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81400000014

第14章 少年正好(2)

这已经是数不清多少次去要钱了,当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事情其实很简单,瞒着妈妈偷偷报了一家不那么正规但却价格便宜的美术班,但收了钱的老板却没有按照要求给自己上课,而每次拒绝的借口都五花八门,让时苒的忍耐一次又一次冲破极限。

“我都说了,老师住院了,住院了,你的钱会退给你的,你可不可以不要催了?”门被重重地关上,碰了一鼻子灰的时苒转身走下楼梯,却看见楼梯下方那个熟悉的背影。快速走下楼梯,然后跳着拍了一下男生的后背,但当对方回头的一瞬间,发现自己认错了人。时苒喃喃自语,也是呀,这种鬼地方,怎么会碰上他呢。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几声,是妈妈打来的,时苒没有接,没过多久妈妈又一次打了回来,时苒只好接起电话。

“是时苒吗?那个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现在在医院里,你现在能来一下吗?”电话那头的声音让时苒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开始加快步速,最后跑了起来。

中心医院的急救病房里,雪白的布帘下妈妈正躺在床上睡着,旁边是年轻的护士在帮忙更换点滴的药瓶。“我妈她没事吧?”护士拍了拍时苒的肩膀,“没事,你妈妈可能就是血压有些低,休养一下就好了,你先跟我来签个字。”

签完字的时苒坐在病床旁边泡着一杯红糖水,她看着妈妈熟睡的样子,然后握起妈妈的手。时苒看到妈妈黑色的头发下面藏匿的那一丛白发,时苒想起了离婚后妈妈时不时会叫自己帮她用黑色的染发剂染发。妈妈染完头发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这是十三岁的时苒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距离上一次帮妈妈染发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时苒趴在妈妈的床边睡了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妈妈已经醒了,在看手机。“妈你终于醒了,你可吓死我了。”伸了一个懒腰的时苒起身偷看妈妈的手机,“看什么看呀,我看个照片你也看。”迅速更换为照片界面的妈妈拍了一下时苒的屁股,“你看我手机的时候怎么没这个觉悟?”时苒翻了个白眼。

开了点补养的药品,妈妈就出院了,时苒拉着妈妈特地去了一趟超市,买了点快速帮妈妈恢复元气的食物。“今天我下厨,保你元气大好。”自信满满的时苒挑选了要用的食材后对妈妈说。从十三岁那年开始,正值青春期的时苒好似也一夜之间长大,因为妈妈工作很忙,有些时候可能照顾不到时苒,于是女生就自己学习做饭、洗衣服、修理电器,遗传了妈妈好手艺的时苒经常做满满一桌子好吃的等待妈妈下班。

那些日子像是经历了暴风雨后安静的港湾,虽然遭受了灰色的磨难,但也还是个温暖的怀抱,可以让两个人停靠、驻足、沉醉。

我的恋爱观 文/周悟拿

曾经我无法理解“恋爱”这个词,当这个词被大人们挂在嘴边时,往往已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且略带丑闻意味。“你知道吗?XX家的小孩谈恋爱了!”“哎哟,怪不得成绩下滑了呢,原来是谈恋爱了呀!”在这样的对话之间,“恋爱”这个词能给一个孩子留下什么好印象呢?

后来我背着大人们偷偷查了字典,“恋爱”一词的解释是:男女互相爱慕。

那时的我虽然少不更事,但感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喜欢对方是一件无可非议甚至极富美感的事。“为什么非得称为‘谈恋爱’呀!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是件好事呀!”幼年的我合上字典之后还是无法从脑海中擦去对“恋爱”这个词的不佳印象。于是,一直到今天我都不说“谈恋爱”,只说“在一起”。

许多人认为恋爱必须是相互的,字典的解释也是如此。可我认为暗恋、单恋也算恋爱。每一场爱情都是一次忘我的燃烧,即使没有另一束火苗与之辉映,也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炽烈,也是一种让人动容的美丽。我想每个人,至少是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期的女孩,应该都尝过暗恋的滋味。那种一朵花悄悄在心里含苞开放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太美。也许你一次又一次装作不经意地走过长廊,只是为了向心里的那个人问一声好;也许你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早已烂熟于心的课文,只是为了第二天早上在那个人面前背时能流畅顺利;也许你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只是为了去那个人居住的小区转悠,然后“不小心”遇见……这么多的“也许”,这么多温暖的细节,这么多次心底的暗涌,这么多次偷偷的脸红,怎么能不算恋爱呢?

