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1800000003

第3章 用文字诠释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

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主要作品:《青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简述地狱之行》、《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

阅读与书籍曾是常规教育的一部分。当老人与年轻人谈话的时候总爱了解他们受过多少教育,读过多少书,因为年轻人知道得太少。让我们回想一下那句古老的格言:“不读书不是一个完人。”阅读使人全方位地接触信息、历史和各种各样的知识。

——诺奖演说《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我们拥有语言、诗歌和历史的遗产,它永远不会枯竭。我们有丰富的故事遗产,由讲故事的人为我们保留。这些人有的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有的我们不知道。

——诺奖演说《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这会儿摩莉看上去真像苏格大娘,即马克斯太太,那是她俩都曾求诊过的一位从事精神分析疗法的女人。她俩从那一套庄严而令人不快的仪式中所感受到的种种隐讳都体现在“苏格大娘”这个亲切的称呼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称呼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尽管它令人厌恶地联想到一切不道德的东西,但却实实在在地表示了某种传统的、根深蒂固的、保守的生活方式。

——《金色笔记》

他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在此地学校的所见使他震惊得患了抑郁症,难以恢复过来。这所学校像其他的学校一样,是在独立后建立起来的。一排四间砖砌的大教室,直接砌在沙泥上,一,二,三,四,顶头的半间是图书馆。教室里有黑板,我的朋友把粉笔放在衣袋里,否则便被偷走了。学校里没有地图或地球仪,没有教科书,没有练习簿,没有圆珠笔。

——《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

他们不应当那样与世隔绝,因为那样做就等于在每个人脸上打了一记耳光;他们有什么值得神气活现的?哦,说真的,过着那样的日子,有什么可神气的呢!那小笼子一般的房子,临时住住还说得过去,但决不能作为永久的住所。可不是吗,有些土著黑人的房子也抵得上那种样子(谢天谢地,这种土著黑人并不多):白人住得这样简陋,当然会给人们留下很坏的印象。

——《青草在歌唱》

自从她到法国以来,她不断地写日记。还有她的音乐,即使没有日记,音乐也会向我们透露关于她的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画像,不仅仅是一位有才华、有魅力的妇女,而且是一位身不由己地令人困惑和带来挑战的人物,一位终身使人议论纷纷的人物,一位虽然并不试图吸引男性而男人们总是要爱上她的人物。

——《又来了,爱情》

作家小传

多丽丝·莱辛,原名多丽丝·梅·泰勒,1919年生于伊朗西部一个英国殖民官员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帝国银行的职员,后在一战中残疾。

1925年,五岁的莱辛跟随父母迁居非洲的英属殖民地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南部。她的母亲受到了当时“种植玉米能致富”潮流的鼓励,并且想要用英国社会的先进文明改造当地土著人野蛮的生活方式。可是莱辛的父亲对此并不积极。

当全家人开始在一块四公顷的土地上耕作时,辛苦的劳作并没有让他们获得好的收成。此后二十多年,莱辛一家人都在贫困和绝望中度过。多年后,当莱辛回忆童年生活时,将那段时间描述为“快乐与痛苦动荡交织的混合”。

莱辛的母亲希望将她培养成有教养的淑女,因此对她特别严厉,把她送到了一所天主教学校接受教育。可是,莱辛在那里并没有得到成为淑女的培养,相反地,学校里的修女们只会用那些地狱、诅咒之类的故事恐吓她。后来,莱辛离开天主教学校,进入了市内的一所女子中学,不久因为眼疾而退学。此时,莱辛13岁,她的正规学校教育到此结束。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她不得不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自学。

莱辛15岁时,离开家去当保姆。在雇主的家里,她阅读了一些关于政治和社会学的书籍,并开始写一些故事,其中两篇还发表在南非的杂志上。到了16岁,她便开始尝试各种工作,包括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这段时间被莱辛描述成“地狱般孤独”的日子。

1939年,莱辛和一个叫作法兰克·韦斯顿的男人结了婚,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婚姻持续不久,莱辛便离家,后和第一任丈夫在1943年离婚。二战期间,莱辛遇到了来自德国的难民戈特弗里德·莱辛,两人在1945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莱辛从这时开始使用多丽丝·莱辛这个名字。1949年,莱辛再度离婚,并且带着幼子移居英国。1979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在一次叛乱中被杀。

1950年,莱辛移居伦敦,并加入英国共产党,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政治运动。当时,莱辛带着幼子从非洲一贫如洗地出来,行李中除了一卷《青草在歌唱》的手稿,什么都没有。这部小说取材莱辛跟随父母在罗德西亚境内的生活,通过讲述一个白人农场主妻子和她黑人男仆之间的故事,探讨了白人与黑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表现出非洲殖民地复杂交错而尖锐对立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1950年,小说在英国伦敦出版,迅速得到批评家与读者的好评。莱辛一举成名,从此登上了英国的文坛。

