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21700000045

第45章 清代前期汉族风俗(18)

清明前后,正是花暖花开之际,江南地区士庶有踏青游赏之俗。《清嘉录》又曰:“春暖,园林百花竞放……盖春事半在绿阴芳草之间,故招徼邀伴侣,及时行乐,俗谓之游春玩景。”郊外游赏时,儿童放风筝、妇女插柳。风筝,南方“人俗呼鹞子,春晴竞放,川原远近,摇曳百丝,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又以竹芦黏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播乡,曰鹞鞭。清明后东风谢令乃止,谓之放断鹞。妇女结柳球戴鬓畔,云红颜不老。”此日,还有儿童野炊之举,“对鹊巢支灶,敲火煮饭,名曰野火米饭。”

清时,杭州汉族士庶清明上坟时,尚有上城墙看“鞑二奶奶”之习俗。杭人呼旗营中之满人妇女曰鞑二奶奶。旗人妇女装束与汉人不同,杭人奇之,然平时慑于旗人淫威,不敢注视。清明旗人妇女亦出上坟,人立城墙望之,评头品足,彼无如我何,故有此俗。

三月十五日,俗传为财神生日,南方有“斋玄坛”之俗。《清嘉录》曰:“三月十五日为玄坛神诞辰。谓司财神,能致人富,故居人多塑像供奉。又谓神回族,不食猪,每祀以烧酒、牛肉,俗称斋玄坛。”三月十九日,南方谓太阳菩萨生日,有茹素者。据传为纪念明崇祯皇帝而起,崇祯以是日殉国,故遗民托言祀之。历年既久,人不知其起源,遂真以为太阳生日矣。

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诞辰,天津有“皇会”之俗,《津门纪略》曰:天津东门外天后宫“于十五日启门,善男信女,络绎而来。神诞之前,每日赛会,光怪陆离,百戏云集,谓之皇会。香船之赴庙烧香者,不远数百里而来。由御河起,沿至北河、海河,帆樯林立,如芥园湾子、茶店口院门口、三岔河口院门口所有可以泊船之处,几于无隙可寻。河面黄旗飞舞空中,俱写天后进香字样。红颜白鬓,连袂于途。数日之内,庙旁各铺户所卖货物,亦利市三倍云。”

苏州东岳诞辰日,善男信女要去庙中“借寿”、“请喜”、烧“草鞋香”,《清嘉录》记曰:“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至诞日为尤盛。虽屯隅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村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郡西灌山,亦有行宫,关内外吏胥奉香火。好事者安排社会,设醮酬神。俗以诞日前后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

三、夏季节俗

1.立夏称人

四月立夏节,北方有“宜夏”习俗,《帝京岁时纪胜》曰:“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炀面煎作各式果叠,往来馈遣。仍将清明柳穿之点,煎作小儿食之,谓曰宜夏。”南方则有魇“注夏”、吃土家茶、乌米饭、小野笋、夏野饭和秤人等习俗。《清嘉录》曰:“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凡以魇注夏之疾者,则于立夏日取隔岁撑门炭烹茶以饭,茶叶则索诸左右邻居,谓之七家茶。或小儿嗜猫狗食余,俗名猫狗饭。是日虽寒,必着纱衣一袭,并戒坐户槛,俱令人夏中壮健。”

立夏日祭祖祀神南方祭品必要“三新”,所谓“三新”者,即樱桃、青梅、麦李,《清嘉录》曰:“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李,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卤鸭蛋等品为佐,蚕豆亦于是日尝新。”

2四月浴佛

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北方街衢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谓舍“结缘豆”,“预结来世缘也。”并于此日“禁屠割”。北京悯忠寺要设龙华大会,“都人多于悯忠寺游玩,施斋饭僧,讲经于讲堂,听讲者甚伙;”西直门外天仙庙,“俗传四月八日神降,倾城妇女往乞长灵佑”。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北京妙锋山顶碧霞元君庙于此时举行盛大庙会,周围三百里路内都要赴会,《津门纪略》曰:“妙峰山顶距京师西北八十里,去天津计三百余里。上有庙宇,供天仙圣母,灵爽式凭,香火极盛。每年于四月开庙,朔起望止。此半月中,道上行人如蚁,车如流水马如龙犹未足以喻也。庙在山顶,故名金顶妙峰山。进香者曰朝顶。天津人士信之者笃,赴之者众。”

