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700000012

第12章 传世故事(9)

谢家是世家,故谢安的教育方法,也明显地带有贵族世家的特点。他对谢家子弟,从不采用疾言厉色,或是直接指责的方式,而是非常委婉。谢安立身在朝,平时教育子弟的责任,便落到谢安夫人头上。谢夫人悉心教育子女,却从不见丈夫对子女加以教诲,一次便责备丈夫道:“为什么你对子女从来都不加以教诲呢?”谢安回答妻子道:“谁说我不教育子女,我不是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行为教育他们吗?”谢安强调的是以身教来影响子女。但应该说,他从不对子女加以直接的言语教诲,是有其片面性的。

谢玄自幼聪明,才识过人,所以谢安很器重。但是,谢玄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游乐,老是喜欢将一个紫罗香囊佩在身上。这看起来是个生活小节,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谢玄的缺点。谢安对侄子的这种嗜好不以为然,觉得他脂粉气太重,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有心不让侄子佩带,却又不愿伤害侄子的自尊心,于是,便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一次,谢安借故要跟谢玄打赌,叔侄俩讲定,谢玄如果输了,就要把身上佩的紫罗香囊送给叔父。双方打赌的结果,谢玄输了。谢安笑着要过侄子的紫罗香囊,丝毫不动声色,将它丢进火中烧掉了。谢玄是个悟性很高的人,立刻就明白了叔父的良苦用心。聪明人一点就通,谢玄此后便慢慢改掉了好游乐的习惯。

后来谢玄长大成人,在朝中一直做到征西大将军,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就在这时,强大的前秦军队对东晋朝廷构成了巨大威胁,苻坚带领前秦军队,屡屡南侵,朝廷急需良将镇守北方,抵御前秦的入侵。谢安对侄子颇是了解,知道侄子能担当此重任,为进一步锻炼谢玄,他不避自己:身为朝廷宰相有任用亲私之嫌,毅然向朝廷推荐谢玄。中书郎郗超一贯和谢安不和,但见谢安举荐谢玄,也从心底里觉得谢安推举得当,不由得赞叹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别的朝臣都不以为然,郗超竭力为之解释,把自己亲眼见到的谢玄的才能介绍给朝臣,才消除了众人的疑虑。后来,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总管长江以北的军事,谢玄成为直接抵御苻坚军队的将领。淝水战役之夕,谢安亲自为谢玄出谋划策,部署战役,而让谢玄在前线指挥。谢玄没有辜负叔父对他的充分信任,淝水之战。打得非常漂亮。战前,苻坚率有九十万军队,自称投鞭可以断流,希望就此一战一举灭晋。谢玄仅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前秦军队前哨。使得前秦军队心中惧怕,草木皆兵。东晋军队进军到淝水,与前秦军队决战。谢玄等又施计谋。大败秦兵。前秦溃兵逃跑时,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简直吓破了胆。

谢玄率军乘胜追击,收复了不少失地。苻坚逃到关中,后来被姚苌所杀。从这次战役以后,前秦便一蹶不振了。这次战役发生在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尽管离现在已有1600多年,但仍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写入军事教科书中。

完全可以说,没有叔父谢安的悉心教育、栽培,侄子谢玄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杜预为晋兴邦

晋代的大将军杜预,为晋国统一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人们未必知道,杜预还是个经济学家,为晋国的经济发展也立下了不朽功勋。

杜预字元凯,是京兆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魏国的高官。但他的父亲因为与司马懿政见不合而受害,所以杜预年轻时,虽然博学多才,却不被任用。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承父业,才改变了对杜预的态度。司马昭还把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杜预,从此,杜预的地位才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被拜为尚书郎,还承袭了父亲原来受封的丰乐亭侯爵位。在魏军大举伐蜀的时候,杜预也随着司徒钟会出征。但灭蜀后,钟会反叛并被乱军杀死,许多将领遇难了,只有杜预以自己的智谋脱险。此后,杜预日益受到司马氏的重视。在司马炎夺取魏国江山,自立为帝,建立晋朝以后,杜预还与江充等人为晋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律令。

