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9600000019

第19章 玉鉴琼田(2)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他们做到了写真人、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了吗?其实,很多学生喜欢编造故事、无病呻吟,为了打动别人,甚至不惜让自己的父母、朋友“被死亡”。记得2006年我参加湖南省高考作文阅卷,一些考生说某某同学因为意气用事跟别人打架,最后杀死了别人,害得父母痛不欲生,自己也后悔晚矣。阅卷老师读到第一篇这样的作文,也许信以为真,当后来的作文接二连三地出现“被死亡”事情,难免让人产生厌恶之情,若如此,作文想得高分,恐怕就难了。看看2010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找回童年》中的一段精彩记叙:

望着街上车来车往,听着邻居闲话家常,听着孩子的哭声,觉得世界很吵。那孩子应该是对门王叔叔家的吧,每每见到他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背着大书包,垂头丧气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童年的他为何如此忧郁,全然没有孩子的天真童趣。看到他往返于各个培训班,我立刻明白,又是一只被束缚的小鸟。

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文字往往能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因为,作者从生活中捕捉信息、提炼素材、思索人生,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传递给了他人。与其杜撰故事,为何不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呢?为何不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给他人听呢?个中三昧,值得深究。

当学生写议论文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吗?他们会从社会生活中发表真知灼见吗?实际上,他们往往喜欢千篇一律地引用几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岳飞,是他们作文的常客,不管什么主题,好像这些古人都能沾上边,某位教授说得好,到了每年的六月七号,屈原在汨罗江畔反复地跳水,西楚霸王在乌江岸不断地自刎,韩信干脆躺在人家胯下不起来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议论文时,若从社会时事角度去搜集论据,远远比把古人抬出来亮相更有说服力吧,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援引古人事例。还有甚者,为了应付高考,一些所谓的作文研究专家主张议论文的模板写作,给学生一个模板,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可以写,于是大家竞相仿效,出现大量类同的作文。请看某年北京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中的一段文字:

仰望星空,贝聿铭坚定了建筑的梦想。仰望星空,邰丽华坚定了舞蹈的梦想。仰望星空,袁隆平坚定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仰望星空,刘翔坚定了田径的梦想……

初读此段文字,感觉文笔优美、材料丰富,且有文化底蕴,但略加思考,其实只要把“仰望星空”换成其他的词语,这些材料都能用上,所以,学生误以为这是万能作文法。如果作文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思维高度,作文只能算是纯粹的文字游戏罢了。议论文当以思想和论证见长,若议论文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论证,还称得上是议论文吗?

那么学生的思想从何而来呢?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和固定的写作模板就能解决的,而是从生活中来,从人生的磨砺中来,从人生的体验中来。只有经历了一些事,只有在别人的思考上多迈出一小步,思想才能成熟,精神才会丰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泛阅读的同时,更要参与社会实践,从生活中砥砺思想,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道理。

作文,请写出生命的体验吧!记录如花的岁月,也许有坎坷,也有坦途,有悲伤,也有欢乐,当生命体验在文字的海洋里流淌时,个性也在张扬,精神正在飞舞。若如此,何愁作文没有高分?何惧作文空洞无物呢?

5.高考作文,分论点泛滥何时休

期中考试阅卷,一同事怒气冲天说:“谁把我学生的作文分打这么低,你们看,三个分论点多清晰啊,还有事例呢!”有人附和道:“是啊,太低了,起码有40分(总分50分,该生得了37分)。”当事人满脸不快,嘟囔着--我的学生作文都统一的,清一色的三个分论点。

我看了看该考生的作文,仔细读了读三个分论点:

成功需要毅力。

成功需要坚持。

成功需要机遇。

然后每个分论点都附有事例,爱迪生的、贝多芬的……真可谓“材料丰富”!

