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1800000012

第12章 他人即地狱——萨特

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恶心》、《墙》、《存在与虚无》、《文字生涯》、《自由之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家庭中的白痴》

今天,无产阶级在俄国起的作用是它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没能达到的;只要这样,我可以钦佩它,并且认为它是个好的例子。但是我无法肯定这会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我只能把我限制在我见到的一切里。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尽管动词“自我虚无化”已被认为是消除虚无中的最后一点与存在相像的东西,还是应该承认,唯有存在才能自我虚无化。因为,无论如何,为了自我虚无化,就必须存在。然而,虚无不存在。我们之所以能谈论虚无,是因为它仅仅有一种存在的显象,有一种借来的存在,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注意到了。

——《存在与虚无》

然而,夏尔没有找到他那位马戏女郎,而且父亲的高雅给他留下了印记:他毕生追求高尚情趣,醉心于把芝麻大的事搞得轰轰烈烈。看得出,他并不是不想光宗耀祖,只是想从事一项轻松的修行,既神圣又能跟马戏女郎厮混。教书这一行倒能两全其美,于是夏尔决定教德语。

——《文字生涯》

没有父亲,这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我认为,一个小孩在职业、财产等许多问题上,总是特别受父亲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又是这个父亲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然后在他的孩子身上留下印记,就像是这孩子的命运一样。而这一切我都没有。

——《文字生涯》

一种强烈的热情使他膨胀。他再不说话就会爆炸了。突然间,莫名其妙地,我明白这几年来我在欺骗自己,奇遇是在书本里,当然书本里的事业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方式不同。而我重视的正是这种发生的方式。

——《恶心》

真正临死之前的心理活动只有死了的人才真正知道,而墙给了我另一个视角来看死亡。

——《墙》

她边说边举起了胳膊,我看见了她的腋窝,她****着胳膊的时候,我就更喜欢她。腋窝。这腋窝半张开着,像一个嘴巴,露露看见一块淡紫色的肉,上面有些皱纹,长着像头发似的卷曲的毛。

——《闺房秘事》

作家小传

让·保罗·萨特,190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让·巴蒂斯特·萨特是一名海军军官。萨特15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因为感染热病在印度去世。随后,萨特跟随母亲前往阿尔萨斯,和任职语言学教授的外祖父一起生活。

萨特的童年基本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那里生活富足,藏书丰富,整座房子里弥漫着知识的氛围。因此,萨特从小就博览群书,在古来大家的作品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尽管成年后的萨特非常排斥这种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环境氛围培养了他写作和文学上的才能。

4岁时,在萨特由于角膜炎导致右眼失明,使得他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相貌看起来也有些丑陋。12岁时,萨特的母亲改嫁,继父是一名海军工程师。他笃信数理科学,并且主张萨特长大后也做一名工程师。萨特对此非常反感,从而加强了他修习人文学科的决心。

到了上学的年纪,萨特的外祖父认为他天资聪颖,便要求校长直接让他上八年级。没过多久,因为基础太差,萨特被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学起。外祖父一气之下给萨特办了退学,请家庭教师在家里给他上课。重新入学后,萨特先后转了三个小学,最后在路易大帝学校安定下来。

1924年,19岁的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这期间,他阅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著作,这些作品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由于学校里每年都会举办戏剧演出,萨特开始对戏剧产生兴趣,他还写了第一个独幕剧——《我将有一个好的葬礼》。

1928年,萨特第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结果未能通过。第二年,他再度准备考试。这期间,他通过朋友认识了同校的学生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这一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萨特考取第一名,波伏娃则是第二名。从此,他们从相互爱慕变成了生活和事业上最亲密的伴侣和知己。他们并没有结婚,而且一直分居生活,甚至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有各自的情人。然而,他们的关系一直保持了五十多年。在生活上、学术上和政治上,他们都是密不可分的伙伴。