在南方,有寺庙浴佛、善男信女结放生会、吃乌饭等习俗。苏州“八日为释迦文佛生日,僧尼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盆,妇女争舍钱财,曰浴佛。居人持斋礼忏,结众为放生会。或小舟买龟、鱼、螺、蚌,口诵往生咒放之,竟日不绝。”“市肆煮青精饭为糕式,居人买以供佛,名曰阿弥饭,亦名乌米糕。”还有农家则以夜之晴雨卜小麦丰歉之习俗,《吴县志》曰:“四月八日夜雨则伤小麦。”

四月初一到初十,北方天津有城隍庙会,《津门纪略》曰:“四月朔日起至初十日,府县城隍两庙,香火纷繁,而灯棚之盛,历有年所,龙为大观。各所分段搭造席棚,或三或五,两庙相联。灯彩陈设,备极华丽;文玩字画,鼎彝尊,相映生辉。俱系绅士家所藏者,借用壮观。两庙戏台,纯用灯嵌。晚间请有十番会同人,在县庙戏台上奏古乐数曲,更有昆曲相唱和,皆旧家子弟也。府庙后楼,灯彩尤精妙。凡出会日,热闹排场不亚皇会。随驾有装扮各色鬼形者,或身高丈余,或身矮三尺,面貌狰狞,摇头摆手,奇形怪状,不一而足,令人可怖。并有书役皂隶,文武仪仗;旗锣伞盖,斧钺金瓜,宝扇提灯;对马执事,按辔徐行;炉鼎缤纷,旃檀缭绕;音乐鼓吹,清韵悠扬。又有因病立愿者,身扮罪囚,衣以赭衣,系以缧绁,名曰红犯,以为导引焉。”

十四日,江南为“吕仙诞”,各地有吃“神仙糕”、戴“神仙帽”、购“神仙花”、剪“千年”和“轧神仙”等习俗活动。《清嘉录》记曰:“十四日为吕仙诞,俗称神仙生日,食米粉五色糕,名神仙糕;帽铺制垂发鬓钹帽以售,名神仙帽;医士或招乐部伶人集万事,击牲以酬,或酌水献花,以庆仙诞”;“游人集福济观,争买龙爪葱,归种,则易滋长;卖者皆虎阜花农;前后数日,又必竞担小盎草木本鲜花,入观求售,号为神仙花”;“仙诞前夕,居人芟剪千年旧叶,弃掷门首,祝曰:恶运去,好运来。或又于庙中别买新叶植之,谓之交好运”;“仙诞日,官为致祭于福济观。观中修崇醮会,香客骈集。相传仙人化为褴褛乞丐,混迹观中而居,人之有奇疾者,至日烧香,往往获疗,谓仙人怜其诚而救度也,请之轧神仙。”

3.五月端午讨帐

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一年三大节之一。自初一日起,各地亲友互以物相馈遗,谓之送节礼。送节礼,江南地区以幢篮两架,各储两种食物,令男女仆人挑而送之。然但收一二种,随即答送。商家则于此日起收讨平日之赊欠之帐款。初一日,普通农家要以风化之石灰,遍铺洒于户外之门槛下,以辟蛇;同时悬挂钟馗像于堂中,以辟邪秽。

