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5600000012

第12章 慧可安心(2)

景岑禅师回答道:“朗州山,沣洲水。”

学僧:“弟子不会。”

景岑:“四海五湖任遨游。”

学僧:“如何识学人心?”

景岑:“十方世界是汝心。”

学僧:“则学人无着身处。”

景岑:“处着身处才是汝着身处。”

学僧:“如何是能着身处?”

景岑:“大海水,深又深。”

学僧:“不会。”

景岑:“鱼龙出入任升沉。”

学僧:“承老师言,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学人如何会得?”

景岑:“用会作么?”

景岑禅师和学僧的问答,可以看出老师的慈悲开示,一直明明白白的指导,“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朗州山,沣洲水”,普天之下,哪里一处不可给你跨前一步?你如果懂得,五湖四海内何处不能遨游呢?你如果懂得,十方世界都在心中,怎能说身无着落处呢?

朝闻夕死

保持一颗清明的心,把握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去掉心中种种遮蔽灵智的执著,从平常中体会那不平常的境界。禅,不就是这样的吗?

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初次参拜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问道:“什么是佛?”

归宗说:“我告诉你,你会相信吗?”

灵训诧异:“和尚的言语真诚如实,我怎会不信呢?”

归宗道:“你就是佛。”

灵训心中灵光一闪,又请问道:“说怎样保持?”

归宗以谒作答:“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灵训禅师有所契悟,从此在归宗座下修持用功。多年以后,灵训向归宗辞行,归宗问:“到哪里去?”

灵训说:“回山中去。”

归宗禅师慈悲地说:“你在我这里已经十三年了吧!今天既然要走,那就去把行李收拾一下,我给你说些佛法。”

灵训整理好行李,便去见归宗禅师。归宗禅师招呼道:“你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近前,只听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你途中要善自珍重。”

灵训听到这话,顿时忘记了以前所有的见解,当下大彻大悟。

灵训禅师下山回去后就安然圆寂,溢号为弘照大师。

高与远

退一步是为了更进,谦虚才能使人成长。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画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画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测一下。

元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曲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地说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开示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地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请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仁者能会意吗?”

好事不如无事

烦恼是病,佛道也是病,佛菩萨是真有病吗?不是的!佛菩萨是为一切众生而病。

佛陀降诞娑婆,观音行化苦海,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菩萨悲愍众生,免除众生的烦恼,是为了什么呢?

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不知佛在为谁烦恼?”

赵州从谂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

学僧再进一步问道:“如何可以免除这些烦恼呢?”

赵州从谂严肃地责问学僧道:“免除烦恼做什么?”

又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礼佛,便用柱杖打了一下,问道:“你在做什么?”

文偃答道:“礼佛!”

赵州从谂斥责道:“佛是用来礼的吗?”

文偃道:“礼佛也是好事。”

从谂道:“好事不如无事。”

半肯半不肯

参禅若是完全依赖师长,将会失去自己;若是全靠自己,没有指引,也难以得窥真禅。这大概就是半肯半不肯的真意了吧!所以,人可以自信,但不可笃信;他人可以崇拜,但最好不要膜拜。

洞山良价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悟道时,刚巧遇到他剃度恩师云岩罢展禅师的忌日,因此就设斋上供。

有学僧问道:“禅师于令师云岩处,得到什么开示?”

洞山答:“虽在云岩座下,但不曾垂蒙指示。”

学僧疑惑地问:“既然不蒙指示,为何还要设斋供奉他?”

洞山说:“我怎敢违背他呢?”

学僧又说:“我真不懂,你来南泉普愿禅师处悟道,为什么却为云岩设斋?”

涧山平和地回答:“我不尊先师的道德佛洁,只尊重他。”

学僧接着又问:“禅师既然为你的先师设斋,那么是肯定他的宗风了?”

洞山答:“半肯定半不肯定。”

学僧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答:“因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了无功德

有了求功德之心,行善再大也非功德。惟有发自人心,不图回报,方才算得上功德。

梁武帝是历史上护持佛教君王中的楷模。他在位时,曾广建中院佛像,修造桥梁道路,务求福利百姓。

当时,达摩禅师从天竺来中国弘法。

梁武帝礼请禅师,向法说:“我这样不断地行善,会有什么功德?”

