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700000059

第59章 重过莫斯科(3)

副总理兼农业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39.4万卢布;有一套150平方米的住宅;另有科研活动收入1.9万卢布;有一辆新式9型日古利“拉达”小轿车。

新任副总理的鲍里斯·阿廖申(接替克列巴诺夫):18.42万卢布(月薪1.53万卢布);另有从事师范教育的收入2.18万卢布;无私人住宅。

新任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年薪35.69万卢布;在莫斯科市无私人住宅;在莫斯科州有一套别墅,在列宁格勒州有一个花园;另有一辆德产“大众”牌小轿车。

新任能源部部长伊戈尔·优素福:年薪22.68万卢布(他两年前的年薪是18.86万卢布,由此可见官员薪金的涨幅);在莫斯科有一套面积171平方米的四室住宅,还有一套面积645平方米的位于莫斯科广场附近的住宅;另有一个空车库。

据研究者赵景林说,从俄罗斯高官的财经情况申报看,在特别多变的2002年,大多数国家执政者的不动产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个人收入在大幅度增加。我的所见也浅,只看出凡有公车可坐的,多半就不备私车了。

但在莫斯科,却有一位市民,连连庆幸自己在苏联解体前夕买了一辆小轿车,起到了保值的作用。这位今天的普通市民,就是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吉里连科。据高秋福先生介绍,吉里连科昔日的月薪是1000卢布,按当时的官方比价,约合1300美元。苏联解体前夕,吉里连科有1万多卢布的积蓄,他花10700卢布买了辆国产轿车,至今还在使用。1万卢布在今天,只合300多美元,不要说买轿车,连个大部件也买不来。“当时如果不是买下这辆车,那1万多卢布,只是一堆废纸了。”他不无自豪地说,“这完全归功于我的夫人。当时,政府给我配备有专车,我不想自己买车。可是,夫人认为,物价不断上涨,存钱不保险,还是置办点东西好。听了她的,买了车。这真应了俄罗斯的古话:最聪明的办法是让女人掌权。”这位夫人预见到货币贬值,却无从预测到党和政权忽焉瓦解。1990年代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发放退休金,只承认政府内的职务,不承认任何政党———包括苏共执政时期的苏共党内职务。昔日苏联政府的高官仍然可以享受比较优厚的退休金,也算是一种赎买吧。吉里连科作为苏共中央书记的职级,显然在政府部长之上。但他一直干的是党务,没在政府内任职,就只能按一般职工的标准领取养老金了。现在吉里连科夫妇俩每人每月的养老金是500卢布(折合25美元左右),在莫斯科生活贫困线(人均每月800卢布)以下。不过吉里连科在企业家协会“打工”,每月可以有1500卢布的收入,用他的话说“勉强糊口”。

今天的俄罗斯,退休的老人,“打工”以补养老金之不足的,到处都是。教师和律师的本职工资都比较低,但有第二职业甚至第三、第四、第五职业的收入贴补。这里说到吉里连科,只是因为他过去身属高层,今天与平民为伍,生活状况反差悬殊就是了。

也曾听说,现在俄罗斯政界和商界的活跃分子,除了年轻人外,上点岁数的,多半还是苏联时期各级有从政经验的人。

他们或继续走仕途,或幡然下海经商,“懂国情”,有“关系”,这是区别于原先的“局外人”的优势。

吃和住而莫斯科的普通居民,今天一般的生活怎么样呢?

假如在1957年的采访中提出这个问题,马上会有人拿来大堆的数字,并且领我们去看这样那样周密安排的样板。

但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政治笑话,说苏联时期的一个导游对游客介绍说:“相信到了2000年,莫斯科一半居民将拥有自己的飞机。”游客问:“他们要私人飞机干什么?”导游答:

“这还不简单,比如你听说列宁格勒哪天有大量面包卖,就开飞机抢先去排队嘛。”

莫斯科人排队秩序好,不加塞儿,既是社会公德水平高,也得归功于训练有素。早在二战之前,捷克《红色权利报》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就写文章为苏联的排队现象辩护。购物需要排队,无论如何是物资匮乏的表现,硬要从这里看出前途光明的无限生机,怎么也是一种矫情。这大概可算伏契克的败笔。

后来他英勇牺牲在纳粹集中营里,留下铁骨铮铮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而崇高的精神境界,不愧为反法西斯的英雄。几十年来为我所敬仰。这里重提他一篇旧文,只想说明上个世纪以“红色30年代”为标志的一个现象:

不少渴望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惑于某些假象,天真地甚至盲目地说了一些关于苏联的过头的好话。

不过,这一回就我目测,莫斯科终于不必为买饮食和日用品而大排长队了。

诚然,民以食为天,能不能吃饱是首要的问题。1998年一夜之间,又一次卢布贬值,加上银行倒闭,无数家庭突然变成一无所有。学中文的古丽亚正从天津南开大学进修回来,一时非常后悔没留在中国工作。她妈妈在远东那个我们习称为赤塔的城市,是资深的新闻工作者,这时劝她说,窖里还有自留地收的土豆,够娘儿俩吃的,邻居又送来一些黄瓜,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难关。现在她的户口还在老家,人回到母校莫斯科大学东方学院旅游专业教课。她对普京这几年的政绩,评价颇高,对现任总统寄托着信任和期望,看得出是由衷的,不是套话。

