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96000000011

第11章 名书名文精典集锦(11)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则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业,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们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代没有流传下来,我也没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我就说说用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问道:“有什么样的道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用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齐宣王问:“象我这样的人,可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您看到了问:“牵着牛上哪儿去?’那牵牛的人回答说:‘要把它杀了祭钟。’王说:‘放了它吧!我不忍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而把它送进屠宰场。’那人便说:‘那么,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只羊换它。’——不知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这种好心满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我早就知道你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对呀!的确有这样误解我的百姓。齐国虽然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我就是不忍看它那种哆嗦可怜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而把它送进屠宰场,所以拿羊换它。”

孟子说:“您莫怪百姓以为您吝惜。羊小牛大,用小的换下大的来,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王若可怜牛无罪而被送进屠宰场,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什么想法呢?我的确不是吝惜财物才用羊换牛。您这么一说,百姓说我吝惜财物是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种不忍之心,正是仁爱,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声音,便不忍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远远地离开厨房。”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话好象说的就是您。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反过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了。您老人家这么一说,对于我的心来讲,豁然明亮了。我这种心情合于王道,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假若有人向您报告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能够看清秋天鸟的细毛,却看不见一车子柴火,你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达到禽兽身上,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用力气;一车柴火看不见,是因为不用眼力;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因为您不肯施恩。所以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宣王说:“不肯做和不能做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过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不能。’这是真的不能。给老年人弯腰作揖,对人说:‘这个我不能。’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不是属于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过北海一类的;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是属于给老年人弯腰作揖一类的。

“尊敬我家里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老人;爱护我家里的子女,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子女。一切政治措施都这样进行,要统一天下就象在手里运转东西那样容易了。《诗经》上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就是说把这样好心扩大到其他方面就行了。所以说把恩惠由近及远地推广开去,便能够安定天下;不这样,甚至无法保护妻子儿女。古代的圣贤之所以大大地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诀窍,只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达到禽兽身上,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然后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这样,人的心更是如此。请您考虑一下吧!

“难道您想调动军队,使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齐宣王说:“不。我为什么这样做才痛快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求满足我的最大欲望啊!”

孟子说:“王的最大欲望是什么呢?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为了肥美的食品不够吃的吗?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的吗?或者为了艳丽的彩色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伺侯的人不够使唤吗?这些您手下的人员都能尽量供应满足,难道您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王的最大欲望可以知道了。您是想扩张土地,使秦楚都来称臣朝见,统治中国,同时安抚四周的外族。不过,以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就象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说:“竟然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严重呢。爬到树上捉鱼,虽得不到鱼,却没有后患。以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如果尽力去做,不但达不到目的,以后必定有灾难。”

齐宣王说:“这是为什么?您可以说说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设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您以为哪一个国家会打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打胜。”

孟子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国不可以和大国为敌,人口少的国家不可以和人口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和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千里见方那样大的共有九处,齐国土地总起来,只有九分之一。以九分之一的力量想征服九分之八,这和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呢?王还是从根本着手吧!

“现在您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德,会使天下的士大夫都想到齐国的朝廷上做官,农民都想到齐国田地里耕种,商人都想到齐国的市场上做买卖,来往旅客都想通过齐国的道路,天下痛恨本国君主的人,都想到您这里来控诉。能做到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不能进一步领会你说的这些道理。希望您帮助我达到目的,明明白自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人,假若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便也没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如果没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刑罚,这等于陷害人民。哪有仁德的君主执政,却做出陷害人民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必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引导他们走善良的正道,人民自然易于听从。

“今天吧,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够赡养父母,下不能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艰难困苦,坏年成只有饿死。这样每个人只想活命都怕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学习礼仪呢?

“王如果要行仁政,何不从根本上着手呢?每家给五亩地的住宅,四周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上丝绵袄了。鸡、猪、狗这些家畜,要及时地饲养繁殖,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一户的百亩耕地,不要耽误他们耕种的时间,八口的人家,可以吃饱了。办好各级学校教育,反复地讲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至于背扛着、头顶着物件走路了。老年人都穿上丝绵袄,吃上肉,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那是决不会有的事。”