“了无功德。”达摩禅师对武帝泼了一盆冷水说。

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再问他什么,禅师却不管。

最终,因为道不相应,拂袖而去。

至于福利百姓之事,惟有引导他人明了自性,才算得上是功德。否则,在人间再多善事,依然是让人执著于世俗生活。

至于修建寺院佛像,可以说得度与否,不取决于寺院的多寡,看的只是一颗心。寺多了,反而有乱法之嫌。

无目之人

禅者不思不虑,反而洞察一切。

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何前进?”

投子禅师说:“十方都有他的脚步。”

和尚又问:“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步为什么可以遍及十方?”

投子禅师说:“他还需要眼睛吗?”

没有眼睛的人将调动他的全部潜能来“感知”外界,如同浑身有“眼”,这正如禅者不思不虑,反而洞察一切。“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正是如此。

我也可以为你忙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一点儿小事,再三的烦人;有的人太顾念别人,不肯为己,最后失去好多机会。禅的本来面目,就是直下承担!当吃饭的时候吃饭,当修道的时候修道,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不可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答道:“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对克契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揖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禅僧过分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

佛光禅师知道非采取主动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禅僧的心中,禅僧克契立刻言下有所顿悟。

虚空眨眼

人在生活中,最注意关心的皆人情上事,谁对我好,谁对我坏,每日患得患失,不是计较金钱,就是计较感情,钱关情关之外,还有恭敬关,终日要人赞美,要人行礼,要人看我一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地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国师不正面回答,反而问唐肃宗道:“君王可曾看到虚空?”

“看到!”

“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肃宗无话可对。

吾人生活中,所最注意关心的皆人情上事,谁对我好,谁对我坏,每日患得患失,不是计较金钱,就是计较感情,钱关情关之外,还有恭敬关,终日要人赞美,要人行礼,要人看我一眼,比之虚空,虚空不要吾人眨眼,吾人又何必要虚空眨眼?法身真理,犹若虚空,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两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肃宗不解,难怪南阳国师要问虚空可曾对你眨眼?

一休晒藏经

宇宙真理,无非要从自心中显露,修行最怕舍本逐末。经只是纸印的,真心才是法。

传说晒藏经的时候,如果风从经上吹拂而过,人承继这种风,能够消除灾厄,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不断地涌向山上去。一休禅师知道了也就说道:

“我也要晒藏经!”

说完一休就袒胸露肚的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很多要上山的信徒看到了很不以为然,实在太不雅观了。山上寺院的法院就跑下来劝一休不要如此没有威仪。

一休非常认真地解释道:“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做务,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珍贵!”

“一休晒经”,一休这种乍似玩世不恭的作风,实在有其至理。在一休眼里,宇宙真理,无非要从自心中显露,修行最怕舍本逐末。经只是纸印的,真心才是法,为什么不照顾自己而只知照顾经书?祈福增慧要知门径,参禅入佛要知道机要,一切应从用心下手。珍贵的藏经,才是印在纸上,而是印在心上。心上的藏经才能生万法。

云门内外

世间,在禅者的眼中,都是虚妄对待的,内外、你我、善恶、大小等,所以吾人给虚妄对待紧紧束缚,无法超越,而今截断众流,返归本源,统一了内外,超脱了你我,不悟而何?

云门禅师去参访睦州禅师,到了睦州禅师的道场,正是黄昏薄暮的时分。云门用力敲着两扇紧闭的大门,久久以后,睦州才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之后,正将一脚跨入门槛的时候,睦州出其不意地用力把门关上,云门大叫:

“哎哟!哎哟!好痛哟!”

禅师:“谁在喊痛呀!”

云门:“老师!是我。”

禅师:“你在哪里呢?”

云门:“我在门外啦!”

禅师:“你人在外面,为什么叫痛呢?”

