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1800000019

第19章 地道的美国风格——辛克莱·刘易斯

193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主要作品:《大街》、《多兹沃兹》、《埃尔默·甘特利》、《阿罗史密斯》、《巴比特》

我本认为,他应该能推断出下面的结论:“虽然我个人不喜欢这个人的作品,然而瑞典学院挑选了他是出于对美国以礼相待,其根据是因为美国人不再是这样一个部族了:乳臭未干,尚在边远的地带四处游荡、太不开化了,以至畏惧批评,美国人已是一个成熟的民族,能够冷静老练地思考对其所生存的大地进行的任何剖析批判,无论这些剖析批判是多么带有嘲弄性。”

——诺奖演说《美国人对文学的恐惧》

是的,为我个人,我绝没有任何可以想象到的抱怨要发泄。在美国,工业主义,金融学和科学繁荣昌盛,然而只有建筑学和电影这两门艺术还算景气并受人尊重。因而要说不满,我是为整个美国文学,为美国的文学的地位而颇感不满。

——诺奖演说《美国人对文学的恐惧》

巴比特夫妇很严肃。他们在策划去缅因的事。巴比特太太满脸堆笑地试探说:“工作了一冬,保罗是不是跟乔治一样觉得很累?”这时候,齐拉想起一件不舒心的事;当齐拉·里斯林想起不舒心的事,觉得自己受到亏待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停顿下来,非对这件事作出处理不可。

——《巴比特》

这是一种单调乏味,整齐划一的生活背景;是一种慢条斯理的言谈举止;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体面而对精神的一种严格约束;这是一种自满自足——安安稳稳的死者的自满自足,他们瞧不起活人要走个不停。这是对真正美德的否定。这是对幸福的取缔。这是自找的,自己加以辩护的被奴役状态。这是造神的愚昧。

——《大街》

她知道他们在欢迎她。他们的双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喊叫,他们亲切的目光,都征服了她。她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啊,谢谢。”有一个男人冲着肯尼科特大声嚷道:“我把汽车开来了,送你们回家,大夫。”“好的,萨姆!”肯尼科特喊道,然后对卡罗尔说:“我们上车吧。那边那部大‘佩奇’车。他还有艇呢,真的!”

——《大街》

作家小传

辛克莱·刘易斯,1885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索克中心镇。他的父亲艾德温·约翰·刘易斯是一位乡镇医生。他是家中第三个儿子,后来,其中一个哥哥克劳特继承了父业。刘易斯母亲在他6岁时去世,第二年,父亲娶了继母伊莎贝尔·华纳。继母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女人,刘易斯非常不喜欢她,甚至从来没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

从小,刘易斯身体瘦弱,性格孤僻,被邻居们认定为古怪的孩子,同伴都嘲笑他,愚弄他,因此,他的童年是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的。童年的经历让他对索克中心镇的生活充满厌恶,一旦找到机会,他就会试图逃离这个庸俗、偏狭的地方。

17岁时,刘易斯终于找到了离开家的机会,因此,他没有进入明尼苏达大学,而是去了东部,准备考耶鲁大学。经过半年的预科学习,他顺利地进入耶鲁大学。在大学里,他依旧是各种社团活动的局外人,除了少有的几个朋友之外,他每天都是独自一个人。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作为大学里的低年级生,他就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能,并在《耶鲁大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关于圆桌骑士兰斯洛特先生的诗歌。到了高年级,他已经顺利进入这份杂志的编辑部任职。

在耶鲁期间,刘易斯曾经一度离开学校,到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创办的社会主义居民试验区和纽约、巴拿马等地旅行。为了寻找写作谋生的机会,他曾经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工作。后来他重返学校,并于1908年毕业。

毕业后,刘易斯先在出版公司工作,并在业余时间创作。两年后,他到了纽约做编辑。191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步行与飞机》,这是一部历险的故事,是专门为儿童写的。三年后,他陆续完成的四篇故事获得了一千美元的稿酬,这时他开始感觉到,他或许已经可以放弃工作,靠小说创作养活自己了。

1914年,刘易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们的雷恩先生》出版。随后,他正式辞去了编辑工作,专门从事写作。在20世纪初的十年间,刘易斯写了大量的作品,不过大多是浪漫气息浓厚的通俗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这段时间只能算作学艺阶段。

刘易斯虽然其貌不扬,又笨手笨脚的,但在婚姻生活上却并非无所作为。1914年,29岁的刘易斯娶了第一位妻子,后来离异。1928年,43岁的他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这位妻子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专栏作家和女记者多萝茜·汤普森。可惜,他的两次婚姻最终都以离婚告终。刘易斯52岁和多萝茜分居,五年后离婚,从此孑然一身度过了晚年。

