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5400000029

第29章 生于末世运偏消——曹頓的政治沙盘

钰报道:先生说,贾探春是作者曹頓政治理想的形象,对此我想请先生详细的谈谈?

先生道:我们在这儿讨论贾探春的问题,将会为全面讨论《石头记》里人物关系及人物的创作目的和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为大家正确的认识《石头记》里的人物能有实质的帮助。

钰报道:就探讨的方式而言,我想列举出当下人们对贾探春的认识,请先生针对其中错误的认识注意进行批驳和纠正好吗?

先生道:这样甚好,可以有针对性,而且简单易行。

钰报道:当下对贾探春人物认识的主要观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就请先生针对这些认识对应解读吧!

先生道:那就把时下的观点罗列之后,逐一在那些观点的后面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简便些。

对贾探春的直观认识:

名字:贾探春。别号:蕉下客。父亲:贾政。嫡母:王夫人。生母:赵姨娘。异母兄弟:贾珠、贾宝玉。同母兄弟:贾环。身份:贾政庶出之女。

外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才情:曹雪芹给予探春一“敏”字(56回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完全写出探春之性格;探春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而给予迎头痛击,在《红楼梦》书中可作为少数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她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也是在贾府中具备慧眼及勇气的女性,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

性格: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住所;秋爽斋【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元妃省亲期间,题有“桐剪秋风”匾额。“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见于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特长:书法、下棋。

代表花:探春为十二钗中唯一具两代表花,一是杏花,其命运的代表,一是玫魂花,其性格的代表。

这些总结比较全面,但是这些认识是表面的,没有看到这些文字里面的诸多苦心隐藏和细心缝合。贾探春号蕉下客,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蕉下客”的称谓。在书中,我借黛玉之口已经指出了,“蕉叶敷鹿”的典故。指出了,“蕉下客”其实就是一个经历了虚幻浮梦的“干部”。整个大观园女儿只有贾探春是“干部”,而且是经历了虚幻浮梦的“干部”,经历了卢生一样的故事的“干部”。曹寅儿女符合这个情况的人是谁?只有两个个人,一是借曹颗之名存世,继承了曹寅官职的曹頓;另一位是被枷号抄家蹲大狱的曹頫。这兄弟俩中,只有曹頓是离家出走的人。这是唯一和贾探春经历一致的人。我在书中的借典隐喻,这许多读者没有看出来。另外,从以上总结中可以看出,整个贾探春的性格、爱好、行事风格就是一个男儿身份。房间布置就是一见办公室,摆设也如书案。其杏花之喻,其实是曹頓自己假死出家到“日边”去,得以保全自己的形象说法。曹頓认为,自己没有被枷号治罪是属于幸运的。

(二)奇怪的对庶出身份的渲染:

小厮兴儿向尤家姐妹评论贾府的奶奶姑娘们时说:“三姑娘的浑名叫‘玫魂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六十五回)短短两句话,道出了探春在贾府略带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她是才貌兼备的主子小姐,深受上下的尊重与喜爱;另一方面,她的亲生母亲却是贾府地位低贱,是包衣奴才出身做了小妾的赵姨娘,“庶出”的尴尬身份。“庶出”是探春心底最敏感的伤痕,是刻在她身上涂抹不掉的符号,她一直都极力想摆脱这个“先天不幸”,与生母胞弟划清界线,以维护自己主子小姐的地位与尊严。她不愿承认与赵姨娘这层母女关系:当她听说赵姨娘抱怨她给宝玉做鞋,却从不理会正经兄弟贾环时,“登时沉下脸来”“益发动了气”(“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卑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和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二十七回)她的生母和亲舅在她眼里只是个奴才,她曾当着众人面说:“谁家的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也知道,与我什么相干?”当赵姨娘不理解探春当家的难处,因为赏银的事,质问探春时,“探春没听完,已气得脸白气噎……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的这些做法透出了她内心深处对自己“不幸出身”的自卑和敏感。她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她最忍受不了赵姨娘闹事当众强调她们的母女关系,她痛苦地喊道:“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生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

她的生母是赵姨娘,由奴才出身做了贾政的侍妾,是“半个奴才”的赵姨娘。是地位低下,处处受人辖制的奴才赵姨娘。这是探春最不能接受的人格侮辱和人权地位。中国古代讲孝道,尤其在贾家这样的“诗礼簪缨”之族,更是“孝”字当先,且不论真孝假孝,“不孝”则是谁也不敢背负的罪名,探春对生母胞弟种种冷漠无情的举动,从作者,到书中的每一个,从未批评过她“不孝”。