看着这样的作文,我一时哑然。

如你出道作文题“高山之巅”,我照样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分论点:

登上高山之巅需要毅力。

登上高山之巅需要坚持。

登上高山之巅需要机遇。

爱迪生、贝多芬的例子,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若你再出道作文题“早”,我依旧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分论点:

赶早的人需要毅力。

赶早的人需要坚持。

赶早的人需要机遇。

爱迪生、贝多芬的例子,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平时阅卷,总能阅读到三个分论点的议论文,往往有三个分论点的议论文得分都比较高,但认真阅读后,你会发现这样的文章,大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基本的论证,学生的思维空前僵化,没有创新,没有青春的活力,没有智慧的灵光。我时常在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出路到底在哪里。

当学生的思想开始被禁锢,当作文流于一种形式,当老师沾沾自喜于作文技法时,我们的作文还有灿烂的明天吗?

当我们的学生在假、大、空的写作戒条下机械地堆积文字时,当我们的学生在弄虚作假中自鸣得意时,当他们的伎俩屡试不爽时,作文教学还能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吗?

当学生的灵性被老师扼杀在课堂,当激情与生命在毫无生机的文字里陨落,当娇美的花蕾被无情地掰断在春风里,当飘落的思绪一点点掉落于泥淖之中,作文教学还有雏凤立于嫩枝的清唱吗?

不敢想象,真的无法想象,本来生机勃勃的思维,就这样被捆绑;看似文气逼人的文章,到头来却是蒙人的谎言、无病的呻吟。

谁是始作俑者?谁是罪魁祸首?

一次听参加湖南高考复习研讨会的同事说,高考阅卷组的专家强调,写议论文一定要有三个分论点,这样便于老师阅读。我没去现场,但也能想象专家们的义正词严、高屋建瓴的风范,也能勾勒他们大腹便便、正襟危坐的派头。手端茶杯、口叼香烟、唾沫四溅的专家指导形象,我是早有耳闻的。于是,为了迎合专家们的口味,一线教师开始炮制提炼三个分论点的方法,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由于教师水平高低不一,高明者让学生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而蹩脚者给学生戴上了镣铐,然后兴致高昂地欣赏他们蹩脚的舞步。

考试想得高分,无可厚非。欲得高分,当知己知彼,也理所当然。

但作文,仅仅成了专家们的喜好品,写作就是为了投其所好,或是应景之作。专家们的口味,能否不要太单一,山珍海味、农家菜肴,兼而尝之,岂不更好?

一次参加湖南高考作文阅卷,阅卷现场,个别老师有说有笑,一些打扮妖艳的女老师,时而搔首弄姿,时而当镜理云鬓。我不敢苟同评改试卷的老师,都是作文高手,皆为下水示范的践行者,为了保险,上级有令,看看分论点吧,有者即可得高分。诸君,请翻翻历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吧,但凡得满分者有分论点的居多。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文章不能有分论点,若议论文只注意分论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机械呆板了呢?其实,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没有分论点的,因为老师的爱好,就被弃之如芥蒂。痛哉!

由于阅卷时间紧迫、人手不足,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认真阅读,理由委实可信,但学生十年磨一剑,所写之文区区一分钟内就被判出个高低甚或被秒杀,这与暴殄天物有何差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呐喊振聋发聩,犹在耳畔。优秀人才被埋没,黯然神伤;投机取巧分子捡了个便宜,悠然自得。哀哉!

湖南,钟灵毓秀之地,湖湘文化奔涌之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性格基因,屈原投身江底是为了唤醒楚怀王的沉睡,谭嗣同横刀一笑是为了激起中华民族顽强的斗志,而我们需要做点什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完美的人格塑造,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

专家们,你们是否可以躬行实践,深入教学一线,了解了解一下学情,关心关心学生之疾苦呢!

老师们,作文教学,绝不是技巧的玩弄,当我们玩弄技巧时,学生终有一天,会在权术玩弄上一发不可收拾,那时我们就成了教育的千古罪人!

教育行政领导们,能否在阅卷机制上大刀阔斧地改革,稍稍延长阅卷时间,略略加添阅卷人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不拘一格识人才!

