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2800000003

第3章 脚行(2)

第二节

本村人见面,好生亲热。免不了互道温凉,介绍点儿家长里短。判官离家时,六子他们几个还只是半桩后生,如今竟然也到太原府来闯江湖了。判官问过年龄,六子十七,大未子和二楞头也才十九。判官就摇摇头,道:

“十七十八力不全。脚行那苦,怕你们顶不下来!”

三个人就拍胸脯,攥拳头。六子说:

“行不行,还不兴试一试?挣不了这份钱,顶多不过回去扛长工罢咧!”

判官踌躇一会儿,说:

“试试也行,反正头天入脚行都要考工……”

“考工?考什么哩?”

“扛麻袋呗!”

三人又都拍胸脯。判官沉吟一会儿,道:

“那我就做主招了你们。你们几个带钱了吗?要带着,一人给我两毛。按说本村自家,我不兴扣克你们,不过这是个规矩。我呢,不白花你们的,教你们两句紧要的话!”

六子他们三个结伴下太原,拢共带着两块多钱盘缠。打尖住店,花去一块,下余一块四毛钱。六子把那一整块银元递给判官,判官狼叼食似的一把抓了,紧紧攥着,说:

“头天考工,晌午不管饭。不知道的,空着肚子,下午那营生就顶不下来。考脱了,算白给人家干多半天,连夜饭都吃不上!你们几个备点干粮。”

一块银元在掌心里暖热了,判官苦了脸面又说:

“这一块钱我一时也找不开,干脆再告你们两句更紧要的!”他瞅瞅四下里,低了嗓门,“干到天黑,有人呼喊‘吃蒸馍’,你们都提防着点儿。夜饭是要吃蒸馍,到底能不能吃上,看你们过了过不了那一关!”

判官在人市儿上又招揽了几个人,北路口音,傻大黑粗的精兵好汉。六子他们也买好了干粮,大饼子,一人分了俩,掖在腰间。一行人随了判官去上工,六子他们有点紧张,脊梁那儿冷森森的。北路汉子反倒踏实,挺挺地走路,只偶尔瞥一眼,像是和这厢较劲儿。

到了工地,判官把一行人领到账房先生跟前,登了花名册。其他招工的跑腿儿也各个领来些汉子,六子约略数过,差不多二十人。站台上是卸下车皮的麻袋,城墙似的码着。倚了麻袋垛子,是一些破衣烂衫、乌头鬼面的人,眼神木木地朝这厢看,约略有四五十号。寻思这是些什么人,扭头去问判官,判官已然不见了。

呆怔中间,耳边厢猛地一声怪响,狼嚎鬼叫似的。打个激灵想起来,这叫“嚎气”,夜来客栈老板介绍过的。早晨六点,上午九点,正午十二点,下午六点,一天几嚎气,每嚎一分钟。嚎气的机关设在城中心南肖墙电灯公司,太原城周边十八里十八步,处处听得清楚。嚎气声里,站台上走来三条汉子,走到麻袋垛近边,嚎气声刚好停了。当中一条大汉,约摸四十来岁,肩上披一条搭膊,头上戴一顶制帽,三道帽箍。那大汉眯眼看看新招的苦力,叉着腿说话:

“听着!今天的活计,盐包上垛。气力营生,一人一包,谁也别偷懒。扛到下午嚎气收工,吃蒸馍领工钱!——我是大头儿;这二位是二头儿。你们认下!——我先扛头一趟啦!”

大头儿说着,左手从麻袋垛子上夹起一只麻袋,转个身右手又夹了一只。夹定两只麻袋不挪步儿,两个二头儿又架起一只麻袋给他放上肩膀。大头儿身负三只麻袋,脚步沉沉地擦着地皮,从站台走到横木垛架那儿,有三百多步。

六子心里想,五六百斤重,这大头儿也真有点力气。二楞头在一边小声嘟哝:“夹我怕是夹不了,三包扛还是扛得动。”

