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19

第19章 诗味·诗境·境界·意境·气象·意象·气韵(2)

《春江花月夜》的气韵之流转,最为经典,王维的《桃源行》,于气韵的表现功力则可称是第一,李白的《关山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金陵酒肆留别》都是气韵的经典之作。李白这些诗作的气韵虽然没有王维在《桃源行》中表现得那么圆满那么讲究,那么近于完美,但李白的气韵都是浑然天成的,有着李白独特的气息,这些都是气韵的极品。而李白那些较长的歌行,对于气韵的运用则是臻至化境,已经超越了《春江花月夜》、《桃源行》这些正常范畴内的经典,是我们诗歌史上的神仙之作,后来的诗人几乎无法模仿,甚至无法学习。

我们如果细心,就会发现,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谈及李白的诗时,很少谈及他的境界,也很少谈及他的意境,只谈及他丰富的想象,为什么?因为李白诗歌最突出的是他的气韵,而气韵这个东西只能凭心去感觉,几乎无法解说。人们只能解说李白超凡脱俗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得以自由发挥是离不开气韵的。

所以我们都知道李白的诗歌奇妙,可是却没有人去学李白,而是都学了杜甫。天下的诗人,有百分之九十都在学杜甫。为什么?因为杜甫的诗好,靠的是凝练,而凝练是我们一般人都能够把握的,炼字,炼词,炼句,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慢慢用功,总能有所成就。但李白所擅长的气韵,则是很难把握的。

唐人的诗为什么高不可攀?不是因为他们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境界,而是因为他们的诗中流转的气韵。意境,哪个诗人不可以造境?境界,哪个诗人没有一定的境界?可是,如果缺少了气韵,那么,造出来的意境就不会灵动,就是死的,这就是唐人和后人的差别。如果说意境是一棵弱柳,那么气韵就是风,柳要具有什么样的舞态,就需要什么样的风。诗歌要具备什么样的意境,就需要什么样的气韵。气韵是较之意境、境界更重要,更根本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意境和境界是诗人创造的,而气韵则是诗人创造意境和境界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同的气韵,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和境界,而这气韵随境界和意境显现在诗歌中,就成为诗歌中最美的东西。

打个比方,女娲造人,用泥土造了凡人,后来造累了,就用泥浆造人,泥土造的成了贵族,泥浆造的成了平民,但是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需要她吹出的一口仙气才能有生命。泥土和泥浆就好比境界,而仙气就是气韵。

为什么在唐代,尤其是在盛唐,李白和王维备受推崇?而杜甫却不受重视?不因杜甫的境界同两人有多大差距,而因在气韵上,那时的杜甫比之这两位大匠还差了不少。

为什么盛唐高不可攀?为什么盛唐的好诗不再?因为大家都学了杜甫,都致力于凝练,而放弃了气韵。打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就好像一个美女,致力于化妆、美容、服饰、仪态,而忘记了气质的培养,她的美丽总是因为少了那一种神韵和气质,所以无论她打扮得多么雍容华贵,一旦一个气质绝佳的女子出现,即便这女子穿着粗布衣服,不施粉黛,也能立即将众人的眼光从不注重气质培养的女子身上夺过去。

我们读宋诗、明诗、清诗,总觉少了一些味道。读唐诗不必品,只要读,味道自浓,读他朝的诗,则需品,然后有味,往往还觉得味道较淡。唐诗那不品自浓的味道,最多还是来源于它的气韵。

读唐诗久了,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气韵流动不只是李白的独长,而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共性,只不过以李白最为突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对于其他诗人佳作中流畅的气韵,在本书中各章节的各首诗歌中常有提及。如《苏东坡之评孟浩然》中提到的那一篇《鹦鹉洲》,及七绝、五律等佳作中的评析,都有对气韵的讲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盛唐诗人的气韵,有着共通之处,甚至是极为相似的。

似李白一样的气韵,是盛唐诗人的共性,就连作诗很少的张旭,他诗歌中的气韵也恍惚似李白。而盛唐这种气韵的改变,从杜甫开始。杜甫结束了盛唐诗,开启了另一个时代。

杜甫也曾活在盛唐,而且与李白、王维、张旭这些人很熟,也有诗文唱和,但他的诗在盛唐却根本不入流。当时出版的诗集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都没有选录杜甫的诗作。杜甫的诗不属盛唐一流,不为盛唐人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而他不为盛唐人认同的根本原因,便是诗歌中的气韵不足。