不过,由于莱辛的作品中大量地批判社会和政治,不遗余力地鞭挞种族隔离制度,导致罗德西亚和南非政府都将她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物”。从1956年起,她就被禁止前往南非地区。直到1995年,南非的白人政权倒台后,莱辛才得以返回阔别三十多年的第二故乡。

《青草在唱歌》大受欢迎之后,莱辛陆续发表了《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即1952年的《玛莎·奎斯特》、1954年的《良缘》、1958年的《风暴的余波》、1965年的《被陆地围住的》和1969年《四门之城》。在这五部曲中,莱辛展示了一位在罗德西亚长大的白人妇女的人生求索,在女主角醒觉与解放的同时,又弥漫着绝望与宿命的色彩,笔触诚实细腻,风格偏向于印象主义。

在写作五部曲期间,莱辛完成了文学生涯中的代表作《金色笔记》。《金色笔记》帮助莱辛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与此同时,全球数百万人将这本书当成了女性独立的教科书,并且成为当时拥护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作。多年后,莱辛由于《金色笔记》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最年长的女权主义“代言人”,她却无时无刻不想摆脱这个恼人的头衔。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来奖赏,这对于莱辛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荣誉,同时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莱辛并不希望被视为“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她说:“女权主义者希望从我身上找到一种我其实并不具备的东西,那种东西其实来自于宗教。她们希望我能说这样的话:‘嗨,姐妹们,我与你们同在。我们共同战斗,为了迎来一个再也没有臭男人的金色黎明。’她们发表的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宣言无聊至极,但那正是她们想要的。我对她们无比失望。”

如今,莱辛非常谨慎地否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尽管如此,许多妇女仍然视她为女性榜样,认为她是女权主义者。实际上,经过多年对现代女性的观察,莱辛已经不再相信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革命”是一场纯粹的、永久性的胜利。她说:“我不喜欢60年代,我不喜欢女性那时的所说所为,比如她们吹嘘和多少男人睡过觉。”在莱辛看来,与其说鼓吹那些意识形态的东西让女性觉醒,不如将女性解放归功于技术的应用。“避孕药片和洗碗机的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莱辛说。

进入70年代,莱辛放弃了熟悉的殖民地题材和印象主义的写作风格,选择了超越理性的领域,将笔锋转向了科幻小说。1979年至1983年,莱辛推出了宇宙空间五部曲,包括《希卡斯塔》及《天狼星试验》等。故事内容集历史、科学、政治、神话、寓言于一体,写出了她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有意思的是,尽管莱辛本人对这类题材兴致勃勃,甚至不愿称其为“科幻小说”,许多批评家还是认为这个方面是她的弱项——如果莱辛没有涉足科幻,也许早就可以摘下诺贝尔文学奖。

莱辛笔耕五十多年,是位多产的作家,作品风格也几经变化。有前期的批判写实,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迷思,更有晚期的“内太空”探索。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或者说,她偏爱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活支离破碎的女人。与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是,莱辛并没有局限于感性的情感题材,她不诗意、不哀怨,相反,她咄咄逼人、一针见血,正是这样,才拉开了她与其他女作家之间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莱辛还是一名猫痴。她曾经写过《特别的猫》和《猫语录》这种以猫为中心的作品。其中,《特别的猫》内容取自莱辛在非洲的童年生活,书中莱辛细数曾令她快乐和忧愁的猫,用她细致的观察书写了猫的生命景观和独特个性。

作品赏析

金色笔记

1962年,《金色笔记》在英国出版,一举奠定了多丽丝·莱辛在西方文坛的地位,这部小说也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整本书由一篇题为《自由女性》的小说开场,穿插着主人公安娜几本不同的笔记,讲述了安娜人生中各个阶段的故事。个人经历的故事必然是具有时间性的,作者却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关系,将故事分成了五部分,每部分之间插入黑、红、黄、蓝、金五种笔记,分别表现安娜生活中的不同方面。

在这五种笔记中,黑色笔记用来描写安娜在非洲的经历,她年轻时参与的政治团体,讨论过的理想,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记录了她的政治生涯,从她兴致勃勃地进入英国共产党一直到对共产主义理想幻灭的过程;黄色笔记是安娜作为一个作家,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创作的故事;蓝色笔记则是安娜的私人日记,记录了她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轨迹;最后的金色笔记则是安娜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虽然她依然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却渐渐寻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自我。