晋武帝泰始七年,匈奴右贤王刘猛叛晋,武帝拜杜预为度支尚书,并下诏令杜预考虑一套完善的办法解决刘猛叛后的问题,杜预却提出了一套发展经济稳定局势的方案。

杜预的建议,比较主要的有:第一,建立籍田。籍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制度,名义上是天子耕种的土地,史籍上有不少关于天子亲耕籍田的记载。但是实际上那是天子征用民力来耕种的土地。但建立籍田的本身,就表示天子对农业的重视。杜预意在通过天子表示重视农业,来加强国家的力量,从而安定边疆。第二,制造人排等新式器具。人排是一种用人力驱动的鼓风机,用来给冶铁炉鼓风冶铁的。其实,在东汉时代,就有南阳太守杜诗制造成功水排,用水力推动鼓风机冶铁。魏代也有韩暨制造水排的记载。但战乱之中,难以制造,水排又必需有相应的河流,不是随处可建。杜预的建议,旨在发展冶铁业,从而促进各业的发展。第三,兴建常平仓,这是国家储备粮食的仓库。并由国家制定谷物的价格。第四,建立管理食盐的生产销售运输和管理的制度。杜预提出的这些建议,对内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繁荣,对外可以巩固边疆。因此,都被晋武帝采纳了。

杜预虽然出身于军伍,却对发展经济好像有一种特别的关注。泰始十年,杜预见黄河孟津渡口险要,时有渡船倾覆,建议在孟津东北不远处的富平津建造一座太桥。有人提出反对说:商周时代都没有在这里造桥,说明这里不能造桥。杜预没有听这一套,果然在这里造成了一座桥。桥成后,武帝亲自看视,称赞杜预说。“如果没有先生,这道桥是不可能造成的!”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秋,荆州、扬州等二十多个州郡和封国发生洪水,紧接着又是蝗灾,不但五谷不收,连农民的房舍都被冲毁。低洼的地方,积水排不出去,略高一点的地方,也都变得贫瘠荒凉,给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造成了空前困难。这时,杜预再次上书,提出解决水息和兴农富国的建议。

杜预认为,这一次的水灾所以这样严重,是因为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豫州(今河南省东部及安徽省北部)等地修了一些堤坝,本想使洪水不溢出河道。但当洪水来到时,这些堤坝反而阻挡了洪水的排泄。并且,由于河水不能流往各地,也限制了那一地区水产业的发展,使那里的人民连鱼虾螺蚌之类水产品都吃不到。因此,他建议拆毁那些阻碍水流的堤坝,让水能够自然流出,并加以适当地疏导。如此的话,不但河水可以流出。还可以同时发展那里的水产事业,让饥民得到鱼虾等水产充饥。这些堤坝拆毁后,洪水带来的泥沙,还可以淤积出不少土地。这些土地一般比较肥沃。明年春天大种五谷,五谷必然大丰收。

杜预还提出,现在国家养了很多牛,可是这些牛却不用来种地,以至于有些牛已经老了,可是还没有穿鼻子(耕牛都要在鼻子上穿个孔,戴上嚼子,便于驾御)。这些牛白养着,没有发挥作用,国家却要派出很多士卒饲养它们,还要消耗大量的草料。应该把这些牛大部分卖给农民,让它们发挥作用。卖得的钱,用来抵偿这些牛的成本。

杜预这项建议使武帝很受启发。很快下诏说:现在国家养的牛总计四万五千多头。如果这些牛没有派上用场,头数再多,又有什么好处?并且这些牛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古人认为,养马养牛,平常耕地,战时用来打仗运输。它们与猪羊不同。我们白养着这些牛,不合时宜。现在既然已经拆毁了堤坝,就从国家养的牛中拨出三万五千头,发给兖豫二州的农民和将吏士卒,用来春耕。第二年有了收成以后,再让他们按每头牛三百斛谷的价钱交给国家。这些牛,国家可以净剩七百多万斛的粮食,今后几年国家都有了充足的粮食。

就是说,武帝完全采纳了杜预的建议。

杜预的这些建议,使国家和百姓都大受其益,朝廷和百姓拍手称赞。有人给他送了个绰号,叫做“杜武库”,意思是说,杜预好像一个武器库,要什么有什么。

在灭亡了吴国以后,杜预还整治了淯(zhì志)水和滍(yù育)水,这两条河均在今河南省,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国家和百姓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成了百姓的依靠,所以百姓把这两项水利工程叫作“杜父”。在南方,他整治了汉水、湘水、沅水等多处河流湖泊。不但发展了灌溉,还方便了航运。百姓作歌歌颂杜预道:“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杜预还编辑、写作了一本书,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流传后世。

当他63岁去世时,被追赠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五百年后,杜预的后代杜审言,特别是杜审言的孙子杜甫,都成了唐代的著名诗人。

(《晋书·杜预传》等)

