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9600000033

第33章 直挂云帆(2)

生3:用了反衬手法,这两句话是跟后面的马援和苏东坡形成反衬,因为马援和苏东坡跨越自己才成就千古人生。

师:是啊,滔滔历史长河中,英雄淘尽,但我们偏偏能铭记马援和苏东坡等人,正因为他们跨越了自己啊。作者很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很聪明。这样的写法值得提倡。并且开头文采斐然,阅卷老师一定很喜欢,这也是我们讲的“凤头”啊。

引:让讨论回归教学目标

“引”,就是让学生的讨论回归到教学目标。当话题展开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由此会产生系列讨论,有的显得很肤浅,而有的不乏深度。总之,教学的方向是立体的,要调控好学生发言的时间和发言同学的数量,但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条线始终不能乱,任何时候都得抓住教学目标这条主线。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当我们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后,要相时而动,迅速调控课堂,用追问的形式,让学生去发现新的正好是教学目标范畴之类的问题,老师切忌包办。期间,老师要察言观色,要审时度势,要循循善诱。

师: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开头值得我们学习吗?比如结构、分论点、用例、等等。

生4:我觉得这篇作文,材料很丰富,内容很充实。并且排比用例,对比用例,读起来很有深度。

生5:文章材料虽然很丰富,但好像跟论点没什么关系。你看第一个分论点是“敢于跨越自己,活出真实”,而她用的例子是杜丽、刘翔,这么说,如果他们没夺冠就表示他们生活得很虚假吗?

师:是啊,杜丽和刘翔的实例是不能用来论证活出真实的。虽然用例的形式很好,但论证并不严谨。

生5:我觉得这篇作文读第一遍好像很好,但读第二遍觉得没什么深度。

师: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想法呢?

生5:不知道。(其他同学笑了起来)

师:其他同学想想为什么,好吗?(教室里很沉默,我点名要一学生回答)

生6:说不出为什么,反正感觉没说出什么。

生7:我觉得还是很有深度的,你读“苦难是人们多半不愿提及的字眼”那段还是挺有道理的。

师:那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7:不知道说,只是感觉写得好。(教室里七嘴八舌,观点各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此时,同学们的观点发生了分歧,产生了矛盾,他们的疑问就是需要老师解答的: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他们凭感觉意会到了这点,但老师必须要讲明点破。通过教学的“引”,学生的讨论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了。此时就需要老师的“导”。

导:化解矛盾因势利导

“导”,就是要化解矛盾,疏导学生思维,让他们能达成共识。讨论中,由于学生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老师要当机立断进行疏导,扫除思维障碍。我们要肯定他们的矛盾,因为那是思想的交锋、心灵的撞击。若课堂缺少这样的矛盾和分歧,这样的课堂是静止的,是不真实的。关键是老师要把握时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说,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积极生成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我们都知道推销清华金思力的广告。若只说某某考生服用了该产品考上了重点学校,说服力不是很强。高明的广告往往是这样的:先介绍产品,该产品经数名科学家悉心研究数十年开发研制而成,金思力采用生物提取提纯技术,从天然植物大豆中提取快速补充大脑记忆所需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改善记忆的物质,它存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中,是知识信号必需的载体,在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起到双重作用。(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师:我刚才说的,其实在讲道理。以前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时候,我说,议论文写作不仅要举例子,也要……

生(齐声):讲道理。

师:是啊,写议论文若只讲道理,没有事例来论证不行;若只有事例,不讲道理也不行。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啊。看看这篇作文,作者在论证第一个分论和第三个分论点时,只举例子,这样当然缺乏深度,没有说服力。所以,当我们要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可以先讲一番道理,然后进行事例论证。或者先事例论证,然后道理论证,总之要做到道理与事例论证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写的议论文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有深度。

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也达到了理想的生成,但第二个目标还没触及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有时是多个的,在完成一个目标后,教学必须向前推进,老师还是要采取“引”的方式回归教学目标,但引出目标后,还要捕捉学生的想法、创见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抓彩”,及时调控“导”的方向,随机应变,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师:经过一番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议论文写作“有理有据”的重要性,不过,我还想问,这篇作文,还有其他的毛病吗?