小说一开篇,就是一个自成一篇的小说,叫《自由女性》。“自由女性”指的就是安娜和她的朋友莫莉,这个独立的单元主要围绕着她们的生活展开。安娜是一个作家,刚刚三十出头,就已经凭借版税收入独立生活,在伦敦拥有房产,并且可以招租房客。正如她的一位同事所说:“人类中的大多数还是有经济担忧的,你幸运地已经摆脱了后顾之忧。”

作为单身、经济自主的女性,安娜不必为了生活苦恼,更不用为了没完没了的家务担忧,这样的处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对问题超然的态度,比如她可以积极地参加共产党党部的工作,哪怕只是做一名不拿薪水的党内自由知识分子。

安娜成了共产团体中的中产阶级,摆脱了生活的琐碎,却无法摆脱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在私生活上,像她这样的“自由女性”可以说是进退维谷。她们不愿做贤妻良母,却没能彻底摆脱渴求保护和依傍的心情,因此招来的男人都是清一色的有妇之夫。她们随时遭受男人背弃或不忠时的失落,又要适度地应付那些家有妻儿、事业有成的体面男人,以满足内心对情感和欲望的期待。或许因为这种独特的“女性体验”,让安娜没能从舒适的物质生活中得到解脱,反而时时刻刻在自我观察和反省,试图写出更普遍的人性。

养育子女是单身女子的又一挑战。安娜的女儿没有因为母亲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而感到骄傲,反而讨厌母亲的所作所为。她一心想要反其道而行之,上寄宿学校,从众随俗,想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正常人。莫莉的儿子在她一厢情愿的教育下,继承了母亲的激进思想和批判精神,也继承了她的惶恐和疑惑。他有时愤世嫉俗,有时消极绝望,甚至企图自杀,以达到彻底消灭悲观的目的,最后造成了双目失明。

安娜在关注世界,关注政治和自身理想的同时,深深地被困在了重重矛盾之中。有时人格分裂,有时无所适从。于是,她求助于一位绰号唐大妈的心理医生,向她倾诉自己的焦虑,讲述各式的梦境,试图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从安娜每次和唐大妈的交谈中可以发现,这个心理医生除了告诉安娜她有人格分裂倾向之外,什么都没做。

安娜求助无门,索性将内心的世界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二十三岁在南非讨论共产主义的安娜、求助精神治疗的安娜、长期作为第三者的安娜、四十岁从党组织中脱离的安娜、作为单身母亲依靠版税生活的安娜,然后用不同的笔记本来记录,以探寻内心中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不过,最终像安娜一样的“自由女性”也没能找到最合适,或者说令自己最满意的生活方式。在《自由女性》最后一节中,安娜和莫莉像往常一样在厨房会面,她们又开始讨论未来的去向。直到小说收场,她们也只想到了一些妥协的、权宜的做法:莫莉准备和一名生意人结婚,她的儿子决定继承资本家父亲的产业,以财产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准备去夜校为少年犯人授课,并参加工党。对于这些,她们自己也持讥讽、怀疑的态度。很显然,安娜们的难题和危机都没有得到最后的解决。

不管结局如何,《金色笔记》一经出版,还是让那些备受禁锢的妇女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安娜这一形象的诞生,让那些欧洲的女权主义者开始集体抵制从小阁楼中成长的童年到相夫教子、烧水做饭的传统命运,并且开始关心起那些原本只属于男人的世界,比如说政治。

相较于大多数将青春葬送在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安娜是激进的,就像作者多丽丝·莱辛本人一样。不过,她的激进并不是鼓励女读者仇恨男人的世界,她只是用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表白:我走到今天,可以对你们,我的姐妹们,提出些什么忠告。正是这种像圣徒一样的力量,让原本尖锐而刺耳的女性主题变成了内向的、反讽的,甚至是自乱阵脚的结局。她没有叫喊“看看你们把我们变成了什么样子”,只是褪下衣装,以自己身上的伤痕慑住她的对手。

可是,政治是把双刃剑。它促使莱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人类的安危和疾苦,使她深度思考,但同时也把幻灭、荒谬和分裂砸在她面前。安娜经历的一切,就如同莱辛曾经经历过的那般。不过,和政治的关系还是让莱辛不同于其他人。对政治现实的大量提及消除了女性作家本身的阴柔气,它让作家的目光不仅限于两性间对峙,更看到了世界,看到了人类面对的某些共同的问题。

因此,梁文道评论《金色笔记》说:“一个经典的构成,大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是它能够完整地掌握一个时代的某种氛围。《金色笔记》在这方面来讲,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时代呢?至少让我们看到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欧洲的整个社会气氛。”