以计代战一当万

公元,晋武帝司马炎派六路大军伐吴,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自北向南进攻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则自西向东协助杜预平定荆州。其余四路大军同时行动,灭吴之役遂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王濬所部发自巴蜀。按照晋武帝的命令,王濬之军乘舟东进,在攻取荆州西北的门户建平后,即归杜预指挥。不料王濬出师不利,遭到了吴国建平太守吾彦的顽强抵抗。为了灭昊大局,王濬乃率水陆大军绕开建平城,顺江东进,欲攻丹阳,又为吾彦在江中设置的铁锁链所阻,船不能进。王濬令士兵以麻油火炬烧断铁锁链,遂东进攻克丹阳、西陵、荆门、夷道等城,直逼江陵。

江陵是荆州冶所所在地,是荆州的政治、军事中心,吴国在此置有重兵。杜预的任务,便是平定荆州。他率军攻江陵不下,闻知王濬已抵达江陵城西数十里处的乐乡,马上派参军樊显等率兵接应王濬,欲与王濬合兵攻克江陵。

为了防止晋军从西部袭击江陵,吴都督孙歆率军屯于乐乡,见王濬果然自西向东进攻江陵,于是出兵迎战。杜预闻讯,马上挑选八百精兵,在牙将周旨、管定、伍巢等率领下,乘夜暗渡长江,奇袭乐乡。周旨等渡江后,多张旗帜,在乐乡附近的巴山点起大火,正在乐乡西部迎击王濬的孙歆大惧,赶忙回军援救,并给江陵城中的江陵都督伍延写信道:“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孙歆收兵回乐乡城时,周旨等所率的八百奇兵正潜伏于城门外,见吴兵乱纷纷地拥进城中,也悄悄随吴兵进城。由于天黑,吴兵竟未发觉。

周旨等暗随孙歆直至其帐下,突然行动,擒获孙歆,遂占领了乐乡。

杜预派周旨等八百奇兵夜袭乐乡大功告成,杜预的水军也击败了吴之水军,从乐乡继续东进,配合陆军围攻江陵。

此时的江陵巳成为一座孤城,指日可破。江陵都督伍延诈降,被杜预识破,继续指挥士兵强攻,城遂破,伍延被杀。

杜预遣奇兵夜袭乐乡,使王濬得以顺利东进,砍掉了江陵守军的右臂,马上使江陵陷入孤危境地,为晋军顺利平定东吴扫清了障碍。周旨等押解孙歆凯旋时,晋军中流传着一句歌谣云:“以计代战一当万。”意思是以奇计代替硬拼,能够收到以一当万之效。纵观古今中外之奇袭战,莫不如此!

《晋书·杜预传》、《晋书·王濬传》

伏击密云山

十六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繁,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时。

公元338年,后赵皇帝石虎与前燕皇帝慕容月固合击段图主辽,段辽大败,率妻、子、宗族及残兵败将逃往密云山。石虎命将军郭太、麻秋率兵二万继续追击。俘获段辽之母、妻,斩段辽兵将三千人。

石虎因怒慕容月固攻击段辽不力,而获利颇多,于是发兵攻燕。双方又开兵衅。

是年十二月,盘踞在密云山的段辽日益穷蹙,乃遣使向石虎请降。未几,段辽又后悔了,觉得石虎酷虐残暴,不如投降慕容月固,遂复遣使向慕容月固请降。

石虎见段辽投降,马上派东征将军麻秋率兵三万前去受降。麻秋临行前,石虎告诫道:“受降如受敌,不可轻也。”意思是此次去密云受降,如同前去迎敌,不可大意。

慕容月固也亲率大军前去受降,途中,段辽之使者又至,密对慕容月固道:“石虎贪而无谋,今我请降,他必不生疑,若设伏兵以待之,必能击败其受降之军。”慕容月固大喜,乃派其子慕容恪率精兵七千埋伏于密云山险要之处——三藏口,只等赵军自投罗网。

密云山属燕山山脉,这一带关山险阻,地形复杂,《读史方舆纪要》说这一地区“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钜势强形,号称天府。”因此,石虎与慕容胭合击段辽,实是为了夺取幽燕之地。现今段辽势穷,幽燕之归属,实关燕、赵之国运前途。

麻秋率大军耀武扬威,浩浩荡荡进入密云山三藏口。尽管石虎曾对他予以告诫,可他以为,段辽大势已去,难以再与赵军抗衡,此番投降,不会有诈,因此毫无戒备地来接受段辽投降。麻秋没想到,段辽虽然没有抵抗能力,却引来了燕兵,已在密云山布下了死亡陷阱。