就在我离开莫斯科的9月4日,消息传来,俄罗斯自1997年以来,物价第一次停止上涨;差不多同时,莫斯科市政府决定把最低工资从1500卢布提高到1800卢布(从业人员占莫斯科人口30%的小型商业户也在内)。据说在俄罗斯有1/10的居民,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卢布;而在莫斯科,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卢布的人,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改善———因为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的涨速。现在把工资提高和物价不涨两条消息放在一起,才是叫人快慰的。

在莫斯科有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其首席专家伊戈尔·波利亚科夫说,收入的增长暂时还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生活状况有所改善的,基本上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的人,也就是人均月收入在2000卢布以上的那部分人。而在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中,今年第一季度销售的奶酪和香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左右,这是好现象。

又听说,从今年2月和4月起,全俄退休金的基础部分和保险部分,分别上调了6%和12%;这一来,跟去年比,退休金的数额上涨了146卢布。

前面提到过的那位俄联邦副总理加林娜·卡列洛娃说,俄罗斯上半年的平均工资达到5600卢布;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了工资的增长,“这一趋势表明俄罗斯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她举出一串数字,这里只引用两个:在莫斯科市食不果腹的人减少了一半,在其他地区减少了近34%。在这里没看到绝对数字,但我以为她把正面负面的情况都讲了,不是一味鼓吹“辉煌成就”、“大好形势”,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可信。

在莫斯科,据说市民人均实际月收入(不是工资,而包括本职之外的收入,不少人另打一两份工)达到400美元;告诉我们这个数字的非官方朋友说,自然,这是在“首善之区”,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略低于莫斯科,全国远不是都能达到这个水平,还有很低的。我以为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介绍。

我上次来莫斯科,除了排队以外,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住”的问题相当紧张。曾经安排我们参观一位老工人的新居,全家都上班上学了,只留下老工人自己接待来访,室内倒也窗明几净,家具全新,但一家老小,怎么没有一张床呢?

原来或睡沙发,或索性睡在地板上。这是赫鲁晓夫时期盖的一批公房,当时也还是可解燃眉之急的,今天看来的确落后了。

在莫斯科,以至圣彼得堡,都像中国一样,正在大兴土木盖新房。

据林莹、刘国宏两位说,最近的一次社会调查结果表明,近两年俄罗斯的富人数增加了一倍半,外地也并不逊于首都。

这样说的实证之一是,两年前,能够轻而易举买下住房、别墅的莫斯科人不足1%,如今这样的人已经达到3%了。

但另一个数字告诉我们,工资只够吃穿的人,在俄罗斯大约占38.3%。他们自然是顾不上买房置业的。许多老公房,类似我们的“筒子楼”,尽管分单元,卫生间却是公用的,由于聚居的人口密度大,自有诸多不便。住户们渴望这个问题的解决,看来“房源”不成问题了,怎么去找“财源”呢?这38.3%的人怎么能逐渐向那3%的人靠近,恐怕还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

当我听着、想着这些的时候,总觉得事情的态势,人们的情绪,跟我们国内很有几分相似。也许都是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而大刀阔斧破旧立新不惜牺牲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为时太长了,深入到整个社会机制和人们灵魂的肌理中去了,要改变它,真正建立规范有序的好的市场经济,就像要把一锅夹生饭重新煮熟一样,既要有时间,又得讲火候。搞不好,是不是就会从积重难返流于“拉(丁)美(洲)化”呢。

然而,不管是凭我良好的愿望,还是凭我短暂旅行中浮光掠影的感觉,我确定地看到,俄罗斯,这个像我们中国一样曾经苦难深重的民族,正坚忍地在新的路上一步一步走着。

它有堪称雄厚的综合国力基础,又有基于教育普及的国民文化素质,说不定在哪一天,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飞跃出现在世人眼前。

至于莫斯科人的精神生活,那就不是我在浮光掠影短暂的旅行中所能窥见的了。

红场上的祝福

要告别俄罗斯的时候,我又一次彳亍在红场上。望着缀了红星的克里姆林宫塔顶,我忽然发现它又像王冠,又像僧帽。

红场之“红”(Красная),在俄文里和美丽是同一个字,车尔尼雪夫斯基解释“美在生活”,就举了农妇脸上健康的红颜色作例子。远在沙皇统治的时代,这片广场就叫红场了,那当然不是像后来那样,因革命所系的血与火都是红的,便把“红”当作革命的颜色。红场的本义,与克里姆林宫塔顶的红星不同。

中国诗人艾青,1950年来到这里,写了《宝石的红星》,是把它当作革命的象征:“让红星照耀得更远更远,照耀到每个黑暗的地方———”,亦即诗前所引莫洛托夫说的,“远射到我们的国境之外……”