曾有许多人问我:“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我的回答是:“幼儿园,五岁。”然后在朋友惊讶的目光中滔滔不绝又千篇一律地解释,他是我家的邻居,比我大一岁。我们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一起玩耍。后来他要上学了,而我得第二年才能上学。我就回家找爸妈闹,闹着要上学,后来终于如愿以偿地和他同班了。你知道的,早一年上学,认识的人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的初恋,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一生。虽然那位小哥哥并不知道这一切,可我一直都固执地把幼年这缠绕在指尖的纤细情丝称作我的初恋。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场暗恋,也是第一场恋爱。

许多人认为恋爱这件事只属于年轻人,太早不行太晚也不行,所以早恋和黄昏恋都需要背负一定的舆论压力。可在我看来,“恋爱”是不分早晚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

有句话经常被老师和家长用来教育孩子:“你们太小,还根本不懂爱。”可又有谁是生来就懂爱的呢?爱,是一门学问,而且艰涩难懂,既需理论又需实践。

若想从这里毕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你见过哪对情侣一次架也没吵过?若想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必须学会包容、忍让、付出、无私……爱,离不开这些美德,而这些美德又与成长、交际紧密相连。我曾见过数对校园情侣被扣上“早恋”的帽子,被贴上“不遵守校规”的标签,然后被父母老师轮流开导。可这样一来,他们正常的学习反而受了影响,他们的思想反而与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好在我的父母不是这样。妈妈曾经对我说:“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完整的,感情生活、学习生活、休闲生活等部分都应该涵盖。我和你爸爸虽然是你的父母,可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你的感情生活。”就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我该学的,体验了我该经历的。写到这儿,我的确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嘿嘿。

至于黄昏恋,涉及的因素则比早恋复杂多了:伦理道德、家产财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记得我曾看过一部电影叫《爱情麻辣烫》,里面的一对离退休的老恋人让我最为印象深刻。他们的爱情由搓麻将开始,最后终于手挽手走进了婚姻殿堂。这样的恋情像酿了许多年的酒,即使只闻闻也能让人口角噙香。可我也曾经看过关于杨振宁先生恋情的新闻。杨老先生已是八十高龄,而那位姑娘还只有二十多岁。杨家的许多成员都站出来反对他们在一起,有的是为了家产,有的是为了家庭名誉,有的是为了伦理道德。我毕竟也只是一个旁观者,仅从几条新闻无法读出当事人真实的感情与心理。可是,假若这一对年龄相差甚悬殊的恋人皆是真心真意,那么旁人的干扰阻挠都将显得好笑又悲哀。也许有人会说,即使如此也只是爱情一时的冲动,差别太大的两个人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分离。可是我只想说,爱,其实就是最好的共同语言。

在成长过程中我看过不少文学书籍。众所周知,爱情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在每个作家的笔下都能得到不同的诠释。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大多有一种让人心生畏惧的自私。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她,只盼望能觅得一个如意郎君让自己在亲戚面前扬眉吐气;他,虽然心动却迟迟不肯开口,心存防备与疑虑。她只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他只是一个自私的男人。所幸最后一场战争让他们卸下防备的面具,成为这世上又一对平凡的夫妻。恋爱,真的需要坦诚相待。只有敞开心扉让对方看清真实的自己,才可能收获爱情回馈的幸福。

亦舒的作品,虽有几丝张爱玲遗风,但多了一份现代化的刚强之气。她笔下的爱情,总是干脆利落的,从不拖泥带水。那些小说中的女子,往往都十分独立,坚强。即使曾经深陷情网无法自拔,最终她们总能再次站起来,笑看风起云涌的情海。“情海变换莫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舒如是说。亦舒是极聪明的女子,而且拥有一双能看透纠结情网的慧眼。亦舒让我明白,幸福不是运气,而是一种能力。只有那些拥有独立坚强的人格的人,才能营造一份完满的爱情。