三五七言·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将三言、五言、七言各一联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李白给出答案,可以是很美妙的,但少有人做到。

从这首诗的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曾在韵律上做过诸多尝试,包括那首为他赢得“词祖”称号的词作《菩萨蛮》。李白在韵律上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他是天生的韵律派,具有极高的天赋,而王维、杜甫等,则是后天学习的。在韵律上,王维远胜杜甫,但这与他的音乐造诣不无关系,而李白对韵律的悟性,可以说是天生的,他的韵律比王维更丰富、更多变、更奇瑰。

我们现代有些人评论文学和艺术,总要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要反映生活,可是要用生活这个标准来评断唐诗就不够格。在唐人这里,生活是形而下的,他们追求的是超越,是一种灵性上的超越,悟性上的超越。大多数唐人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和精神上的重新塑造,唐以后的人正是因为对生活理解得太多,拘泥得太多,所以达不到唐人的神韵。在这本书里,特意辑出了生活这一个序列,与其他的序列两相对比,你就会知道,唐诗虽不可能脱离生活,但它确实是一种极度追求气象意象和精神境界的艺术形式。

令初唐人气韵高不可攀的地方在于风骨和格调,在于初唐的那种胸怀。初唐的胸怀比盛唐要博大些,盛唐多了些富贵气、隐逸气(如王维)、骄傲气(如李白)以及轻燥气(如杜甫),而少了初唐的质朴。初唐的精神更进取些,更积极向上些,更多一些共同的梦想,盛唐则开始强调个人的追求。所以初唐整个诗坛的诗风气韵都较近似,而盛唐的诗风气韵则复杂多变。可以说,初唐的气象更昂扬些,而盛唐的气象更雄浑些,初唐的气象更单纯些,盛唐的气象更繁富些。

晚唐的进步则在于意象。但晚唐的意象之境却是由盛唐人开创的。在意象这一领域中,我们无法绕过刘长卿,正是刘长卿在盛唐那个阶段对于意象流的创作要更多些。盛唐人昂扬振奋的时候,他们便是气象流,忧伤沉郁的时候,往往有些诗人就变成意象流。李白那首著名的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意象流的七绝代表作,而刘长卿的《送严士元》,则是七律意象流的代表作。

李商隐被后世尊为朦胧派的诗祖,而本质上,他是意象流。李商隐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的七律,他的七律可以视为意象流的代表。但在七绝上,李商隐的意象能力却远不及杜牧,杜牧的七绝,达到了另一极致,是意象流这一诗歌艺术的代表。

整个唐代,盛唐诗人的气象流,刘长卿和小李杜的意象流,都是中国诗史上最卓越的艺术创造。后代的诗人基本没有在艺术上做出与这两次创造同等意义的创新。

为什么会出现意象流?因为唐人的感情比以前更复杂了,没有以前那样质朴,有了更多的变化,变得更细腻了。

前人评价唐诗,喜欢用“情景交融”这四个字。唐诗的艺术成就虽然高,但真正能做到的也就是“交”,能达到“融”境界的其实不多,意象的境界也许可以用这个“融”字来表达,但“融”字还不够确切,因为意象之境最主要的是以象表意,以意染象,这个境界不是“融”字能形容的。

唐人的意象里,这个“意”主要还是“情”,某种程度上唐人的意象多是情象,还没有实现这个超越。

意象超越情象的,唐人里也有,张若虚就是代表。

唐诗的意象若往古代溯源,则屈原可被视为是创始人。屈原的诗境中,意象便较多。唐人的意象较之屈原的意象远远不及,更多的是情象。

刘长卿和小李杜因为善于以意染情,所以他们的诗歌成于意象,但却也局限于那个“情”字,不如张若虚超越了“情”字,这就导致,虽然我们吟咏唐代的诗歌更多些,但唐代的诗人在境界上,还是无法与屈原、陶潜相比。