关于贾探春对自己庶出身份的逃避和抵制还有很多奇怪的渲染和刻画在此不再多言。但是大家对贾探春不止一次的对“庶出”发火,给予贾探春错误的认识,认为贾探春近乎极端不近人情,认为贾探春极其巴结的做小姐。读历史的人会知道,我国历史上对正出和庶出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并没有到贾家这么个情况。皇家的庶出不是不可以做太子,曹寅对顾景星也没有如贾探春对待邢大舅一般。贾探春庶出不是不可以做小姐,不是不可以当家。她在小说里的表现如同其他的超乎常理的描写是一样的,就是特特引起大家的注意,它结合奇怪的贾宝玉所言“独出”一起形成了全书人物的暗示。曹頓是过继于曹寅的“庶出”儿子,这个过继儿子的身份,这个假曹颗之名存世的“儿子”曹頓,这个当家继承的儿子曹頓,他的心中才是始终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身份存在过多的在意。曹頓始终有寄人篱下之感,在曹家众人里边,始终有人认为曹頓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庶出”之子。曹頓才真正是曹寅的“庶出”儿子呢!大家也认识到“中国古代讲孝道,尤其在贾家这样的诗礼簪缨之族,更是孝字当先,且不论真孝假孝,不孝则是谁也不敢背负的罪名,探春对生母胞弟种种冷漠无情的举动,从作者,到书中的每一个,从未批评过她不孝,这固然与赵姨娘母子的卑贱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在那个尊卑有序的家庭,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孝道要让位于尊卑等级制度吧?探春并非真的绝情,她与生母胞弟之间的血脉亲情,只是被残酷的等级制度和现实的社会地位异化了,她是被逼无奈的,心里一定在流着不屈和抗争的流泪”。我想平心而论大家还是认为探春是古怪的人,虽然认为探春的不孝是无奈的。虽然给了一个可以原谅的假设:等级森严的社会,孝道让位于等级制度和现实的社会地位的异化。但是,那些都是不可原谅的现实表现。这些奇怪的写法的目的就是提示大家和曹頓的身份结合。同时贾探春所厌恶的“庶出”,也是作者曹頓对自己包衣奴才二等下人身份的强烈控诉。而这第二个目的才是我如此写法的最主要目的。

(三)刺目的承包责任制:

在大观园诸姐妹中,探春不仅才貌不俗,举止大方,而且机敏灵巧,不卑不尤,深受贾府上下的喜爱与尊重。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所不同的是,王熙凤治家是霸道之术,宝钗治家是儒教之中庸,探春治家是法家之严谨。探春对下人都要求谨严,自己以身作则。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一碗蒸鸡蛋而大闹厨房,探春偶尔吃个“不值二三十个钱”的油盐炒枸杞芽儿,就现打发个丫头拿五百钱送去,从不像王熙凤寻隙贪取。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同胞弟弟、老娘舅从不越法私袒,这和王熙凤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完全两个修为。为此,贾探春具备了黑脸断事“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的治世才干,具备了敢于向恶势力决断的胆气和魄力。使向来专权决断的王熙凤都让她五分。王善保家的,仗着自己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都另眼看待,进谗言告倒了晴雯,调唆王夫人抄捡大观园,飞扬拨扈,专管生事,连王熙凤都奈何不了她。到了秋爽斋,仍不识相,心里没成算(“……只是个姑娘家,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的”连探春身上都要搜一回,结果招来了一记耳光,“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拉我的衣裳,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词锋凌利,义正词严。当贾母听到最得力的丫头鸳鸯哭诉贾赦要强逼她为妾时,大怒,连王夫人都怪罪起来:“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老祖宗发怒,气氛异常紧张。探春想到:王夫人虽然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宝钗是亲戚自然不好为王夫人辩解;李纨、宝玉、王熙凤自然不也方便分辩。探春向老太太陪笑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里人,小婢子如果知道?便是知道,也推说不知道!”她就是这样连强主恶奴都治得的人。

