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9200000015

第15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传播(6)

尽管孔子在有生之年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他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在游历期间会见了许多王公贵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治国的方略,对当时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孔子主张使用西周的礼乐来“正乐”,反对郑卫之新声,斥之为“淫声”。《史记·世家第十七孔子》记载了孔子到齐国与齐太师讨论音乐的事件,其中写道:“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还对鲁太师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又说:“吾自韂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其说透露了孔子回到鲁国,以雅颂正乐,恢复礼乐制度,使得雅颂各自得到了应有地位的事件。可见,无论孔子走到哪里,只要有可能,都会传播自己的音乐思想,并贯彻执行自己的音乐思想。

该文还记载了孔子在齐鲁两君会见之时的一次“正乐”事件,该文写到:“(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髃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对于齐国司仪奏夷狄之乐以辱鲁国国君,孔子大义凛然,宰了司仪,并威加齐景公,使之最后退还了所侵鲁国之地以谢罪。可见,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尽管礼乐会被一些诸侯所抛弃,雅乐在当时还是受到尊重的,只要有人站出来维护礼乐制度,乱乐者还是心怯的。很显然,由于孔子成功地使用“正乐”行为来达到了赢取疆土的目的,他的这一行为对维护雅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孔子反对沉湎于声色之乐,当季桓子接受齐国的女乐,并因此三日不朝时,孔子非常失望,最终选择了弃官而去。《史记·世家第十七孔子》载:“(齐)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孔子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早年游说列国而不得用,可以说他的官位是来之不易的,但是他选择了弃官离去,尽管这其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也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意志是极其尊重的,为了自己的意志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孔子本人不但对于乐是相当重视的,他甚至认为只有事乐之后人才能够得以完善。《论语·泰伯篇》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先进篇》载:“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两则语录前一条说有乐才有成,后一条说他宁愿先学习礼乐然后再做官,都表达了他的人完善于乐的思想。孔子本人也是照这几句话的意思做的,当他早年不为鲁所用,便“退而修《诗》、、《礼》、《乐》”。孔子能歌善器,在周游列国时,他带着他的弟子一路声乐不断,如《论语·宪问篇》载:“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论语·阳货篇》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可见,在孔子的游历过程中,音乐不但成了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且成了他交往的一部分。不但孔子喜乐,他的弟子亦是如此,《论语·阳货篇》载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论事时,曾皙就在弹琴,当孔子问到他时,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抛开琴急忙回答孔子的提问。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也多次与人谈论音乐以传播自己的音乐思想。《墨子·公孟篇》记载了墨子与孟子谈论音乐的故事,墨子问:“何故为乐?”孟子回答说:“乐以为乐也。”墨子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说:“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很显然,墨子认为快乐并不能成为需要音乐的充足理由,因为人获得快乐可以通过其他一些途径,他由此批评儒家的音乐观道:“……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

墨子认为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墨子举了晏子谈论孔子为人的故事。《墨子·非命下》载齐景公问晏子道:“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作回答,齐景公又问了一次,晏子还是不作回答,于是齐景公说道:“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这才开口说道:“(晏子自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当齐景公会见孔子之时,晏子又说道:“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君封之,以利齐俗,非所以导国先众。”从这话中可以看到,晏子极其不赞同孔子的音乐观,当然这也是墨子借晏子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孔子等人喜欢音乐是“好乐而淫人”和“盛为声乐以淫遇民”,而注重仪表与举止是“盛容修饰以蛊世”,连与弟子们一起操弄音乐也成了有问题的事情,即“弦歌鼓舞以聚徒”,在社会场合郑重其事的作法在晏子看来也是多余的,他认为这是“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总之,在墨子和晏子看来,只要与音乐扯上关系,那就一无是处了。