生8:“敢于跨越苦难,活出坦荡”和“敢于跨越生命的不幸,活出人生的价值”有点重复。

师:为什么呢?(我略带喜悦之色)

生8:不幸其实可以包括苦难、失败、挫折等。(其他同学点头同意)

师:是啊,苦难只是不幸的一种,现在作者把它们列为不同的分论点,犯了逻辑错误啊。

生8:所以,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只给她37分。(学生哄堂大笑)

此时,老师已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重点,但学生提出了新的内容,并且很棘手,但不得不及时解答。所以,老师需要“导”,疏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师:高考作文评分主要分为两个等级--基础和发展等级。分论点的重复是属于基础等级范畴,只能给及格分。从这点上讲,你是有道理的。不过其他方面刚才同学们都讨论了,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这篇作文的开头、语言、用例方式上吸引了老师的眼球,综合起来应该可以得42分。

师:刚才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分论点是不能重复的。以前,我也给同学们讲了提炼分论点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分论点重复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本次作文题目“跨越”(板书)。

师:大家知道“跨越”是个动词,我们可以补充它的宾语,就能提炼出分论点。跨越苦难,跨越不幸,跨越幸福,跨越挫折,跨越自己,跨越他人,等等。(板书)

师:我想问问邓文芳同学,在考试时,你是怎样提炼分论点的。

邓:我开始提炼了两个,看字数不够,就加了一个,没想那么多。(其他同学笑了起来)

师:写文章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啊。首先要考虑逻辑关系,否则写了也等同于废话,以后要注意了。从我们补充的成分来看,其实有些是重复的。重复的,我们就应该取其中一个就行。跨越不幸,可以涵盖挫折和苦难,所以我们可以说跨越不幸,跨越幸福。(擦掉黑板上的苦难和挫折)

师:现在剩下不幸、幸福、自己、他人,它们之间有没有交叉的关系。

生:有。(齐声回答)

师:那该怎么办?

生9:跨越自己,可以从不幸和幸福角度来说。所以,我觉得文章可以提炼两个分论点,要么说“跨越不幸,跨越幸福”,要么说“跨越自己,跨越他人”。

师:很好,这样它们之间就不存在重复的现象了。通过刚才的讨论,为了防止分论点重复,我们事先一定要写好提纲,当我们提炼出分论点后,要仔细思考它们有没有重复的地方,这样就避免了这篇作文犯的毛病。在写好提纲后,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师:当然提炼分论点若仅仅考虑不要重复,是远远不够的。若分论点之间有层层递进的关系更好。这次作文有一同学是这样提炼分论点的:跨越自己,需要信心;跨越自己,需要勇气;跨越自己,需要毅力。(板书)

师:这三个分论点就很有层次感。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单有信心不行,所以,需要有跨越的勇气,若有了勇气半途而废也不行,所以还需要毅力坚持到底啊。分论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有说服力。

结:评点得失总结课堂

“结”,就是教学目标完成后,进一步评点同学讨论的得失以及讲评作文的得失,从而总结经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让理论去指导实践。若说“点-引-导”是撒网,那么“结”就是收网,真正做到开合有度,有张有弛。“结”是理论的升华,是画龙点睛,是石破天惊后的收获,是曲径通幽的生成。“结”应从学生讨论的矛盾上寻求智慧的灵光,应从生成的基点上再度升华,应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艺术上切中肯綮,不要急急收场,不要敷衍了事。最后的“结”,还可以衍生出精彩的生成,还可以碰撞出灵感。“结”不仅是课堂的总结,也可留下空白延伸到课外。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要讲究精当,要短小精悍。

师:通过这篇作文讲评,我们发现,作文要想在考场得高分,应该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生10:夺人眼球的开头,清晰的结构,有层次感的分论点,丰富的事例,有理有据。(板书)

师:是啊,学以致用,那么请根据今天课堂所学的知识,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给自己的作文把把脉,然后给自己的作文升格,好吗?