1929年,萨特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气象兵。一年半后,他去了法国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一所高中里教哲学。与此同时,他开始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1933年,萨特前往柏林,进修胡塞尔的现象学。学业完成后,萨特写了《论自我的超越性》一文,两年后又发表了论文《影像论》。这些论文是萨特研究现象学后的论文成果。

萨特虽然少年早慧,对众多的文学作品更是烂熟于心,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却是到了33岁才正式发表。1938年,一部关于偶然性的文学作品《恶心》(原名《忧郁》)几经周折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出版。这部作品虽然没有特别畅销,却得到了不错的评论反应。

《恶心》是一部日记形式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历史学家洛根丁的生活。洛根丁一直借宿在一家小旅馆里,他的生活非常平淡,除了挖掘一位外交家的逸事,就是在图书馆里和人交谈,或者和一位咖啡馆的老主顾做爱。洛根丁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依赖着一般人对生活的定义和价值观生活。可是,当他开始阅读,开始思考,偶然的思想火花却让他如见晴天霹雳一般,丧失了原本的生活依托。

二战开始后,萨特再次进入军队,担任气象兵。他的工作就是观测风向,然后将结果通知炮兵连。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萨特用所有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1940年6月,萨特跟随部队转移到法德边境时被德军俘虏。一开始,萨特被关押在巴卡拉,两个月后,一行人被运到位于德国的一个战俘营。萨特以患有眼疾不能打仗为由,让德国军官相信他不是士兵。随后,他成功地逃出了战俘营,回到法国参加地下抵抗运动。

在战俘营期间,他阅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并撰写了话剧《巴理奥纳》。战争中的经历让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开始主张“文学介入社会”。

1943年,萨特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此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许多专职的哲学家也关注了这本书,不过他们认为萨特的观点过于离经叛道,不能进入哲学的殿堂。两年后,《存在与虚无》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存在主义”也渐渐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潮。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环境非常艰苦,因为战时的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在一间咖啡馆里,用乙炔照明来写作。

《存在与虚无》成为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也让萨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存在与虚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萨特运用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哲学词语阐述了他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同时确定了存在的范畴、自为存在的结构、特征及其规律。

写作《存在与虚无》期间,萨特理清了对哲学的思考,他对文学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提出了“介入”的主张。他认为作家应该通过作品对社会、政治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保卫日常生活的自由,他宣称“作家的责任在于塑造世界”,并且提出“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时代写作”的口号。

1948年,萨特受邀担任革命民主同盟的执行委员,开始正式“介入”社会政治。不久后,萨特和革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胡赛在观点上产生分歧,到了第二年,两人的观点分歧越发严重后,萨特自己召开了一个革命民主同盟大会,正式宣布和胡赛“对着干”。不过,因为萨特的政治立场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因此两面不讨好。

进入50年代,萨特在政治上逐渐“****”,信奉马克思主义,参与共产党的活动。虽然他不曾加入法国共产党,却愿意成为共产党的同路人。1952年,萨特针对共产党人雅克·杜克洛被捕和工人罢工的失败发表了评论文章,文章开篇分析了共产党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对共产党的颂扬。这一举动导致许多同路人的离开,其中包括梅洛-庞蒂。

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对萨特来说,中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国度,而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对萨特更是一无所知。行程结束时,萨特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对新中国的感受》,谈对中国的看法。回国后,他在法国的《观察家》上发表了《我所看到的中国》。波伏娃根据旅行所见,在两年后出版了《长征》一书。

1956年,萨特谴责了入侵匈牙利的苏联军队和支持这一行动的法国共产党,并彻底和共产党分道扬镳。但在政治上,萨特依旧坚持左翼的立场。虽然他对苏联用强权干涉他国颇有微词,但依旧认为苏联是血肉筑成的社会主义。

1963年,萨特出版了自传性的小说《文字生涯》,描写了他小时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和萨特内容庞杂、语言艰涩的哲学著作相比,小说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萨特的内心独白上,通过一个片段、一个见闻或者一个情绪来书写作者潜在的心声。文字摆脱了哲学论文的艰深晦涩,显得诙谐而俏皮。很多人猜测,萨特想要借着这本书回归文学领域,然而其中一个实际的原因是他欠了出版社一笔钱,需要用这本书的版税抵债。