士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了各个学说的相互了解,为各个学说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老子也曾经与孔子一起讨论过有关乐的问题。《庄子》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礼》、《乐》、《易》、《春秋》六经,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面对孔子的这般慨叹,老子回答说:“幸矣,子之不遇治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在这段话中,老子表达了自己的时遇观,时遇不济,即使是学遍《诗》、、《礼》、《乐》、《易》与《春秋》等也是于事无补的。

庄子到梁国,与梁国相邦惠子论乐。《庄子》载:“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不解,说:“子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按庄子的逻辑回答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聪明地回答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与孟子大致活在同一时代的驺衍也是一位游历很多的人物。他坚持阴阳学说,曾先后到过齐国、梁国、赵国、燕国等国家。《史记·列传第十四孟轲淳于髡慎到驺奭荀卿》说驺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在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与庄子等人一样在周游四方的时期与人谈论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的人还很多,他们不但有自己的音乐思想,并且懂音乐,会乐器,在传播音乐思想的同时,将自己的音乐也传播开去,是音乐传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2)聚徒讲学与音乐传播

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学校,学校成为音乐传播的集中地。学校传播是有组织、有纪律、有准备和有目的的,因此它是传播方式上的极大进步,大大加速了传播的时间和提高了传播效果。但是,西周的学校只对贵族开放,一般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的。并且,学校中所传授的内容只是得到西周统治者认可的内容,对于音乐而言,只能传授雅乐,别的音乐内容不能传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朝的衰弱,思想比较开放和自由,许多思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随,出现了个人招收弟子进行私人传播学问的方式,这实际上是个人办学的最初形式。这种聚徒讲学的形式不但具有学校传播方式的有组织、有目的和高效的优点,而且形式灵活,讲授内容会随着认知变化而进步。

孔子是聚徒传授知识的代表人物,他的弟子很多,《史

记·世家第十七孔子》记载:“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和弟子们讨论时经常涉及音乐,这也是通过耳口传播的方式传播音乐思想的一种形式。《论语·卫灵公篇》载:“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在这段话中,孔子表达了他对于音乐内容的看法。《论语·阳货篇》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道出了孔子的君子学道爱人的思想。该篇又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宰我的对话:“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该篇同样表达了孔子维护礼乐的思想。

孔子聚徒讲学,《论语》是其思想传播的结晶。一部由弟子记录其言语的《论语》表明孔子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他的弟子的心中,并且将会通过弟子们的活动继续传播。《论语》尽管是书籍,但是由于是孔子通过耳口传播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告知弟子,由弟子集结而成,因此它应该是属于耳口传播方式的产物。只是当《论语》这部书流传于世之后,才以著述的传播方式产生影响的。

除了孔子的《论语》,《老子》一书也是其门徒整理的老子的言论,也是老子耳口传播的思想结晶。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门人所写。尽管吕不韦没有聚徒讲学,但是他聚众从事史料的汇集和整理,并在书中发表独立的观点,将众人的思想和观点综合起来,也应是一种类似于聚徒讲学的传播方式。在《吕氏春秋》中,有大量关于音乐的传说和思想。其中将五音合于五时,提出了“侈乐”与“适音”的概念,并首次在其中使用了“音乐”这个词。《吕氏春秋》中提出的“适音”的概念,以及认为音有度量的思想是其他百家的思想里所没有的,可见集体智慧当有过人之处。《吕氏春秋·仲夏纪》载:“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这就是音的度量。《吕氏春秋》还记载了多则有关音乐的故事,钟子期听伯牙弹琴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吕氏春秋·孝行览》载:“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是一段关于音乐的佳话。《吕氏春秋》还记载了一些制乐作器的故事,如《仲夏纪》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是关于瑟的起源。又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是关于舞的起源。又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这是关于律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聚徒讲学,士人拜师艺,乃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如苏秦、张仪皆师从鬼谷子,李斯与韩非同师荀卿等,这种师徒传学的方式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如商鞅、管仲、乐毅、晏子等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最终扩大了自己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当然,对音乐传播的影响也包含在其中。

