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49800000035

第35章 撤藩逼反,独树一帜(11)

人们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过,在吴三桂和他的臣属看来,还有自己及政治上的考虑,这就是以即帝位为号召、安定人心。实际情况是。他的羽翼如耿精忠、孙延龄、王辅臣等非死即降,失去那么多人的支持,有谁承认他的帝位呢!他在起兵时,去明号,自立周王,建元立国,已使亡明士大夫及知识分子阶层大失所望,再进而称帝,更为他们所不耻,就是一般老百姓对此也失去热情,因为现实状况使他们看不到希望。从新政权中也没有获得什么利益。随着吴三桂的日益失败,陷入困境,他们的生活遭到了比以前更大的损害。所以,吴三桂无法再号召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对这个政权简直报以怨恨。从而使吴三桂陷入政治上的空前孤立。

当时,针对吴三桂的年号“昭武”,传出一首民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以“昭”字横竖都是二笔而编的。还有的人,对“昭武”两字作这样的解释:析“昭”字为“斜日”(即“日”)、“刀口”(即“召”)日已过午,不可久照,而“斜日”又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谓吴三桂不久必死!“武”字析为“止戈”,即制止干戈亦即停止战争之意。由此又断定:“贼亡无日矣。”!可以肯定,不识字或文化甚浅的百姓是编不出这些话来的,必出自亡明士大夫及儒生之手。可是它们一经传出,就为百姓接受。人心之向背,已看出端倪。

吴三桂称帝后,丝毫也没有给他带来新希望,他本人及其所建政权的处境,同样没有得到改善。随着军事上的接连惨败,他的境遇每况愈下,一天天变得险恶起来。他的精神更加颓废,身体状况也急剧恶化。他的生命已近尽头!

十二、枭雄病亡,树倒猢狲散

吴三桂派他的侄儿吴应期驻守险要岳州,但吴应期不能使将帅和睦,致使水军统帅林兴珠投向清军,并把长沙、岳州的防务图交给清军。吴应期抵挡不住进攻,只好下令撤退。

吴三桂的一生,的确是轰轰烈烈,非同凡响。遥想当年,他意气风发,英武俊逸,驰聘于塞外辽西大地,为明朝冲锋陷阵,毫无惧色;引清兵进关,南北纵横,势无阻挡,伴随着马蹄的奔驰声,他飞速地走向人臣权位的顶峰!他的一生,竟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军事战场是他人生活动的舞台。他扮演的是同时代人不能替代的角色,这使他一生的经历,充满了惊险传奇甚至多少有点浪漫的色彩。可是,到他死亡来临时,与其绘声绘色、威武壮烈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死得很凄惨。是在心非所愿,异常愁苦中死去的,或者说,是怀着满腔悔恨交集离开人世的……

吴三桂即帝位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希望与信心。军事形势无可挽回的恶化,政治上的动荡,人心渐变,使他失望的情绪与日惧增。起兵初期,曾一度展现在他面前的光辉灿烂的前程,此时已变得黯淡无光,希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遥远、更渺茫了。因为他已看到各路清军正呐喊着向他逼近,在衡州的北面、东面、南面,远则数百里,近则百余里,已布满了清军,他感到他的皇帝宝座正在激烈地震荡,摇摇欲坠!他试图挣扎,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同命运抗争,来挽救自己的厄运。然而,他的一切努力,都证明徒劳无益。他已经心力交瘁,夜不能眠,经常处于惶惶然状态。他所拥有的美衣美食美女,已无法引起他丝毫的欢颜,苦、悲哀,就像魔影一样时刻伴随着他。

尽管如此,他不愿向厄运屈服,他还要顽强地活着,要战斗下去。就在他去世的前两个月,即康熙十七年六月初,他在衡州亲自点将马一宝,并授计宰数万人马南下,攻击有战略意义的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兵河外营地(永兴依耒水而立,此水上接衡州,下通郴州,由旱路接宜章);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郴州。这次军事打击,给清军直至圣祖以很大的震动。圣祖说:“近来行兵,致有大臣阵亡,闻之不胜伤悼。”马一宝并全力继续攻永兴,直接危及郴州,顿时打乱了清军的部署,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搞得圣祖与前线的将帅穆占、简亲王喇布等手忙脚乱,急忙重新调整兵力,加强对茶陵、攸县、安仁各处的防守,担心遭到袭击。如失去这已得的十余县,就会前功尽弃,江西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形势可能将出现大反复,后果不堪设想。清兵总算暂时顶住了马一宝的进攻。马一宝强悍无比,必欲攻下永兴。眼看就要攻下,吴三桂却死了,马一宝被迫放弃进攻,悄悄回军,此是后话。

三桂死前,还亲自部署了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他派出胡国柱、夏国相率数万人马,突人两广,几度得手,尤其是在广西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除了梧州,几乎都被吴军夺回!