阅卷老师们,我们能否多练点本事,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不要再被分论点的标签迷住了你美丽而又睿智的双眸!

6.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

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这是一个值得高三语文教师慎重对待的问题。

从内心上来说,我是一个十分反对考场作文的人,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出一篇上等的佳作,恐怕我是难以胜任的。许多老师曾对考场作文弊病大力批判和鞭挞,然而,错愕也好,不公也罢,没必要跟分数过不去,更不能拿学生的命运开玩笑,我们一定要在考场作文指导上用点劲。

因为自己曾经带过好几届高三,也迷恋过高考考场作文的研究,在作文教学上有那么一点点闪光的地方,所以,想借中华语文网这个平台跟奋战在高三前线的老师,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与指正。

给学生一个信心的支点--展现魅力的一面

经过高三狂轰滥炸式的复习,历经无数的大考小考,学生的优缺点我们已了然于心,不妨从学生优点着手进行作文指导。比方说,有些学生擅长记叙文,有些学生擅长议论文,如果在文体允许的范围内,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在考场写他们最拿手的文体。曾见过一些老师,由于自己擅长某方面的写作,就刻意让学生去写老师擅长的文体。这样的做法,在高一高二也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临近高考,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自己的写作习惯,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了。

讲个故事吧。以前我有一学生,她就是不愿意写议论文,三年来,她的议论文没什么长进,但记叙文写得很棒,于是我建议她大胆尝试记叙文写作,高考中她取得了意料之中的好成绩。

此外,也可让学生遴选他们最满意的作文,精心修改。修改中他们会领悟得高分的奥妙,感受躬行的快乐,信心将倍增。

做最后的面批--量体裁衣、取长补短

临近高考,老师一定要进行最后一次面批。只有面批,学生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取长补短。平时作文批改,缺乏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当老师留下评语后,有些学生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对老师的评语有不明白的地方,不闻不问,效果可想而知了。

面批时,态度一定要和蔼,要懂得鼓励,要知道关心,让学生感觉老师的爱,感觉老师对他的依依不舍,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幸福感。此时的他们容易焦虑、躁动,甚至还常常恐慌,所以,老师的面批,对于缓解精神压力和增强考试信心,是很有好处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一样的指导,这样的面批,比在课堂上泛泛而谈,效果好得多。

给作文审题提个醒--作文题仔细读三遍

很多时候,老师在审题指导上费尽心思,结果呢?学生一到考场,提起笔来,还是会跑题。当然,有些作文题,自身就有问题,但是老师缺乏质疑的能力,拿着个参考答案来指导学生,最后连自己讲了些什么都云里雾里,学生自然也不知所云。那么临近高考,我们还需要强调作文审题么?强调是不可少的。若仍强调一些审题的方法,估计效果不明显了,训练三年都没什么作用,何况区区一月呢。所以,我们强调学生认认真真去阅读作文题就行了。作文题要仔细阅读三遍。

第一遍,看文体(记叙还是议论或是其他)。

第二遍,看作文的标题(自拟还是命题)。

第三遍,看材料(提炼出自己的思想或主张)。

记得某年湖南高考,一考生把“早”写成了“旱”,就是没仔细阅读作文题的缘故。

五步联想精选50则材料--解决材料的后顾之虑

材料是否丰富、内容是否充实,是衡量高考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特别是议论文写作时,如果没有典型、真实的事例做支撑,论证是无法做到深刻有力的。

高考前不妨精选准备50则材料。如何去搜集呢?可以从自然万物、人文景观、历史名人、新闻媒体、自我生活五个方面各自收集10则材料就行,涉及的范围最好能广泛些、实用些,重点还是落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上,这样的材料更具现实意义。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进行写提纲训练,强调行文结构的布局、卷面要干净等事宜。总之,临近高考,做的是作文教学收尾的工作,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我们得花点心思。