六子戳了他一肘子,再看那厢,是两个二头儿开始扛包。头一个,左手夹一包,右肩扛一包,就那么斜挂着去上垛;第二个,扛得俏皮,两包都上肩,两肩都只扛一只麻袋角儿,一路小碎步,两只麻袋水上漂似的在半天里移动。

六子心里有了点底儿,照二头儿这两下唬不住人。后来,在脚行立住地步,知道大头儿玩的那叫“独镇三关”,二头儿那两下叫“双擒二虎”或者“二郎担山”。据老脚行说,早年有个大头儿能夹两包、扛两包,身负四只麻袋上码板。叫什么名堂,说不来。账房先生知道,那叫“力杀四门”。

大头二头扛过头一趟,麻袋垛子上倚着的汉子们“呼啦”一下站起身,一人扛一只麻袋去上垛。新来的还都愣着,大头儿喝一声:

“还等什么?”

大家立即一窝蜂抢上,有背的有扛的。六子他们在村里打场扛过粮包,不知这盐包可扛得?用一股大力上肩,竟是一闪,约摸二百来斤,不很吃劲。往来几趟,新来的随了老脚行,渐渐走成一只圆环,扛包半圈,空身半圈,两头不断线。擦汗的当儿发现,大头儿早已不见,两个二头儿一前一后和众人一般扛包。少扛一半趟,也是在那头整垛。

站台这厢的袋码子从一头拆垛,由上而下,渐渐留下最底一层。二头儿蓦地喊一声:

“旱地拔葱啦!”

老脚行们就一个个猫下腰去,独自扛一包咸盐上肩。大未子身矮力壮,扛一包上肩,没费什么力。六子先将盐包搁上膝头,再使力,也能上了肩。二楞头身笨,手抱了一只盐包死活舞弄不到肩上去,又害怕挡了别人的道儿,就那么抱着二百来斤的麻袋去上垛,倒也没落下。从垛上空身返回,就见有三四个新来的站在麻袋跟前发愣,老脚行们冷冰冰地说三道四:

“甭瞅啦!再瞅也成不了一朵花儿!”

“闪开!干不了一边去!”

“后生,吃不了这碗饭,别处发财去吧!”

几个人汗道儿横斜的,脸灰灰地走了。还不到正午,眼见这“旱地拔葱”就拔去了三四个人。

中午嚎过气,脚行工房有人担了饭来。老脚行们一时歇了用饭,每人半碗菜,蒸馍倒是管饱吃。六子他们仨也歇了,怀里摸出饼子来啃。大未子的干粮让汗水浸得稀软,二楞头因为抱麻袋,两半拉饼子都揉成渣沫糊在腰肚四周。两人哪敢抛撒,都细细打扫进肚里去。几个北路汉子没防住这一招儿,干咽唾沫,眼神惶惶的,中间宽肩厚背的一条后生,像是打头儿的,到饭担子跟前言说什么,二头儿只是摇头。又听得似要派人外边去买干粮,二头儿却站起身来吆喝了:

“抽烟解溲快着点儿,要干活啦!”

伙夫担了半筐剩馒头走远,北路汉子嘴唇干干的咬牙咬得腮帮子暴筋。六子口渴,只嚼下去一只大饼,有心给北路家分那一只剩饼过去,不知如何开口,踌躇的当儿,下午动工了。

下午,站台这厢城墙似的盐垛搬去不到三分之一,那边的盐垛已经一人多高,搭上了码板。两道码板,一上一下。众人鱼贯上板,讲究步子齐整,老脚行们就喘嘶嘶地喊起号子来:

气要匀,步要稳,

步步登高往上顶!

走一步,颤一颤,

八抬大轿金不换!

果然是一步一颤。六子头回上码板就服了那节奏,似乎比走平路还轻巧。也有不服点路的,脚步踩反,三摇两晃,连人带包闪下码板。所幸盐垛还不高,没伤了人。有几个腿抖得再也不敢上码板,白干多半日也只好走人了。

干到半下午,盐垛起了一房高。头回来吃这碗饭的剩下不到十个人。同一拨招来的北路汉子剩了俩。走空板下来,二楞头嘀咕:

“****的,二百斤的东西还扛得人腿软了!”