进入20年代,刘易斯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1920年,他凭借《大街》一举成名,随后陆续出版了《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这三部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巴比特》称得上他的代表作。

小说《大街》以一战前后的美国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子卡罗尔嫁到小镇上,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太太之后发生的故事。卡罗尔是一位城市的知识分子女性,毕业后跟随丈夫回到美国中西部的戈弗普雷里镇。当她来到小镇时,对一切都充满了热情,她试图用城市的生活方式来改造被保守传统束缚住的小镇。

经过一番尝试后,她发现自己的思想和小镇的现实格格不入。她面对的是一种所有人习惯多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植入了疯狂而可怕的顽固意识,在这里,人们缺乏教养,搬弄是非,急切地向往物质主义。

卡罗尔无法驱散小镇的沉闷空气,觉得快要窒息了。无奈之下,她带着孩子离开了小镇,去华盛顿寻找工作,想要过独立的生活。当她来到华盛顿,发现大街上行走的人不过是数量更多的“戈弗普雷里人”,这一次,她的希望彻底幻灭了。最后,她不得不再次回到小镇上,回到丈夫身边,继续面对那些令她心生厌恶却又无法改变的传统势力。

多少年来,美国人愿意相信,上帝创造了乡村,魔鬼创造了都市。经过刘易斯的描写,这种观念突然间被颠覆了。在《大街》中,中西部的小镇戈弗普雷里代表着美国的巨大现实,而卡罗尔与小镇之间的冲突则预示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怀疑和背弃。

刘易斯以家乡索克中心镇为原型,用辛辣的笔触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嘲讽。因此,《大街》的出版引来了保守派的攻击和指责,在美国也引起巨大争论。有趣的是,虽然有的人赞美他,有的人诋毁他,但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会去买他的书。

《大街》在两个月里销售了5000多册,一年内重印了28次,两年里突破了30万册,如此火爆的销售成绩被称为“20世纪美国出版史上最轰动的事件”。《大街》不仅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获得了评论家的好评,还成为当时堪萨斯州各级学生的必读教材。

1927年,刘易斯创作了长篇小说《埃尔默·甘特利》。刘易斯借着这个宗教骗子的故事继续探讨他关心的社会问题,揭示当时宗教生活的虚伪和混乱。埃尔默·甘特利向来以酗酒闹事闻名于大学校园,一夜之间,他竟然弃恶从善,成了神学院的学生。由此,教会将他的案例作为宗教育人的样板,各处宣传。

埃尔默毕业后,顺利地当上了牧师。然而,他本性难移,在教会里继续酗酒、偷情,甚至和情妇一起布道。他利用布道的时间向教友募捐,抓住机会大发“宗教财”。同时,他用各种手段来表现工作业绩,处理掉了解他底细的人。因此,没有人知道他丑恶的灵魂和卑鄙的手段,最后,他成为纽约最优秀的牧师,从此官运亨通。

1929年,刘易斯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多兹沃兹》。“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刘易斯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刘易斯发表了名为《美国人对文学的恐惧》的获奖演说。他在演讲中精辟地论述了文学与学院、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肆批评了美国社会的拜金和虚伪。演讲中推荐的三位美国作家,也在之后几年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之后,刘易斯告别了关注社会、讽刺现实的写作,导致作品渐渐缺乏浓度,写作技巧也较以前逊色。1935年的《不会发生在这里》和1947年的《王孙梦》已经无法达到《大街》或《多兹沃兹》的水平了。晚年里,虽然他一直在努力恢复20年代的才华,却屡屡受挫。

1949年,心力交瘁的刘易斯离开美国,独身一人前往意大利。两年后,因心脏病突发在罗马近郊去世,享年66岁。

作品赏析

巴比特

小说的主人公乔治·巴比特是美国中西部城市泽尼斯市的一个地产经纪人。他住在城市的高等社区内,拥有一幢人人称羡的现代化房子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巴比特的生活舒适,事业顺利,无论是买卖经营还是社交活动,他都应付得得心应手。

有一天,巴比特突然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对眼前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他和朋友保罗一起去漫游,尝试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为了追求心目中“真正的生活”,巴比特投身到自由主义者的阵营中,整天和一群玩世不恭的人寻欢作乐,在旅途中,他甚至染上了革命情结。

然而,自由主义分子的名声使他丧失了社会上显要人物的支持,他的企业和买卖也即将陷入僵局。他无法承受这种失去他人的关注、被社会冷落的生活,在妻子的劝说下,巴比特重新回到泽尼斯市,继续用进取的态度投入工作和社会活动中。