7.高考作文点评切莫眼高手低

中国人自古就有凑热闹的传统,街头巷尾一旦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大家总要围而观之,扫兴之后,还摇唇鼓舌地骂道:“真没劲!”小时候大家都看过耍猴吧,小朋友们常常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们往人堆里钻,只要有缝,就想插针,看见未看见,自己被踩着没踩着,是毫不计较的,他们图的就是个热闹,这个热闹不是耍猴本身的热闹,而是跟着别人钻的热闹。当然,围观并不算坏事,一者见得有好奇心,二者见得善于观察。但围观之后,总要大发牢骚的,牢骚发多了,毕竟不太好,前人有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譬如春晚罢,说高雅点无非就是一场精神盛宴,说通俗点就是一场文艺晚会,跟政治啊、文化传承啊没有多大关联,娱乐一下紧张的神经,毕竟不是什么坏事。但一听春晚,大家的关注点便刷刷地聚焦在语言类节目上,“小品王”赵本山自然首当其冲,近年来赵本山的小品没少招来恶骂,也许大家对赵的期待太高,落差太大,所以好事者便以专家自居而大放厥词。春晚语言类导演马东与某高校教授曾展开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口水大战,孰败孰赢,至今杳无音信。说客观点,赵大叔,始终是赵大叔,目前他的位置无人能复制,导演春晚并非易事,如果让那位大学教授来导导,说不定他会望风而逃。

在教育领域,高考的确是一件牵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语文考试向来遭受诟病,尤以作文为甚。2011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后,你瞧,大家不是骂开了吗。好事者竟对2011年高考作文加以戏谑和嘲讽,弄了个什么“全国高考颁奖礼”“2011年高考作文之最”之类的“殊荣”,不禁为高考命题者鸣不平。

我以为,点评高考作文,还是理智一点儿好,切莫眼高手低。

读书时代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和尚非常勤快,每次饭后,必将饭碗洗得干干净净,一天洗碗时不小心将碗打破,恰巧被另一个和尚看见,于是这个和尚便去师傅那里告发洗碗的小和尚,师傅不动声色地说:“你从没打破过碗,因为你从来都不愿意去洗碗。”告状的和尚听后,惭怍而退。当然这个故事跟眼高手低没有直接联系,不过自己从不干事与眼高手低密不可分。如果要你出出高考作文,也许你的水平未必有多高。

同类推荐
  •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该书共收录了姜文彬的近两百章散文诗。散文诗是他内心的情感雨滴。他从平常的生活出发,透过眼前移动的风景,去发现和感悟一种生命的存在。他站在人与自然交汇的路口,以多汁和丰盛的语言,去表达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怦动。他深入职业的内心,以敏感的情愫去探究或触及历史、社会、当下的肌里,沁出意味的哲思。他以真诚、细腻、灵动和富有温度的思想去哀婉命运的疼痛和赞美生命中的感动。就如作者所说:“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或许,黎明那一缕光亮犹如一只透明的蝴蝶就投递到了你打开心灵的那一扇窗口。
  • 美国五大黑手党家族传

    美国五大黑手党家族传

    他们是美国黑道王中之王,控制着拉斯维加斯赌城,好莱坞影城,将无数社会名流、影坛明星玩弄于股掌之中、床榻之上——艳星玛丽莲·梦露香消玉殒;他们涉足政坛、染指白宫、操纵总统竞选,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将总统谋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福得祸。他们是法律的天敌,正义的克星,昨天他们制造了一起起罪恶;今天,罪恶并没有绝种……
  • 红火与悲凉

    红火与悲凉

    本书为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中的精英立传,主要内容分为《萧也牧悲剧实录》、《江晓天的编辑生涯》、《〈红旗飘飘〉的创刊与停刊》、《〈红日〉是这样喷薄而出》。主要记叙了萧也牧、江晓天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记录下以他们为首的文学编辑室编辑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三红一创”)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过程以及《红旗飘飘》丛刊的创刊与停刊经过。作者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写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充满理想和坎坷的人生,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可贵的敬业精神。
  • 解放兖州