同类推荐
  •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介于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之间,以“嘉靖”时期为研究范围,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理论解读,描述嘉靖诗文思想的演变过程,梳理其主要问题和认知走向:一是透过史实把握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描述其中复杂的衍生、转变或发展关系,展开嘉靖时期诗文思想颇为丰富的历史画卷;二是以两种思潮和各种重要流派为中心,对嘉靖诗文思想进行专题性的解读;三是把历史与专题研究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故事也那么迷人

    故事也那么迷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是德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本雅明重新审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1900年前后,作者经历的柏林都市生活景象,那天马行空般的记忆碎片,插图般美丽的画面感,如散落一地的珍珠,在暗夜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西方评论家将其誉为“我们时代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 丹霞初映

    丹霞初映

    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新闻工作的回顾,有游走四方的见闻,有读人观影的笔录,有散文随笔的实践。体裁也是五花八门,有散记、随感、评论、语录等。我也想清一色,这样别人就好对你有个正规评价,包括人和作品。可我做不到这点。我说过,我一辈子常年奔波在新闻一文学这两座山峰之间,存在决定技能,所以,我写的东西就是这两种体裁杂交的作品。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写新闻特写时,文中会跳出几句文学语言;在写散文作品时,文中又会夹杂几句新闻评述。这是职业化带来的后果,没药可救。好在自己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公开发表的不多。现代社会又是多样化的趋势,我这样的文章就是读者也是可以宽容的吧。
热门推荐
  • 第一女相师:凤占天下

    第一女相师:凤占天下

    【全文完结】重生前她是风水世家天才少女,一念之差死于亲叔叔布下的煞阵内,再次醒来却沦为被众人讥笑,鄙夷的下等杂役……耻笑,歧视,贫困一并承受!她的夙愿是低调一世,但,一手逆天改命,掌权于天下的本事岂能平庸一世?前世的天才学识加上今生的后天磨练,杀伐四方,凤鸣天下尽在她的一双素手之中……
  • 这个吃货有点萌

    这个吃货有点萌

    林浅陌绑定了一个系统,去各个世界完成他人的心愿。却总会遇到一个男人,对她穷追不舍。林浅陌:放过本可爱吧!我只对食物感兴趣!
  • 追上我的未婚妻

    追上我的未婚妻

    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伤心,一次次的难过,都化为空气,烟消云散。放弃一片森林,只为等你----那是因为没了你,我就没有了理智!她是天之骄女,她高贵,她俏皮,她美丽,她所拥有的,是任何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倾国倾城的容貌,家人无尽的宠爱,父辈带来的无尽的财富,可她却只为他倾倒!他是天之骄子,他俊美,他冷漠,他帅气,他最骄傲的是他拥有她,再多的财富,不及她的一颦一笑牵动他的心,她哭,他会心疼;她闹,他陪她闹;只为让她开心!
  • 自闭阴阳师的日常

    自闭阴阳师的日常

    汝芮在自己那个暗黑的阴阳世界里死了,又在另一个光明的阴阳世界重生了。面对着同样的脸却又不一样性格的式神,她开始恍惚。人说庄周梦蝶不知梦里究竟是人是蝶,汝芮也不知道。她害怕,怕自己一觉睡醒,又回到了那个让自己害怕的世界……【疯疯不定期更新的小同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Whirligigs

    Whirligi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男儿当打拼

    重生男儿当打拼

    每个人都有一个重生梦,虽不可实现,却可在笔尖徜徉。重生而回的唐亮,本以为可以靠着先知先觉,去享受生活。谁知是否因为蝴蝶效应,还是因为他插手其中,所有熟悉的事物,竟然全都改变。怎么办?唐亮呵呵一笑,既然上天已给我年轻的身体,却没有剥夺我超前的见识。那么作为男人,我就只能全力打拼,勇往直前了。
  • 非权力影响力的七堂课

    非权力影响力的七堂课

    成功的领导,其关键在于99%的领导者个人展现的影响力,以及1%的权力行使。非权力让你更大地发挥个人影响力,以期获得更多的追随者。通过加强自知修养,提升个人形象,以微小的投入获得巨大的收益。非权力让你活在当下,操之在我,聪明主动地工作,绝非愚蠢被动地盲从。
  • 她的眼他的眸

    她的眼他的眸

    “丫头,我想守护你”“这是我听到过最土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