不得不承认,《金色笔记》内容非常震撼读者,本身承载的思想容量也值得受到推崇,但首先吸引评论家眼光的依然是作者精心编排的叙事结构。我们知道,现代派小说都喜欢用叙事结构来做花巧,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就把这种文字游戏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莱辛也巧妙地运用了网状叙事和拼贴的方法,将原本线性发展的故事变成了支离破碎的万花筒。

莱辛自己对《金色笔记》的形式颇感自豪。在给出版商的一封信中,她曾声称《金色笔记》是“一次突破形式的尝试,一次突破某些意识观念并予以超越的尝试”。小说面世后,各种各样的批评纷至沓来。有人说它宣传女权主义,有人说作者在演绎个人的生活体验。针对这些不得要领的评论,莱辛在于1964年发表的一次记者采访中说:“我对有关《金色笔记》的评论很恼火。他们都把它当作一部描写个人生活的小说——但这仅仅是小说的一部分。这是一部结构高度严谨、布局非常认真的小说。”

时至今日,即使没有莱辛声嘶力竭的呐喊,读者也能看到小说的重要含义。《金色笔记》形式看似散漫,故事其实是相互连贯的。作者相当于将一部六万字的短篇小说打散成五部分,然后插入各种不同的内容,直到将它变成了一部鸿篇巨制。莱辛的这种做法打破了以往按时序叙事的写作手法,巧妙地安插进主人公各期的日记、笔记,中短篇小说、心理治疗记录和新闻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了所处时代的四分五裂。

嗜好阅读离奇冒险和痴缠爱情的读者一定会对《金色笔记》的情节感到失望;略显平淡,甚至谈不上语言之美的日常口语也无法让读者体会到文学味儿。但是,莱辛却让作品在思想上超越了很多作家的世界观。如果说,《安娜·卡列尼娜》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红与黑》关注的是法国的社会风俗和思想意识,《金色笔记》却试图描写20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

同类推荐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虽毁誉参半却止于宫廷内斗,于民休养生息,可谓“明主”。吕雉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她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事业,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吕雉封王诸吕是她临朝后犯下的最大错误。因为她的封王诸吕而使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一度极为紧张,最后引发出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虐杀戚夫人和刘如意,表现了吕雉的暴虐和不仁。吕雉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商高、蔡伦发明造纸术、药王孙思邈、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替人做嫁衣的物理女王吴健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思维跳跃变化之快来不及钻牛角尖

    思维跳跃变化之快来不及钻牛角尖

    大叔的灵魂重生,竟然巧遇自己前世最思念的人。誓死守护爱情,掀我老婆裙子,打爆你。
  • TF之恋爱笔迹

    TF之恋爱笔迹

    写三個女生来到重庆上,因为巧合和tfboys在一个班了,→_→(别见怪,把tfboys写在一个班了)三個女生其中一个会魔法。。听起来有些.......三個女生遇见tfboys又会砸样呢?敬请期待。。此小说纯属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千骨番外之爱恋再续

    花千骨番外之爱恋再续

    本小说主要写花千骨重生后和白子画的事,她能不能原谅白子画吗?(本小说主要写画骨,作者我不会写卿骨,不会写陌骨)
  • 年年有余1又1

    年年有余1又1

    季年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喜欢吗?喜欢一个人应该是怎样的呢?
  • 我真的想回家

    我真的想回家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文科生,他以为靠着自己脑中的现代知识,就能轻松成为人生赢家。然后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顺便在大街上遛遛狗,调戏良家妇女的惬意生活……而事实上,他在这个古代世界过得无比凄惨!于是乎,他决定回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综上所述,这是一个混得不好的穿越客,在异世界艰难生存,然后努力回家的故事!希望本书内容,能给其他在异世界苦苦挣扎的悲催穿越者们,提供正确的回家之路……
  • 英雄无敌日志

    英雄无敌日志

    关于这部作品,我也酝酿了一段时间了。我欲将她写成一部讲述异世英雄无敌式生活的作品,而且主角会是一个学院法师。书的魔法体系可能会看上去与传统的英雄无敌不太一样,因为他会吸收一些遗忘国度设定的经验。初次写作的原因,可能作品会看上去生疏了些,只要各位读者不吝于意见,我便会尽力改进的。
  • 忘我有道

    忘我有道

    南历四年二月,这天早晨,天还没亮,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跑到了王寒父亲开办的天涯镖局,留下了一个储物袋。“我觉得吧,这趟镖或许可以接下。”“既然大家都同意,那这趟镖,我们天涯镖局接了。”……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平凡女孩开挂记

    平凡女孩开挂记

    平凡中的不平凡,命中注定的机遇,让一群平凡的人终将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新的机会意味新的开始,看大家如何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