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历春节刚过,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集团工业城内,就上演了一场“龙象共舞”的大戏——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集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即将收购有着“大象”之称的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的股权。消息一出,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两个多月后,三一集团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在德国埃尔西塔(Aichtal)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收购已完成交割!
“通过这次收购,三一重工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级品牌。”三一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向文波自豪地说。在许多人看来,这次来自马克思故乡的国际著名企业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携手,不仅意味着新的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的诞生,更标志着三一集团在企业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举世瞩目的一大步。
“三一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向文波的回答是: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给三一的国际化带来了强大动力。
志存高远拓展国际化视野
“党建强,发展强”,这是三一集团管理团队在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共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集团自组建公司以来便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加快公司国际化发展步伐。
国际化是企业、社会和国家发展创新的强大推动力,也是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正像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所说:“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一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三一的高层将国际化当做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如何才能赢得这场关键性战役,抢占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摆在三一高层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拥有诸多创新基因的三一集团,这一难题很快得到破解——“能不能把加强党建工作摆在与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放到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中来提升?”
这一设想很快得到实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设想的科学性、准确性。三一开始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世界开始接纳三一,而三一也正式融入世界。每当三一集团开设新的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党组织,做到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以党建促发展的模式,为三一开拓国际市场立下“汗马功劳”。资料显示,2011年,三一国际业务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目前,三一在全球拥有员工7万余人、党员5400余名,党委下设4个分级党委、6个党总支、59个党支部,三一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分公司都建立了党支部,集团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更令人动容的是,三一重工创始人——董事长梁稳根,心怀感恩,矢志不渝,18年不间断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2004年实现了入党的夙愿。
为了将集团所有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集团党委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为重点,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三一党建工作的若干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建设。
集团党委明确每年下拨100万元以上的党建专项经费;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各级部门均须建立相应的党组织;每个党支部均须配备党务专干;集团各级党组织每月须组织一次党员学习日。集团党委每月编辑出版《三一集团创先争优简报》,分发到海内外所有党员手中,在公司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先争优氛围;三一党委还建立了党建网站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分布在全球的公司党员实施国际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2011年7月1日,三一重工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而这恰好印证了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所言:“当我们将党的事业与三一事业融合在一起时,三一才真正找到了出路。”
凝心聚力造就国际化人才
尽管在国际市场初步崭露头角,但三一人深知,国际化的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人才的支撑。如何培养、引进国际化人才,成为三一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关键。
为破解这一难题,三一集团坚持把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集团国际化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国际项目等核心目标,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面向全球的胸怀集聚人才、以发展的舞台培养人才、以创新的机制激活人才,实现人才效用最大化,助推企业向国际化人才高地不断迈进。
集团党委创造性推出“三双”政策。以“双培”作为培养人才的孵化器,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以“双推”作为党建与企业管理的助推器,把优秀党员经营管理者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到管理决策层。以“双促”作为促进人才与发展的动力源,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
2010年,三一党委在中央党校开办党建学习班,对各基层党组织和公司高管80余人进行了全封闭的脱产培训。2011年,集团近400名优秀党员走到重要工作岗位,占提拔干部总数的35%。目前,三一董事会成员中党员的比例达56%,海外分公司党员比例达10%,“三一人物”、“岗位标兵”中党员比例达25%以上。杨志华是作为国际化人才引进到海外分公司的。在异国他乡,杨志华始终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承诺,为三一的国际化倾心尽力,2011年被推选为海外分公司副总经理。
“三双”政策将三一研发实力一举推向世界顶级,引领了行业潮流。曾几何时,中国市场的长臂架泵车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外能制造出来的产品,我们三一也一定可以研发出来,甚至要比他们做得还要好!”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易小刚牵头,三一组建了阵容强大的研发团队。2007年,66米长臂架泵车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世界关注,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举打破了国外对中国无长臂架泵车的“魔咒”。2009年,在易小刚的带领下,三一72米长臂架泵车横空出世,再次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11年9月,易小刚团队研制的8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下线,再次“笑傲群雄”,刷新最长臂架泵车的世界纪录,而这也标志着我国已经站在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最顶端。
文化引领打造国际化品牌
“自强不息、产业报国”,“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这是三一集团的文化精髓,也是三一人从不动摇的信念。集团党委以党的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倡导每一位党员从本职做起,从自身做起,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企业发展进步的荣光中。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三一的国际化战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公司管理层沉着应战,及时向社会和员工作出“不减持、不裁员、不降薪”的郑重承诺,董事长梁稳根带头只领1元年薪,全体董事主动降薪90%,此举不仅有力地提振了全体员工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为中国企业树立了勇担社会责任的典范,也让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
正因为三一集团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加强党建与打造国际化企业相结合,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灿烂的理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66米泵车、72米泵车、86米泵车、“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一个个庞然大物相继在三一下线,成为三一国际化道路上一座座引人瞩目的里程碑。三一集团先后获得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等殊荣。2011年,三一集团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荣登全球市值500强的企业。
崇高的理想,精良的产品,确保三一集团在抗灾救灾等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挑大梁。
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发生后,集团党委迅速向全体党员和员工发出倡议,向灾区捐赠资金和设备1800万元,组织志愿服务队,调配工程机械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并注资1500万元成立中国第一个灾后孤儿救助基金,建立灾后救助长效机制。
在国际救援上,三一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在北爱尔兰巨轮搁浅、智利矿工救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等全球重大事件中,三一集团都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参与国际重大救援,用责任和行动感动了世界。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在700米深的地下。历时69天的救援牵动了各国人民的心。在这场大救援中,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承担起吊救援舱的重任。在救援现场,这台拥有“神州第一吊”之称的巨无霸成了耀眼的明星。救援成功后,智利政府专门发来感谢信,感谢中国三一集团对智利矿难救援所作的贡献,信中说:“三一不仅是中国的三一,也是智利的三一,更是世界的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