探春理家谨严,修为也很高尚。第七十六回中,贾府中秋开夜宴,贾母赏月至深夜,众姐妹熬不过,都去睡了,只有探春一个人还在陪着。老太太道:“只是三丫头可怜,尚还等着”,探春如此尽孝心是发自内心的修为,不似王熙凤八面玲珑讨欢心。因此,当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小姐们时,老太太让凤姐请宝钗、黛玉、宝琴、湘云来,又说“再只让你三妹妹陪着来吧!”由此可见探春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

她天性纯真,平等对待下人。她像黛玉一样,从不劝宝玉仕途经济之类的话,她理家治世只是为了一种职责,不是为了金钱富贵。三姐妹中,宝玉独与她走得最近;她送玉佩给薛家未来的儿媳妇那个贫困的岫烟;她为凤姐的身为下人平儿过生日;请香菱加入主子小姐们的诗社……诸事之中,她对主子对奴才平等看待。她自己是下人生下的孩子,她不承认自己是下人。她对待下人也没有鄙视。厨房下人柳婢子也赞道:“这才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她念佛。”作为大家闺秀,探春不仅给宝玉做的了鞋子等女红,更有不同凡响的能力爱好。琴棋书画自然不在话下,而且笃爱书法。探春的秋爽斋里“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满了笔,如树林一般”,此外,元妃省亲,令众姐妹赋诗后,“又命探春将方才的数十首诗,另以锦笺眷出,令太监传于外厢。”

依法治家,公私分明,胸中丘壑,不输须眉。管家媳妇吴新登家的,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姑娘,以赵姨娘兄弟死了该赏银多少的事来难她们。这不仅在考验探春的办事能力,也是在考验她办事是否公正。众管家都等着看笑话时,探春指出,照例只赏二十两,并当众揭穿了吴新登家的:“你办事办老了的,还不记得,倒来难我们……不说你们粗心倒像我们没主意了!”虽然这事引来了赵姨娘的一番争吵,但众人却心服口服。接着她蠲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钱,这实际上是蠲了赵姨娘、李纨、袭人的零花的月银。探春明白,要除弊兴利须先拿几件利害的事和有体面的人来开例,才镇得住众人,果然,王熙凤听后赞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并叮嘱平儿:“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她如今要做法开端,一定先拿我开端。倘或她驳我的事,你可虽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她还大胆改革,行新法除旧弊。把买办处每月置每个小姐们头油脂粉的月银蠲免了,因为她早注意到由于买办的拖延送货,单买劣质品,致使费了钱,东西又白丢一半,免了这一项银钱,既不影响姑娘们利益,又打击了贾府中“买办”现象。第二件事,她与赖大家的女孩儿们闲话时得知,赖大家的花园不仅有专人管理,年终还有剩佘,要用同样的方法来管理大观园,在宝钗的协助下,把一个曾经糟蹋了很多花、草、鱼、米,还需要花费银钱打扫修理的大观园变成了一个专人管理、每年还结佘四百两银子的种植园。不仅住在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受益,老妈妈们也得到了补贴,既不受帐房辖制也不用与凤姐算帐,大观园内就自给自足了。这种具有出现在法治时代的具有“现代化”理念的承包责任制,就这样在三百年前出于一个姑娘之手。

王熙凤治家是霸道之权术,宝钗治家是儒教之中庸,探春治家是法家之谨严。在推行方法上,对下人都要求谨严,自己以身作则。她天性纯真,平等对待下人。依法治家,公私分明,胸中丘壑,不输须眉。注重修养,修为高尚。这些描写的真正目的,就是表达作者曹峡的政治理念,推重法制之术,反对霸道权谋,轻看儒家中庸。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过程中默许了宝钗儒家中庸的介入,体现了法制为主题、中庸为辅佐的治世理念,提出了与儒家中庸为主体、法家法制为补充完全相反的概念。

这些总结是准确的,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贾探春的治家之术。贾探春的这些描写正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具体表达,是作者的治家理政沙盘。

(四)震耳欲聋的“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预言家。

探春是第一个看到整个家庭已经处于萧杀悲冷、即将灭亡的末世的人。检抄大观园的丑行发生后,积蓄已久的担忧与悲愤,对着当家人王熙凤一泄而出:

“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

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安富尊荣,炙手可热的公侯之家,所以会走向败亡,必先来自家庭内部的腐朽与分裂,源于他们自己的奢侈淫逸,这种自杀自灭的败亡之势是谁也挽救不了的!这等见识,莫说王熙凤之流不能明白,恐怕连贾府的老爷们也想不到吧?事后,探春又当着众人的面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探春的改革是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发生的,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面对贾府的腐败与堕落,探春当政后满怀兴利除弊的宏愿,立定做一番事业的决心,补天治世,保全家人妻子。但是悲凉的现实是,家人自家内乱,终至抄检大观园,在王熙凤病好回来,自己一个小女子的宏愿也就归于无计,不得不落空了啊!到头来,她只能在一个清明节,乘船南下,去了日边了。正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睇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一个无奈的革命者。她在无奈之际,发出的是震耳欲聋的“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的预言。

这些请与以上所引,贾探春在抄捡大观园事件中所发的议论对应了看。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真实的,我一曹頓在继承织造职位前,家庭内部也曾发生过李老夫人平息家庭争斗的事件。继承织造后,家庭内部利益之争亦曾剧烈的发生。为了坚定我当官承家的意愿,老夫人极力约束我的散漫和出世思想,帮助我清理她认为的危险人物。但是这仅仅是取像于此而已,更多的东西是映射了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个事件的描写是为了全书主题的需要,是为了映射封建家天下的政权内部的斗争设譬的。“这个事件”(封建政治内斗)的发生,直接导致了我对封建政治的失望,导致了我的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坚定。贾探春的全部描写就是我的政治经历的缩影,贾探春的政治理想就是我的政治理想的再现,贾探春的出家的结局就是我的出家的结局。贾探春的预言就是我的呐喊。

(五)关于探春远嫁。

自周汝昌之后,探春远嫁似乎成了铁板订钉之实。他的所谓“新证”说:第一在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探春的是“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判词曰:……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判词暗示了这些女子的命运,是探春她们结局的最有力的证据。这幅画及判词已经很明白地暗示了,探春将会在一个清明时节,坐着大船漂洋过海,哭泣着痛别故园与亲人。此外,红楼梦十二曲中《分骨肉》唱道:“一帆风雨路三行,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此分两地,名自保平安”。如果只是像高鄂的续书中那样,不过嫁到海疆,仍能回家探亲,曲名就不必起名为“分骨肉”了!第二处,“寿怡红群芳开放宴”大观园里众女儿们行酒令,每个人抽签抽到的签注,是与她们的性格命运相符的,如宝钗抽到了牡丹,题曰:艳冠群芳,注云“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抽到了芙蓉;湘云抽到了海棠;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贾府已是钟鸣鼎食的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称得上“得贵婿”,比公侯更高的,只有王室了,因此,众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第五回,元春的判词中有“三春怎及初春景”一句,可知探春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元春,只能嫁为外邦王妃了。再者,前八十回中,作者多次将探春与风筝联系起来,第二十二回,众姐妹在上元佳节做的灯谜,谜底多为不祥之物,让贾政深感悲戚,探春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飘飘浮荡的风筝。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探春放的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凤凰历来就是君王之妻的象征,探春放风筝的情境更值得玩味(“只见那个凤凰渐渐逼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着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进来”“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飒飒都去了。”如果探春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也不会是这样一个残局。前八十回的种种伏笔可以看出,探春的确应该是嫁为海外王妃,同时大船中哭泣的女子,“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风筝又暗示我们,探春绝不是真正得了贵婿,风光体面地嫁为王妃。朝庭与西海沿子上的一个国家打仗,兵败,南安郡王被俘,朝廷主张议和,让南安郡王的妹子奉旨和亲,但南安太妃就这一个女儿,岂会舍得。历史上以大臣之女冒名公主郡主和番的例子并不罕见,如文成公主、王昭君等,当然要首先要把她们封为公主,以公主的身份出嫁方可。南安太妃当然也会想到这个偷梁换柱之计。此时的贾府已危在旦夕,抄家之祸终不可免,忽然南安太妃来认“义女”并抬来了大箱小箱的聘礼,纵然,对这个精明机敏的女儿有万般的不舍,纵然人人都心知肚明不过是让她去做交换南安郡王的“人质”,谁又敢多说一句什么?或许探春和番有功,还可能给贾府带来一丝免罪的希望。长久的沉默,只老太太说了一句(“三丫头,还不给太妃磕头吗?”探春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悲切的琵琶乐渲染着探春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时的悲怆与衰怨,她明白,她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此时的贾府已人人自身难保,谁也挽留不了她,她只能强忍着泪磕头谢“恩”!南安太妃脸上露出笑容,她早就料到不会不答应,此时的贾家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去拒绝王室的要求,深明大义的探春不会让家人因她抗婚再担一层罪。“和番,不仅仅是个愿不愿意的问题,只有才貌出众,胆识过人的姑娘才能担此重任,”南安太妃是了解这个“义女”的,深知探春的才貌、风度、胆识,是多少公主郡主也难以匹敌的,以她作为“瑶池仙品”献给番王,南安郡王可以平安归来了。在前八十回中,我们找到了大量暗示探春结局的伏笔:第一,在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探春的是“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判词曰:……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判词暗示了这些女子的命运,是探春她们结局的最有力的证据。这幅画及判词已经很明白地暗示了,探春将会在一个清明时节,坐着大船漂洋过海,哭泣着痛别故园与亲人。此外,红楼梦十二曲中《分骨肉》唱道(“一帆风雨路三行,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此分两地,名自保平安”。如果只是像高鄂的续书中那样,不过嫁到海疆,仍能回家探亲,曲名就不必起名为“分骨肉”了!

