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400000099

第99章 对峙(七)

?正当达春在前方推测着后方的天威,想着如何自保的时候。大都城的忽必烈心里也非常闹得荒。他也在盘算,怎么把麾下的各族大臣的心再度整合到一起。

眼下的麻烦由何而起,忽必烈很清楚。带兵打仗多年的他深知统帅之道,那就是胜利,接连不断的胜利。自己麾下这伙人都是各族的英雄,精华。作为精英,他们天生需求就比别人多,未必把同族的生死看在眼里。让他们卖命的最根本法则是,不断打下更多的地盘,毁灭更多的国家,满足他们的掠夺需求。

从骨子里讲,一伙盗贼横行天下,凭的也是这个理儿。只要周围还有东西可抢,大伙就能同仇敌忾。但突然有一仗打输了,把本来应该赢到手的利益打没了,大伙平时的矛盾就要暴露出来。这种事情,处理好了,可以化矛盾为前进的力量。处理不好,也许就给帝国的分崩埋下了祸根。

刘深的罪,达春的错,索都的烂杀和阿合马的贪婪,汉族大臣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作为一代雄主,忽必烈心里都清清楚楚。平时他只是不想追究,人无完人,你用人卖命,就必须忽略这些人的一些缺点。但眼下众人互相咬了起来,作为皇帝,有些事情,他就不得不给个说法了。

如果不能拿出一个让众人信服的谕旨,非但朝内争斗不断,军中也会受影响。张弘范奉命整军四个多月了,就是不肯出征。很明显,这位狡猾的九拔都心存顾忌,等着跟自己讨价还价。

“大兄啊,你得给朕想个办法。再这么闹下去,恐怕我大元将士争雄天下的心就没了!”忽必烈放下茶杯,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话是对董文柄说的,在忽必烈眼中,此时也只有董文柄,能帮助帝国解决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汉人建立的国家,国运动辄绵延数百年。连外战皆败的大宋,还能窝窝囊囊苟延残喘三百余年之久。而汉人眼中的外族,无论多么勇武,向来强盛不过三代。历史上的事实让人不得不承认,儒学,在维护皇权方面的建树是一流的。退一万步讲,虽然推崇儒学的朝代最终走向懦弱,但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汉人国家,其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性,绝非马背上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可比。

所以忽必烈对理学家们才高看一眼,对自己身边这位兼通理学、权谋和兵法的董大兄,才礼遇有加。

“万岁,臣以为,刘深罪证不显,此时陛下切不可以听信谗言,自毁爪牙。此举,非但让前线将士寒心,而且让天下英雄畏惧!”董文柄叹了口气,以极低的声音说道。自从上次呕血以来,他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头脑反应有些慢,话语听起来也有气无力。

“你是建议朕置之不理,硬将刘深之事压下去了?”忽必烈淡淡地问道,对董文柄的建议显然不甚满意。

“正是,此风切不可涨!”董文柄抬起头,正色答道。“只要万岁下旨,不准诸臣相互倾轧。大伙之间的分歧,不过是意气之争。闹腾累了,也就罢了。若由着他们胡来,开了这个先河,恐怕祸患不尽于此!”

“可那刘深,辜负朕的信任,贪赃枉法在先。消极避战,抛弃同伴于后,朕置此不理,如何给三军将士一个交代?”

忽必烈愣了愣,放缓了语气,委婉地问。董文柄说得不无道理,放手去揪,恐怕诸大臣谁的尾巴都不甚干净。但不去追究刘深的罪责,几个蒙古大臣说得好,将来前线之上,都以刘深为榜样,谁还肯为大元尽心尽力。

“刘深并非避战,恐其力不能敌,不得以全师而退!陛下细想,刘深自追随陛下以来,大小百余战,哪一仗曾畏缩不前。那一次避过矢石?”

董文柄的声音由低而高,由缓而急。他知道忽必烈跟自己商量此事的意思。忽必烈非但要自己提一个稳妥的平衡朝内各方力量的方案,还希望自己能顾全大局,在刘深之事上,带领诸位汉臣做出妥协。牺牲一个刘深,平息诸蒙古大臣的怨气。而董文柄知道,自己恰恰不能在这方面退让。一旦退了这步,朝堂之上,汉臣的势力就要大减,色目人就要趁虚而入,夺走本来属于汉族大臣那部分权力。大元内部,蒙、汉、色目三股势力就要重新洗牌,整个朝局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三条腿的凳子突然有一条腿变短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变短的那条腿。整个凳子弄不好都要翻倒于地。

“可朕总得给人个说法吧,否则,伊实特穆尔、伊彻察喇、萨里曼岂不怪朕护短?”

