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1200000027

第27章 老谋深算——司马懿(1)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出身士族。司马懿可以说是足智多谋,深通韬略的典型人物,极善权变,为人多疑。起初,他做曹操的主簿,后来任太子中庶子。曹操生前对他并不信任,所以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曹操死后,司马懿深得魏文帝曹丕的信任,任大将军,极力为魏文帝谋划征伐东吴、进攻西蜀的策略,多次率领军队与蜀相诸葛亮对抗,是曹魏的重臣。

曹丕死后,曹睿即位,司马懿又任骠骑将军,总领雍、凉兵马,大权在握。考虑到他的威胁,诸葛亮接受马谡的意见,用反间计离间曹魏君臣。曹睿果然上当,对司马懿起了疑心,认为他要造反,所以免了他的职,让他回乡。但是,此后魏军与诸葛亮作战屡遭惨败,经过失败的教训,曹睿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于是下诏,恢复司马懿的官职,任他为平西都督。他上任后很快平定了孟达的反叛,被晋升为大将军,不久又被封为太尉,总督兵马。

曹芳即位后,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但是二人不合,大将军曹爽有恃无恐,任意横行,朝野多不敢言。为制服曹爽,把持朝政,司马懿故意托病不出,迷惑对方,使之放松警惕。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灭曹爽兄弟,独专国政,自始至终,表现出他的老谋深算。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司马懿本人被尊为宣帝。

妙计安曹心

司马懿生于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年少即聪明多谋略,博学治闻,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同郡人南阳太守杨俊以善于知人闻名,见了少年司马懿后,对人说:“此儿长大,定为非常之器。”尚书崔琰与司马懿之兄司马朗相友善,对他说:“你弟弟聪明无比,刚断奇特,这是你比不上的。”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司马懿被郡政府举为上计掾。这时曹操任司空,他得知司马懿的名声,决定辟请为官。但司马懿见汉朝衰微,曹氏专权,不愿屈节事之,推辞说身患风痹,不能起居,加以拒绝。曹操是机警而多疑的人,马上怀疑这年青人是借故推辞。而辞不应辟是对他的不敬,自然使他恼怒,于是马上派人扮作刺客,去验证司马懿是否真有风痹。刺客于夜深人静时,穿墙越屋来到司马懿的寝室,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警觉的司马懿察知刺客到来,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所派来验察他的病情的,于是将计就计,装着风痹病重的样子,毅然放弃了一切逃祸求生、自卫和反抗的努力,任刺客所为。刺客见状认定是真风痹无疑,收起利剑,扬长而去了。尽管曹操诡诈无比,还是被这位青年蒙混过去。他逃避了曹氏辟征,也逃避了因不受辟将受到的迫害,他的这一着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需要有对刺客来头和用意的准确判断,需要有在变生仓猝间当机立断的决策,又需要有面对利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方可演出这场险剧。

司马懿机智地躲过这场浩劫之后,总不能永远躺在床上不动。他十分谨慎而有节制地活动,即使这样,也逃不出曹操的视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为丞相,又辟请他为文学掾,并严厉地对使者说:“司马懿如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来。”可见曹操对他的所谓风痹病仍有一定的怀疑。善于审时度势的司马懿判定,如再拒绝,难逃杀身之祸,只得就职。再者,此时曹氏独揽大权,早已成为定局,逐鹿中原已稳操胜券。司马懿此时就职,也许与这种局势有关。

司马懿接受辟召,曹操见了十分高兴,命他与其子曹丕游处。很快迁官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曹操对他的才干很赏识,但对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特点也看得一清二楚。他听说司马懿有“狼顾相”,为了加以验证,不露声色地召其前行,又出其不意地命他向后看。司马懿“面正向后而身不动”,被验证果然有“狼顾相”,据说狼惧怕被袭击,走动时常常回头看。人若反顾有异相,如同狼的动作,即谓之“狼顾”。司马懿的所谓“狼顾相”也许是他为人机警灵活而多疑忌所形成的习惯动作,曹操对此却十分厌恶。他又察知司马懿有所谓“雄豪志”,即有潜在的政治野心。加之又曾梦见三马共食一槽,槽与曹同意,预示司马氏将侵蚀曹氏权柄。于是,更加猜疑司马懿。他忧心忡忡地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终将不甘心位居臣下。你接管政权后,他必将干预。”但曹丕与司马懿私交甚好,不仅听不进父亲的警告,还多方面保护司马懿使他免于被害。

