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45

第45章 下卷(12)

【译文】

黄以方问先生:“您的关于格物的学说,是不是把《中庸》里的‘慎独’、《孟子》里的‘集义’、《论语》里的‘集义’‘博约’等学说,都总结成了格物呢?”

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格物就是慎独、就是戒惧。而‘集义’和‘博约’,只是一般的功夫,不能够把它们都当作格物。”

【原文】

以方问“尊德性”一条。

先生曰:“‘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也。晦翁言‘子静以尊德性诲人,某教人岂不是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是分‘尊德性’‘道问学’作两件。且如今讲习讨论,下许多功夫,无非只是存此心,不失其德性而已。岂有尊德性只空空去尊,更不去问学?问学只是空空去问学,更与德性无关涉?如此,则不知今之所以讲习讨论者,更学何事?”

【译文】

黄以方请教先生《中庸》里的“尊德性”一条。

先生说:“‘道问学’,就是所说的‘尊德性’。朱熹说‘子静以尊德性诲人,某教人岂不是道问学处多了些子’,他是把‘尊德性’与‘道问学’分成两部分,当成两件事情了。现在讲习讨论,下了诸多的功夫,只是要存养本心,让它不会丧失自己的德智性情罢了。哪里会有尊德性却只是空洞洞地尊,不再去追求学问了呢?问学怎么能只是空空地去问学,而与德性再也没有关联交涉了呢?这样下去,不知道我们现在讲习讨论的,还要学什么东西?”

【原文】

问“至广大”二句。

曰:“‘尽精微’即所以‘致广大’也,‘道中庸’即所以‘极高明’也。盖心之本体自是广大底,人不能‘尽精微’,则便为私欲所蔽,有不胜其小者矣。故能细微曲折,无所不尽,则私意不足以蔽之,自无许多障碍遮隔处,如何广大不致?”

又问:“精微还是念虑之精微,事理之精微?”

曰:“念虑之精微,即事理之精微也。”

【译文】

又有人向先生请教“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话。

先生说:“‘尽精微’就是为了‘致广大’,‘道中庸’就是为了‘极高明’。因为心的本体本来就是广大的,倘若人不能够‘尽精微’,就会连细微的地方也战胜不了私自的欲望,被私欲所蒙蔽。于是在细微曲折的地方也全都能做到精微极致,那么私欲就不足以遮蒙心的本质了,自然不会有许多障碍和隔绝的地方,这样下去心体又怎么会不广大呢?”

又问:“精微是指思绪的精微,还是事理的精微呢?”

先生又说:“思虑的精微也是事理的精微。”

【原文】

先生曰:“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皆是说性,非见性也。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

【译文】

先生说:“当今讨论人性的人,都纷纷地争论相同与不同之处。全部都是嘴里谈性,而实际上却从没有见过性。见性的人根本没有异同可言。”

【原文】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

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译文】

又问:“声色货利,恐怕良知里也不会没有吧。”

先生说:“确实是这样的!然而,初学者用功的时候,就一定要把这些洗涤干净,不要让它们积留在心里。那样的话,即使偶尔碰到也不会成为牵累,自然能够依照良知来应对。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倘若能够精明地致良知,没有丝毫蒙蔽,那么即便与声色货利相互交往,也都是天理的自然运行。”

【原文】

先生曰:“吾与诸公讲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讲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诸君听吾言,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番。否则只作一场话说,虽听之亦何用?”

【译文】

先生说:“我给大家讲致知格物,每天都是这样。一共讲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也是这样。你们听了我的话后,要踏踏实实地去用功。听我讲一次,就要感觉有一番长进。不然的话,只把我说的当成闲谈,即使听了,那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先生曰:“人之本体,常常是寂然不动的,常常是感而遂通的。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译文】

先生说:“人的本体,一直是寂然不动的,而且常常是感应相通的。正像程颐先生所说‘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原文】

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不见性。此义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骋,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功夫。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功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岂以在外者之闻见为累哉?”

【译文】

有位朋友曾经举出一个例子,说一位禅师把手指伸出来问:“你们大家看见了吗?”众人都说看到了。随后禅师又把手指放到袖子里去,问:“你们还能够看见吗?”众人说:“看不见了。”禅师说这还是没有见到性。这位朋友不明白这段话的意思。

先生说:“手指有时候能够看到,有时候却看不到,但是,你领悟到的性却是一直都存在的。人的心神只能够在所见所闻上驰骋,而不能够在看不到或听不到的东西上踏实用功。然而,不见不闻才是良知的本源,戒慎恐惧则是致良知的功夫。做学问之人时时刻刻都在寻找那些看不见或听不到的本体,功夫才会有一个着落点。等时间长了,功夫也变得纯熟了,那样也就不用再耗费力气,不用再堤防,而真性自然也会连绵不断了。怎么能够因为外在的所见所闻,而被它们牵累呢?”

【原文】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

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非唯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功夫。”

【译文】

有人曾经问:“程颢先生所说的‘鸢飞鱼跃’和‘必有事焉’,都是生机勃勃的。”

先生说:“确实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生机勃勃,无非是这个道理,也就是我们良知的流行不会停止。致良知就是‘必有事’的功夫。这个天理不但不能够远离,事实上也脱离不了。一切都是天理,一切也都是功夫。”

【原文】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译文】

先生说:“众多的人在这里求学,一定要先确立一个做圣人的志气。时时刻刻都要有‘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的精神,这样在听我讲学的时候,才能觉得每句都铿锵有力。倘若只是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就像一块死肉一样,被打也不知道疼痛,最终恐怕会无济于事,回家之后还只是惯用以往的老伎俩,难道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原文】

问:“近来妄念也觉少,亦觉不曾着想定要如何用功,不知此是功夫否?”