关于探春究竟是如何出嫁的,嫁到了哪儿,红学家们有不同的设想。在王昆仑、周汝昌、启功等老一辈红学家们参与下改编的《红楼梦》电视剧本,在“伤离别探春远嫁”一节,对续书作了脱胎换骨的改动,却臝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被认为是基本符合曹雪芹原意的设想,具体情节如下:

临行前,探春在秋爽斋,誊写素日与姐妹们在大观园里作的诗文:“抄了去,闲时翻翻,权当在这园子里住着”一句话诉尽满腔离愁。辞别了亲娘和朝夕生活的姐妹,一步一步走向不归路,身后是诸芳散尽凄清寂寥的大观园,一股荡气回肠的凄凉渗入心底。“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中那幅凄凉的画面,在电视剧中被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城墙上壮观的送亲队伍,却是一张张强颜带笑的脸;一箱箱琳琅满目的嫁妆,不过是和番的贡品;凤冠霞帔,以公主身份嫁出的三姑娘,不过是去交换的“人质”。没有别离的痛哭与叮咛,只有那曲令人断肠的“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午,把骨肉家园郭来抛闪”,过往的一幕幕再一次浮现在荧屏:“初结海棠社,夜宴抽花签,清明放风筝……”这一切都将成为永远的回忆;“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生离死别,千言万语只能化为一句告慰。虽然她早有“走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志向,却想不到会是这样永别故园;虽然她早看透了这个个个乌眼鸡似的家庭,到底难舍爹娘亲人。此刻,纵然有万般的离愁别恨,也只能叩头挥手,登船远行。镜头长久地停在大船前凤冠霞帔的探春身上:最后一次回首看一看故土亲人,泪水仍止不住的滚滚流下,湿润了整个脸颊,眼神里有凄怨与无奈,更有一种豁达与坚强。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前途茫然,生死未卜;身后是渐行渐远的故国家园,自此而别,骨肉离散。对家族对亲人的忧虑只化为一句“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刘心武更是“我认为,根据曹雪芹惯用无意随手、伏延千里的手法,他后来写探春远嫁,所去往的地方,就应该在八十回里设下伏笔,那么,在上面所列举的名称里,我觉得最可能的,就是茜香国。”