(教学反思)

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来看。精心的预设,是积极生成的首要条件,换言之,没有预设就很难有生成,若有生成,这种生成也是消极的毫无意义的生成。预设需要精心,需要认真解读文本认真准备课堂内容,需要备课备好学生。生成的过程是曲折的,期间有学生的困惑,有学生的发难,有突如其来的“惊险”。那么老师在预设与生成间,要察言观色、相时而动、点拨启发。可以说,新课程标准下,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挑战。精心的预设后,虽“险象”环生,但结果往往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生成。这节课的生成是精彩的,虽然有过沉默,但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寻方法,恰到好处的“引”与“导”是生成的重要途径。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设计者、掌控者,学生是问题探讨的主体、合作的核心。我们一定要处理好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老师在适当之时要进行调控,不放任自流,不然教学过程会杂乱无章。“点-引-导-结”,巧妙地处理了师生的此种关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了问题探讨的主体。

从课堂教学的高潮艺术上来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艺术也是如此。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导”是高潮处,“点”“引”是“导”的铺垫,本节课,教师循循善诱,点拨到位,高潮处让人兴奋不已。诚如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所说:“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澜。”

从探究的结果来说。学生在探究合作时,很有可能会发生争执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为了尊重学生,老师也许会让这种争论继续下去,到最后也没有结果,这也是不可取的。其实在这时候,老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合作途径上来。“点”,只是教学的开始,此时产生了问题,于是“引”让目标回归,“导”让课堂掀起高潮,“结”让课堂的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点-引-导-结”是主张作文教学的实效,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自行解答难题的教学艺术。

3.《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著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

(PPT展示,学生诵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生:风流潇洒。

生:“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隐居生活的惬意。

师: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将展示怎样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它的神韵。(板书课题)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后,一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把这首歌稍稍做了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行不行?

(PPT展示)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生:不行。

师: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标题《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点明时间“夜”,“余亦乘舟归鹿门”指明“归”,最后两句照应“鹿门歌”啊。

生:感觉少了点儿味道。

师:什么味道呢?

生:诗的味道。

师:诗的味道,说得很好。换句话说,被删掉的地方,就是诗歌出味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被删除诗句的诗味。

生:“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出了渡头的喧闹。

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生:为了反衬出山寺的幽静,以动写静。

师:为了写环境的静,我们可以正面描摹,如果通过动来写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方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难道仅仅是用动来反衬静吗?

生:不是。别的我不知道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什么地方要重读?

生:“喧”。

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生:一个“争”字表明了世俗之人的争名夺利,一个“喧”字描写出尘世的喧闹,这样的情形跟山寺的静形成对照,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作者那种超脱的情怀。

师:那为何“人随沙岸向江村”不能删呢?我们先来读读,什么地方要强调重读?

(学生齐读)

生:“江村”和“鹿门”,因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诗人离家去鹿门,两种不同心情对比,表明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老师:你读读,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学生范读)

师:情感挺充沛的,但那种抑扬顿挫的味儿不够,“江村”应该如何读?应该用上扬调,有突出且还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意思,“鹿门”要用平直调,声音可以略低,重读不一定要声音大,用虚声,也是一种强调。我们一起朗读这四句,大家争取把它背下来。

师:刚才四句表达了作者的隐逸情怀,接下来大家来看被我删掉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齐声):写景的句子。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是含情的,如果缺了景语诗,诗歌就乏味了。欣赏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联想和想象。“鹿门月照开烟树”是怎样一种景色呢?