当巴比特重新回到传统的势力范围,恢复了保守派的政治立场,他又变成了一个思想空虚,毫无个性,满嘴陈腔滥调的市侩之徒。他帮助一位朋友竞选市长,还做成了几单成功的房地产生意,后来他被选为“促进俱乐部”的副主席,成为泽尼斯市的一位要人。

然而,巴比特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心,越来越谨慎。他对权贵阔佬巴结逢迎;对同事平辈虚与委蛇;对下属和普通人虽然心里瞧不起,表面上也不露声色;对离经叛道之举,敢想但不敢明做;对看不惯的事,敢怒而不敢直言。当他的好友保罗犯罪身陷囹圄后,巴比特的精神一度陷入抑郁。

最后,他将追求个性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对儿子和女友尤妮斯未婚同居的行为公开表示赞同。巴比特对儿子说:“别害怕家里人。不要怕,即使是整个泽尼斯也不要怕。也不要害怕你自己,不要像我以前那个样子。勇敢地干吧,老朋友!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在小说中,巴比特这个人物是刘易斯嘲讽的对象。作为自鸣得意、市侩气十足的地产商人,巴比特显示出一副公正、诚实的模样,实际上却时时刻刻算计着别人的钱财;自诩是堂堂大学毕业生,抱怨那些只看物质,看不到精神和智力的庸俗之辈举止失当,他却在社交场合上言语粗俗,行为不堪;表面上对爱情忠贞,对妻子体贴,心里时刻惦记着别人的妻子,敢想而不敢为。刘易斯用细致的笔墨刻画了虚荣庸俗、愚蠢可笑的巴比特这一形象,嘲讽所有美国商人的同时,也抨击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精神实质。

《巴比特》一书销量甚高,影响极广。从此以后,主人公巴比特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Babbitry”(巴比特式的)一词则变成英语中用来形容市侩实业家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虚荣势利、偏颇狭隘的专有名词。

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政治上,保守主义占据着绝对优势,自由主义被看作是离经叛道;在思想上,创作者的迷惘和“文化荒原”成为典型现象;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上的人们挥金如土,同时创造着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因此,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成了当时的社会主流,实用主义从这时开始深入人心。于是,读者可以在《巴比特》中看到中产阶级商人的虚伪和狡诈,也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物质崇拜和商业文化的发展。

在商业文化浓厚的社会中,利益必然成为社会生活的指导原则,巴比特在工作上、在社会交往中也奉行这个准则。在业务上,他和泽尼斯市的公交公司组成合作伙伴,利用公交公司的内部消息来购买地皮,赚取其中的差价后双方分账;在社交上,他对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人曲意逢迎,对事业无成,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敷衍了事。

这一点,从他对大富翁麦凯尔维夫妇和老同学埃德·奥弗布鲁克完全不同的态度可以窥见一斑。巴比特曾经几次邀请麦凯尔维夫妇到他家共进晚餐,结果不是被推辞,就是被推迟日期。最后,麦凯尔维夫妇终于前来赴宴,却迟到了十五分钟。一场毫无生气的晚宴结束后,麦凯尔维夫妇找个理由走掉了,临行前麦凯尔维先生随口说了一句“哪天请你们吃午餐”。巴比特夫妇对此抱着莫大的希望,却不知道,麦凯尔维夫妇正在忙着巴结一位爵士,根本没有时间理他们。

在巴比特夫妇等待着麦凯尔维夫妇的邀请时,巴比特的老同学埃德·奥弗布鲁克再三邀请他们去吃晚饭。他们心知埃德·奥弗布鲁克是想巴结这位老同学,于是再三推辞,后来又几次推迟日期。当巴比特夫妇终于决定赴宴时,表现得和麦凯尔维夫妇如出一辙。他们故意迟到了十几分钟,在晚饭后推说有事先走。临行前,巴比特学着麦凯尔维先生的口吻说“哪天请你们吃午餐”。

这一前一后的鲜明对比,将巴比特唯利是图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巴比特这个人物在艺术上的价值正是来自于这种真实的描写。除了在这种对比强烈的事件上对巴比特进行嘲讽,刘易斯对巴比特的生活细节也没有放过。

第七章中描写了巴比特在家时的状态:“在家里,巴比特从来就没有专注地看过东西。在交易所他倒是很投入,可在家里,他两腿交叉地放着,动个不停。看到有趣的东西时,他就把最佳的,也就是最好玩的段落读给太太听,要是吸引不了她,他就咳嗽,抓抓脚踝,挠挠右耳,将左手大拇指插进马甲口袋里,把镍币弄得咔嚓咔嚓响,旋旋雪茄刀,转转表链一头的钥匙,打打哈欠,揉揉鼻子,没事找事干。跑上楼去换上拖鞋——那双暗褐色、形状像中世纪鞋的高雅拖鞋。又跑到地下室,从大储藏柜旁边的桶里拿上来一个苹果。”

