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10

第10章 上卷(9)

【译文】

“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认识、扩充、遏止就是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圣人天生就有,而学者应当学习存养它。”

【原文】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①。”

【注释】

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语出《易经·系辞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意为易本身是宁静不动的,有人来问吉凶,易便会与天下之事相通,显示出吉凶祸福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语出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意为心胸宽广,大公无私,遇到事情时能坦然自如地应对。

【译文】

陆澄问:“好色、贪财、看重名利等,固然是私欲,像那些闲思杂念,为什么也属于私欲呢?”

先生说:“闲思杂念,到底还是从好色、贪财、看重名利上滋生而来的,如果寻根究底地探寻你就会发现。例如,你自信绝不会有做贼抢劫的念想,为什么呢?你原本心里就没有这样的念头。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思,都像你自信不做贼的心思一样,都消灭了,只剩下心的本体,看看还有没有闲思杂念了?这就是‘寂然不动’,也即‘未发之中’,继而‘廓然大公’。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感而遂通’,自然而然‘发而中节’,自然可以‘物来顺应’。”

【原文】

问“志至气次”①。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②之偏,故如此夹持说。”

【注释】

①志至气次: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意为孟子说:“所谓志向,是意气的统帅;意气,充满身体之内。志向为首要,意气还在其次。所以说:‘把握住思想意志,不要随便意气用事。’”

②告子:名不害,战国人。他提出性无善恶论,并有“生之谓性”,“食、色,性也”的论点,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所以有“孟子救告子之偏”说。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志至气次”的含义。

先生说:“这句的意思是志在哪里,气就在哪里,并非如朱熹所说,志为极致,气处其次的意思。‘坚定志向’,养气也在其中了。‘不意气用事’,也就是坚定志向。孟子是为了纠正告子的偏颇,才这样兼顾来说的。”

【原文】

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

先生曰:“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①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②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注释】

①三光:日月星辰。

②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意为内心充满善而且光明正大地表现出来便叫“大”,“大”又能融会贯通便叫“圣”。

【译文】

陆澄问:“先儒说:‘圣人之道,降低身子显示谦卑,而贤人的话,则自我抬高。’这怎么理解呢?”

先生说:“并非如此。如此就显得虚伪、做作了。圣人犹如天,天是无所不在的。日月星辰之上是天,地层之下也是天,天为什么要自降身份显示卑微呢?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大而化之’。而贤人就像高山,只是保持自己的高度罢了。然而,百仞高的山不能拔高为千仞,千仞高的山不能拔高为万仞。所以贤人未曾抬高自己,抬高自己就显得虚假了。”

【原文】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①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唯此,倾耳而听唯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②的功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注释】

①延平:姓李,名侗,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今福建南剑人。程颐三传弟子,朱熹曾从游其门下。

②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语出《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君子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下也不忘时时检点、警戒自己。

【译文】

陆澄问:“程颐先生曾对学生说‘不应当在喜怒哀乐尚未表现之前就讲求中和’。而李延平先生教导学生要注意观察情绪还没表露出来之前的情形。他们俩谁说的对?”

先生说:“两人都对。程颐先生担心人们会在感情未发之前追求中正平和,就把中正看作一件事物。就像我曾把‘气定’当作中,所以他让学生只在涵养省察上用功。而延平先生则怕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让学生注意情绪未发之前的各种情形,让人认真看、听未发前的情形,这就是《中庸》里所谓的‘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这些都是古人不得已用来诱导学生才说的话。”

【原文】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之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①。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②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唯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曰:“澄于‘中’字之义尚未明。”

曰:“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

曰:“何者为天理?”

曰:“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曰:“天理何以谓之‘中’?”

曰:“无所偏倚。”

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

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曰:“偏倚是有所染着,如着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曰:“虽未相着,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既未尝无,即谓之有;既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譬之病疟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得谓之无病之人矣。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注释】

①大本、达道:语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②全体大用:语出朱熹《大学》补传:“是以《大学》始教……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利,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译文】

陆澄问:“喜怒哀乐的中和,普通人不可能拥有全部。如果碰到一件应当有所喜怒的小事,平日里没有喜怒之心,这时也能做到中正平和,这也能称作‘中正’‘平和’吗?”

先生说:“在一时一事上,虽然也能称作‘中正’‘平和’,但还不能说是大本、达道。人性本善,人的‘中正’‘平和’与生俱来,岂能说没有?然而,一般人的心会昏暗蒙蔽,他们的本性虽然会经常显现,但终是时隐时现,时明时灭,并非全体大用。无所不‘中正’,即为‘大本’;无所不‘平和’,便是‘达道’。唯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够确立天下的‘大本’。”

陆澄说:“我尚未完全明白‘中’字的含义。”

先生说:“这需要从心体上去领会,非语言能够说明白。‘中’就是天理。”

陆澄问:“那什么是天理呢?”

先生说:“去除私欲,就认识了天理。”

陆澄问:“天理怎么叫作‘中’呢?”

先生说:“不偏不倚。”

陆澄说:“不偏不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先生说:“就像一面明镜,通体透明,一尘不染。”

陆澄说:“偏倚就是有所沾染,例如好色、贪财、追名逐利等。如果尚未出现好色、贪财、追名逐利等情形,怎么知道他是有所偏倚呢?”