赏读

此文洋洋洒洒,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针对齐宣王自恃国力强大:欲“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雄心,及时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肯定保民的重要,又通过比喻,指出齐宣王不保民是不为,而非不能。而宣王之所以不保民而王,不推恩于百姓,他是想以力图霸。而以力图霸一定失败,只有发政施仁,才能胜利。接着,孟子从下面正面提出“制民之产”和“驱而善之”两项保民措施,并指出,实行了这两项措施,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整个交谈中。孟子如舟师掌舵,中流自如,随意所之。而结构上又紧扣一个中心:依据齐宣王的不忍之心,说服他行仁政,以王天下。全篇以小问题引出大道理,由远及近,步步推论,比喻生动,说理透彻,多用排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充沛气势。近人吴闿生评:”此《孟子》中长篇文字。其气度舂容大雅。章法顿挫跌宕之妙最可玩。”(《孟子文法读本》)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主要阐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施行仁政的人,人们都来辅佐他;反之,人们便都背弃他。孟子的这个认识是针对当时的历史现实,总结了前人的许多经验而提出来的。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警醒力量。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譬如有座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郭,敌人包围起来攻打它而不能取胜。在长时间围攻中,一定有得天时的战役;可是还不能取胜,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了。再譬如另一守城者,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卒的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锋利和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然而敌人一进攻,便弃城而逃,这就是占地利不如人和了。

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边界,巩固国防不必靠山川的险阻,使天下威服不必靠武器的锐利。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属都离开;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天下人都归顺他。以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攻打连亲属都背离的人,所以仁德之君要么不用战争,如一用战争就必须胜利了。”

赏读

本篇观点精辟,论证严密,是影响深远的名篇。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论点:天地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设例加以论证。第二部分叙述怎样才能达到“人和”,结论是“得道”,而所谓“得道“,就是行仁政,遵循治国之道;道之得失决定人心向背,自然也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为了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文章集中运用了递进、反衬、排比等手段。全文仅100余字可谓短小精悍,言简意丰,论理透辟,而且行文干净利索,自然畅达,不见斧凿之迹。就以文中举例而言,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从攻者角度而言;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从守者角度而言;论证道之得失决定战争胜负从胜者角度而言。角度屡次转换,而又使人不知不觉,恰到好处,可见作者笔底功夫。另外,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已成卓绝千古的至理名言。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文章记录了战国时期儒家与农家的一场论争。孟子的对立面许行,是研究“神农之言”即农家学说的。他主张“君臣并耕”,提倡平均主义。这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孟子通过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质量的理论,对许行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同类推荐
  • 戴建业作品集(套装共9册)

    戴建业作品集(套装共9册)

    “戴建业作品集”,是华中师范大学博导、数千万人点赞的网红教授戴建业作品的首次结集出版,共九种,涵盖戴建业教授三十年来撰写的经典普及作品、学术专著和社会随笔。整套文集既能窥见戴建业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也能品味他机智迷人的表达方式,更能感受一名大学者真率洒脱的风范。《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三十年研究,讲透《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国民教授逐篇精讲,带你畅快读懂《老子》。《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自然真率,楚人风范,陶渊明千年之后真知己。《诗囚:孟郊论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民教授带你走进“诗囚”的心灵世界。《两宋诗词简史》272首两宋绝妙诗词大盘点,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4位名家全收录。《六朝文学史》国民教授趣解陶渊明“种的个鬼田”,讲透迷倒众生的六朝文学。《文本阐释的内与外》国民教授精选论文首度结集,深度剖析庄子、陶渊明、李白的文学魅力。《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不懂典籍分类,就不明白两千年知识传承,国民教授带你摸透古代学问的路径。《你听懂了没有》国民教授80篇精选随笔首度结集,有才有识,有情有趣!
  • 夜听秋雨静梧桐:方林诗词选集·二

    夜听秋雨静梧桐:方林诗词选集·二

    诗人把半生情绪融进这些诗篇里,不管所得所失,都全力以赴地生活。这本诗集分为:诗人的心怀抒情和畅想、对宋词的欣赏、对景致风光的描绘、游历四方的所感所得、偶尔闲来的赋诗创作、观影所作以及其他评论作品。当夜听秋雨独自伤感时,或许才发现消失的不只有少年心气,还有一路走来所见的星光。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 臧克家诗选新编(修订本)

    臧克家诗选新编(修订本)

    以我社以前出版的《臧克家诗选新编》为底本,重新修订,作者家属编集,剔除原先若干首诗,新增作品若干首,比之《臧克家诗选新编》的本子,这一版现实性更强,也更能展现作者的整体诗歌创作的风貌。
热门推荐
  • 十二楼

    十二楼

    《十二楼》又叫《觉世名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12篇,都用楼名作篇名,每篇回数不一,排列顺序各本亦有不同。12篇小说大多以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为主题,也多方面涉及市井生活,或演义前人笔记、或记写作者见闻、或叙述历史故事,亦或凭空杜撰以描写世态人情。文笔清丽流畅,情节生动曲折,人物活泼有致,流传甚广,影响较大。该书刊行后屡遭禁毁。《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十二楼》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政论

