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6500000013

第13章 周游列国(3)

孔子说:“君子原本也有穷困的时候,但穷困中仍守本分。小人一旦穷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为非作歹了。”

孔子又继续对弟子们解释说:“《诗经》上说,不是牛也不是虎,但游荡在旷野。同样地,我们何以会在旷野受苦,你们知道么?”

子路抢着回道:“也许是我们不仁,所以人们不相信我们;或者是我们无智,所以人们不能实行我们的主张。对不对?”

孔子摇摇头说:“如果仁者必能见信于世,那么,伯夷、叔齐就不致饿死首阳山了。如果智者必能用行于世,那么,臣子比干就不致遭到剖心了。”顿了一顿,又再剖析说:“你们要知道,遇或不遇要靠时肌,君子博学深谋而怀才不遇的,多得很呢。生长在深谷的幽兰,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散发清香。君子修德立道,不可因穷悃而败节,当年晋公子重耳困于曹卫而生霸心,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卒能图强。”

子路默然而退。

子贡进来的时候,孔子又用同样的话问他,子贡恭敬地回答说:“也许是夫子的道理太深、理想太高,所以到处不能相容。若是把它略为降低些,说不定可以行得通。”

“赐啊!你要知道,一个终年辛劳的农夫,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遇到天灾,他仍然无能为力。一个手艺精巧的匠人,他所制作的东西,未必每个人都合意。你不在修道方面去下工夫,却希望博得世人的欢迎,你的志气未免太小了,这是不对拒绝属下的建议,不祭河神。孔子称赞他不越祀、不媚神,认为他是有道之君,很想去见见他。

楚昭王虽在病中,却抱病出迎。他对孔子极为礼遇,经常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并且准备把书社地七百里封给孔子。却遭到令尹(楚国的官名)子西的妒忌。

子西暗想,孔子在鲁国时出任大司寇,政绩远播,一旦楚王重用他,我将失势,我必须加以阻止。首先不使他获得封地,他没有禄养,自然不能久居,让他自动离去,这样才不露痕迹。

子西计议已定,于是向楚昭王进谏说:“如果办理外交,我王的属下有人能够及得上子贡的辩才么?”

楚昭王:“没有。”

子西:“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的将才有人及得上子路么?”

楚昭王:“没有。”

子西:“王上的辅佐,有人及得上颜回那么优秀么?”

楚昭王:“也没有。”

子西:“办理政事,有人及得上宰予的才干么?”

楚昭王:“没有。”

子西继续鼓起他如簧之舌,说:“当初我国受封的时候,仅只数十里,后来逐渐垦拓,才扩展到今天的局面,实在得来不易。”

“孔子的政治理想向来是主张遵从古制,他要重新实现周代的遗风,如果采用他的主张,我们楚国将如何维持堂堂数千里的国势?”

“从前周文王在丰、武王在镐,地仅百里,他们能够修德行仁,最后终于成就了兴周灭纣的功业。”

“如今,孔子名闻天下,他的弟子中,人才济济,文武兼备的不乏人在,一旦将封地给了他,恐怕不出多久就将……”

一向多疑的楚昭王不待他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我知道了,不必再说下去。”

从此孔子被冷落下来。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郊外散步时,见到一个披头散发的狂人,一面走着一面唱歌。

这个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他鉴于楚昭王政令无常,故意披头散发,佯作癫狂状态,人家都称他为楚狂。

孔子听了他的歌,心有感触,正想走过去攀谈一番,他却疯疯癫癫地一溜烟跑走了。

孔子的心情和他们有所不同。他们只求独善其身,苟全性命于乱世,清高、雅洁固然没错,但对世道、人心有何裨益呢?

孔子一生怀抱着匡时济世之心,要使天下无道变为有道,他只知爱民,而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孔子曾说过,“如果天下太平,他又何必如此凄凄惶惶地劳碌奔波呢?”

