,诗论要研究形式,强调文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又是对克罗齐等人忽视艺术形式理论的一种有力反拨。不过,休姆是个哲学家,庞德是个诗人,他们的理论只对新批评的兴起产生过影响,还不能说他们就是新批评派的方法论家。最早属于新批评的文论家主要是美国的艾略特(1888-1965)和英国的瑞恰兹(1883-1981)。艾略特是以写诗出名,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荒原》。在理论上,他一直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的鼻祖。他的理论主张,连序言、讲稿在内约有近百篇,收有好几个集子,如《圣林》、《诗的功能和批评的功能》、《论诗与诗人》等。他的特点是强调艺术的崇高地位,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是其他东西的附属品,文艺理论家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要研究艺术,不研究艺术本体的文论家,是引车卖浆之流的文论家,是吹牛拍马的人,不是真正的文论家。他的观点与英国的瑞恰兹正好相呼应。瑞恰兹曾在剑桥和哈佛大学当过教授,1930年还在清华大学任过教,1950年也曾访问我国。他是一位杰出的语义学家,主张对文学作品作字义、句义和语义的详细分析,批评家不要做那些游离于文学作品以外的事,而要去面对作品进行字义和语义的解释。他的代表作有《文学批评原理》、《意义的意义》、《科学与诗歌》、《美学基础》、《孟子论心:多义性实验》、《修辞哲学》,其中有些篇章是与奥格登合写的,但主要思想出自于瑞恰兹。可以说,艾略特和瑞恰兹是新批评第一代的批评家。

20世纪30年代以后,新批评派出现了第二代批评家。在英国,燕卜逊(WilliammmEmpson)先后发表了《朦胧的七种类型》、《论几种田园诗》等论着,颇受人们注意。燕卜逊在剑桥大学当学生时系统地听过瑞恰兹的语义分析课,深受瑞恰兹的影响,他又曾先后于1937年和1947年两次来北京大学任教。他的第一本书主要是探讨诗歌词句含义的复杂性,即诗歌的复义性问题。此外,英国的李维斯(F.R.Leavis)也推崇对作品的细致分析,认为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形式,文学评论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作品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美国,以兰色姆(JohnmCrowemRanson,1888-1974)为代表的一群批评家,在反对艾略特、瑞恰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兰色姆在1942年出版《新批评》一书,本意在于批评艾略特、瑞恰兹等几个“新出的批评家”,不料却使“新批评派”的批评和方法论声名大振。兰色姆自己在新批评方法论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突出的理论成就,倒是他的三个学生艾伦·退特(AllenmTate)、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mBrooks)和罗伯特·潘·沃伦,在新批评方法论的发展中起了有力的中坚作用。他们基本上都有相同的主张:诗是语言形式的总概念;诗的语言又是一种上下文互相矛盾的语言,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把两者协调起来;诗歌语言中的上下文交互作用的意义不同,又互相影响,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一般来说,30年代到40年代初在英国和美国出现的这一批新批评的理论家,即燕卜逊和兰色姆被称为新批评的第二代批评家。

第三代的新批评家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批评论家。由于他们主要活动在耶鲁大学,所以也被称为不同于兰色姆为代表的“南方集团”,被称为“耶鲁集团”的批评家。其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威廉·维姆萨特,他们与布鲁克斯和沃伦40年代先后都共事于耶鲁大学,这四人一起成为新批评派后期的中心。四人中影响最大的当推韦勒克,他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1926年在布拉克的卡尔洛夫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在普林斯顿、布拉克、伦敦、依阿华等大学任教,1946年任耶鲁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着有《康德在英国》、《文学的学问》、《批评的概念》、《捷克文学散论》、《英国文学溯源》等,理论代表作是《文学理论》(与沃伦合作,1942年初版)、《近代文学批评史》(五卷本,1750-1950年,已出四卷)。韦勒克主要从形式主义立场上研究文学,他先从语义学角度划分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研究与非文学研究,提出文学研究应以文学作品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尽管韦勒克并不承认他属于新批评派的理论家,但在强调作品研究这一点上,与新批评派的其他理论家的观点是一致的。此外,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合写的《文论简史》(1957年),与韦勒克等合着的《文学理论》一纵一横、一纬一经,把整个新批评理论推向高峰。如果说以前的新批评还是一种有理论的文学批评的话,那么,他们则把理论的批评与批评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使该理论体系化了。新批评的一些主要理论主张和方法论特点都可在他们的着作中看到。