先生说:“虽然没有显现,然而平常好色、贪财、慕名的念头还是有的。既然有,就不能说无有偏倚。就像有人患了疟疾,即使没有发作,病根并没有根除掉,也就不能说他是没有疾病的人了。因此平时务必要除尽好色、贪财、好利的一切杂念,不能有丝毫存留,而此心彻底纯洁明澈,吻合天理,才可以叫作喜怒哀乐未发时的中正,才能算是天下的大本。”

【原文】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①,此语不能无疑。”

先生曰:“见圣道之全者唯颜子,观‘喟然一叹’②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思之。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

【注释】

①颜子没而圣学亡:语出《阳明全书·送甘泉序》。颜子,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回。春秋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②喟然一叹:语出《论语·子罕》。

【译文】

陆澄问:“‘颜子没而圣学亡’这句话,让人不能不生疑。”

先生说:“孔门弟子当中只有颜回得以窥见圣道全貌,从颜回那‘喟然一叹’就可以看出。他说‘夫子循循善诱人,用渊博的知识教导我,用礼节规正我’,是在他完全明白之后才说的。博文、约礼为什么是善于教导人呢?学习的人应当仔细考虑。所谓道的全体,圣人也很难告诉世人具体的内涵,还需学习的人自己切身参悟、用心体会。颜回说‘虽然我很想遵循天理,但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也就是周文王说的‘望道未见’之意。“望道未见”才是真正见到了天理。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学说的正宗就没有完全遗传下来。”

【原文】

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是如此否?”

先生曰:“亦是。”

【译文】

陆澄问:“身之主宰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因为意,意之所着为物。这样说正确吗?”

先生说:“可以这样说。”

【原文】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译文】

“经常存养本心就是学习。以前和将来的事,想它何益?只是白白丧失了本心罢了!”

“讲话逻辑混乱,也可看出有没有存养本心。”

【原文】

尚谦①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②。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注释】

①尚谦: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王阳明的弟子。

②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尚谦向先生请教,孟子和告子两人对“不动心”的理解区别在哪里。

先生说;“告子固执此心,使它不动;而孟子则由集义以致自然不动。”

先生接着又说:“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就是理。性原本是不动的,理也是不动的。所以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原文】

“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①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注释】

①冲漠无朕:是一种寂然无我的境界。

【译文】

“万象森然在我心中,就是寂然无我;而当达到了寂然无我的境界时,也就是万象森然之时。冲漠无朕是‘惟一’之父;万象森然乃‘惟精’之母。‘惟精’包含着‘惟一’,‘惟一’包含着‘惟精’。”

“心外无物,比如,我的心中有孝敬父母的想法,那么,孝敬父母就是事物。”

【原文】

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口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致只做得个‘义袭而取’①的功夫。”

【注释】

①义袭而取: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同类推荐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热门推荐
  • 气运古记

    气运古记

    在这里,运气无穷这个世界比你们所谓的破解版游戏还要诡异这个世界有的只能是争夺在这里也许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秒杀你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天下第一因为随随便便一个人的运气都是逆天的修仙,修法,练体杂七杂八的都在这里这里是气运的天下能来到这个世界的,几乎都是气运鼎盛的存在……
  • 我的冥王太子妃

    我的冥王太子妃

    多少光阴百转千回她和他曾为观音身旁的金童玉女,历尽沧桑,他位列仙班成为掌管冥界之王接替的太子;而她落入凡间生生世世的历劫;千万年的轮回和等待,忘却恩怨情仇,总有未了的情缘纠纠缠缠,后一段凡仙之恋揭开上古的旷世秘密,也揭开了剪不断的万古情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的书店

    神的书店

    十六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神明同时得到一个启示,再有一人成神,神界将会达到饱和。因此,神明唯唯诺诺生活了十六年,小心避免着任何人成为神明,就这样过去了一十六年,但最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南浩以及在座的诸位,欢迎来到神的书店......
  • 三世情缘:尊神大人太冷淡

    三世情缘:尊神大人太冷淡

    南离殇,我等了你三世,你却给我这样的结局,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 树人文库-温暖一生的亲情故事

    树人文库-温暖一生的亲情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穿越之三国召唤

    穿越之三国召唤

    现代特种兵王韩冰一次任务失败死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东汉最怂的诸侯韩腹之子——韩冰并且身体里还有一个召唤华夏历史上的猛将的系统。让我们看一看主角如何争霸天下的(独笔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希望大家不要喷啊,谢谢大家
  • 毒宠医妃:废柴嫡女太轻狂

    毒宠医妃:废柴嫡女太轻狂

    21世纪医疗世家的大小姐柳冰玉被人害死,意外穿越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废柴嫡女。被凌虐的伤痕累累,还多了一个渣男未婚夫,跟白莲花妹妹?柳冰玉冷冷一笑,虐渣男打白莲,杠上病娇太子慕容渊,走向人生巅峰。插曲——一个边疆将领的质子,一个从中渔利的富商,一个藏奸的大臣,一个装病的太子,前国后裔勾结谋反,侠士豪强藩王流民各自雄踞一方。且看身处乱世之中,穿越而来的倾世中医柳冰玉如何与邪肆太子慕容渊擦出火花,结出正果,笑看天下。
  • 我的叛逆期怎么是这样

    我的叛逆期怎么是这样

    经历过中考拼命地角逐,张宏博(男主)步入了清花学院,报道的时候碰见了校园第一大美女的花家大小姐花夏零,因为张宏博瞥视了花夏零,花夏零发誓要让张宏博后悔,张宏博的叛逆开始了.....
  • 蓝色女孩

    蓝色女孩

    [花雨授权]原以为只要好好地工作就好了,但是这个鸭霸男怎么这么难缠,竟然嫌弃这,嫌弃那的,这下好了,事情闹大了,看他怎么收拾?看她一副小老鼠的样子,逗逗她还是蛮有乐趣的,可是为什么竟然对她越来越放不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