总结一句话,这就是“仁”。仁,是孔子理想中的做人最高准则,也是孔子思想的中心。

七、重回鲁国

公元前484年,也就是鲁哀公11年的秋天,孔子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一路上感触万分。

孔子回想这14年间,辗转于各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也遇到几次意外的惊险。而自己的政治抱负始终未能有所施展,甚至遭受猜忌,险遭杀害,流落到郑国时还被喻为丧家之犬。

至于那些自命清高的隐士们,他们歌咏、嘲讽,如今想想,倒还蛮有人情味,不由得感到惋惜。

将届古稀之年的孔子,他的政治见解早已成熟,对政治生涯也看得很淡,他觉得不朽的事业仍以教育为先。

想着,想着,已经抵达曲阜郊外,弟子冉有等人早就等候多时。

对一般百姓来说,孔子终于返国,使他们雀跃不已。当年孔子任大司寇时的政绩,他们记忆犹新,一致认为今后又可重见政和邦宁的安乐日子了。

至于鲁哀公和季康子他们又是怎么想呢?目前北有世仇的齐国,南有新兴的吴国,一南一北,虎视眈眈。鲁国处在两强之间,而国内政纲废弛,国力日弱。尤其是与各国间的外交更是一个难题。为了应付客观局势的需要,有时不得不和一些国家缔结密约以暂保平静。可是,万一实情暴露,难免不受责难,尤其是虎狼般的强国们更是得罪不起。

他们认为孔子在各国游历多年,对各国的政情必然有深入的了解,他必能对这个棘手的难题提供宝贵的意见。

鲁哀公和季康子的想法均认为孔子可以用来咨询,但不准备让他实际秉政。

鲁哀公第一天接见孔子的时候,开头一句就问孔子说:“请您告诉我一些为政的道理。”

孔子答道:“很简单,用人的时候,必须加以选择。选用优良的官吏,政治必然会上轨道。”

话虽然简单,但却语意深长。

有一次,季康子向孔子问政。

孔子说:“选用正直的人,摒弃邪恶的人,百姓自然会服从。如果在上的人都是正直之士的话,那么在下的受到感化,也都会变得正直了。”

季康子鉴于窃盗案件日增,就这件事请教孔子。

孔子干脆坦白地告诉他说:“遏阻盗风的首要之途是无欲、戒贪,只要自己不贪得无厌,即使你奖赏别人去盗窃,他也不会干的。”

季康子想用重刑来改变社会风气,孔子不客气地说道:“在上的人,决心为善为正,做一个好榜样,人民就可安居乐业,风气淳朴,社会安定。居上位的好比是风,下面的百姓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就会顺势弯倒下去。只要在上的好德乐善,老百姓还会做坏事么?”

孔子对鲁哀公和季康子直言诤谏,毫不掩饰。因为他看到鲁哀公不能选贤与能,不能远离奸臣,所以劝他要慎重择人。至于季康子,孔子早就知道他处事不公,自己又贪得无厌,不能为民表率,所以毫不客气地当面指责他的错误。季康子每次去见孔子,听到的全是逆耳的忠言,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除非万不得已,他很少去亲近孔子。孔子并不热意于仕途,对这件事也就淡然置之。

季康子生性极贪,恣意剥削人民,广积不义之财。由于挥霍无度,入不敷出,他以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为由,企图增加田赋。他想请教孔子,如果孔子认为可行,那么,他就不必背上什么恶名,一切责任都可以转嫁到孔子的身上去。

季康子心里这样盘算,但又不敢亲自去见孔子。他想到一个好主意——让冉有出面,因为他是孔门弟子,也是自己的家臣,由他出面去请孔子发表意见最为妥善。他编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冉有据此去试探孔子的反应。

孔子想起自己初次担任官吏时的种种,他知道老百姓一年到头胼手胝足地辛劳,不遇荒年还好,万一遇到荒年,真是苦不堪言。靠天吃饭的人民已经够值得同情了,怎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何况并非真正是国家需要。只是为了填补私人的欲壑。所以,孔子根本就不赞成。

冉有往返跑了三趟,孔子总是一语不发,对这种无言的抗议,季康子应该死了这条心才对。但他仍旧再三打发冉有去试探。

最后,孔子觉得不耐烦了,他对冉有说:“你是我的弟子,你明知季康子是假公济私,怎可帮他搜刮?”

冉有在老师面前不敢再说假话,只好坦承说:“弟子在季氏手下做事。他命令我这么做,我不好不从。”

孔子说:“若要赋税公平,可以参考周公所定的税则,以圣王的法制为依归,总不会错的。”

事后,孔子痛心地说:“冉有没有资格做我的门徒,弟子们,你们可以声讨他的罪恶,尽量发话攻击。”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小小的附庸国,名叫颛臾(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季康子准备去攻打它。

子路和冉有都是季氏的家臣,赶快跑来告诉孔子。孔子责备冉有说:“是你策动的吧?”

冉有赶紧否认说:“完全是季康子的主意,我们两人都不赞成。”

孔子说:“先王封颛臾为东蒙山的主祭者,一向是鲁国的臣属。如今的鲁国邦域被三家瓜分,季氏独得两份,叔氏和孟氏各取一份,只剩下颛臾还算是公臣,竟还不放过它,季氏实在太过分了!”