生:朦胧,月光映衬的美。

师:请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

生: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我的心头,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师:一落,一铺,一洒,写出了月光的动态之美。

生: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像薄纱,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做个自在人

    做个自在人

    本书第一部分叫故土集,是李子胜在家乡百里滩行走的所见所闻,具有渔盐文化价值;第二部分园丁集,是李子胜作为教师作为人父的一点思考心得,对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有积极意义。李子胜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可谓十分成功,他的儿子200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将远赴伦敦大学继续深造。第三部分行路集,是记录李子胜作为一个教师作家的人生经历的碎片式的感悟。第四部分是李子胜与文学活动有关的一些文章,记录了李子胜文学创作的历程。这本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作家作为教师身份的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的系列文章,具有向广大家长的推广价值。
  • 为众生的悲心

    为众生的悲心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爱情标本

    爱情标本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伴兽猎人

    伴兽猎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在民间便行走了各种各样的珍奇异兽。但随着人类越来越贪婪,异兽或得道隐匿,或在尚未涉足的深山中苦苦生存。而古老家族弋家,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中,他们从祖辈开始就负责守护大山,守护被遗落的神兽。弋家中最为尊贵的便是神使,传说,他们能与天对话,能借神之力,守护着大山,守护着弋家子孙。但是一切孽缘又因神秘的家族传授而起,居心叵测的幕后黑手,老一辈的恩恩怨怨,阴谋都因神使继承人弋清的出现而慢慢开启。阴谋之门的开启,迫使胆小的弋清不得已踏上艰险之路,遇见正邪难辨的向南,在与之无法逃离的羁绊下并肩作战,由最初的恐惧变成无法割舍的牵念。在艰难道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人生八苦,孤独之人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弋清以为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都是棋子,为了一个人的欲念,全部都是棋子,棋子的命运注定是被牺牲的,而她非要挣开这命格,她想活着,想跟他和他们一起活着。
  • 一枝青梅压一枚竹马

    一枝青梅压一枚竹马

    他们各自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人,当彼此伤心的时候,自己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她他开心,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对彼此已经不再是对朋友那样了。他们各学会了吃醋,都以为对彼此是朋友的喜欢,但当他们心里住着的那个人出现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对方的。当最后一次见面时,在同一秒说出了:我爱你!
  • 玛丽苏炮灰

    玛丽苏炮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翼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从五平米的床上缓缓睁开眼,窗外百灵鸟宛转悠啼,杨柳抽出……
  • 过去的时空,过去的你

    过去的时空,过去的你

    莫名其妙穿越了,遇到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看起一场奇妙的爱情!
  • 仙羽魔传

    仙羽魔传

    一个从风雪中走来的少年,一步踏上巅峰,俯视三界的故事......修仙九境:(信众、信徒、信使、道体、道心、道法、仙尊、仙圣、仙帝。)传说三境:(混沌、创世、羽劫。)一根仙羽,一念为魔,一元复始,一羽成谶......
  • 来到异界混日子

    来到异界混日子

    莫名其妙来到异界,自己测试居然是个魔武废材。可是看着父母和疼爱自己的爷爷那担忧的眼神,他居然脑抽的说出了炼体,好吧,挖了个大坑吧自己给坑到了
  •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烦恼过,忧愁过,迷茫过。曾经为了所谓的未来,我们在深夜哭红眼眶,孤单一人寂寥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可是,亲爱的,你知道吗。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敢尝试的人前面。因为,未来,永远属于决心去实现自己预言的人。只要你内心坚强,到处都是光亮。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烦恼过,忧愁过,迷茫过。曾经为了所谓的未来,我们在夜哭红眼眶,孤单一人寂寥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可是,亲爱的,你知道吗。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敢尝试的人前面。因为,未来,永远属于决心去实现自己预言的人。
  • 一笔虚妄录

    一笔虚妄录

    宁昭似人非人,不知谁给她一支笔,一本书;妖魔鬼怪,齐聚一堂,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桩桩事,一个个人,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 方舟史前生物进化

    方舟史前生物进化

    于淼:我的金手指到账啦,无限进化哈哈哈,我要崛起啦!巨齿鲨:呦,来新人啦,系统有啥不明白的问我。霸王龙:啧啧,新人快来向十万前辈们问好。含肺鱼:噗,小子现在就一三叶虫,除了向天怒树那啥,还能干什么?于淼:o.o,怎么系统这么廉价了君羊号:95154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