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2600000032

第32章 施晓兰 196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施晓兰(1937.2—),江苏苏州人,196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贵阳卫生学校教学工作。1953年8月毕业于重庆市助产学校;1953年8月—1954年8月,进修于贵阳医学院解剖、生理中师班;1954年8月起先后任教于贵州省卫生学校、贵阳医士学校、贵阳医学专科学校、遵义医学专科学校、贵阳医学院;1972年6月—1974年12月,在011基地三○一医院担任护士班教学工作;1975年1月—1992年6月011基地三○二医院从事病理工作;1992年6月,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三○○医院从事病理工作。施晓兰是****党员,副主任医师,享有******特殊津贴专家。1960年,被评为遵义地区、贵州省、全国优秀教师,作为贵州省代表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并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从事病理工作以来,在医学核心期刊及省、部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曾任《航空航天医药》编委。多次荣获五好青年、五好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6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获贵州省卫生厅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12月退休。

1953年,施晓兰由重庆助产学校毕业后,经过短期解剖生理学进修,分配到贵阳卫生学校担任解剖学的教学工作,这对一个未满17岁的小姑娘来说,面对的困难很多,然而施晓兰能在工作中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刻苦专研,勤奋摸索,创造性地找到了替代福尔马林的标本液,既为学校节约了资金,又减少了福尔马林带来的腐蚀性,使同学们易于实习课的开展。

为了便于教学,施晓兰自己动手制作标本模型20多具。由于施晓兰的刻苦敬业,她在担任教学期间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多方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使施晓兰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1960年,施晓兰被评为遵义地区、贵州省、全国优秀教师,作为贵州省代表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并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受到了肯定与表彰。

1975年,施晓兰从事011基地医院病理科工作。病理科的工作,讲究的是坐得稳、守得住、积得多、断得准。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高温的石蜡包埋机,一坐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镜检……恶劣的工作环境,枯燥乏味的工作,没有一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心,是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的。但施晓兰从走进病理行业的那一天起,就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在工作中她谦和儒雅却坚韧不拔,热心接待病员,关心病员疾苦,认真对待每一份病理切片,从未出过一例病理诊断差错。

医院要可持续发展除了严把医疗质量关,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外,还要提升相关科研人员的素质和科研水平。施晓兰始终坚持注重吸纳、训练、培养一支技术强、业务较全面的诊断与技术人员队伍,时刻注意培养年轻医师的道德情操。她把每一个分到科室的新同志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正确分析病理工作的重要性、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正确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她的言传身教,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稳定了下来。为了提高科室年轻医师的业务能力与诊断水平,施晓兰长期坚持在科室内开展特殊疑难病例讨论,在学术上不守旧,努力为科室年轻医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科室年轻人继续深造,并为他们指路。施晓兰也常抽出时间指导青年医师学习各种病理取材和技术操作,检查青年医师对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通过自己对青年医师的关心和身体力行、循循善诱,赢得了科室人员的爱戴和尊敬,也促进了病理科的成长。

多年来,施晓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技术水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对病患者的关爱,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信赖。退休后,考虑到医院病理科的业务建设,施晓兰不顾年老体弱,毅然回到病理科担任起技术把关和学生的教学工作。她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了病理科的建设和医院发展奉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施晓兰于1995年12月退休。

同类推荐
  • 在地下

    在地下

    本书为传记文学,年届九旬的老作家、老革命马识途,用他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他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近二十年的经历。其内容曲折、惊险,动人真实。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

    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

    滨州市作协主席李登建所著长篇散文体人物传记《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传主郭连贻一步步成为“乡贤”的过程,并以郭连贻为中心,雕塑了一组乡贤的群像,着力表现乡贤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乡贤”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色彩浓厚的文化符号,反映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视角独特、内涵丰富、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备的优秀文本。84岁的郭连贻老人是一位生长在乡野的饱学之士,一生坎坷,命途多舛,而这却正好是他艺术创作得天独厚的资本;他游曳于稼穑笔墨之间,甘于寂寞和清贫,类似深山里的隐士,但他的学问、品行、君子风范慢慢吸引了众多喜欢文学、文史、书法艺术的同道,成为一个影响当地文化发展的了不起的人物。本书形象地揭示了乡贤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如果说官方文化倡导的东西是骨架,那么他们营造的则是其细胞、血肉,一个地方活生生的文化恰恰是由他们传承着。一代一代乡贤以令人钦佩的智慧、热忱、执着和辛勤劳动,培育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气”。在艺术上,《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以大量典型细节,细致的描绘、刻画,竭力突出文学性;不满足于讲述传奇故事,更多地将笔触伸向人物的精神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其内心的冲突,灵魂的挣扎,富有人性深度和思想深度。同时作者试图借助这位梁邹大地、文化、民俗孕育的乡贤,打通历史,打通儒、释、道、书法、绘画、文学……密集的知识点和成熟的文化分析力、判断力,为这本书增添了底蕴与阅读的魅力。
  • 铁马冰河:我的南下征程

    铁马冰河:我的南下征程

    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南下征程,内容有人生转折、夜入武汉、进入长沙、革命脊梁、安家创业、“三反”运动、挚友石光、伟大迁移等。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秘术之锦先生

    秘术之锦先生

    十年前,初恋女友骗走了我的半条命,为了活着,我只身来到这里,藏进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自我分析(卡伦·霍妮作品集)

    自我分析(卡伦·霍妮作品集)

    《自我分析》是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讲述了自我分析的可行性与可取性、神经症的内驱力、精神分析的不同阶段、自我分析的限制因素、系统自我分析的精神实质与规则等内容,对于从事精神分析疗法的专业人士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 我被悬赏一百亿

    我被悬赏一百亿

    简介:一代超级强者,杀手榜,悬赏榜排名第一的王哲,被人悬赏一百亿杀他,我的人头很值钱,但你得有命来拿
  • 踏碎灵霄

    踏碎灵霄

    道漫漫,谁人作伴,少轻狂,不求仙王。上无仙道,我甘入鬼神。既无苍天,便踏碎灵霄!
  • 暗黑之救赎

    暗黑之救赎

    当末日来临时,智慧将失去,而正义将坠落凡间,英勇将熊熊燃烧,变成愤怒——而所有的希望,都将被绝望吞噬。最后,死亡将会展开它的双翼,遮天蔽日——命运,则被永久地撕成了碎片。
  • 梦里孤城

    梦里孤城

    每个人都是悬浮于流年里的孤城;悄然矗立引人注目,轰然倒塌无人问津。飞速流逝的光阴里是否也该留下自己的灵魂,去看一看那些或正在扶摇直上或已濒临倒塌的“孤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的魂

    孤的魂

    故事起源与一场国难。幼小的王子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借助故国大将的帮助从此踏上寻找与复仇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