“你们两人深受季氏的器重,为何不力加劝谏?谏而不听,就当离去。周任曾经说过一句话:‘权衡一下自己的力量,然后才去做。干不了,就不干。’”

“譬如替一个盲人引路,眼看他有危险,却不去帮助他;眼看他将跌倒,却不去扶持他。那么,何必替他去引路?”

“我觉得你们没有尽到责任。好比说,老虎逃出了笼,珠宝箱的美玉都碎了,难道说,看管的人没有责任么?”

冉有却还辩解说:“颛臾的城堡极为坚固,而且靠近季氏的费城,如果现在不把它取下,将来可能终为大患。”

孔子乘机教训他说:“一个国家,不怕财富少,只怕不均;不怕人少,只怕社会不安。如果分配平均,就不会有贫困现象;如果大家和睦相处,就不怕人民缺少。社会安定以后,政权才能稳固。”

“假如远方的人仍有不顺服的话,就以文化道德来感召,他们自然会被吸收过来。”

“你辅助季康子多年,却不能使境内人民生活安定,不能吸引远人来归,反而动起干戈。我生怕季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内部呢。”

鲁哀公14年,齐君被弑的消息传到鲁国,又激发起孔子的正义感。在齐景公时代,齐国的田常(原是陈国的贵族,逃亡齐国后改姓田氏)自从晏婴死后便想谋叛,篡夺君位,但是手中没有兵权,又惮于高、鲍两位重臣的威势,不敢轻举妄动。

他终于找个借口,劝齐景公伐鲁。齐景公准奏,命他训练军队,后来由于子贡的游说才未伐鲁,但他已兵权在握,种下了祸根。

齐景公死后,三传至简公。简公过去曾经一度亡命于鲁,国内的实权都操之于田氏之手。当时简公的一名部下宰予(字子我)深受器重,简公返国继位后,就想把政权从田常的手中夺回来交给子我。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愈来愈表面化。

简公准备先发制人,下令子我率军讨伐田常,却不料事先被田常获悉,索性提前下手刺杀了简公,立简公的弟弟平公为主。田常为宰相,继续掌握实权。

孔子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叛臣、逆子。他虽然久已不问朝政,此时却按捺不住。他斋戒沐浴后,郑重其事地奏请鲁哀公出兵去惩治这个弑君的叛逆。

鲁哀公不像孔子那么富有正义感,而以利害得失为前提,他考虑良久,找一个借口说:“齐国强大,我们弱小,以弱攻强,有把握么?”

孔子回答道:“鲁与齐国情谊深远,田常弑君,大逆不道,出兵讨伐名正言顺。再说,齐国自齐景公以后,被弑的已有三人,目前举国愤怨,情势极为紊乱,附和叛臣的只是少数。我们以堂堂之师前往征讨,必可获得齐国正义人士的跟随,胜负之数,不言可知。”

鲁哀公始终拿不定主意,何况实权都操在三桓之手,尤以季氏的势力最强。于是他敷衍着说:“这件事牵涉颇广,最好和季康子商量后再作决定。”

孔子退出以后,叹息着说:“我曾做过鲁大夫,遇到这种事,我不能不说。但鲁哀公不能做主,反要取决于季氏,真是可叹!”

孔子本不愿去见季康子,但责任在身不容推卸,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季康子。

季康子自己也是一个目无君上的权臣,而且他和田氏还有私谊,当然不肯赞同孔子的主张,但又不好露骨反对。因此,他以另一个理由婉拒了孔子的建议。他说:“田氏杀了齐君,随即立他的弟弟继位,情尚可恕。再说,他们国内政治上的纷争,外人似乎不便干涉,不知道意下如何?”

孔子已经看穿季康子的用心,知道事不可为,也就不再多说,愤然告别而去。伐齐的事,就此被搁置不提了。

孔子倦游归鲁,虽不愿出仕为官,但仍想以在野之身匡君救民,协助弟子从政。现在见到鲁哀公懦弱无能,实权仍操于三桓之手,而以季氏最为跋扈。孔子眼见如此情势,愈加心灰意冷,准备以此余年,将全副精神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身上。

这段期间发生了几件令他悲痛欲绝的不幸事件。

鲁哀公13年,孔子70岁的时候,孔子的独子伯鱼去世,享年50岁。伯鱼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孔促,字子思。子思后来受学于曾子,也是著名的学者,被尊称为述圣。《中庸》就是子思所作。