1964年,萨特因为《文字生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拒绝领奖。在拒绝领奖的声明中,萨特写道:“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我是署名‘让·保罗·萨特’还是‘让·保罗·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绝不是一回事。”

1970年,萨特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当时他正在写《家中的白痴——古斯塔夫·福楼拜》。在早年时期,萨特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白天服用安非他命,晚上喝大量威士忌。长此以往,这样的生活习惯完全毁了他的健康。

到了晚年,身体糟糕的萨特经常会产生幻觉,显得有些神志不清,逻辑也开始变得混乱。1973年,他的眼睛几乎完全失明,生活上需要由波伏娃和他的养女一起照顾。双目失明的萨特,身体羸弱,每天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从不抱怨,常常微笑着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1980年,萨特在巴黎去世,享年74岁。巴黎的五万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纪念这位象征时代精神的哲学家。后来,波伏娃以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为基础,写了回忆萨特的作品《永别的仪式》。

作品赏析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是萨特叙述自己童年经历的小说。写了他6岁到11岁之间在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不同的是,小说并不是以作者自身所经历过的事件为线索,而是以他本人的思想发展为脉络。因此,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的真实经历并不重要,悲欢离合、时运兴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时刻进行的内心独白,时刻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否定或肯定的评价。

萨特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生活在外祖父家里。小时候生病导致单眼失明,他却依旧被家里人看做是神童。外祖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将他完全封闭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他说:“一个被宠爱的孩子是不忧愁的。但他像国王一样无聊,像狗一样无聊。”

这个备受宠爱的孩子被放逐在书本的世界里,外祖父的书房就变成了他的世界。他将书架装着满满的书、一直上升到天花板的书房看作了神圣的教堂,然后请高乃依、雨果和福楼拜等人做了自己进入语言文化的领路人。不过,年少的他依旧像孩子一样,享受精神上极大富足的同时,还不忘记沉浸在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幻想里。

多年后,当萨特年过半百,经历了战争和哲学思想的建立,经历了信仰的垮塌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站在哲学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童年的自己,在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小故事中剖析和批判自己。

他得出结论,特定的生长环境让每个人的人生具有了必然的意义,而他的人生意义则变成了“存在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再生,必须写作;为了写作,必须有一个脑袋,一双眼睛,两只胳膊。写作结束,身体器官自行消失。”这样的结论似乎令人惊骇,却不是他最犀利的评价。他在书中甚至这样评价死去的父亲:“世上没有好父亲,这是规律。请不要责备男人,而要谴责腐朽的父子关系:生孩子,何乐不为;养孩子,岂有此理!”

在《文字生涯》中,萨特用调皮、揶揄甚至是嘲讽的口气叙述祖辈的事情,调侃父亲的病危,对家庭成员的存在报以戏谑的嘲笑。当然,他的这一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调皮而调皮,为了嘲笑而嘲笑。就像萨特自己说的,“没有无故存在的事物”,他对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和生活经历的分析,不过是为了找出存在主义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萨特的家庭成员和生活环境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印证他“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每个家庭成员首先因其存在,才对他人产生影响,而非因为血缘及社会关系。书中的外祖父夏尔一出场,就想和马戏女郎出去鬼混;外祖母路易丝是一个十足的怀疑论者,否定一切,拒绝一切,甚至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当他写到父亲的去世时,说父亲之死“给我母亲套上了枷锁,却给了我自由”。他用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对父亲的憎恨,父亲的死甚至给了他解脱的可能,他说“幸亏他短命早死,否则他会用整个身子压我,非把我压扁不可”。正是在这些亲人存在的前提下,才塑造出了后来的萨特。

从小被亲人簇拥着,被书籍包围着,萨特练就了出色的头脑,却失去了童年的玩伴。“书是我的鸟和窝,书是我的乡间。书柜是一面镜子,把世界一并收入其间”。在阅读中,他了解了世界的厚度,也仿佛了解到自己的使命。当世界要他脱颖而出的时候,他就恰好出生了。因此他说:“我不是任何人的孩子,我的来源便是我自己。”