我所引用的这些议论,基本上把时下关于贾探春远嫁的各种猜测以及高鹗的猜测进行了透彻的剖析。其中诸位先生否定了高鹗关于贾探春嫁到海疆,基本肯定了周汝昌等老先生认为的贾探春借公主之名质嫁他国的设定。比较详细的叙述了各类疑问和诸多逻辑推测。虽然这些推测的逻辑是清晰地,但是落脚点是空洞的。因为,这些推测的落脚点是自然主义的写实论以及毫无历史记录的猜测。首先,贾探春是谁没有厘清;第二,假如贾探春真是曹寅二女儿,那也已经出嫁为人之妇了;第三,假定她尚未出嫁,作为包衣女子在曹寅死亡后,有什么资格可以冒充格格;第四,假定她可以冒充格格,一个严肃的政治家怎么敢在国难当头之际用一个包衣之女假冒格格?这个不是权宜之计,可是要露馅的,况且历史上任何一次和亲都是严格选定的“关键”人物。历史上所有和亲没有任何一个和亲胆敢如此大意。王昭君虽是外姓之人,但她是作为国君妃槟之尊和亲的。第五,没有任何证据和理由是在档案里可以查到的。洋洋万言,怎么说也是无根之苗。第六,假定此人是曹頫的女儿(周汝昌先生认为是曹頫的女儿),按周先生的说法,那么此人将比曹雪芹还要小许多,应该生于1724年之后,那么此人应该在哪一年和亲?按照周汝昌先生曹頫二次中兴的说法,到曹頫的二女儿长到可以假冒公主和亲之年应该在1740年之后,按照周汝昌自己的理论,那时曹頫已经再次枷号了。让一个罪人包衣奴隶的女儿,冒充公主和亲,那无异于宣战。周先生怎么这么不小心出现如此大的马脚却看不见呢?历史上是哪一年出现了南疆叛乱并且有人和亲?这时曹頫以何身份被选中了女儿假冒公主的?曹頫哪一年二次被抄家?这些年份合榫吗?我提出的这六条意见,没有一条可以说得通。不知周汝昌先生这些不严肃的结论,怎么可以下如此的定性呢!难道是没看见,还是再次“忽视”呢?探春“远嫁”仅仅看成是女儿“出嫁”,这是自然主义写实论表象性的误读。“探春远嫁”的真正含义仅仅看成女儿出嫁,那是不符合“甄士隐”的基本设计的。探春远嫁的基本含义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归属设定,它的主题是“出家”;它的表现是“远离”,并且远离到今生不能相见;她的去处是自己命运的“归属”,是作者的心灵归属;是远离满清皇室假死出家,到南明仅存的海岛去。这一去咫尺天涯,再不能相见;这一去要“乘槎访帝孙”,要到“日边红杏倚云栽”,做真正的贵人,做不是奴才的汉民,而不是清人的包衣奴才。探春的出嫁,实在就是探春的出走。正如贾探春判词及梦曲所言: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是贾宝玉出家的另外一种表述,是曹頓假死出家到南汉寻找南明帝孙的隐曲表达。假死出家的贾探春此去是再不能和父母妻儿相见的。论家所言,到海疆岂无见日,同样和亲就不可相见了吗?即便是不和亲,进人宫中何日才可相见?而贾探春的去处是“恐哭损残年”般的,与父母再不能相见了。贾探春的离家是自己“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而不是什么人逼迫。周汝昌先生的和亲说,是毫无根据的瞎掰。一个包衣家的女儿去装什么公主?包衣奴才装扮公主和亲?那个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与其那样和亲,还不如说就是宣战,那怕最愚蠢的国王也干不出来的傻事。大家一定要认识包衣的身份和地位,那是任何一个包衣都渴望摆脱的身份,是下等人,清贵族的奴仆下人,是真正的“庶出”。是贾探春随时都厌恶的“庶出”。王昭君虽然不是什么公主,那可是皇帝的女人啊!她能歌善舞,是出类拔萃遴选出来送到宫中的,至于史书上说是一个画工做鬼,从而让皇上一强大的大汉帝国英明的皇上被蒙蔽了,你信吗?那怎么不是史家为皇帝遮羞而使用的障眼法呢?

贾探春形象的存在,就是作者曹頓政治理想的全面表达。她反对自己庶出下人的身份,提倡贵贱平等。主张法制主体中庸为辅的治世之道,讲究立法严格,执法平等。她向往汉民身份回归,出家“日边”寻找南汉帝孙。这就是作者曹頓的政治理想,是对满清政权的巨大批判。是对封建制度下腐儒中庸之道和封建官僚权术之诈的否定和讽刺。

同类推荐
  •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这部诗集是商旅诗人汪贵沿先生背着诗意行走在天地之间,对历史与未来,人生与人性通过诗歌旅行去诠释。一路山水,一路风月,将江南的柔情,西部的粗狂,大山的悲壮,戈壁的苍凉在字里行间穿越始终,这是一次诗歌之旅,更是一部诗歌地图。通篇诗作呈现多元,体验独特,意像斑澜,视角新颖,值得一读。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我的天空你的城