三年前,在孔子还没有返回鲁国的时候,他的夫人亓官氏病逝。老年丧妻又丧子,终究是人间伤心事。

孔子有异母姐九人,都没有记载留传下来。孔子的异母哥哥伯尼生有一男一女,男的名孔忠,字子蔑,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后来在鲁国任官。女的由孔子择配,嫁给他的弟子南容。因为南容为人谨慎,所以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自己除了独子伯鱼外,还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幼年夭折;另一个嫁给自己的弟子公冶长。

同类推荐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为什么是毛泽东

    为什么是毛泽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中国的领袖会是他,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热门推荐
  • 尹少请自重

    尹少请自重

    “先生,那个全国最大药品供应商查到了,是太太。”“先生,顶尖黑客Q貌似有意向我们泄露了ID地址,在太太的公寓。”“先生,那个……”于辉看着Boss,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尹思尘正一脸痴迷地盯着与自家太太的对话框:尹思尘:夫人,我错了。安星辰:亲爱的尹先生,你又干嘛了?尹思尘:那个你最喜欢的草莓冰淇淋被我吃了安星辰:。。。安星辰:没事没事,那你就吃了吧尹思尘:那我继续吃了安星辰万万没想到,堂堂尹氏集团的执行总裁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 江山一锅端

    江山一锅端

    当江山披上一层鲜血时,当天地吹响战斗的号角时,总会有这些人: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指点江山。他们,顶天立地!
  • 沐千年一清秋

    沐千年一清秋

    “瞿沐曦,你喜欢他干什么啊?”“可是他那么好看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个颜狗。”“嗯?颜狗?什么意思?”“哎呀,就是...折服于颜值的意思。”
  • 奇玄录

    奇玄录

    天地苍生,天生万物却也禁锢万物。人分正邪,事分对错,世间之事多是身不由己,己不由心。人乃万物灵长,自天地宠儿,自生来便可有与天地契合之理,故修行道路虽起步稍晚,却有得天独厚之处,短短百年便可抵得上其他灵物修炼万年,即便如此,也不过至多千年寿命,无法突破这方天地限制。妖物之流虽修行缓慢却寿元悠久。人族自是不甘受这方天地限制,自古以来一直在寻求长生之道,此行为自是与天道逆反,故而天道降下浩劫业障来阻碍人族的逆天之行。自此便展开生生世世与天道抗争的道路,而名为玄关少年在得到一份千年之前的传承后,发现了这天地之间的秘密,自此为了解开这秘密而踏上了异常艰辛的道路。
  • 我的高手生涯如此漫长

    我的高手生涯如此漫长

    在我失恋之后,无意间得到一个漂亮女子的‘鬼吻’。从此变成了女鬼的情人,我不从,他就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裸身,于是,我只好成为她的情人,也从此开始了我的高手生涯。
  • 天启星尘

    天启星尘

    他一不小心打开了空间之门。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拥有着神奇的能力,是现代科技无法解释的东西。他本不相信魔法,但来到这个世界后。他的世界关彻底改变了。
  • 伍天

    伍天

    伍天新书’小说’就是没有人去构思过的,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每一本小说就是每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颖世界!一书一浩瀚宇宙天地,无奇不有。故事起源于··秋峰山脉,······伍氏的小少年:伍天,········亲们,一起去享受这一个美妙无穷,与众不同的世界么?与那些五彩缤纷的世界又有何不同?
  • 我是什么体质

    我是什么体质

    天地灵气匮乏,人们不能修炼,众仙归寂,仙踪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千百年后,仙成为了神话!二十一世纪初期,众多武学世家于太行山脉切磋论道,天地之间突然大变,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山河倾斜,世界大灾!不过与灾难降临的同时,消失万年的灵气渐渐开始复苏。人们再次踏上修仙之路!沉浸千百年的人物,再次苏醒,争夺长生帝路!
  • 狂乱纪元

    狂乱纪元

    邪恶巫师罗杰穷尽半生精力终于练制成了一副千年难得一见的魔躯,然而却被来自地球的热血青年游枫的灵魂抢先入主。自此拥有了铜皮铁骨的他,开始了他在异界的一段传奇之旅!游枫:在这狂乱纪元,我才是王道!
  • 浅野家的少年

    浅野家的少年

    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风间源失忆了……原本以为只要安安心心养伤就好了,谁知平静的生活却被频繁打断,一件件小事牵扯出隐藏隐藏背后缘由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