司马懿敏感地觉察到曹操对他的猜疑,马上采取了巧妙的对策。即表现出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漠然视之。而“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完全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孜孜于琐碎事务和眼前利益者之所为。曹操这才安下心来,取消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完全被这位青年人施放的烟幕所蒙蔽,再一次上当受骗。司马懿此计甚为巧妙。历史上也有类似行计者,就是秦将王翦。秦王赢政欲用王翦灭楚,王翦提出需大军六十万,秦始皇答应,“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大笑。王翦既出关,使还请善田者五辈。彧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多请田宅消除秦王疑忌,司马懿勤于吏职消除曹操的疑忌,他们的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懿生于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身于相互倾轧的朝廷,使他的警觉和疑忌发展到如狼之顾的程度。在曹操死后很久,他的地位巩固之后,仍无丝毫懈怠。当他征辽东灭公孙渊后,凯旋之时,有兵士不胜寒冷,乞求襦衣,他不答应。有人说:“襦衣多得很,赏赐几件不值什么。”

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襦衣是国家的,我作臣子的,不能赏给别人,换取感激。”他注意避嫌,以至宁可让士兵受冻也不自作主张发给冬衣。到晚年,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对同乡长者、太常常林,每见必拜。他常常告诫子弟说:“道家忌盛满,四时有推移。我家有如此权势,只有损之又损之也许可以免祸。”这种谦卑的言行,只不过是他“狼顾”般警觉的又一表现。但在这一谦卑言词的掩盖下,他杀人并不手软。平定公孙渊后,杀戮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七千余人。诛曹爽后,大杀曹氏宗室。在谦卑言词的掩护下,他悄悄地将曹氏政权逐渐抢夺过去。

变化若神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实力迅速发展起来的刘备,率军包围成都数十日,刘璋被迫投降。刘备占有了益州,自任益州牧。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理由,派人索取荆州,刘备诡称:“须得凉州才能给荆州。”孙权大怒,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刘备忙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进入益阳。在他们剑拔弩张争夺激烈的时候,曹操乘机于这年三月西征占据汉中的张鲁。司马懿跟随前往。七月曹操至阳平。张鲁兵败向巴中。曹操遂入南郑,巴、汉皆降。十一月,张鲁也向曹操投降。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耀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他劝曹操乘刘备势力刚打入益州,蜀人未附,立足未稳,而又与孙权远争荆州诸郡,致后方空虚之机,一鼓作气,兵临益州。这是一个大胆果决的行动方案。凭借曹操的实力,加以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有可能取胜的。这个方案的提出,显示了司马懿的胆略。但曹操却说:“人苦不足,既是陇右,复欲得蜀!”他摆出一副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面孔,否定了司马懿的提议。对于梦寐以求统一中国的曹操来说,不欲得蜀,当然不是真心话。在曹操看来,进军益州,虽有胜利的可能,也有相当大的风险,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能贸然进军的。作为一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军事统帅,他和处在谋士地位,血气方刚的司马懿相比,在决策时,自然有更多的顾虑。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失败的教训使曹操吃一堑长一智,不敢贸然从事,重蹈覆辙。

关羽是刘备的大将。刘备“收江南诸郡,……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率军攻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助曹仁击关羽,时置秋季,霖雨不止,汉水汛溢,淹没于禁所督士军,步骑三万尽为关羽所虏,送江陵。于禁投降。关羽又斩将军庞德。一时威震华夏。

司马懿对荆州一线边防深为关注,建议精选官吏,加强防务。他早向曹操提出:“荆州刺吏胡脩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可以任边疆地方长官。”但曹操失察,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对荆州防务有所麻痹。到关羽包围曹仁,于禁被迫投降之时,胡脩、傅方果然都向关羽投降。这种紧迫的形势,使曹操也惊恐起来,以至打算迁都。司马懿却十分沉着,谏阻曹操说:“于禁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关羽并不是战场上真刀实枪取得胜利,国家的军事实力并未受到很大的损失。而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助长了关羽的凶焰,又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他认为关羽军威虽盛,以计破之并不难。他提出了巧借孙吴之力以解决樊城之围的建议:“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孙)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大敌当前,司马懿沉稳运筹,毫不惊慌。当时情势,在敌(关羽)我之外,还有个第三者孙权。别人都着眼于敌我双方,忽视了第三者。司马懿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外力钳制关羽,以解樊城之围,不能不说是高人一筹的谋略。曹操闻计,十分高兴。恰巧这时孙权自己找上门来,要求自后路进攻关羽,以讨好曹操。这与司马懿的谋划完全吻合。“(孙)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关羽闻知孙权乘机抄他的后路,心中不免惊慌,欲撤兵回救,而围樊之战功亏一篑,又十分可惜,故而“犹豫不能去。”这时孙权先派遣吕蒙率兵袭公安,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吕蒙占据了江陵。东吴另一大将陆逊攻取宜都等。关羽无奈,慌忙放弃樊城之围匆忙还当阳,走麦城。十二月,被吴将俘获,斩于临沮。“(孙)权送羽首于曹公。”借吴解樊围,借刀杀关羽之计,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是在司马懿的谋划下曹操进行的最后一次军事活动。不久,曹操遂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死于洛阳。

