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最近真的很烦恼,不止是因为掐住她不放的韦妃,也不止是因为两个都还没有子嗣的儿子,而是因着皇帝就好比婊子一般的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的可耻行径。
要知道不管是太子也好,赵王也罢,两个可都是她的儿子。
皇帝越是举棋不定,到头来,受伤最深的不是她这个儿子,就是她那个儿子。
作为母亲,无论伤的是哪一个,都会是最心痛的那一个。
皇后听着从皇帝的寝宫甘泉宫中传出来的消息,除了心惊就是愤恨,将那高秉光臭骂了一顿,犹不解恨。这就下了一道懿旨,斥责丹乡伯家的儿媳不守孝道,勒令其三个月内不得出门,将《孝经》和《女则》抄写百遍。
丹乡伯的儿媳正是高如意呀。
本来在洛阳城中就很闻名的她,再一次的名声大噪。当然,都不是什么好名声罢了。不尊公婆,不从夫君,再严重点儿还有传她水性杨花、红杏出墙,总之,越传越离谱就是了。
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了,要不是因此,皇后娘娘也不会下懿旨训导她不是!
殊不知,高如意这一次真的是冤枉至极,六月将要下飞雪的节奏。除了回门之时闹出的那件事,她自打被丹乡伯府接了回来,就恪守妇道,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出格的事了。
就算是夫妻不睦,小打小闹,也是关着门来的,怎么也不会传到皇后的耳中。
想她虽然不大能看的上那韦文浩,不过是因着他爹一开始十分笃定地说要将她嫁给赵王在前,正做着王妃的好梦,一下子跌落成了一没有爵位二没有官职的纨绔之妻,原本就心气很高的她,自然是一时半会儿的无法接受,饶是如此,她也并不曾干出过失节之事。
皇后的懿旨才宣读完,高如意就因着不服不忿,喷了口血,直接晕死了过去。
丹乡伯和夫人乱作了一团,宣旨的太监还没走,一边代表了皇后,一边又代表了御史大人,两厢都不是他们能得罪起的。
这就兵分两路,伯夫人赶忙命人将高如意抬进内房,去请大夫。而丹乡伯就拉着宣旨的太监,又是送礼,又是不停地说好话,意思就是还请他在皇后面前务必美言几句,譬如高氏气愤吐血,完全可以说成是悔恨难当,捶胸痛哭,生生锤出来的一口血嘛!
什么事情,换一种委婉的说话,连结论都是不一样的!
到了晚间,不知去哪里浪荡了一天的韦文浩归了家,正房的门都未入,抬脚就去了姨娘的房中歇息。
高如意独自坐在灯下垂泪,夫妻不睦,名声尽毁,越想就越是活不下去的滋味。
她抹干了眼泪,将自己收拾的干净整齐,还细细地描了眉,擦上了红胭脂,这才倒了杯茶,就着茶水吞下了两个金锞子。
紧接着又爬上了床,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
丹乡伯家办起了丧事,哭得最痛的莫过于高御史和高夫人了。
而最高兴的却莫过于韦文浩,可能这也就是高如意一心求死的原因之一了。
是唏嘘也好,感叹也罢,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强大过与天抗争,也可以弱小到稍纵即逝。
高如意的葬礼结束后的一个月,洛阳城中又传出了这样的流言。
说是宫里的贵人仗着位高权重,因着私人恩怨,生生地逼死了好人家的儿媳。
流言没敢指名道姓,但明白人的心里,即使点到为止,自然也是全都明白的。不明白的就是将前因后果一一表明,他也不会因此而变得通透或者一点就明。
皇后是个明白人,一听这流言,就知贵人指的是她,私人恩怨指的是她和韦妃的明争暗斗,那好人家的儿媳指的自然就是才死没多久的高如意了。
高如意死的时候,传到宫里的消息是说她得了急症不治而愈。
皇后当时就觉得蹊跷,她白天才下的懿旨,高如意早不得急症,玩不得急症,偏偏是当晚怎么就得了呢?
她本欲派个人去查看查看,可韦妃一接到了宫外的消息,就像疯了一样,跑到慈惠宫来又哭又闹,整整闹了一天一夜,连口气都不带歇息的。
皇后只一心对付她去了,等想起来那高如意的时候,人已经匆匆下了葬。
如今看来,说不定这是高家和韦家做的一个局,牺牲了一个高家的女儿韦家的儿媳,故意要将脏盆子往她头上扣吧!