“残宋杀我将士,此乃国仇。战场上蒙受的耻辱,自然要在战场上夺回来,降罪大臣有何意义。昔秦穆公能三用败将,终成霸业。陛下欲振长策而御宇内,气度岂能不如一诸侯乎?”董文柄有些着急,不知不觉间,在话语中加上了文言。说了几句,发现忽必烈的表情有些迷茫,知道自己说得太文了,皇帝陛下跟不上自己思路。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尽量用白话劝解道:“陛下可以暂且压下此事,让刘深在大都待罪反省。这样,既安了刘深部署的心,又可以给其他人一个交代。至于刘深之罪,待我南进之师平了残宋,再议不迟!”

为一个汉臣压制蒙古人的愤怒,忽必烈不肯。但拖延不决,应该是蒙、汉双方都能接受的权益之计。董文柄郁郁地想着,神情看上去有些黯然。内心深处,蓦然浮起前几天听人说过的几句对自己的评价。在南方流传过来的报纸上说,北边的腐儒,只知道忠于其君,却不知道忠于其国,忠于其族。像董文柄这样为了一个君王的私恩,出卖了整个族群和国家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不忠,最大的奸佞。

忽必烈毕竟还是蒙古人,心里对蒙古人的感受更看重些。无论他怎么气度恢宏,怎么包容天下,汉人在他眼里,不过是工具和棋子而已。为了蒙古人的利益,自己这些汉人和汉臣,随时可以牺牲掉。如此看来,自己对忽必烈几十年的忠诚,是不是极愚?

“索都及阵亡将士,朕会追加他们的抚恤。至于刘深,朕就依你,暂时放过他罢了!”忽必烈看到了董文柄眼中的悲凉,知道他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朕替他把兵败的责任揽下来,说是对文贼的重视不够,犯了轻敌之过。阿合马他们几个再混,也不敢追究到朕的头上。但平南之事,你得拿出个稳妥的策略来,尽快建功。否则,诸臣难免认为朕是非不分!”

“谢陛下厚恩!”董文柄一揖到地,内心涌起一阵激动,压住了纷乱的思绪。忽必烈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自己不能不知道好歹,得寸进尺。君臣之道,很多时候要各退半步,彼此留下缓冲的余地,不相逼过甚。想到这,低声补充道:“陛下对刘深的恩德,那厮要是有心的话,也该知道些好歹,今后行事会谨慎些。其罪,陛下亦不必完全放过,只是说以前线大局为重,暂且不究。诸臣明白陛下的心思,自然把主意力从互相攻击,转到一致对外上来。至于平了残宋之后,陛下是借大赦天下之机,赦了刘深这个杀材也好。还是让他披挂上马,待罪立功,为陛下奔走也罢,再也无关大局!”

“准奏,你尽管替朕拟了条陈上来!”忽必烈挥挥手,大度的说道。矛盾无法化解时,转移众人的注意力,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把眼前几件事的重要程度排一排,灭宋的事,的确也应该排在朝廷内部各方势力平衡的前面。

“谢陛下隆恩!”董文柄再次施礼,想了想,说道:“至于灭宋,臣仔细思量,再也大意不得,需采用文武两策,齐头并进方可!”

“说来听听!”忽必烈笑了笑,知道自己这次替汉臣出头没有白出,董文柄已经有所回报。

“我朝自南下以来,杀戮颇重!达春、刘深约束部署不严,渔夺百姓,是以在江南各路,甚失百姓之心。”董文柄看看忽必烈的脸色,小心翼翼的奏道。这个对策,算是为了大元,也是为了他自己的身后之名。“所以,欲灭残宋,必先收其人心。否则,前方平叛,后方百姓又反,腹背受敌,进退失距。此乃达春所以困,刘深所以败之主因也!”

“有道理!”忽必烈点点头,赞同董文柄的分析。如果没有北方的叛乱,他当然可以调集全部人马,把江南各地屠成牧场。但此时,面对北方海都等人巨大的压力,一个稳定的江南作为后方,显然比一个四野无人的江南对朝廷更有利些。至少,大都等地的粮食,每年还必须从江南征集。在蒙古贵族口中,江南的白米,显然比北方的黍物(蒙古食品,做蒙古炒米的主要原料),咀嚼起来味道更佳。

“所以,万岁可令那些失地流民,各归故里。着地方官给其田。给其种子。凡管军将校及故宋贪官,有趁社稷交替之机渔夺百姓田庐、产业者,着各省官员将掠夺之物,归还原主。凡居民开荒自养者或小本行商,其田租、商税,酌情减免。茶、盐、酒、醋、金、银、铁冶、竹货等课程,从实办之,不得随意征收。凡故宋繁冗科差,圣节上供等名目花样,悉除免之……”