大未子也说:

“黑夜蒸馍还管吃,我吃****的二十个!”

六子捏捏腰里的大饼,狠狠心说:

“算吧!北路家没吃干粮还干着哩!不怕人家笑话咱的骨头!”

两位见六子硬气,不再吭声儿,倾了头只管扛包。盂县大山里下来的,还真能输了骨头不成?

老脚行们却全然没事,喊号子喊出花花词儿来:

窑里姐儿,脸子红,

花上两毛闻一闻!

窑里姐儿,****翘,

花上两毛靠一靠!

还有些词儿,更花哨,听得六子腮帮子那儿嗖嗖地直冒冷气儿。心说这是些什么人,大明白日地吼喊这一堆腌臜。稍一走神儿,一步不小心踏空了码板,小腿擦着板沿滑下去。亏是脚手灵动,膝盖头朝里拐,“咚”一声跪住了。挡了后边,老脚行们骂骂咧咧的。六子一头冷汗,哪还计较挨骂,收摄心神,再不敢胡思乱想。

新干脚行的中间更有不曾吃食的,直杠杠五六个钟点下来,脚步已挪动不灵,上了码板不由统统腿肚儿发颤了。老脚行们看在眼里,扛包的节奏偏又快了几分。上板下板,嘴里都催,脚下专踩前头的脚后跟儿。连号子也变了“快板”:

走不动嘛,

跑上点儿;

腿发软嘛,

颤上点儿;

鬼催着嘛,

狼撵上啦;

牛头马面,

紧跟上啦!

扛包的圈子转成一股小旋风,又有两位给甩出了圈外,扶了膝盖在那儿干呕唾沫,脸胜墙皮。还有一个,连人带包从码板上颤下来,半天挣扎不起。这么着急赶有半点来钟,六子就有点支架不住,听得大未子二楞头的喘息声也像套绳勒住了牛。看看日头,心说是时候了,怀里摸出最后那只大饼,扯成三片,一人递过去一片。娃娃巴掌似的一片饼,一口叼进半片。六子猛听耳边热辣辣喊声:“伙计!”抬头看,是宽肩厚背那位北路大汉一双喷火的眼睛。到这份儿上,还说什么,啃成月牙形的少半片饼递了过去。

……终于熬到嚎气,大头儿又出现在站台上。大家刚想直一直腰脊,听得大头儿呼叫:

“每人最后来三包,吃蒸馍啦!”

大未子和二楞头都咧嘴要笑,六子蓦地想起判官叮嘱过的紧要话来。低声关照二位几句,三人都操上了十分心思。临了这三包,不再由个人扛包,却是由两人架包,一人帮包,扛包的只要蹭进肩膀去就成。这儿蹭肩,帮包那人就喊一声:

“吃蒸馍啦!”

扛包的接了包,应一声:

“吃蒸馍啰!”

一路小跑去上垛。

几个老脚行上去扛包,未见新奇。紧接着一位新手近前,只见两个架包的扯了麻袋四角一悠,盐包荡起一人多高,帮包的双手凌空劈下来,喊一声“吃蒸馍啦”,那盐包就活活将一个人闷倒在地。那人从麻袋底下往外挣,扭腰咧嘴的,老脚行们轰然吼起来:

“吃蒸馍啰!”

那人从麻袋底捡了一条命回来,缩了脖子再不敢二次“吃蒸馍”。早嚎气扛到晚嚎气,晚间的蒸馍到底吃不成。两行清泪就顺鼻凹无声无息淌落下来。

轮六子扛包时,见那架包的将麻袋悠上半空,六子就趁势儿使双手托了包底。帮包的边吼喊边使力劈下,下边已然撑满。顺利接下包来,六子便兴奋地应一声:

“吃蒸馍啰!”

大未子身矬,六子担心他托不着包底。谁知大未子就地一蹿身,蹦起足有三尺高,在帮包的那一声吼喊里,硬是单臂从半天里夹下那只盐包来。他却忘了应声儿,六子就在高垛上替他吼:

“吃蒸馍啰!”