再来说说张小娴吧。她的都市爱情小说,都已被部分女性当成了爱情指南,张小娴说:“爱是很卑微,很卑微的。尤其是那个人不爱你的时候,爱就是含笑饮毒酒。”是的,张小娴笔下的女子总是爱得没有尊严,在《再见野鼬鼠》中,女孩供出国求学的男友读书,结果男友最终变心。女孩不愿放手,甚至不依不挠地住到了男友家。可惜爱情已逝,天塌下来也没有用。所幸最终女孩终于看开,不再与过去的记忆纠结,而且终于等到了一个真正疼爱她的男人。我想即使爱得再深,尊严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会去爱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若是连自己都不爱自己,又凭什么要求别人来爱自己?失去了尊严的爱,就如同失去了皮肉的骨骼,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败。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把自己对恋爱的看法表达清楚。虽然有人说在现代社会的爱情已经物质化,虽然有人说这个人与人之间尚且有冷漠隔阂的年代,爱情未免太过奢侈,虽然有人说爱情只能鲜活于书本之中,在现实生活里最终只会蜕化为感情,我仍旧固执地相信,爱情仍然是芬芳远飘,恒久存在的。爱情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可以使每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可以让每一个人进一步发掘生活的美丽与璀璨,从而更积极更向上地生活下去。虽然爱与温暖比起恨和冷漠更能让人心痛流泪,可我仍愿意痛并快乐地好好爱下去。

年蜕 文/修新羽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双城记》

1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像蛇,每过一年,就会把破旧的外衣蜕去,换了熟悉而陌生的另一层皮。因而,临近生日的那几天我会越来越喜欢照镜子。我会长久地凝视镜子里的人,冲她挤眉弄眼,对她说你好。

我知道自己在等待着,等待一瞬间,等待一个事件,等待那些我不再需要的东西慢慢从身上落下来。

去年过生日是在夏天。每年过生日都在夏天。有沌沌的阳光透过绿叶的边角,在地上打出一块块光斑,蝉鸣悠然。

和几个同学在外面玩了整天,下午很晚才被接去姥姥家。

抵达后匆匆扫一眼快化了的冰淇淋蛋糕,上面写的是“生日快乐”不是“寿比南山”。开始一心一意地插蜡烛。点燃,然后吹灭。

前后不到两分钟。

爸爸在旁边只拍下了一张侧脸相。压低脖子垂了眼睛,把嘴向蜡烛凑去。

匆忙到无从记录任何一个僵硬微笑。我连对着镜头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生日歌,没有许愿。

拔下蜡烛后,蛋糕很快被消灭干净。因为“要快点吃”,不然会“融化了淌得到处都是”。

我看着切蛋糕的塑料刀起起落落,无动于衷得如同我并不在这里,如同所有熙熙攘攘的声音不过是陌路风声。

我无动于衷地看着。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液被挑到一旁。

晚上回家是九点,觉得累便抓紧时间洗漱,末了倒在床上,无聊地想数数今天收获了多少句生日快乐。

早上起床后的第一句是“再不起来就要晚了,见到同学后的第一句是“今天穿得挺漂亮的”和“发型设计得不错啊”,到了姥姥家的第一句是“怎么来得这么晚”,吹完蜡烛后的第一句是“蜡烛快拔下来”。

从头至尾,我今天听到的唯一两句与生日有关的话分别是妈妈和姥姥对我说的。妈妈说,“今天到姥姥家过生日吧”,一句像疑问句的肯定句。姥姥说,“今天是你几岁生日啊”,然后还有每年都不变的一句“都这么大了啊”。

我不相信一个人在生日那天收获不到一句生日快乐的。我不相信一个健全的,幸福生活的,有很多朋友和家人的人,得不到应有的祝福。

这件事发生了……不过是顺其自然。

2

蜕皮的感觉,就像小时候总是喜欢冒着会留下疤的危险而揭下将要脱落的血痂一样,带着莫名的快感和疼痛。

像蛇而不是像毛毛虫,所以每次蜕完只不过会变成一条大点的蛇,而不会有朝一日变成蝴蝶。

没毒的蛇会被人捉去吃掉,有毒的蛇会被关在笼子里像熊被取走胆汁一样被取走毒液,去酿一些貌似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或其他什么可能导致精神错乱的药物。

人们太明白各尽其用。

从小就特别容易丢东西。

经常把手套、水壶、发卡遗落在公交车上、公园的滑梯上、楼下的草丛里。

记得的不记得的,它们就那样一点点消失在我的生命中,无法挽回。

我始终觉得自己早就失去了什么,在不经意间。

如果去年生日的那个许愿机会的使用期限可以延续至现在,那么我将许愿,祈求失物回归。

初三第一学期,M,我最好的朋友,准备把我的书包扔出教室门外,因为听L说是我在午休时把她的书包扔到了地上。Y在旁边给L帮腔——和我说过总共不及十句话的Y。

解释无效,于是我想表现得大度一点、不在意一点,说“你扔吧”。我也这么做了。

实际上,我的“扔”字是和我的书包一同落下的:她毫不犹豫地狠狠甩了出去,脸上浮动着一种让人看不清的表情。

“大度”的“你扔吧”终究变成了颇具威胁意味的“你扔”。

以前还不相信什么三人成虎,现在只是觉得她们和自己中有一方幼稚到可笑。

她和那些宁愿花同样的钱买三斤烂水果也不买一斤好水果的斤斤计较到愿意委屈自己的欧巴桑一样,只相信数量而不相信质量。相信“两个人”的数量,而不相信“最好的朋友”的质量。