刘易斯用饱满的激情描写着巴比特每一个无聊的举动,每一段没事找事的生活。正是这种生活原貌的真实呈现,让巴比特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一个类型化的人物,而是一个个性丰满、内心复杂的人物。他有着商人追逐名利的本性,将对名望、地位和金钱的追逐变成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准则;然而,在交易、奉承、显示地位和金钱的场合之外,他却是一个百无聊赖、空虚寂寞的人。

当然,刘易斯在对巴比特这个人物极尽嘲笑和讽刺之余,还是留了一点恻隐之心。刘易斯想要指出,巴比特的虚伪可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任何一个富有个性的人,想要在当时的社会模式下生存,就不得不放下坚持的自我,按照环境随机应变。从这一点上,刘易斯再一次将视角对准美国社会,发挥他揭露社会黑暗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传奇大将陈赓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传奇大将陈赓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恶魔下场

    恶魔下场

    本书分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流落维也纳街头的三流画家、摒弃俸禄投身政治的高级掮客、年少轻狂多次被驱逐出境、武士道造就的狂人军官等。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热门推荐
  • 少将独霸冷妻

    少将独霸冷妻

    她冷淡柔弱,六年的努力,为了也不过是想要得到心里那个人的一点位置,她认为爱就要爱得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付出。可是他说他永远也不会爱上她,他说养她是因为她有利用价值,他说他要把她送进另一个男人的怀里。终于,她累了,想逃离了,她会把命还给他,因为她不再爱了!
  • 南征路上

    南征路上

    简介还没想好,女追男的故事吧。那啥,先凑够二十个字吧。
  • 我师父林正英是僵尸

    我师父林正英是僵尸

    高三学生丁力穿越到《僵尸先生》剧组里面,成了秋生的扮演者,整个剧组在荒郊野外拍摄,丁力却意外发现他的前身秋生已经莫名其妙地死了,接下来,群众演员一个接一个莫名其妙地死去,编剧大黄和二黄莫名其妙地死了,任老爷的扮演者发疯要杀人,简直成了活僵尸!文才莫名其妙长出了獠牙,生出了绿色指甲...活人一个一个离奇死去,僵尸却一个一个多起来了,一个一个诡异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整个拍摄基地,弥漫着恐怖气氛,是谁杀死了这些人?谁又能拯救这里的人们?秋生(丁力穿越)一心想要当演员出名,为求真实效果,不愿用替身代替画符等,拜师九叔,努力学习茅山派功法,全部真实拍摄,却因此意外激活了天师系统!逗比搞笑的家伙文才!人间天使女一号任婷婷!功法魔力深不可测的九叔!决战僵尸鬼怪的穿越者秋生!视财如命的赶尸人,四目道长!为追求真实意境冒死抢拍的制片人!为圆演员梦,死了也要回来拍摄的鬼新娘董小玉!
  • 公交车上的他

    公交车上的他

    “你好!可以加个微信不?”这个话,在公交车上陈歆婷始终都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给表现出来,直到多亏自家弟弟的助攻。后来他们真的在一起啦。可是还是有好多困难让他们无能为力。
  • 主角太浪怎么办

    主角太浪怎么办

    王司徒穿越了,一体双魂的那种,但令人疑惑地是:说好的一体双魂为什么我俩分开了?为什么你这么强我却要从头开始?为什么你旁边有个金毛萝莉?为什么我这么衰?为什么我的周围都是强壮的抠脚大汉和伪娘?
  • 极品教官:与校花一起的日子

    极品教官:与校花一起的日子

    他从枪林弹雨的尸体堆里爬出来,被派到美女们身边成为了一名教官。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是消磨斗志的温柔乡,还是他的另一个绚丽舞台?一个新的环境,一种新的成长,最够味的兄弟,最辣的美人儿,且看极品教官,如何驾临校园,纵横花都。
  • 全人类NPC

    全人类NPC

    地球破碎,人类无依。宁九在这个新世界,被评为史上最优秀毒奶大王。宁九露出自己的真香表情:“不要拦我,我就小浪一把。”
  • 巢林笔谈

    巢林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恋爱集

    青春恋爱集

    青春疼痛,谁能避免同级毕业的五个女生,安夏,孟蕊,郎佳,易蓝兮,楸笙儿,在面对自己奇特的人生,一路坎坷,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结局。本书共五个板块,更新时间不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