三桂在南线取得进展,而北部岳州岌岌可危。岳州是湖南的屏障,倘屏障一倒,湖南门户洞开,清兵渡江,局面将不可收拾。因此,吴三桂一时南喜北忧,而最关键的是岳州的得失。他已开辟了两广战场,又南下永兴,已感无力北上援岳。他只好听天由命,一切由他的侄儿吴应期主持了。他时时注视着岳州,心中隐忧不散。南面战场的胜利。使他稍得一点安慰,但高兴不起来。很快,吴军在广东的进攻又被顶了回来;在永兴,久攻不下,他所得到的一点安慰于瞬间消失了!

更糟的是,人心、军心正在变化,他的部属一批又一批地背叛了他,投向了他的敌人的阵营。当初,他的人马雄壮,所到之处,谁不举手以迎王师!而眼前,他的人却悄悄地离他而去;过去,钱粮盈库,他挥金如土;如今。师老粮匮,府库空虚,度日微艰。种种烦恼困扰着他,这时才真正感到“力实难支”,每每自言自语,哀叹:“何苦!何苦!”在兵败力竭之际,他的这番自叹,或许透露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后悔。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南征北战,在人生名利场上不停地追逐,落得这个结局,他怎能不自悟,略示自己的忏悔呢!为时太晚了,时间对他来说,己经不多了。大江东去,一去而不复返,一切都无可挽回了。耿精忠、孙延龄、王辅臣一批首要人物,都相继倒下了。剩他这一棵孤树,也独立难支。他正受到数十万清军日益逼近的大包围。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去。他明白,处在他这个地位,绝不能投降,即使投降,朝廷也绝不会饶恕他。只有一条路,等待死亡!

六月,吴三桂又受到一次精神打击,他的妻子、皇后张氏病死了。张氏虽无姿色,毕竟是结发妻子,故位至皇后。张氏之死,给他带来无限的哀伤,是不言面喻的。他又陷入孤独的愁思之中。他郁郁寡欢,情志不舒,面容日见憔悴……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这是中医学的病症名。接中医解释,中风是指突然昏倒,口跟歪斜,言语困难或半身不遂等症状。即使不昏倒,也会出现上述等病症。中风还指外感风邪,也会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噎嗝”又是一种病,按中医临床解释,它的病症是,“噎”为吞咽梗塞,水饮不下,食物难人。“嗝”指食管狭窄,食下抵拒作痛,或难以下咽。二者合称“噎嗝”。现代医学知识告诉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得了这种病是很麻烦的。在当时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得这种病,大抵与情志不舒有关。中风多由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暴怒伤肝,或嗜食油腻,痰热内壅、阳盛化风。或气血亏损、虚风内动所致。“噎嗝”多由气血大损、津液枯涸、气机郁结、痰阏凝阻而成。显然,这两种病症,都是由于心情不舒,焦虑过重,心力交瘁,气血亏空,肝火过盛,而成为诱发此病的内因。

在中国古代,早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吴三桂久居南方,经受住了酷热与潮湿的气候,能活到六十七岁这个年龄,也算高寿了。这还是靠了他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从少年就习武,学军事,身体素质原来就是极好的。以后虽然长期奔波,吃了不少苦,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也锻炼了身体能适应各种生括环境,加之饮食一向不错,到了云南,又过丁一段安逸舒适的生活,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口因此,他没有得上老年人的常见病,却突然患“中风噎嗝”之症。这种病,在其他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得上。不过,因为年老关系。又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活条件下,像吴三桂已属高龄的人,恐怕得这种病更容易些吧!

吴三桂自然会得到当时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好的治疗。虽说未见大好,却也维持下去,未见恶化。不幸的是,有一天,忽然有条狗窜到他的几案上,安祥地端坐着。吴三桂先是吓了一跳,马上意识到狗坐几案是不祥之兆。他很迷信,又经狗惊吓,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病情迅速恶化,口不能张々说明他初得此病时,日尚能开合,而此时却不能张口。接着,他又添了“下痢”的病症,中医称痢疾,泄泻不止。请郎中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吴三桂知道自己不行了,授意他的心腹大臣,速命他的孙子吴世璠(即吴应熊的儿子)来衡州,托付后事。