直到M扔之前,我一直以为即使她相信了是我扔的,也不会怎样: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她怎么会计较。那之后,我开始明白会怎样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背叛”这个一贯出现在八点档的狗血言情剧里的词语。

……我确实有一瞬间彻底的,不掺杂一丝爱地恨过一个人。

我想走过去甩给Y和L一人一记耳光。

我想冷冷地指着M的脸痛斥她对我虚伪的友谊,然后和她绝交。

我想打开窗户,矫情地让Y和那个同学向我认错,承认她们的卑鄙,让M认清她相信的是怎样的两个人,不然就跳下去让她们后悔一辈子。

实际上,我当时只是拾起书包然后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们一眼,又埋头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看见L在安静地摆弄手机上海绵宝宝的挂坠,Y在桌子上打开了一本英文书,M在向她自己的座位走去。

习惯了做好学生而不是被老师叫去政教处,还没有准备好彻底地失去一段友谊,还很珍惜自己年轻的生命绝不会做傻到家的事,还有几本练习计划要在今天中午写完,没有时间在这种与考试与分数没有半点关系的事情上纠缠。

有时候多走一步,离近些或离远些,距离变了,眼里能看到的都会多上许多。

3

同类推荐
  • 大国思维

    大国思维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七玄巅峰

    七玄巅峰

    她,莫沉央,黑道巅峰的‘墨迹’,一朝背叛,穿越到了不知是哪里的七玄大陆,成了日月大陆日月王朝的废柴——另一个莫沉央。这里没有武术,也没有魔法,只有七玄大陆的术气,也根据术气可以分成:剑术气、灵术气、唤术气、丹术气;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当她励志成为要站在这个大陆巅峰的人,成为俯视着天下众生的人。她遇到了他,注定是她的人。爱、恨、情、仇,她,在这里都统统尝了个遍。她说:“等我站上了巅峰,你我并肩,可好?”他给她的诺言:“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人可虚伪

    无人可虚伪

    无人可虚伪,谢谢,此书无谢谢,别入,嘻嘻嘻
  • 卿悦君心

    卿悦君心

    世界上没有谁离了谁就活不下去的,我如是,赫怜君亦如是。
  • 王小虎的成名之路

    王小虎的成名之路

    十五岁的王小虎因为不能使用灵力,而被自己的父亲忽悠去练习三年的炼体术,十八岁后他已经成功的掌握了炼体术,离开小镇后却被人告知自己学习三年的炼体术竟然是最废物的技能。“王小虎赶紧过来,用你的拳头捶爆他!”诸葛沐黎指了指天空中御剑飞行的天才,还有地上行走奇珍异兽,以及门派里面的老道士“好嘞!不过需要代价哦!”说完便露他那非常具有标准性猥琐笑容
  • 西北神探

    西北神探

    不懂趋炎附势的小警员高义主动请缨来到了最为艰苦的西北小镇做了一名镇所长。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平淡渡过的高义,却发现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他的晚年回忆录中这样写着“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凶神恶煞,他们或许就是你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也不是所有的神探都智勇双全,他这个不懂得察言观色没有仕途的小警员却成了西北有名的神探!”
  • 半面菩萨

    半面菩萨

    菩提不知道什么是苦,她是这个世界的例外,她不知来处,不知归处,没有感情也不会痛苦。游荡在各个世界的位面之中,她看尽人生百态,只为给自己找个明白。
  • 读书与思考

    读书与思考

    本书为读书心得汇编而成的读书笔记。书中共收录了42篇文章,内容丰富,涉猎面较广,是作者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点滴思悟,或情感丰沛,或理性睿智,可供大家学习参考,以养成善思善悟的好习惯。
  • 异类苏醒

    异类苏醒

    2016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过后,钟忠眼中的世界乱了,也变了......
  • 除妖之旅

    除妖之旅

    六个性格不同,身份不同的人组成一个除妖组合,但疑团却接踵而至,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亦或是人为,当疑团解开,还能收获自己的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