    我的天空你的城

    和风乍起,吹皱一纸桃花笺,梵音如水,看不尽草长莺飞。在时光签上写下有你的凡尘,从夏云冬雪到秋之斑斓,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终将沉淀,凝固成一幅斑驳的画。滚滚红尘中寻找岁月的痕迹,青春的稚拙翻出词牌中久违的感动,一个梦让烟花不落,理智的剑挑不断牵肠挂肚的情结,一城终老的愿几世流转,年华是辗转的落寞,醉了相逢的泪眼。云淡风轻,鱼书凭寄,空等的轮回开出寂寞的莲花。水过无痕,青丝暮雪,弹不断相思的五月。躲在繁华背后看笙歌散去的黄昏,跋涉的足迹散落在彼岸,寂静的夜,刻画一个有你的细节……行走在季节深处,寻找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潜能开发基地-启动联想程序

    青少年潜能开发基地-启动联想程序

    想象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颇有益处,这个时期正是喜欢幻想的年龄,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积极的幻想,可以成为学习巨大的动力,如对光明的未来的幻想可以产生无尺的力量。投身于学习之中。同时,想象可以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东西,可以打破知识的界限,把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东西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想象的参与,还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致于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课囫囵吞。
  • 至尊神偷:重生千金不好惹

    至尊神偷:重生千金不好惹

    【人类霸主怎么够?天界人界畜生界,某女全部收入囊中。】前世,她天真她孝顺她可爱,但却为了一个男人拋去全部,那是的她眼中全是他的身影,到头来却被挚爱亲手了解了生命,傻傻的她才发觉,自己的倾心倾力却抵不过姐姐的一笑。意外重生,她睁眼却发现世界已经颠倒:灵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异能还是跟随着灵魂来了,而且这个身子的主人却是个体弱多病的?!那又怎样?乖乖女一夜变魔女,千金归来,势不可挡!吃了我的,麻烦给我吐出来!!披荆斩棘,浴火重生,桃花朵朵开……某女一叉腰,霸气十足:“别急,一个一个来,姐姐我要开后宫!”有心机长得美,我任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尽宇宙位面

    无尽宇宙位面

    无数个宇宙空间!无数个宇宙位面!对世界产生消极,堕落的青年方正,在一次偶然的抉择进入了宇宙位面之一的都市。强化!武装!进化!通过一切可以强大自己的方式,勇闯一切位面,成为位面强者......
  • 锦袖舞春风

    锦袖舞春风

    “子衿,无论生死,你都是朕的人,你若敢先朕离开,但凡你在意的,穷天入地朕必将之毁灭……”他是俾睨天下的帝王,一颗炙热的心隐藏在冰冷的外表下,爱恨在翻手间风起云涌,天地变色“子衿,我一直站在你回头便能看见的地方,只是你却从不肯回头正视我的悲伤……”他是临安的战神,只为她颦笑间淡淡的温暖,便痴守了那么多年,不顾生死的追随,无怨无悔。“子衿,既然是为了天下失去你,以后,就让我再亲手毁了这天下……””他是希图国流落在外的三皇子,一双妖娆的凤眼上扬着,眼角一颗淡淡的朱砂,顾盼间全是十年耳鬓厮磨的情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医表仁财

    医表仁财

    即将踏入大学的顾小白获得了神医系统和武神系统,从此注定不平凡。神盾局找上门让他加入复联。
  • 凤凰涅槃之商业女帝

    凤凰涅槃之商业女帝

    沐思颖前世身为世界商业帝国前三强之一的总裁却遭人暗杀,葬身火海。重活一世,她手刃仇人,重回巅峰,身边更是有“四大护法”相助。却不想惹到了同样身在巅峰的他。强强联手,看他们如何创造奇迹。如果你喜欢女强文或者闺蜜情节的小说可以阅读本书。
  • 梦想杂记

    梦想杂记

    此梦想非比梦想,就是字面意思的梦,做梦的梦,梦,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还是平行宇宙的另一个自己的经历?亦或是真的有轮回之地,是自己上辈子的经历?记录我做过的梦的那些事儿
  • 情殇:身世之谜

    情殇:身世之谜

    一场大火,夺取了我的记忆。但是也给了我新生,我叫黎念,我的额头上刺青着曼珠沙华的标志,双眸可以看见鬼,身边的鬼魂,总是一个又一个的讲述着他们那哀怨的故事,我也默默的聆听着。我也伴随着鬼魂,寻找我的身世之谜。。踏入幽魂的路途正式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