除此遗命,吴三桂对未来之事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要紧的话,这在他死后诸将讨论大计时,各持一说,已见吴三桂死前未予指示今后的出路。看来,他不想说出他不愿说的话,一切听天由命,听凭他们主持吧。他自知是将死之人,心灰意冷,还能给他们留下什么话呢?或许口不能张,说不了话?或许他想等到孙子从云南来衡州时一并说?反正,他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是可以肯定的。

信使从衡州到云南,再从云南携世瑶回到衡州,路途伺其遥远!吴三桂的病继续恶化,还未等到世璠来到,便于八月十八日病逝了,享年六十七岁。这年正是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带着他的遗恨离开了人世。他的轰轰烈烈的一生,在凄惨中结束了。至此,作为他个人的历史已经完结。他没有留给子孙和臣属们丰厚的遗产,而是一个烂摊子。亟待收拾的残局,并且把必不可免的灭族之祸转嫁给了他们!

吴三桂的死,不用说,对他的子孙和臣属们是很不利的。今后向何处去,作何打算?他们中无论哪个人都不能作出决定。况且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将领仍在前方指挥作战,必须让他们参与大事。留在衡州的将领密议,派专使紧急把在前方的核心人物都召集到衡州后,再定大计。为防止因吴三桂之死而导致军心涣散和动摇,更防备不测事件发生,他们下令,将衡州城门关闭,禁止出入,也不发丧,把吴三桂的死暂时隐瞒起来。为遮人耳目,每天令仆从照旧给吴三桂进奉衣食,如平时一样,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被蒙在鼓里的衡州军民,只觉得关闭城门太突然,也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都没想到吴三桂已经死了。当然,清朝方面更无从知道了。

过了四天,正在永兴等处的胡国柱、马一宝等接到密令。率部疾速回衡州。吴国贵也差不多同时赶到。待核心人物到齐,城门才开,照常通行旅。守永兴的清将领报告:从八月二日到二十日,马一宝等部逼永兴,满汉官兵日夜坚守,屡退吴军。二十一日夜,忽见马一宝等所有吴军焚毁营寨,慌忙整队撤退。直到八月末,他们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

吴三桂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齐聚衡州,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派胡国柱回云南,迎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胡国柱到达云南,向留守的郭壮图传达众将的意见,准备护送吴世璠去衡州。郭壮图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云南为根本重地,吴世碍不能轻易出国门。胡国柱极力说服,郭壮图根本不昕,以为可弃湖南,守险隘,犹可以在云南作“夜郎王国”。力阻吴世璠离开云南。胡国柱气急大哭,在城外东郊徘徊敷日,痛哭流涕,郭壮图丝毫不为所动。实际上,郭壮图有自己的打算。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吴世璠,三桂一死,吴世璠必然即位,立皇后。与她的女儿争皇后的还有卫朴的女儿。郭壮图力图把吴世璠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就不准他去衡州。胡国柱无奈,哭着离云南而去。

胡国柱走后,吴国贵召集并主持诸将会议,讨论今后的方针大计。吴国贵首先发表见解,说:“从前所为大误!今日大计,应该台弃云南而不顾,北向以争天下:以一军图荆州,略襄阳,直趋河南;一军下武昌,顺流而下,经略江北口吾辈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匆退生。拼死决战,剜中原之腹心,断东南之漕运。即令不能混一,黄河以南,我当有之。”

诸将都很持重,不敢赞同吴国贵的意见。马一宝率先表示反对,阻挠弃滇北之上议。诸将的家产、亲属都在云南,放弃云南,意味着家私破产,个人利益遭受最大损失。马一宝反对弃滇,正符合他们的利益。他首先反对吴国贵意见,“一唱百和”,吴国贵的意见很轻易地被否决了。

综观当时形势,吴国贵之计,带有相当大的冒险性。因为此时北上与初到湖南北上大不相同。那时吴军声势浩大,锐气正盛,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直至京师,无处不有响应者。清朝对此事件原无准备,如趁此时它兵力未集,利用这个有利的形势,毅然北上,必然会所向无敌,至少可在黄河以北站稳脚跟,清朝必以重兵趋北京勤王,而南方空虚,可让耿精忠独挡南方数省之征剿。吴三桂计不出去,驻兵湖南不进,一则给清朝以喘息时间,使它有足够时间调兵遣将,倾注全国兵力于江南一羁之地,造成了自己的优势;吴军则年随一年地失去优势,变主动为被动,以致成现在之局而!吴国贵在吴三桂死后,敢于说吴三桂的所为是“大误”,表现出他的气魄和远见。他提出此时北上,一个不利的条件是,他们的军队已由盛而衰,锐气已失,斗志下降,多年征战,伤亡甚重,久经战斗的老兵急剧减员,新增的兵员,论素质和战斗力都不能跟老兵相比。从清朝方面看,它在征战中已完成了全而备战,兵员和兵器、火药等军需物资装备、粮饷都已相当充足,保证了前线的供给。特别是它的八旗兵已从战争初期的惊慌失措中恢复了战斗力,而且越战越强,显示出无坚不摧的威力。一句话,双方强弱之势各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吴军毅然北上,必然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和困难,甚至有覆没的可能。这一不利条件,吴国贵似乎已充分地估计到了,正如他以巨大的决心所表示的:“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勿退生!”宁肯在前进中死去,也不在后退中括着!这是一种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是要建功立业,而不图个人之私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倘要干一番事业,此种精神必不可少!