关于麻秋大军在密云山遭伏击的详细情况,已难以稽考。战斗结果,自然以麻秋的惨败而告终,其三万大军,十之六七被斩杀,十之三四投降了燕军,麻秋狼狈而逃。

慕容月固既歼灭麻秋之军,遂接受段辽投降,待之以上宾之礼。

石虎得到麻秋之兵被歼的消息时正在用饭,不禁大惊失色,吐出吃到嘴里的饭食,撤销了麻秋的官职。

此战中,燕兵7000,歼灭赵兵3万,全赖地利与出敌不意。可见,在古代战争中,独占地利,其于战争之胜负于系甚大,《孙子》十三篇,竟有两篇(《地形篇》、《九地篇》)专门阐述地形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及用兵原则,不为无因。

《晋书·石季龙载记》、《晋书·慕容月固载记》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仪礼(下)

    传世藏书-仪礼(下)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
  • 四库全书——难经

    四库全书——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二十四史-汉书

    二十四史-汉书

    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热门推荐
  • 夺命胭脂红

    夺命胭脂红

    良怀市首富被杀,惨遭残暴肢解。警方寻根究底,牵连数条人命。神探两相联手,拨开陈年迷雾。意外的时空跨越,凄怆的夙怨纠葛。本书以刑警身份,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8.15惨案从发生、发展、到并案、到侦破的全部过程,通过条分缕析的案情分析和按部就班的侦查布局,逐步揭开交错复杂的故事背景(一场跨越二十年之久的爱恨情仇)。在案情的快速演进中,努力塑造出一个足智多谋的警探人物典型--严笑堂。
  • 那是我最孤独的年华

    那是我最孤独的年华

    逝去的年华呵,谁能懂得你的孤独,将你眉眼刻画。短篇集,不定时更新。
  • 微风伴大海

    微风伴大海

    有钱有权有颜值的叶听白,与尹千儿父亲做了场交易,用尹千儿换了他公司的安全。“说吧,需要我干嘛,做牛还是做马。”“陪在我身边”因为一次偶然碰撞,让叶听白从此记住她,但尹千儿完全不记得他们见过。冰冷霸道的这个大魔头会因尹千儿发生什么变化呢?他们在后面生活中磕磕碰碰,会擦出这样的火花呢……
  • 天地之神迹

    天地之神迹

    数千年之前的他,无意中重生于一个被边缘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修炼,一切以器为尊,他又将开辟出什么样的世界……
  • 天之紫武

    天之紫武

    【这是个废弃的开篇,勿看!】一个经脉俱碎重生者,凭借前世的武决制霸异界;用无上至宝凝造万界诸天,永世称尊。……得龙血,炼星辰,龙啸九天;战星域,战天穹,战天斗地,霸凛绝神。把曾经失去的都拿回来!我欲独霸九天,谁敢一战!
  • 先天之气灵

    先天之气灵

    一个乞丐身上所觉醒的先天之气,误偷了陌生人的混沌之珠,觉醒了自身所隐藏的先天之气。
  • 蓝色之怖

    蓝色之怖

    野兽的世界充满了危险,尖牙和利爪是它们最有力的武器。在充满兽欲的世界,一条拥有人魂的龙又该何去何从呢?
  • 辰筱:女王驾到,国王殿下请接招

    辰筱:女王驾到,国王殿下请接招

    “哪个,阿辰,我不是故意要欺骗你的。我只是太想你了们了。”宫筱潼不敢直视萧梓辰。“哦,是吗?三年不见,我们家筱筱变得不乖了。”天之宠儿萧梓辰,从小到大都护在宫筱潼身边,如今三年不见,青春期的他们又会经历什么呢?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再到最后的分离;她说这是为了他,可是到了最后却还是难逃命运的降临。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一开始的相识就注定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她懊悔不已,最后她接受了上天的惩罚来到现代,却不想又遇见了他。缘分总是悄悄降临,可是她不想再像上一世一样,于是便处处躲着他,却又暗中帮助他。最后她还是不顾一切的和他在一起。自然界濒临灭亡,但传说有一位在自然界处于毁灭之时,拯救自然之人;自然的守护者。这位守护者是由天地之万物的精华所孕育的人形,而这个人便是她,她为了自己的使命离开了他,命运又一次将他们分离。最后自然会毁灭吗?他们会永远不再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