    政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BOSS明明很强却过于作死

    这个BOSS明明很强却过于作死

    在超虚拟网游《天启》公测前期,作为研发者的左司意外来到游戏之中,成为新手村最大的BOSS——黑魔王。想要回归现实,就必须被玩家大军推倒。左司:“不就是送死吗,简单!卸下魔王颜,去掉魔王铠,去掉魔王光环,仅留一条裤衩。来吧,玩家们,是兄弟就来砍我!”玩家:“我靠,村口有只迷路的野外BOSS,大家快上啊!”某精英小弟:“卧槽,老大被人群殴,护驾!护驾!”左司:“......”这是一个老大疯狂作死,小弟拼命护驾,最终含泪登顶世界之巅的故事!本书又名《我只想回归现实却被迫成为最强BOSS》、《那些年我与系统相爱相杀》、《这个BOSS明明超强却总喜欢光不溜丢》
  • 那个人那个Ta

    那个人那个Ta

    八年前,某女用一颗糖撩了人就跑。“哥哥,哥哥,你长的好像我最喜欢的桃子味的糖,香香的,白白的。嘿嘿嘿。”八年后,没想到初次相见,就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别动它,你不配。”“你这人怎么这样,懂不懂尊重人啊,遇见你我倒了八辈子霉。”当某男知道她就是当年那个女孩子时,追悔莫及。把某女堵在墙角。“怎么,撩了就跑,是想不负责任啊,这可不行,咱们语文老师才讲的一个成语:自食其果。你种下了我这颗果,自然也得收下啊。”某女的内心“啊西巴,我这是种了个啥子果啊。”
  •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本文描写一个来自外地的农民工,从落迫打工,四处为生活生存打拼到机遇来临,一举暴富的生活生存经历,敬请关注
  • 邪灵傀儡师

    邪灵傀儡师

    忠爱回合制妖怪游戏的王黎,在某一天购买了一个限定版达摩抽完卡后世界变了,奇特的妖怪,神奇的阴阳术。被亲人杀死又重生在异世界,没有内力的他该如何生存下去。
  • 男主今天作死了吗

    男主今天作死了吗

    苏溪是凤族公主,一日受了委屈,心情不好,再加上听人说下凡历劫很好玩,便想绑了个旅游系统下凡去,却一不小心绑错系统,绑了攻略逆袭系统。君宸是神界大佬,下凡历劫,却被其亲姐算计,成了被苏溪攻略的任务目标。一朝重回天庭,他找上她,说要她对他负责。1v1女主没下过凡,前期有点蠢,第三个位面会好,如果不喜傻白甜,可直接跳转第三位面,但一直不接受算计,所以如果男主在位面算计了她,那那个位面的结局不一定是HE,但最后结局一定是HE。女主不蠢,只是单纯女主不蠢,只是单纯女主不蠢,只是单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天降雄兵之屠魔传

    天降雄兵之屠魔传

    一个少年,背负灭门仇恨。一路屠杀魔族,被魔族视为头号敌人。一路被正派欺压,被正派视为人间魔鬼。少年一路降妖伏魔,道路坎坎坷坷。无意得到上古神识传承,得到上古神器。他以后的路会是怎么?以后的成就会是如何?少年大喊一声:“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间再无我这人。”他的未来有你挖掘,望朋友们进来寻觅一番。。。
  • 清白

    清白

    《清白》是《白豆》的姊妹篇,故事同樣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新疆原野,所不同的是《白豆》描寫的是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而《清白》更多地描寫了男人與女人的戰爭以及愛情遭遇流言、權力之后的出路在哪裡。意蘊更為豐厚,故事更加好看。
  • 玉子清

    玉子清

    前世,亲生姐姐砍掉了她的头颅,只为看看一个人的头掉了还会不会笑。今世,被亲叔叔抛弃、陷害,被同宗的姐姐用一根鞭子打死,却迎来了全新的她!“如果吃掉的话,会死掉?”天籁般的嗓音响起,低低的柔和,玉子清微微歪着小脑袋,那双如同子夜星辰般的眸子清澈通透,干净柔和的不含任何杂志,因为疑惑而泛起的雾气让那双呈着柔和笑意的眸子好似半遮半掩的黑色宝石,带着一种引人入体的诱惑。一种,极致的诱惑!好似能吸入人的灵魂一般!说这话的男人一点儿都没有说谎的虚心,深墨色的鹰眸微挑,好看的玫瑰色薄唇微勾,非常确定的点头。本文美男美女众多,各种类型来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