董文柄的语调缓和而郑重,提到治国之策,他身上又恢复了平日里那种无人能比的自信。“故宋朝廷捐税少,但各地官员私下名目甚多。陛下减免之,百姓自然念大元,而忘大宋。而江南之地,雨水过多。适于农渔,而不适于牧。此时江南百姓,十仅剩其一。陛下鼓励其开荒,授其田产,每人料可得地数十亩。此乃平头百姓毕生所望也,得其地,必忘其主。如此,数载之后,谁还知大宋乎。文贼收买人心之策,亦随之败。天下必可大定!”

在董文柄的记忆里,大元朝的确在江南征服之地,曾经试行过一段类似的善政。但不久就随着消灭残宋势力目的达到,而废弃不理。而现在,为了从政治上与文天祥较量,必须重提这些怀柔之策。董文柄从流传于民间的报纸和坊间巷里的流言中,敏锐地感觉到了文天祥在福建所行的新政给破虏军带来的好处。对付福建新政的办法,怀柔好于打压。大元朝疆域广,本钱足。跟破虏军比收买人心,轻易不会输掉。况且这么做,还会在百姓口中,为自己这些投靠了北元的儒者留下爱民之名。百年之后,论及是非功过,至少自己的举动可以说附合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训。(酒徒注:纵观忽必烈一朝,随着蒙古、汉、色目三方势力的角逐,政策变化很大。同常是一边下旨减税,一边将税务“承包”给色目人,任其狂敛。矛盾甚多,笑话亦甚多。)

“此外,臣请陛下,尽早订立江南诸官俸禄和蒙古、探马赤、新附军军饷,使文武百官所取皆有凭依。不可在民间随意搜刮!”除了对百姓进行安抚外,董文柄还建议对官员行为进行约束,并完善各地的官员俸禄。在他眼里,刘深和达春等人鱼肉百姓,最大的原因还是大元自立国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俸禄标准造成的。蒙古人不知道俸禄之说,开始,百官的俸禄全凭对民间的掠夺和皇帝赏赐。至元七年,长江以北地区的官吏和转运使的官俸才定下来,但阿合马麾下为国理财者,却不遵从这种制度。而是从上交给国库的收益中进行提成。江南等地官员的薪俸制度更乱,完全是谁抢到算谁的。既然朝廷不禁止抢劫,军官和士兵自是放开了手去抢。谁对百姓客气了谁是傻瓜。(酒徒注:文中时间为至元十六年春,据元史记载,至元十八年,新附军开始有军饷。至元二十二年,蒙元全国才有了统一的俸禄标准)

“此事可以从长计议,这是文策,那武策呢?”忽必烈点点头,郑重地问道。董文柄的建议,不可谓不善。忽必烈能看出来,这个策略完全出于公心。如果此策真的执行,恐怕那些趁火打劫的南宋降官,要把董文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吞并天下,真的是依靠那些在马刀前就会抱着头哀哭的平头百姓,而不是那些踏在百姓脊背上的英雄么?忽必烈不敢确定!以蒙古族崛起的经验,各部落中的英雄起到的作用,比百姓大得多。那些南宋投降者虽然无耻,毕竟曾经是一国之精英。

“武策必须以文策相辅佐。眼下北方海都等人,蠢蠢欲动。中书(辖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一部分)、陕西、甘肃三行省的兵马不可轻调。陛下欲平江南,只能借江南人马。欲灭残宋,必须倾整个江南之力。不可轻敌犹豫,让残宋有了喘息的机会。所以,臣以为,以一名将统领整个江南人马,整合在江南的蒙古、探马赤、汉、南诸路大军,齐头并进,以泰山压卵之势,一鼓而下之!”

“善!”忽必烈一拍桌案,站了起来,“以江南之力图宋,以北方之力护卫大元,大兄真乃我之王猛也。不知眼下何人可为将,望大兄教我!”

“伯颜!”董文柄大声答道,“以威望、资历、智谋与决断,皆非伯颜大人莫属!”