云门:“因你把我的脚关在门里面了。”

禅师:“脚在门里,为什么人在门外呢?”

云门:“你确实把我分成里外了。”

禅师:“愚痴!一个人还有里外之分?”

云门于此言下,好像一击在心上,顿时粉碎虚妄的身心世界,终于大悟。

云门禅师虽然腿被压断,但这一关一合却截断了虚妄纷纭的意识,证悟了内外一如,平等无二的道理。

地狱

试问世间之人,能不受地狱诱惑的,又有几个?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跟他学禅,禅师吩咐僧众,一切都不可带进山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难以忘俗。无德禅师于是说了下面一段故事:

有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地方。进门的时候,司阍对他说:“你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精美食物;你喜欢睡吗?这里睡多久也没人打扰;你喜欢玩吗?这里有各种娱乐由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无事可做,更没人管你。”

此人便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后,渐渐觉得不是滋味,就跑去见司阍,央求道:“这种日子过久了,并不见得好,因为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给我一分工作吗?”

司阍:“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向司阍道:“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再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司阍:“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它使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渐渐腐化。这种心灵的煎熬,比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还要叫人受不了!”

与佛陀赌博

知错能改近乎勇!大丈夫行事,理当有这种气魄。

长爪梵志找释迦牟尼世尊辩论,事先跟佛陀约定:“我的观点如果被驳倒的话,我就砍掉我自己的脑袋!”

世尊安详地问他:“你以什么观点为宗旨呢?”

长爪梵志很自负地说:“我以一切不受为宗旨。”

世尊慈悲地注视着他,问道:“这个观点你接受吗?”

梵志听完很是气恼,拂袖而去。可走到半路时就省悟过来,对弟子说:“我应该回到佛陀那里去砍头以向世尊谢罪!”

弟子们就劝他说:“师父!你也算是在大众面前取胜了,为何要回去砍头谢罪呢?”

长爪梵志慨叹道:“我宁可在智者面前砍头,也不愿在愚人面前获胜!我的观点自相矛盾呀!如果这个观点我接受了,我失败在后;如果这个观点我不接受,又失败在前。一切天上人间的修行者都不知道我这个观点的谬误之处,只有佛陀和大菩萨们才知道它的矛盾所在。”

于是长爪梵志连同他的五百个弟子皈依了佛陀,出家为僧,皆取得阿罗汉位。

能大能小

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心才是能大能小。

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同类推荐
  • 小故事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 成大事必知的88条金科玉律

    成大事必知的88条金科玉律

    "成大事者,必然人情练达、世事熟谙。做大事者,做人必如铜钱之像,外圆内方,吃得开,玩得转。古之成大事者,不惟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大事必须有谋略、城府,谋大事必须要有计策。成大事要广交豪杰,接纳贤才,物色良将。"
  • 静下来,幸福就来

    静下来,幸福就来

    这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心灵慰藉书。从静心与幸福的关系的角度启迪读者的心灵,从淡定、放下、超脱、幸福等十二个方面讲述如何静心,帮助人们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适用。
  • 掌握交际方法(实用生活文库)

    掌握交际方法(实用生活文库)

    人际关系是现代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环。本书内容包括交际导航、交际故事、故事感悟三个部分,注重在故事中透视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热门推荐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造一切的骑士

    创造一切的骑士

    战火纷飞的城市之中,少年晕倒在了战场的中央,不断袭击着城市的怪物,废墟瓦砾之下人们无助的哭喊,眼看着即将毁灭的城市,英雄站了出来。一位青年站了出来,齐腰上带着的神秘腰带,手持着不可思议的瓶子,“HENSHIN!”“月面翻空的猛兽,rabbittank。”红蓝相间的假面骑士映入了少年的眼中,之后又将发生什么……(从OOO开始入坑骑士,十分喜欢build,想试着写写看,故事基本会基于原著来进行改编。)
  • 抱傅

    抱傅

    一个平凡学生的校园生活。少年的暗恋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的
  • 流浪千金之嗜血归来