二楞头着实是笨,双手托了膝盖铺展了腰,就地摆了一只“板凳”。麻包从半天里砸下来,六子心说坏了,二楞头非当堂出彩不可。“咕咚”一声,二楞头的腰身只向下蹲了几分,竟是没事。直起腰还没忘应呼“吃蒸馍”,牛吼一般。

那北路大汉也真不瓤,被麻袋砸个趔趄,冲前去七八步,到底站稳了。上码板的时候,这汉子沙着嗓子,吼了两句二人台:

小妹妹垴头瞭哥哥,

哥哥在太原府吃蒸馍!

吃蒸馍啰——

当天,二十来个试工的新手,沙里澄金。只剩下四个人。

六子他们,从此入了脚行……

我们家乡一带,早年间出来闯江湖的盂县人,大致有如下几个去向。

一是下平山,学生意。县境北端,过了滹沱河,往东插下去二十来里就是河北平山。各色店铺,河北人做东家,负责经营的掌柜多是盂县人。识得几个字,会打算盘,又有人引荐,孩子们就去当学徒。提茶壶、倒夜壶,十年二十年,熬成大师兄二掌柜,分得柜上一半分红利,可算到头。

一是走西口,刮野鬼。历来传说口外吃马肉、喝马血,番邦地面,可也小簸箕儿撮银元,遍地牛羊,弯腰捡钱。我们那一带,有从口外整驮子驮了银元回来的,有脚步探得远走到大库伦现名乌兰巴托成了侨民的,更多的则是有去无还,尸埋异域,野鬼漂泊。

一是下太原,卖苦力。自打督军阎锡山坐镇太原,铺了窄轨铁道,创办电灯公司兵工局,太原渐有发展,新兴行业大量吸收无地农民。盂县山民下得大苦,扛得大件,多在脚行卖苦水。

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钢厂、电厂、车站、粮库,凡装卸搬运苦力行道里,盂县人依然占多数。盂县人干脚行的何以多,无从考究。或者本土乡情引荐传带是个原因,好比平遥人拉洋车的多,长子家剃头的多。我父亲也有他独特的一番道理:

“咱那一带的人,生就的骡马骨头,能受!不干脚行干什么?”

我在部队时,有次卸车扛过八袋面。复员后给父亲学说,老头子鼻孔里喷气,压根儿不拿正眼来瞧。

同类推荐
  • 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为线索,真实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精神自由的勇敢抗争历程。伟大烈士的功名、平凡儿女的恩怨、丰富的社会生活、朴素的人生感受,都随着小说情节的整体推移、在古旧中国现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坎坷过程中生动、细致地呈现出来。“《生在中国》堪称“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中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生在中国》的作者文方女士可称为“当今林语堂”(中国新文学巨著《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之作者)、“中国的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tchell)”(美国名著《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之作者)。”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季栋梁的《大地钢琴》,陈仓的《女儿进城》和蒋一谈的《故乡》等,以飨读者。
  • 暴富传奇2

    暴富传奇2

    小说以开采金矿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刘流由于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而奋力走向开矿的故事。开矿没有那么简单,有同行的竞争,也有上头的突击检查,更有资金链的问题——高利贷的追击。金脉的资源是有限的,追逐金脉的心是无限的。张家村金矿重新拍卖,刘流冒险击败云麓之鹰再次竞买成功,面对一个多亿的成交款欲哭无泪。在胡总工的帮助下他投入所有重新探矿,终于在缴款期限前于鹰嘴崖找到了一条金脉,寻得实力雄厚的西部矿业为合作伙伴。刘流羽翼渐丰,带着牛大伟、苏荃、尹重等人杀回了矿地,这一次,看他如何应对各方面的势力把价值亿元的金矿真正兑现。
  • 黄金奇兵

    黄金奇兵

    楚飞南的祖辈与宝藏、黄金有神秘的渊源;传言他的爷爷楚钊宏是清朝末年有名的金匠,拥有一双令人羡慕的“黄金眼”。炼金制金手艺更是天下绝伦……关于爷爷的传奇,加之祖辈的熏陶从小就造就了楚飞南对黄金独特的嗅觉……
  • 春月