可是,即使他的思想大多来自自己的塑造,却无法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他在回忆中发现,自己的为人、性格甚至名字都是成年人决定的,因为他始终在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也就是说,他人的注视、选择和理解渐渐塑造成了五十年后的萨特。推而广之,当每个人被迫用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来认知自己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受到了他人的影响,甚至成为阻碍,从而改变个人的选择,这时,他人就变成了地狱。

在整本书中,萨特都在尝试用这样的思维来解读自己的过去,通过历史的境况来确定自己,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说明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找到他疯狂、他患上神经症的起因。剖析自我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还试图将一代人的命运解释清楚,将人生经历中的偶然事件变成为某一特定目的的必然。

另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也变成了萨特写作的主题。《文字生涯》中有一段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很好地证明了萨特的观点。在这个家庭中,外祖父“除了在关键时刻,并不想念上帝”,而外祖母则“什么也不相信,只是由于怀疑一切,才使她没有成为无神论者”。他们对于上帝的反应,甚至没有对死神的反应强烈。

最后,他也对自己曾经坚持和信仰的主义做了反思。即使他的存在即是为了写作,写作也无法成为他改变世界的利剑。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和失败的教训后,他不得不承认,写作在大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他终于明白,文学不是一切,文学也不是“狗屁”,但是“文学救不了世,也救不了人,它维护不了正义”。即使抛弃文学投身政治,也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政治活动和思考,此时的萨特认识到,任何活动都有它的限度,于是他决定放弃幻想,心明眼亮地看清自己的任务,选择一个能够彻底拯救自己的事业。

萨特这本自传性小说从50年代开始写初稿,中间经过了十年才最终成书。在最初的稿子里,小说名叫“无立足之地的让”。彼时,醉心于政治运动的萨特满心期待着信仰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因此小说中充满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分析的方法也非常僵硬。而且,由于他每天忙着写各种政治评论和反对文章,根本没有时间写自传,初稿被一搁再搁。

十年后,经历过思想转变的萨特重新提起笔来,将初稿改写成一部文学性特别强的作品。他特别设计了作品的风格,对小说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采用了独特的描述方式。他没有将自传写成单纯的回忆录,让毫无意义的逸闻趣事充斥读者的视野,也没有单纯地议论、分析思想的变化经历,而是将哲学、心理、体验和分析穿插在了简单的故事里,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精心的安排。

在一百多页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个段落都可以看到萨特对遣词造句的讲究,也能从中看到他的用心。他喜欢在故事的叙述中埋入一些暗示、一些含蓄的讽刺和一些意在言外的东西,让分析和说理显得自如而不突兀,还喜欢将一个刻板、严肃的道理通过几句俏皮的调侃阐述出来。正是由于萨特在小说的各个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工夫,才让它能打动读者、迷住读者。评论界甚至有人说,《文字生涯》的精彩程度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可比。

和萨特大部头的哲学著作相比,《文字生涯》更像是大作家忙里偷闲的一段小品文。但是,正是它纤细入微、玲珑剔透的一面,让读者看到了大哲学家平凡、可人的一面。因此,《文字生涯》成为一部令人兴味盎然、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学作品,也成了读者了解萨特其人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所在的部队——第一分区,也传遍了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在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高度地评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续下去,发扬光大。”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位烈士,一分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会上宣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的训令,训令要求全区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战斗的胜利来纪念他们。
  • 王莽

    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本书基于史料又不拘泥于史料,既引用历史文献,又运用文学手法,讲述了出生于显赫世家却又遭幼年丧父,笼罩在王氏阴影下的王莽如何从守拙、礼贤、奉公到上位、遭黜,进而蛰伏、隐居,克己、再上位,到又一轮勤俭、谨慎,大权在握,结交儒士,培植势力,自我膨胀,予取予夺,从“安汉公”到“摄皇帝”,篡位当真皇帝,改制天怨人怒,导致群雄并起,走向覆灭的全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有血有肉的多面王莽及其走向自我毁灭的人生。
  • 一枕荒凉如旧梦