忽必烈惊讶地看向董文柄,正遇上董文柄那明澈的目光。这个建议是无私的,也附合忽必烈自己对形势的判断。残宋的势力在一年内死灰复燃,并且越来越壮大,朝廷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倾全部江南之力,对付广东、福建两路,从力量对比上来看,取胜的难度应该不大,需要考虑的是时间早晚问题。

如果解决残宋时间拖得太久了,领军武将的选择上就需要甚重。统帅整个江南大军的人不但要善于指挥大规模战役,而且要求威望高,可以让各族将领心服。最重要的是此人对朝廷要绝对忠诚,不能起了拥兵自重的念头。否则,以江南各地的赋税和四十余万各族兵马的支持(其中有三十几万新附军),一旦尾大不掉,必然给朝廷深重灾难。

“陛下所用之人,必须当得起这个大任。兵马既动,陛下必授予其全权。此乃两国之对决,并非一地之叛乱。是以臣举荐伯颜大人,望陛下慎重思之!”董文柄继续说道,让忽必烈把灭宋大业,提高到新的高度。就像当年蒙古军西进一样,领军的统帅,大汗不加以任何节制。

“事关重大,容朕思之!”忽必烈扣打着额头说道,想了一会儿,试探着低声询问:“大兄,可为朕一行?”

“谢陛下厚恩。但,但臣是汉人,体弱,年老,实在当不起这个重任!”董文柄感动地热泪盈眶,哽咽着推辞。

他年少时知兵善战,曾攻城掠地,决战沙场,是个难得的帅才。眼下忽必烈不以他为汉人为忌,董文柄自己却不敢接这个担子。此外,他的身体的确也大不如前。为忽必烈出谋划策,已经精疲力竭。真要独领数十万人马出征,估计其结果是南宋未平,英雄先死。

“大兄,朕一直当你是兄弟,从没当你是汉臣!”忽必烈的大手搭在了董文柄的肩膀上,认认真真地强调。

“微臣有负皇恩了!”董文柄惭愧地低下了头,瘦弱的脖颈上,几条青筋不住地涌动。显然,内心里为忽必烈的话,激荡不已。

“伯颜不能动,他若去江南,除你之外,塞外再无英雄是海都的敌手。而那苦寒之地,非要了大兄的命不可。若朕御驾亲征西北,辽阳行省的那几个,未免又想生出些事来。”忽必烈坦诚地说出不让伯颜南下的原因。

董文柄知兵,却不是坐镇西北的好人选。那些蒙古军、探马赤军的骄兵捍将,绝对不会听命于一个汉人。此外,塞外的天气,董文柄也受不了。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在阿剌罕与贴木儿之间,任选其一?”董文柄明白忽必烈的心思,低声问道。

“阿剌罕残暴,非能抚民之帅。贴木儿急躁,为将可,不可为统帅之材。罢了,朕心里有了一人,定不负朕信任!”

“陛下可说的是九拔都?”

“正是,莫非大兄不信任弘范的能力!”

“弘范是天纵英才,的确可为帅。但弘范乃汉人,领整个江南之兵,臣恐…..”董文柄犹豫着,自己是否把话说完。

“大兄恐诸臣擎肘于他,让他在前方不得施展。大兄恐诸将不听命于他,让他号令无人遵从。罢了,朕明日即当朝拜将,授他整个江南之地的杀伐之权。诸将有不听号令者,可斩之。朝中有插手前方军务,怠慢战机者,朕亲自斩之!”忽必烈一拍桌案,决然道。体内杀意,随着一拍之间,汹涌而出。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高干传奇

    三国之高干传奇

    官渡之役,袁军兵败如山倒,自此河北之地烽火涂炭,兵民离心,内隙不断,兵事衰落,日益沦陷。曹操携带着恢宏之势,意气风发,谈笑赋诗,力主北境,决心奠定战局,消灭袁氏,一统中原。却在这时,袁绍之侄高干,异军突起,力挽狂澜,解官渡之败局于倾倒之际,扶河北之劣势于危难之间,开始向曹军发出新一轮的号角!
  • 梦里奇缘

    梦里奇缘

    失恋学霸王子轩为情所困,因祸入梦,梦中他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这里即将铸就一位千古奇侠保家卫国、平定天下的不朽传奇......同样是穿越,不同是精彩;同样是梦境,不同是玄幻;同样是缘分,不同是奇缘;同样是英雄,不同是奇侠。读者群号:127893164
  • 中世纪笔记

    中世纪笔记

    中世纪,黑暗的代名词。没有美丽的公主,没有美味的食物与酒,也没有优雅的骑士。那么请我来结束它。人们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行走在光明中。在这之前,请握紧手中的剑盾。这是一本笔记......
  • 大国师万岁

    大国师万岁

    宫灿是一名热爱历史的理科生。因为车祸他穿越到了明朝末年。他发现他有精钢不坏之身,并且力大无穷。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想天下大同!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吗?封建两千年社会进步缓慢真的是因为认知不够吗?
  • 大明陈於传