还真是用心险恶。
皇后生生地憋了一口气,她怎么想都没想明白,韦家跟她有仇就算了,和他高家有什么关系!
就算高家是支持赵王的,可她也是赵王的母亲。搞臭了她,难道就对赵王有利?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搅乱了皇后的心绪,她忍着头疼,对左右说了一句:“去,去告诉太子,让他负责把外头的流言全部平息。”
忽然听到了皇帝的声音,“平息?你还有脸让太子帮你摆平,你惹出来的事情,有本事你自己去摆平啊!”
皇后一惊,赶忙从榻上立了起来,假装没有看到皇帝不善的神情,道:“皇上怎么今儿有闲心,到臣妾这里来了?”
就听皇帝闷哼了一声,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道:“皇后,你做的好事情?”
有些事情还是打死不承认的更加有利。
皇后面无波澜地道:“臣妾不知皇上说的是什么事情,至于臣妾让太子平息的事情,自然是一些不利于皇家的不实言论而已。”
皇上见她打定了主意一心抵赖到底,遂道:“你敢说丹乡伯家的事情跟你无关?”
“丹乡伯家什么事情?哦,难道皇上是说臣妾替丹乡伯夫人教导儿媳的事情?那确实是臣妾所为,不过是因着丹乡伯的女儿不尊尊长,三日回门便挑拨娘家和婆家大闹了一场,还有其言论也与世家女的身份有违。”
皇后说的很镇定,皇帝要是信了她才有鬼。
“你说的是什么年月的事情,时隔几年,你如今才发作又是什么意思?”
皇后顿时就跪下来请罪:“臣妾原想着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日前却得三清祖师爷点醒,在其位谋其政,臣妾身为皇后,自当履行皇后的职责,教导好全天下的女子,这才旧事重提。还请皇上恕罪,是臣妾醒悟太迟。”
皇帝勃然大怒道:“好你个皇后,朕到了今日才知道你竟有一张如此能言善辩的巧嘴,你逼死了高卿的爱女,居然还一副天经地义的表情。逼迫人之前你就没有好好想想,自己也是有儿女之人,可怜那高夫人****夜夜以泪洗面,如今已经卧床不起。”
皇后依旧辩解:“臣妾不服,皇上听信片面之言……”
皇帝打断她道:“够了,也正是有其母必有其子,看看你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贤能之才,你不仅仅是毁了朕的儿子,还毁了朕的国家,朕悔啊,悔不当初。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娶了你,到都来落了个误家误国的下场。”
皇帝恨的咬牙切齿,说完了话,挥袖离开,实不知皇后因着他那几句话,也恨得切齿咬牙。
他不知道,悔不当初的不止是他,还有她哩!
当初的甜言蜜语,如今想想不过是口腹蜜剑。当初的山盟海誓,到了如今也不过是空口白话。他变成了什么样都无所谓,他怎么对她也都无所谓,可那句“你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贤能之才”是什么意思?
是说他要将皇位给那个度乘大圣的意思吗?
这时的皇后没有后悔不该心软放过了林优之,只因她心里很清楚地知道,就算没有林优之,皇帝一样还会有其他的儿子。
他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将皇位给太子,更不用说给赵王了。若不然他也不会这些年一直让赵王误会他不喜太子,同时又让太子替他上朝,却又不肯禅让皇位。
他的心里在打什么样的主意,皇后猜测了多年,此时此刻只一心觉得他不过是在利用他们母子三人。
等到度乘大圣长大,太子是要被废的,她这皇后也是要被废的,至于赵王至始至终就被亲爹当做了傻子。
或许根本就不用度乘大圣长大。
皇后想到此,只觉心惊的同时更觉头晕目眩,她从没有此刻这样的痛恨过皇帝,巴不得他现在就死。
只有他死了,度乘大圣才不会成为太子的威胁。只有他死了,他们母子三人才不会沦为垫脚石。
皇后哆哆嗦嗦地端起了案几上的凉茶,咕嘟咕嘟地咽下了肚,这是从口一直凉到了心。
她强迫自己镇定了再镇定,做了两件事情,确保太子今晚就在东宫,确认了今天当值的不是羽林中郎将高若凡。然后吩咐小厨房小火熬一碗皇帝最爱吃的莲子八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