    一枕荒凉如旧梦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一枕荒凉如旧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旋、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唐云传

    唐云传

    《唐云传》是“图文版艺术家传记”系列之一种,是画家唐云的传记,本书较为完整地记叙了唐云的一生。画家唐云从在杭州出生,到在上海去世,一生八十余载,历经战乱和政治运动,是他的处事豁达、待人热忱的心性使他渡过了各种磨难,也促使他在时代的变迁中寻求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得以推陈出新。作者在书中全面展示了唐云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唐云以画、酒、佛、茶的不解之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叙述。
热门推荐
  • 乾隆是我男朋友

    乾隆是我男朋友

    乾隆来到了2020年碰上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胡思涵,他们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 今聚三世

    今聚三世

    这是一个修真断层的时代。这是一个古修真与科技修真碰撞的时代。这是诸天各界久违的和平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三世的我碰撞到了一起。前世的我武力无双,吊打各界,各界强者都以他为首。后世的我绝代智囊,号令天下,天下之人都听他调遣。今世的我……算了,不说也罢!
  • 苍之悟

    苍之悟

    众生芸芸可分三界:人、鬼、仙,千年之前妖孽横行人界,人界大能协力抵御了此大劫。千年之后,大劫再现,方寸山小道士云天因此卷入红尘,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同时也渐渐地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 傲世逆龙

    傲世逆龙

    世家子弟苗天在一次游玩中,突逢天现异象,不巧被从天而降的一道惊雷劈中...从此,他的命运就因这道天雷而改变,朋友、家人、爱人,都将因他而改变,他到底应该何去何从?上天?入地?他到底该如何去改变他的命运?.........
  • 昌卿哥漫游记

    昌卿哥漫游记

    本故事纯属虚构,以科幻为基础,以青春校园为线索,以穿越时空为灵魂。超级科技,未来世界,过去世界,古武机甲等兼而有之。都市生活,商海官场,黑道社会等一应俱全,是一部综合性小说。清纯可爱的校花、时尚妩媚的警花、威武霸气的军花,更加有风华艳丽的模特、性感尤物的空姐,以及各种类型的极品洋妞,从此开始了美妙的生活…小说交流群243758791喜欢的书粉们别忘了投票、推荐、收藏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俗游记

    俗游记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只是为了遇见不同的人,为了看见不同的风景。本文一名未婚宅男在异世界旅行的故事。
  • 冷傲魔君:霸宠绑来妃

    冷傲魔君:霸宠绑来妃

    逛街也能遇到打劫的,林若表示很无语。看着站在面前的男人,林若表示很无奈。不就多管了个闲事么,有必要绑她过来么?“大哥,我没得罪你吧”“有人花钱买你命”...............你确定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我介意多个同伴”“我不介意多个娘子”.林若猛翻白眼..........据说谁想与她同行?先问帝邪答不答应。管你是皇家皇子,还是门派掌舵,近她者,先丢出去再说。林若不解,当初冷酷高傲的男神,去了哪里?能否让他回来。
  • 凤女为尊:第一召唤师

    凤女为尊:第一召唤师

    凤云烈,前世神童少女曲初雪意外魂穿进入四国大陆,凤云烈是凤家废材,灵力、召唤能力统统没有,不过废材又能怎样,九条魔兽一样驾驭,看她怎样艳惊四国大陆。君王轩辕幽煞魅眼一挑,“云烈,我准你做我的皇后!”“哼,你打得过我再说!”君王怒严硬上弓,废材三小姐怎样逆转,擒获俊美君王心和人,傲视成为四国大陆上的最年轻的天才召唤师,如何抱得美男归!!
  • 武动星碎

    武动星碎

    他?十三岁父母双亡。他?含泪叫天不公。他?他是谁?——辰尘。让我们看辰尘手持【武修宝典】称霸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