    流浪千金之嗜血归来

    夜晚,月亮将银纱撒向地面,寂静的大海,吹起了清爽的海风,像丝绸一般拂过少女的脸颊,那红色的身影在海边快乐的嬉戏,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犹如星辰般的双眼,让世间万物都变得暗淡无光,乌黑的长发,在身后飘荡,仿佛是童话中的‘黑夜精灵’神圣而不可侵犯。秀隽的身姿沐浴在微黄的暖阳下,有一种令人不知觉屏息的绝世清濯,秀长的眉毛朝着鬂角延伸,似是伸展出来的枝条儿秀雅却难掩清傲,微眯的双眼显得越发狭长而秀丽,似是聚焦阳光的热度,带着令人不敢直视的灼热,足以灼伤千万的妖娆瑰丽,薄唇微抿带着清冽。(作者):ヽ(??▽?)ノ大家好,我是作者,这是伦家第一次写书,请大家多多捧场(*^-^*)。
  • “他夏了夏天”

    “他夏了夏天”

    本书讲述的是女孩方若桐从青春期所经历的一些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事情中成长蜕变的校园故事。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是与众不同的,她也一样,长得不算漂亮惊艳的她自从意外考上重点高中后所看所见似乎都与她之前所理解的不太一样,而她又会怎么在这三年里找到真正的自己?怎样变得于内心一样,她和项阳,林默三人之间的友情或是爱情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在一个总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叫青春的时间里,方若桐会怎样面对这一切都是我们不知道的,而我们愿意陪着和我们一样现在正在经历大学生活的若桐一起,和她去看看她的那段旧时光,陪她一起重新成长。
  • 异玄玄云路

    异玄玄云路

    赵玄,一个生来就有一双阴阳眼,但是却只能看见女鬼,经过一场精心设计的除女魔大戏,从而引发了天玄大陆惊天秘闻。其中的过程有搞笑猥琐事情,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计谋深远让人深思。有的无理取闹让人无可奈何。一切精彩过程就在《异玄玄云路》!
  • 浮生清晓

    浮生清晓

    有没有一眼情定终生呢?曾坚信的命中注定会不会只是一厢情愿呢?远看,他温暖怡人,带着浅淡光芒。近触,清寒刺骨,一寸一寸,绞痛心扉。惊觉,冬日艳阳,惑乱双眼。岁月流转,曾经的耳鬓厮磨相濡以沫在漫漫时光消磨中终成过眼云烟。那年,他拼死护她周全,今日,他漠然离她而去。相逢,会如期待般重归于好吗?亦或道一句好久不见她此生的泪皆为他流,悲喜因他起,为爱燃尽花火,落得个茕茕孑立下场。他曾许诺‘永不离弃’,可六年间在天涯两端凝噎相望又是谁的错?十年,过错是非,随风散去,余下什么呢?还记得那年花开,你从桃林深处走来,对我灿烂一笑吗?梦里蔷薇花开了,我们永远在一起吧!
  • 舞弄清雨:凤舞天下

    舞弄清雨:凤舞天下

    每个人都有秘密,只是不说出来罢了。既然不能言说有何必在装下去呢?
  • 一滩鸥鹭记

    一滩鸥鹭记

    一个只爱好宫斗剧和美食的现代女大学生穿越了;另一个整天挨饿、只知道杀丧尸的末世女杀手也穿越了;然后,她们狭路相逢了!总而言之,这是一对有勇无谋的奇葩姐妹花沦落到古代后凭借自己的无知无畏杀出一条狗血路的故事。穿越不可怕,就怕奇葩和没文化啊...
  • 木给青和

    木给青和

    怀青喜欢上一个人。原本纠结要不要自己主动出击寻找真爱,后面发现别人已经有了爱人。怀青想那就完成自己工作,爱这个东西,其实过段时间就消散了。没想到那人和他的爱人分开了,对那人来说这是个悲剧,对怀青来讲这是个惊喜。终于和那人走到了成亲的这一步,但是怀青并不开心。成全,是种美德。既然不爱我,那就别纠缠,努力去追求你爱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