曹操死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这时有军事情报说孙权正率大军向西进发,曹丕与大臣们都认为东吴兴兵,将攻取樊城、襄阳,而两城积储的谷物甚少,难以持久防御。谋臣们认为应命令镇守襄阳的大将曹仁在孙权兵到之前,弃城还宛。只有司马懿力劝勿弃二城,他说:“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他知道孙权老谋深算,不会使自己落到背腹受敌、两面夹击的不利地位。既袭杀关羽,取恨刘备,必欲结好魏王以自重,使刘备不敢贸然兴兵。在这种情势下,孙吴决不会袭取襄、樊二城。二城具有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千万不可放弃。可惜曹丕等执迷不悟,拒绝了他的正确意见,竟命曹仁弃二城。但孙权并未侵扰,曹丕后悔不迭。

神速擒孟达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魏明帝下诏司马懿驻军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的职权。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谋反。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出兵,讨平孟达。

孟达原为刘备的宜都太守,因未救关羽,关羽覆败后,刘备对他心怀怨恨。孟达惧怕被治罪,他又与刘备养子刘封不和,遂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率部曲四千余家叛蜀降魏。魏王曹丕大喜,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甚为宠信。曹丕死后,孟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场,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蜀相诸葛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申)仪,因漏泄其谋。达闻谋泄,将举兵。”孟达与诸葛亮秘密书信来往如此频繁,加之诸葛亮为促使其反魏故意泄露消息,这就难以保住机密,遂被司马懿所派的暗探侦察得知。司马懿要孟达入朝,孟达惧怕不敢前往,于是决定反魏降蜀。

司马懿断定孟达必反,当机立断,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破坏孟达与蜀汉的关系,挑拨离间,拉拢安抚,稳定其心,拖延时间。二是火速出兵,前往讨击。司马懿恐其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司马懿此计果然奏效,孟达得书大喜,认为司马懿对他并不怀疑,因而犹豫不决,放慢了叛魏降蜀的速度。这就给司马懿争取了调兵遣将的必要时间。但诸将却认为孟达与孙、刘双方均有勾结,宜观望而后动。司马懿一概不听,他说:“孟达无信义,其反无疑。只是暂时尚犹疑,应当乘其未定而促决之。”于是倍道兼行,八日到其所据上庸城下。吴蜀各遣将救孟达,司马懿派诸将分道拒之。

孟达未曾预料司马懿会率军神速到来。“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却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诚已固,诸事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正当他盲目乐观之时,司马大军已到,这不啻是自天而降,孟达惊惶失措,派人告知诸葛亮,惊叹道:“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孟达胆气已丧,又准备不足,司马懿命大军攻城,围攻十三天后,城内支持不住。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孟达兵败被杀。司马懿俘获万余人凯旋而归宛。又乘申仪前来祝捷之机,将这位专威独断随便“承制刻印,多所假授”的魏兴太守抓起来,送于京师治罪。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人迁到幽州,作了妥善的安置,消除了威胁。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朝廷加司马懿为大都督,假黄钺。命他与曹真伐蜀,东西并进,直攻汉中。司马懿自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攻拔其新丰县(今湖北省竹溪县),遇雨班师而还。

持重抗诸葛

同类推荐
  • 近卫禁卫

    近卫禁卫

    从被人收养的孤儿到进入权力中心的贴身近卫再到手握惊天秘闻的禁卫,一个人的遭遇也许无法改变,但一个人的选择可以决定命运。
  • 北宋大地主

    北宋大地主

    穿越到适宜生存的北宋,过悠闲的生活是不错的选择。生活要爱,吟吟诗,作作画,四处游览下;国家要爱,改内政,改军政,斗北辽西夏。要想过得惬意,就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就让咱成为大宋最富有的地主吧,谁让咱是卖种子的呢?“小娘子,吾有良种无数,汝欲要否?”
  • 得意小相公

    得意小相公

    穿越就被将军的女儿相中了?好事是好事,不过我能驾驭的了吗?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咱也不敢问!
  • 南国传说

    南国传说

    在纷乱的五代十国,中国的西南域孕育出一位烁古耀今的伟大人物。他犹如一颗“震天雷”烟花,先于黑暗中划过一道微不可查的上升轨迹,待到达适当的高度那一刻,便伴着震撼人心“轰”的一声,迸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照亮一段悠久的历史时空!彼时,此人创建了一个空前绝后、政通人和的社会新气象,就算放眼于现代社会仍是熠熠生辉!述古宜今,诸位放点耐心请细细品一品!
  • 穷书生的山贼路