先生曰:“汝且去着实用功,便多这些着想也不妨。久久自会妥贴。若才下得些功,便说效验,何足为恃?”

【译文】

有人曾经问:“近期我感觉虚妄的念头越来越少了,也不去想一定要怎么才能用功,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功夫?”

先生说:“你只管去踏踏实实地用功,即便有了这些想法也不碍事。等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变得妥切。如果只是刚刚用了一点功夫,就想要看到效果,怎么可能靠得住呢?”

【原文】

一友自叹:“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

先生曰:“你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译文】

有位朋友自叹道:“一个人内心萌发了私意的时候,心里明明很清楚,只是不能够立刻把它剔除掉。”

先生说:“私欲萌芽产生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那就是你立命的功夫,而如果当下就能马上把私欲消磨掉,这则是致良知的功夫。”

【原文】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唯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译文】

“孔子提倡‘性相近’,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性善’,这不可以专门放在气质方面来谈。如果谈起气质,刚和柔是相对的,又怎么会是相近的呢?只有性善是相同的。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善意原本是一样的。但是气质刚的人在善上面容易成为刚善,相对的在恶上面容易成为刚恶。同样的道理,气质柔弱的人受善的影响后会变为柔善,受恶的影响便成了柔恶,这样下去,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原文】

先生尝语学者曰:“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

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

【译文】

先生曾经对做学问的人说:“心上不应该有一点点私念存在,就像眼睛里不能有一点灰尘存在一样。沙子能有多么大呢?但是它能够让人会感觉满眼都昏天暗地。”

先生又说:“这个念头不只是说私念,即便是好的念头也不能留下来一点。就像眼里放一些金玉碎末,眼睛也会睁不开一样。”

【原文】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兆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请问。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什么叫作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译文】

有人问先生:“先生所说人心与物是同为一体的。这就像我的身体,原本就血气流通,因此说它是统一体。但是对于别人来说,我就是异体了,禽兽草木差得就更远了。可是为什么还要说是同为一体的呢?”

先生说:“你只要从感应的征兆上看,就会明白,不只是禽兽草木,天和地同我也是同为一体的,鬼神和我也是一体的。”

那人又问该如何解释这种事情。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理想国

    理想国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共分为十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热门推荐
  • 帝国军团

    帝国军团

    “报告主公,轻骑兵已经就位!”“报告主公,弓箭手也已就位!”“标枪手就位!”“弓骑兵就位!”“投石手就位!”“步兵军团集结完毕!”“投石车已经到达战场!”楚羽左手抬起向前一指,“全军出击!”我们是土匪,也是军团,开疆扩土,攻城拔寨,无所不能!
  • 空岛生存中

    空岛生存中

    空岛,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三千种故事,可是却总有最不好的那一种……上帝身处何方?
  • 登神图

    登神图

    这是一群被上天所嫉妒的人!他们拥有着可以挑战天道的力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迷!···少年人的复仇之旅,荆棘蔓延!究竟他会经历怎样的风霜!最终逆天通神呢?
  • 我要去征服世界

    我要去征服世界

    辞羲是一个毕了业的普通女大学生,一日,辞羲宅在家中莫名其妙获得了一个系统。
  • 萌妃太凶了

    萌妃太凶了

    她,末世异能女王,一朝穿越被人丢去喂猛兽,是渣渣们飘了,还是我岳九扛不动刀了!养小仙草儿,塑造全新的灵根;手握神鼎,练灵丹;收神兽,建兵团!没想到却被某位爷越养越歪,硬生生养成了一个祸水!『1V1』超爽超甜文,还赠送三个小萌宝。
  • 美女的贴身杀手护卫

    美女的贴身杀手护卫

    兵王?当高利影听见这个词语的时候脸上全是不屑之色,那不过是一群莽夫罢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世界上最具艺术风格的还是杀手这个职业。需要的时候你可以是老师、医生、设计师、路人……作为这个职业最顶尖的存在之一,高利影身份很多。
  • 夜神录

    夜神录

    夜辰,从大山里来到了繁华的都城,发现都城的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充满了危险……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半血族!自此一个人,一把刀,一把枪,行在黎明与黑夜之间。
  • 遗失的羽毛

    遗失的羽毛

    最近女高中生安贝儿的身边发生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事件,好友秦书媛的表现也有些不太正常,在最后的最后谁的真心将会展露?她们又将会何去何从?
  • 进击的萌妹纸

    进击的萌妹纸

    世界,眨眼间瞬息万变!谁能够肯定,你安然的生活,你和身边的妹纸嬉戏打闹,你早已经烂熟于心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我看过「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但是,我没有想到,我和楚门一样,也是生活在一个虚假的城市里!这座城市,悬浮在海洋中央的上空,被云彩和阵法包裹,这是一座空岛!即便是行走到想象力的尽头,我仍旧是无法看清这个世界的无尽神秘,以及光怪陆离!
  • 假戏?真做!

    假戏?真做!

    一个被初恋伤害过的任性姑娘,守着小店,卖着假货,正过得逍遥自在的时候,遇上了控制欲极强的古董商,然后被抱走的故事。其间,姑娘的初恋男友悲情参演,N个俊男、美女友情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