    解放兖州

    我军攻占了兖州这一津浦路中段的战略要地,共歼敌63600余人,其中俘敌44700余人,毙伤敌18900余人,解放了兖州、济宁、汶上、宁阳、曲阜、邹县、滕县、肥城、泰安、新泰、泗水、章丘等12座县城,控制了津浦路徐济段350多公里的铁路线。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热门推荐
  • 花自飘陵

    花自飘陵

    他为她而死,只因那日涂山上的回眸一笑。她自毁千年道行,守孤坟万年,只是换与他一世的情缘。他宁负她一人,也不愿负这天下众生。她在昆仑山上空望桃花,因为他的放弃,她只有这无尽的落寞。他心系天下,她随他戎马一生,奔赴沙场,他欲统一中原,却牺牲了他们的女儿,爱与恨,她已不再去想,只有那桃花纷飞之时,看那落英之处,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与花交谈

    与花交谈

    进入21世纪,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有的甚至连刊名也子以更改。报亭书摊处可见微型小说的身影。
  • 月神之旅

    月神之旅

    宅男穿越异界,且看一个宅男在异界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成长为人间之神。再从小小的神踏上神之巅峰的过程!神界,魂界,魔界,仙界,天界,修罗界,六界争霸,群雄角逐!我要那神躺在我的脚下,我要那仙跪在我的身前!
  • 囚妖纪

    囚妖纪

    乾坤莫测,世事如棋。掌棋的便是那自以为是的上位者。而搅局的便是那看似微不足道的棋子。这是一个小棋子在高手博弈的洪流中撬动自己命运的热血传奇。——总有一天老子要把那自以为是的上位者拉下马!
  • 宠妻入骨:娘子看招

    宠妻入骨:娘子看招

    九岁的鱼鳞舞救了个美少年,两人青梅竹马了半年后少年突然离开。离开前却要求鱼鳞舞等着他来,可这一等就是七年!鱼鳞舞从一个小丫头等成了大龄剩女。不仅如此,在恶邻的诬陷下名声尽毁!当七年前的美少年再次出现并且求婚时,等了七年的鱼鳞舞却坚决地说了不!于是,功成名就的战威侯拓跋珪开始了追爱之路。
  • 擎天仙侠传

    擎天仙侠传

    天降奇宝,人间纷争起祸乱。五灵废根,相克不相生,遭人唾弃。得遇仙缘,且看一个废根少年如何崛起,又如何在这乱世中力挽狂澜,拨乱反正。
  • 青春里的三年

    青春里的三年

    离开了小学校园,步入初中校园的大门,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六班,认识了新同学,结交了王梅,张小雨和陈诗诗,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闹,走过了简短的青春里的三年...
  • 血族君王

    血族君王

    年轻的吸血鬼喜欢鲜嫩的肉体和美味的血液,刚刚成为吸血鬼的苏誉同样如此。夜,黑暗的街角,苏誉满意的起身,又一次的吸血让他内心的狂躁压抑了许多。看着倒在一边的少女,苏誉掏出十字架在胸前默默地画了个十字“上帝保佑,希望下一次是处女血!”(喜欢的朋友请推荐和收藏,谢谢支持!)
  • 爆宠萌妃:娘子求亲亲

    爆宠萌妃:娘子求亲亲

    21实际第一杀手被追杀,竟然穿越了?还是个废柴,身上灵力全无。。。。。。睁开眼,她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他,我要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之后她遇到他,他一席白衣,神似妖孽,居然是帝国的四王爷。他护她,宠她,即使倾尽一切只为博她一笑。他缠着她,天,不是说四王爷有洁癖吗,那我眼前这个男人是谁?----疯子精心制作,q群:306943871敲门砖:疯子。管理员是疯子小号。欢迎骚扰-0-
  • 傣王叭真

    傣王叭真

    写建立景陇王国的傣王征战建国的故事,写泰国老挝建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