2.著书立说及音乐传播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文字,因为简牍、墨汁的使用而全面登上了人类生活的舞台,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记录事件和积累知识的有力工具。在西周时期,文字的使用仅限于上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许多贵族没落,但他们接受教育习惯还没有改变,他们将文字带到了下层社会生活之中。这些人接触到了下层人的生活状况,开始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考虑这一部分人的利益,产生新的思想,而且这一部分人不是社会的重要人物,没有国事分心,他们往往著书立说,以便有条理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且向社会进行传播。

《史记》载道家创始人老子就著有《老子》一书,其内的重要音乐思想是“大音稀声”。《史记·列传第三》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若无关令的要求,可能世间就没有关于老子其人和其思想,真正就隐而不知了。以一书遗世,然后飘然而去,让人知其能,而又隐其能,这种行为符合老子的道家思想。

同类推荐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本书以和氏璧、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宫翠玉白菜等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名玉的产生、流传及最终归宿为线索,用大众化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围绕这些名玉而发生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辛辣幽默,极富老北京方言特色。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石刻与文化艺术。包括大足石刻、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娲皇宫石刻、桂林石刻、佛沟摩崖石刻、鹭峰寨摩崖石刻、子房山摩崖石刻、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中摩崖石刻、九日山摩崖石刻、七星岩摩崖石刻、南明山摩崖石刻、云峰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黄山摩崖石刻、晋城摩崖石刻等。
  •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热门推荐
  • 飞来镇

    飞来镇

    一个不知自己身世的流浪少年一步步走向颠峰的故事
  • 龙之传承毁灭之力

    龙之传承毁灭之力

    男主因为无能而被女友甩了突然一道雷劈中男主他就这么穿越了看男主如何在异界纵横。
  • 深巷

    深巷

    一个贩卖灵魂的老婆婆,遇到了一个出了车祸而跟身体分离的女生灵魂。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继而帮助自己收集而来的灵魂,完成他们的心愿。
  • 都市之下

    都市之下

    地下室是高楼的基础,也是社会的底层。那是一个富贵荣耀和城市文明拒绝染指的地方。地下室里的人们,无论是常住户还是暂住户,他们每天都必须共用一个盥洗池、一个洗澡间,甚至一个厕所。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这里的人们却又竭尽所能地避免接触,就连目光的对视都几乎绝迹。仿佛我不揭穿你,你也不会出卖我一样——贫穷和自卑是他们心照不宣的秘密。这窗户纸一样的秘密封闭了自我。也封闭了这个城市。
  • 绝世探案集

    绝世探案集

    他,高中毕业,无所事事;他,父母双亡,走上侦探之路;他,学渣一枚,却是绝世侦探。他凭借着锐利的眼睛,发达的侦探脑袋,破了父母双亡的奇异案件,被中央发现,从此他踏上了巅峰人生。。。。。。
  • 后 80

    后 80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菜价涨!房价涨!工资不见涨!恋爱、结婚,这是一个必然的程序钻戒、婚礼、车子、房子产生的就是卡奴、车奴、房奴所挣的每一分银子都匆匆忙忙进入别人的口袋尽管如此努力,可是生活依旧残酷的进行着弱肉强食的优胜劣汰隐婚、裸婚,是时尚,还是无奈?只有身在此中的人,才知道……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灵异局特工

    灵异局特工

    风水养人,亦可杀人,这话可没有半点水分。我是一个灵异特工,走南闯北去过中国大江南北,甚至是到外国去执行任务,今日就在此讲述一下我的故事.......
  • 快穿之女配看我七十二变

    快穿之女配看我七十二变

    顾谪仙看着被那对渣男贱女叫人撞的支离破碎的尸体,忽地笑了,若有来世必将让你们求生不得,求死无门,上天给她机会,完成任务便可回到原来的世界,顾谪仙与系统绑定,开启一个个攻略男配的世界。
  • 微光爱情

    微光爱情

    这是首次发表短篇小说是我初次尝试校园清甜文还请多多指教会在每一点建议中努力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