同类推荐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水房子

    水房子

    其实,作为演练,我在大学就已开始(如果中学地区作文比赛获奖不算的话),那时候,母校有个《三原色》诗刊,一些圆园世纪愿园年代上学的青年人主办,记得有西北师大张子选,张中定等,我记不大清楚,我是诗社的成员之一,都是以文学青年的面目出现的,在师大算是很活跃。后来,毕业了,我偶尔看见书店里有卖《师大校友诗选》的,里面的名字,也有认得几个的,但与我的生活已经很远了。圆园世纪愿园年代后期到圆园世纪怨园年代末,兰州的诗人有一批坚持写作的,像著名的九叶派诗人唐祈先生,他的得意门生我们学校的韩霞(葛根图娅,蒙古族),还有商院的,党校的,兰州师专的等。后来,经济气候变了,人们不再热衷于写诗,走的走了,散的散了。
  • 坚韧的叙事

    坚韧的叙事

    本书系作者近年发表的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系列论文。新世纪文学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上,作者在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下,揭示了新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也进一步接近了这个时代文学的真相。
  • 我们还会再见吗

    我们还会再见吗

    人生多戏谑,世事总无常。缘聚缘散,离别无可避免。本书精选50首英文离别诗,收入约翰·多恩、罗伯特·彭斯、济慈、雪莱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篇,配以优美的人声朗诵和别有意境的内涵设计。
热门推荐
  • 钓太阳

    钓太阳

    精选14篇优秀童话故事,秉承儿童文学的优美、趣味和纯净,让小读者们在文字阅读的第一步,接触纯正的文学味道,奠定优雅的人生基础。
  •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漫漫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流淌着白银与黄金之路,黄沙与绿洲交杂,商旅与匪帮同行,势力纷纭,家族林立之下,到底谁主沉浮……
  • 大清宫女

    大清宫女

    本书已完结,新文《邪王傻妃:明月空间有灵泉》请大家多多支持!!不过就是吐槽了几句电视剧中后宫嫔妃的宫斗水平太差,不够看,高敏珠就发现自己被华丽丽的穿越了。没有金手指,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都不是后宫嫔妃,高敏珠被安在了刚入宫无品级的待选宫女身上。亲爹要她争宠爬床上位,想要父凭女贵,高敏珠却不想自己作死。可是,亲爹如此热衷争宠,一向冷面冷肠的四阿哥也来掺和是怎么回事?“那个叫什么明珠的……你过来给爷捏捏肩膀。”“回四爷,奴婢叫敏珠,乃是书房洒扫的宫女,不会捏肩捶腿……”“……滚过来捏肩膀,捏不好不会学吗?一点不懂上进争宠,还有没有做宫女的觉悟?”……高敏珠满头黑线,捏着扫帚在书房中凌乱了。
  • 永安初年

    永安初年

    新君登基,一桩桩旧事被翻出。身世之谜,朝堂暗流汹涌,背后搅动风云的究竟是初登大宝的年轻帝王,逍遥自在的郡王,还是软弱可欺的皇后……前朝后宫哪有这么多的巧合,不过是你在布局的时候,又撞进别人的网里。
  • 阳光下的雪人

    阳光下的雪人

    雪于我始终有着无法言语的情结。之一:我喜欢雪,冬天因此不再寒冷。听:雪地里,那一串串延伸的足迹,还萦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之二:看着飘落的雪花,我欣喜若狂;当触及到这粉妆玉砌的世界时,感到的却是刺骨的寒冷。雪再美,也毕竟是严寒的产物。我怕冷。以上是两个女孩对雪的感觉,她们都曾经走进我的世界,深深地走进我的心里。后来,一个是我离开了的,一个是离开了我的。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生命中的第三个她,但我确信她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衣冠何渡

    衣冠何渡

    惊梦忧思帛带牵,衣冠权柄不由己。原嫣愿黄终成玉,倾玄无念守黛影。薄墨款款归来去,橘香萦萦共此生。……为了一个的约定,她衣冠归朝,为他人守帝位,但朝野风雨岂容她一人翻覆……
  • 校草大人别闯祸

    校草大人别闯祸

    许一铭捡到了一只狗。他那时大概不会想到,就是因为这只狗。开启了他的爆笑大学生活他也遇到了一个温柔只给他一人,笑靥只为他倾城的珍爱。
  • TFBOYS之是梦么

    TFBOYS之是梦么

    最初的梦想是初心,最初的感情是秘密,最初的遇见是虚幻,为何他们那么遥远,像似遥不可及的太阳,他们在成长,可离我们越来越远!伸手触摸不到,到最后也是场梦
  • 人类拯救系统

    人类拯救系统

    人类式微,处处受到欺凌,人类文明,遭到残暴破坏,传承即将断绝,多种强大的异族,已经让人类悄然脱离世界霸主的地位。民族存亡之际,陆川穿越而来,他将带领人类,打赢这场世纪大战!PS:一个少年穿越重生成为人族薪王的故事,将带领人族,将人类这个种群的火种播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