    春月

    本书以春月:一位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的女性的情感故事作为主线,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戊戌变法、义和团之乱、辛亥革命。春月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出嫁、守寡、流离失所。从繁华到动荡、绚烂至凋零的过程中,这位始终保持着中国女性坚毅、温婉性格的女主人公,历经磨难而百折不回,自有一种“映日晖、融冬雪”的动人气质。本书的结尾,春月印证了家族的箴言,亲眼看到了五世同堂。然而这团圆中的苦涩和遗憾,那些岁月中不可言说的隐秘和伤痛,也只埋藏在这位女性的心中。主人公春月更是一个理想的中国女性形象,整本书充满了优美、哀婉的情调,被誉为“民国版的《红楼梦》”。
热门推荐
  • 一念心期千劫在

    一念心期千劫在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我这一生,最对不起两个人,最疼我的姐姐,和竹马霍成钰。而我最恨,却始终恨不起的,该是冬生了。我该是那个终身服役的西西弗斯,注定要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如此循环往复……因为我爱上了我不该爱的人,那个还没来得及成为我姐夫的男人……我因他失去一切,姐姐和成钰又因我毁却一生……这一切,究竟是因果还是轮回,是红尘还是虚空?或许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这天地悠悠的一部分,只是我不信命,我不信命!但面对这一世的抉择,我又该何去何从?
  • 画红唇

    画红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谦王煞妃

    谦王煞妃

    她本是地府一缕淡漠清冷、无欲无求的幽魂,却无意卷入一场人世纷争,成为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白痴小姐,被腹黑霸道的谦王爷困在掌心。她被人称煞星,但自从有了他之后,却无人再敢道此名,他的盛宠令她心醉,这似水柔情绵绵无期,她定当奉上无上权势以报!
  • 秘境手记

    秘境手记

    在古代,有许许多多今天看起来是神话的谜团,这些谜团在过去没人能够解开,在当今也无法解开,可以预见就算是未来,也未必解得开这些谜。而且这些谜不是一个个案,有些甚至在每个古老民族中都有相似的版本,比如说神和魔、比如说神造人、比如说大洪水等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巧合吗?有没有可能这一切都是被幕后某种力量导演而已呢?跟随主人公的探险脚步,谜底一点一点的被揭开……
  • 冥落之魂约红衣

    冥落之魂约红衣

    冥落因一滴血而生,因一滴血而爱,因一滴血创造一切。只因一个人而坚持存在,红衣。冥王殿外,血链缠绕着一块血石,不停的滴血,一触石裂,只见铁链穿骨,白发齐下红衣落目,冥落眼里只有从未睁眼看过她的他,为了他便成王,为了他便成神,为了他变成魔,只因生生世世的不怨陪伴。
  • 来到异世的我失忆了

    来到异世的我失忆了

    我是谁?我在哪?我不是在打游戏吗?!眼前的这个小娃娃居然是我的召唤人?!
  • 北溟仙侠传

    北溟仙侠传

    泠川雄踞冰海边,北鳌无信夺仙班。凤鸣一役泠王死,门下四子内斗欢。奎王一统四国建,天命却难容人间。群英斗法九十载,无欲无仙留苍天。
  •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是什么,如何打造自己的气场,那些气场十足的女人是天生的吗?种种问题在《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一书,一一为读者揭示。《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列举实例,分层讲述,不仅仅要教会女性朋友如何打造气场,同时也教会大家如何运用气场,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 这个战队有点萌

    这个战队有点萌

    她是电脑天才,他是电竞大神她继承家业开俱乐部,他随之而来“白衿毓,你愿意加入我的战队吗?”“我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也不后悔选择了QN”“如果你加入EMP就好了,真的。”
  • 云与曦月

    云与曦月

    他和她,在那个夏天的傍晚相遇了一次猛烈的撞击使他失去记忆,糟糕的他遇上了那个善良的她,从而入住她家“走吧,我带你回家”他和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