    穷书生的山贼路

    北宋,一个文人的时代。一介穷苦书生,奈何原因种种,上了山,做了贼。入了朝堂,却又重头再来。
热门推荐
  • 蒲月的生活随笔

    蒲月的生活随笔

    人生中有许多的过客,有许多的事物会留在你的心中。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让你感动。
  • 说文解字修仙记

    说文解字修仙记

    撇捺点横,汉字的基础组成,在这个世界却拥有了强大的威能。每个字,每个词,甚至奇特成语,歇后语,都拥有它自身的威能!杀戮,毁灭,时空,破坏,因果等仙文字呢?一个精通文字书法的人,转生而来。仙路断,鬼道难通,叹叹叹,天道何其不公!“既然上天绝我修仙之路,那么从此我卫源便化身为魔,仙路不公,魔道由此而生!”他是一头魔,纵横天地,吞噬万物,逍遥自在的天地第一魔!魔君卫源,卫白衣!
  • 难道我不是重生

    难道我不是重生

    牧叶重生了,重生在他死后的第二天,这个时间有点诡异。但是能见到大师姐、小师妹,还有师傅,他已经满足了。这一世,他要安心做一个用功的好修士,成不成仙无所谓,关键是活着就好。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死了......
  • 星路屠

    星路屠

    我只想安安稳稳的生活啊,穿越了怎么了,穿越了就不能平静的过小日子么
  • 权利之眼2水晶诅咒

    权利之眼2水晶诅咒

    权利之眼系列第二部,全书围绕着十八层地狱展开剧情,权利之眼系列第一部也就是初始,对权利之眼系列来说,那可以算是前言,权利之眼系列的三本书,初始可以是前奏,水晶诅咒才算是故事的展开。
  • 亿万新娘:霸道小萌妻

    亿万新娘:霸道小萌妻

    拒嫁豪门,一架单反相机,她成为他的猎物,迫入豪门。只要你乖,我会让你在意的人都平安,可是这场不公平的游戏里,身心俱疲。直到亲眼看到他杀死她心爱的男人才恍悟,他是一个怎样残忍的人!双腿间滑下刺目的红,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泪水早已干涸!五年后她华丽,却已经是別人的未婚妻!“沒有我的允许,私自去掉皇甫少奶奶称号,女人,你说我该怎么罚你?”男人嘴角漾起一抹魅惑笑意,双手紧紧的将女人圈入怀中。这次,你休想再逃!
  • 鹿晗:我的最佳男友

    鹿晗:我的最佳男友

    (本文番外版《鹿晗:多年后的重逢》还请各位多多支持!)因为种种原因的她被人设计答应了一个莫须有的赌约,而赌约内容就是与鹿晗谈一场七天恋爱,本只有千万分之一几率的情况下她却中了头奖,就来看看高中最大的问题学生是怎样与鹿晗谈一场七日恋爱吧!(此文为鹿晗系列二,鹿晗系列一《鹿晗:鹿鹿晗晗争夺战》连载中,书中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把他与现实相提并论!)群号:490381141
  • 皇室公主回归之恋

    皇室公主回归之恋

    十岁遗失中国,七年时间让她蜕变,让她成长。和千雅幻一起就读殇羽,遇见了倾心的他们……
  • 荼蘼已尽夜未央

    荼蘼已尽夜未央

    有些痛说不出,只能忍着,直到慢慢淡忘。顾亦城喜欢舒姝,年少轻狂觉得没有得不到的东西或人,但舒姝的眼睛一直看不见他。他不过是红尘中一枚俗人,想忘却前尘往事,却跳不出爱恨痴恋。恨难消,爱难圆。一笔誓言,满纸离散……
  • 帝国总裁:夫人,你好甜

    帝国总裁:夫人,你好甜

    前世,他为了利益,企图折断对她心底萌发的爱意。间接害死了她。她死后,他才蓦然发现,他的生命中不能没有她。今世,没有前世记忆的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同样没有前世记忆的她。从此,在外出了名花心,实则还是个处的梁少,开启了他无赖的追妻之旅。“小丫头,以后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小丫头,你以后说东就是东,说西就是西,你叫我往东,我觉不敢往西。看在我这么听话的份上,原谅我吧……”遇上了生命中的那个她,脸皮是什么?梁晋笙已不清楚了,他只知道,追媳妇儿得要撒娇卖萌,美男计,将脸皮放在一边。遇到情敌,毫不犹豫,折断媳妇儿的烂桃花!这世间女子无数,夫人,我只想将你一人揽入怀里,“狠狠”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