    大明陈於传

    我叫陈於,不种马,不断袖,争做大明好丈夫,想和我的宝儿过着平平淡淡的种田生活。可老天偏偏不让我平淡,就让我在历史的洪流里,挣得一些安稳吧!
热门推荐
  • 医事法学(第3版)

    医事法学(第3版)

    本书根据近几年医事法律立法新的变化,全面叙述我国的医事法律制度,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医事立法的理论及方向。本书保持了前版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基本特点,仍将全书内容分为医事法学基础理论、现行医事法介绍和现代医学与法律问题等三部分,并保留了原有体例结构。本次修订主要是充实了最新法律法规,如《护士条例》、《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和《侵权责任法》等。
  • 爱上你的那夏天:捡个帅哥领回家

    爱上你的那夏天:捡个帅哥领回家

    初三毕业时,他们相遇了,经过一年的相处,他对她情根深种,她对他芳心暗许,不过,他最后却因家族选择了离开,她在他离开后伤心欲绝,悲痛之下选择了转学。原以为,六年的时光能让她对他做到心如止水,可谁知六年后的相逢却以她的落荒而逃结尾,她竭尽全力的逃离,而他则对她爱住不放。(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果内有和现实不符的地方还请见谅)
  • 这一段有你的旅程

    这一段有你的旅程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夏天其他季节都只是续写这段有你的旅程随着入秋后渐凉的天气结束了你走的像秋叶落地般无声无息我煎熬得像万物一样渐渐枯萎那年夏天我们都正当年少
  • 卦妻有福:总裁强势宠

    卦妻有福:总裁强势宠

    施亦外表随和软弱,在公司里只想当一个小透明,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偏偏身边小人当道,总是将她捧成主角,对此她也很苦恼。她只想说,她不惹事但她也不怕事。暗处的施亦表示她只是挣个外快而已,却不小心成了卦堂忌讳之人,不能收揽便只能抹杀。梁炎栩回到玥咍市半年的时间便为自己打造一个冷厉而不近女色的霸权形象,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不要也得他来扔。这样一个邪魅冷硬的人偏偏栽在了一个小员工的手里,还是追不到的那种。被人避如蛇蝎,梁炎栩表示很受伤,他不过就是对她才积极了些,对别人可都是冷言相对的。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人印象模糊,但是他第一眼就认出了她,只因为那一次的心痛将他的心紧紧地扼制,使他再也无法放手。他一直在找她,却寻而不见,偏偏都遇见他这么优秀的追求者后,这个小妮子还跑去和别人定亲去。刘文敬:“总裁大大,要不要我派人去给你抓回来。”梁炎栩:“不用,两人成不了。”没有对比,她那么傻的人永远不知道他的好。刘文敬:“你就不怕,嫂子被人占便宜了。”梁炎栩:……最后刘文敬才知道,能占施亦便宜的人也就他们总裁大大一人。他步步为营,只为得她一人心。简介无能,文文尽量精彩,欢迎跳坑。喜欢的亲们【收藏】+【留言】,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么么哒!
  • 导游实训教程

    导游实训教程

    本书由上下两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上卷侧重介绍导游词创作技巧、景点和途中讲解的方法和技巧、旅游商品和娱乐项目的推荐技巧、讲解故事的处理技巧、导游岗前训练方法。下卷包括模拟景点导游和模拟途中导游两个部分,收录了四川七条主要旅游线路上112个景区、景点的导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铺之拯救

    当铺之拯救

    时光荏苒,眨眼之间似乎已经过去了万年。叮铃~叮铃~一家老店上的门上挂着一个古朴的风铃,一阵风轻轻吹过,引起了一阵悦耳的风铃声。
  • 末世空间之平凡人生

    末世空间之平凡人生

    女主角?男主角?在这篇小说的八卦里,我李一一只想当路人,且看李某人如何在末世之中苟到飞升!
  • 诸葛蒙难记

    诸葛蒙难记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段传奇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却说刘备夺取汉中之后,蜀国走上了巅峰。但奇怪的是以后刘备厄运频繁。就连那个神机妙算百战百胜的诸葛亮似乎消失了一样。几乎失去了作用。最后导致关羽荆州兵败,干儿子刘封被杀。糜竺糜芳被杀。张飞被杀。最后夷陵之战,全军覆没。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到底去了哪里?很多历史学家争论不休。本书虽然虚构,但是试着解开尘封当年的历史。望大家收藏鼓励。
  • 终极护卫

    终极护卫

    铁血特种兵少年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保护极品校花,本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保护好大小姐,谁知道繁华的大都市里竟是龙蛇混杂,腥风血雨,到处暗藏危机,看他如何在群雄之中争霸,纵横万里,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