在20世纪初,“新批评”一词在文学论文中已经相当流行,如1910年,美国文学批评家斯宾甘(J.E.Spingarn)发表过题为《新批评》的文章,在当时产生过不小的影响;1930年,美国批评家伯根(EdwinwBerrywBurgum)将自己的美学与文论论文集命名为《新批评》。但是,这些所谓的“新批评”文章和文集与后来流行于英美的“新批评派”似乎并没有直接的理论联系。作为一种批评流派,“新批评”是因为兰色姆的《新批评》

一书在1941年的出版而得名的。新批评派的理论活动从英国到美国,在文艺理论界引领风骚长达四十多年,前后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二、新批评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1915-1930)新批评的先驱理论家是英国的T.E.休姆(T.E.Hulme,1883-1917)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laaPound,1885-1972)。前者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和对古典主义的呼唤,给新批评定下了基本思想倾向和基调;后者对诗歌语言的倾心关注,开启了新批评重视语言研究的风气。但是,一般认为,新批评的直接开拓者是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英国的艾·阿·瑞恰兹(I.A.Richards,1883-1981)和威廉·燕卜逊(WilliamaEmpson),在他们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着述中,提出一系列后来被称为“新批评”的观点。

(二)成熟期(1930-1945)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理论的文艺理论家或批评家队伍迅速扩大。代表人物除艾略特、瑞恰兹、燕卜逊外,还有约翰·克娄·兰色姆(JohnaCroweaRan-som,1888-1974)和艾伦·退特(Allen-Tate,1888-1979)、克林思·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罗伯特·潘·沃伦(RobertapennaWarren)等人组成的所谓“南方批评学派”,他们在新批评文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极盛转衰期(1945-195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批评在美国进入极盛期,在文艺理论领域占领着无可争辩的主导和统治地位,但同时也出现了衰败的迹象。

世纪50年代末,新批评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复杂琐碎,并很快被新的理论所替代。代表人物是雷内·韦勒克(RenenWellek)、奥斯丁·沃伦(AustinnWarren)、威廉·K.维姆萨特(William.k.Wimsatt)、克林思·布鲁克斯。这四位批评家40年代以后长期执教于耶鲁大学,被学界称为“耶鲁集团”,耶鲁大学实际上也因此成了新批评后期的大本营。这一时期,韦勒克和沃伦合着的《文学理论》(1949年)以及维姆萨特和布鲁克斯的《文学批评简史》(1957年),比较全面地清理和总结了新批评问世以来的一些最主要的观点,使庞杂散乱的新批评理论“系统化、体制化、轨驯化和学院化了”。但与此同时,新批评形式主义的狭隘性已经暴露无遗,例如新批评各派的观点很不一致,大都相信自己的一套概念能够解决文学批评的全部问题,即使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这样对新批评派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的着作,也几乎把文学基本理论的论述淹没在批评方法论之中。

1957年加拿大批评家弗莱的《批评的解剖》一书出版,对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发起了攻击,提出了替代新批评的新的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此后,新批评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摘,并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繁盛景象。

在新批评之后,尽管美国文坛相继出现了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文论流派,但是新批评的一些观点及其批评方法已经内化为美国文学批评传统和大学文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伦特里齐亚(FranknLentricchia)所说的,如果新批评已经死去,那么“它也是像一位威严而令人敬畏的父亲那样死去的”。(伦特里齐亚:《在新批评之后》(AfternthenNewnCriticism)因为美国当代形形色色的文学批评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分享了新批评留下的遗产,实际上,“新批评作为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的一种方法,至今在英美许多大学还有不小的影响。”

①因为,新批评给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留下了一些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和批评的铁律,那便是它的遗产。

三、新批评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德国学者罗伯特·魏曼说:

“对于新批评的形成及其广泛传播,都必须在老式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的危机这个背景上来进行探讨。这种老式的文学批评基本上是工业革命以后这个时期的产物,这种批评传统今天在英国仍旧相当活跃。”

②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建立在历史之上,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社会历史批评。在传统批评家看来,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和流露,所以对作者生平和思想情感的研究,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前提和主要任务。提出文学产生取决于“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的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曾经形象地把文学作品比作“化石”,认为研究化石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再现它曾经作为“活物”时的情景,研究文本也同样是为了认识那“活人”。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的身世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的研究就变成了文学研究的中心。作品似乎只是通向这个中心的一个路标。因此,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变成了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于是,文学研究实际上与史学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文学毕竟不是历史,特别是有着数千年传统的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不可能就此消失在历史研究的潮流中,或蜕变成历史研究的分支。其实,自古希腊以来,就有无数的理论家认识到文学有着与历史迥然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早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对诗(文学)与历史区分的详细论述:

“历史学家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史实,而诗人则叙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理想、更为重要,因为诗偏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

③如果对文学的研究只能以了解作者个人的身世际遇为理解作品的前提,以作者的本来意图为阐释作品意义的唯一标准,那么,文学还有什么普遍意义可言呢?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山道

    山道

    本书分“山道”和“品味”两部分,顾名思义,也就是谈自己对“山”和“味”的感觉,并把这感觉及时地抒写出来。尽管自己深知,要达到“使一个爱欲的幻想,容纳到柔和轻盈的节奏中”(沈从文·《论徐志摩的诗》)的境界是那么的遥远,但也更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于是,也就思考了,也就抒写了。
  •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本书借鉴主要先锋派文艺理论,聚焦我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至1935年抗战爆发前夕新文学与新美术两大领域间的交叉区域,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历时性地撷取和考察活跃其间的先锋文艺运动代表人物、社团和事件。
  •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本书讲述了那些发生在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从每一个故事中,分享到那些感人的经历。在灾难面前,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特殊时刻,他们的选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黯然流泪。
热门推荐
  • 无敌大人物

    无敌大人物

    秦野无意间获得了大人物系统,还身穿异世界。只是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只能感慨一句:“我真的不想成为大人物。”恭喜宿主获得神级功法一本。恭喜宿主获得圣兽精血一枚。恭喜宿主获得无敌法相一尊。......在系统的帮助下,秦野就这样毅然决然的走上属于自己的无敌之路。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本书包括:给正在积蓄知识能量的你;给进入社会这个巨大迷宫的你;给对未来抱着梦想的你等内容。
  • 年少喜欢的是你

    年少喜欢的是你

    【绝世甜文,不容错过!】刚开学自我介绍就尴尬得很,突然对班长有点不爽装清高的感觉???开学第一天晚上回家出门遛狗,居然遇到不法分子?这运气没谁了!还没有想到的,班长居然就住我家对面?这他妈谁撑得住啊。#“班长,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云星齐其实也喜欢夏怜星,只是不能谈恋爱。云星齐开了公司之后,手撑着墙壁,看着怀里的夏怜星“夏怜星,这次换我来追你!”靠,这嘶不是小奶狗的吗?怎么变成了大狼狗。本文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甜文,男女主互相在一起之后会更加甜!不定期更新会有一点点虐
  • 武则天四大奇案

    武则天四大奇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年我们还要喜欢tfboys

    今年我们还要喜欢tfboys

    今年我们还要喜欢tfboys!本文是团文加宠文还有点污~虐的地方很多哦,这是本喵第三部作品。
  • 牧云风歌

    牧云风歌

    小说讲述的是“琅琊剑客”谷长风、“火影寒刀”方凌云、“邪狼”牧天,这三人一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故事发生在明朝中叶,从几起连环灭门案件开始,讲述谷长风如何凭借自己机智和武功,逐步破解悬案,并最后在好友方凌云、牧天的帮助下,诛灭真凶。期间还穿插了谷长风和顾倾国、夜灵雨之间的爱恨情仇。悬念重生,缠绵悱恻……
  • 王源你还记得我吗

    王源你还记得我吗

    当奶源遇到我们可爱的女主角董依琳的时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了。。。。。。依琳的妹妹和闺蜜也来到了这所学校,重庆八中在这所学校里面,。Tfboys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 星辰如故

    星辰如故

    我们需要这么一个世界,于是就有了一个世界。当一个隐藏的魔幻世界在眼前缓缓揭开时,庄洛就知道,自己将永远的沦陷进去了。生活给每个人上了一道锁,而钥匙,就在少年的梦中。
  • 丝丝心动:首席的傲娇甜妻

    丝丝心动:首席的傲娇甜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当邪魅首席遇上落魄千金!“少爷,那位小姐逃跑了……”该死的女人!“冷暖暖,惹上了我还敢跑!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尼玛,吃亏的明明是她好不好?他是神抵一般的存在,世上只分他要的和他不屑要的。“韩自知我告诉你,你,是我不屑要的!”他挑眉,邪肆勾唇:“哦,可是要怎么办,要或不要,你说了不算!”
  • 纨绔夫君

    纨绔夫君

    据说叶蓁蓁要嫁给京城有名的纨绔了,据说这个纨绔不但常年留恋烟花之地,还带回去一名私生子,据说纨绔......据说纨绔......叶蓁蓁笑了,贼老天,你把我扔到古代就是为了让我来拯救纨绔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