同类推荐
  •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吕峥,起点历史大神月关倾情推荐!天涯、起点现象级神作,短时间内聚拢粉丝数百万!从隐士、谋士、军师到权臣、枭雄的进击之路,且看终极牛人司马懿如何开启司马家族千秋大业!沉默、隐忍、谋划,夹缝中求生存,成就乱世三国的真正胜利者!司马懿及其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皇朝的风云史,全景演绎司马家族的荣耀崛起之路。出身望族的司马懿,从东汉小吏起步,屈节出身寒族的曹氏政权四十余年,蛰伏隐忍,藏起“鹰视狼顾”之相,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静待曹操时代的过去,伺机而动,终成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为司马氏化家为国的蜕变铺平了道路。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氏政治集团,横空出世,谋划千里,终结了群雄逐鹿的汉末三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本书主要讲述了汉末三国至西晋司马懿及其家族的夺权上位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加入丰富的历史细节,对谯郡曹氏、河内司马氏、谯郡夏侯氏、颍川陈氏、琅邪王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等世家大族的命运和政治生态进行了全景的展示。权臣与皇族、世家与寒门、奸佞与贤良、谋略与抉择、血与泪……在那个风雷激荡的乱世,人创造了历史,时间改变了人心。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唐伯虎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为人风流倜傥、幽默诙谐、不拘礼数、有花不完的银子,画幅画就能赚到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然而,这只是指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真实的唐伯虎并非如此!
  • 李敖全传

    李敖全传

    本书不是以“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李敖全传》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的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美中亦求生动有趣。
热门推荐
  • 当梦境变为游戏

    当梦境变为游戏

    当梦境变为游戏,游戏干涉现实,属于梦境玩家与梦境事件处理所的时代来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合集成册。以大开本,大字体的形式出版。是合适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查询的案头工具书。
  • 战天妖魔

    战天妖魔

    人、魔、鬼、妖、仙、佛、圣、共存天地万域之中。天道大昌,魔道无影,仙道飘渺,鬼道殊途,唯我妖道至尊,但亦唯妖道最难存亡。少年自茫茫妖山中走来,脚踏万千血尸,身随十万徒众,我辈皆是妖徒!谁能屠光抹尽!这是一名身份华贵的灵妖踏天袭来的故事......
  • 重生医仙行

    重生医仙行

    为什么?看着眼前的人是那么陌生、原来是我错了!流下泪对不起!慢慢失去了气息......再睁眼,只愿活的一世肆意逍遥、目标逮个疼自己的人、生萌宝。你......你不要过来、再过来我就叫了。哦?男人眼中称着一眸邪笑、那就叫吧。我.....这一世终寻的她,再不放开她的手了。简介无能、单凭书中、笑看一切。
  • 都市星辰游侠

    都市星辰游侠

    五代单传的孤儿得到上古仙人的点化,从此脱胎换骨,再世为人,在都市中、江湖上、妖魔界逐渐崛起,在滚滚红尘中磨砺,在宇宙星辰中苦苦寻找自己了路。
  • 幻世异游

    幻世异游

    重走西游,不一样的西游,三观脆弱者勿进,容易碎,概不负责,没有胶水。
  • 正牌和绿茶的夺夫大战

    正牌和绿茶的夺夫大战

    “柯景行,你心里有没有过我,哪怕只有一秒?”居高临下的他脸上只有冷然厌弃:“从未。”谭秋雨从海边纵身跃下:“柯景行,从今往后,这世上再没有倾心爱你的我。”她多年的爱终于葬送在这一刻,她的苦心经营换来的只有绝望和痛苦。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深爱着他的她!
  • 甜蜜娇宠0a

    甜蜜娇宠0a

    她,幼年时被恶毒的继妹诬陷,被早早的送出了国,11年后强势归来,世界公司的幕后boss,他,两道都闻风丧胆,无人敢犯。当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网游之妖惊天下

    网游之妖惊天下

    在游戏里从一名普通的玩家成为游戏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