端午日吃粽子、龙舟竞渡是传统习俗,各地均有活动。

此外,清代前期季还流行染指甲之俗。端午日,年轻妇女摘凤仙花捣成汁,涂染指甲,俗认为可以避邪。

4.六月六好洗发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汉族传统节日——晒虫节,宋季亦称“天贶节”。到了清代前期则衍化出一些新俗。如上海裁缝要在这一日聚集于城隍庙举行晒袍会,活动包括洗涤神器和城隍衣饰,还有集市庙会、戏文演出等。这一活动已明显带有行帮社会习俗的特点。天津则于此日以绿豆汤洗儿,不生痱子。《津门纪略》。江浙一带妇女于该日洗发,俗传这样做可使头发不腻、不垢;更有“牵猫犬浴于河”者,认为可避免虱蛀。苏北是日嫁女,要特备腊肉肘和水果花红,馈赠出嫁女儿,以图吉利。

六月六日,京城还有观洗象之俗。各地寺庙要在这一日翻晒所藏的经书,故民间又有“翻经会”,《清嘉录》曰:“是日,诸丛林各以经书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生。”文人学士也于这日晒书,同书曰:“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

二十三日江浙地区俗为火神诞日,江南苏州,“以神司火,祷谢者众。只是或有不御荤酒者,谓之“火神素。”顾禄:《清嘉录》卷六《六月》。杭州城内,则要在“佑圣观内演戏一日。此外各里各段,有当乡老或称道兄者,为首纠分,日则祀神,用歌司打唱,歌司招牌曰:祝献茶筵,顺星礼斗。祝献茶筵者,谓之祀神还愿,为人祈申疏通诚也;顺星礼斗者,谓疾病拜斗,禳星祈祷也。夜则花调等书,花调以五人分脚色,用弦子、琵琶、洋琴、鼓板所唱之书……此非敬神,直自娱而已。”

二十四日,南方民间谓“雷神诞”,有上雷神庙祭祀和“吃雷斋”之俗。各地雷神庙要设醮会,并由戏班演佛戏。《清嘉录》记苏州雷神庙会曰:“二十四日为雷尊诞,城中玄妙观,阊门外四图观,各有神像。蜡炬山堆,香烟雾喷,殿前宇下,袂云而汗雨者,不可胜计。庙祝点烛之赀,何止万钱。有为首者,集众为醮会,伶人舁老郎神象入观,监齐、卤薄、仪从,皆梨园子弟所充。羽流吟咏洞章,拜表焚疏,严肃整齐,不敢触犯天神,谓报应速也。自朔至诞日茹素者,谓之雷斋,郡人几十之八九,屠门为之罢市。或有间雷茹素者,素当食之顷,一虺虺之声,重御素肴,谓之接雷素。”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祀关帝,岁以为常,鞭炮之多,与新年无异。

苏州民间还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有游湖观荷之俗。《清嘉录》曰:“是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萧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或有观龙舟于荷花池者。”

四、秋季节俗

1.七夕衍生出“七娘会”

七月立秋日,民间也多有习俗活动,《津门纪略》曰:天津“立秋日雨为秋涝之兆,俗呼秋洒”;不雨为久晴之兆,俗呼“秋吊”;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北京,以立秋日晴雨卜秋田丰歉,《帝京岁时纪胜》曰:“若立秋日没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谚曰: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并有吃露宿食之俗,“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合家食饮之,谓之秋后无余暑痢之疾。”江南地区立秋日要吃西瓜,并以此荐祖先,《清嘉录》曰:“立秋前一月,街坊以担卖西瓜,至是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并以此日之节气、气象占秋后之气候、收成,曰:“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谚云:“朝立秋,飕飕;夜立秋,热烘烘。”

初七日为七夕,相传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之日,故小女儿有乞巧之事。以面粉和糖,制成各种小型之形状,而以油煎之,名曰巧果。向晚陈于庭中,佐以莲蓬、白藕、红菱之类。对目穿针,祈织女之赐以巧技也。又捕蜘蛛一枚,置之盒中,明日视之,如结网成者,为得巧之验。又或取雨水井水各半,盛以碗,露一夜,明日水上结薄衣,投一极小;针浮其上,视其水底影之所似,以占巧拙,似杵形者则拙也。

清代前期的乞巧节,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又演变成七娘会。《广东新语·事语》记载:“七月初七夕为七娘会。乞巧,沐浴天孙圣水。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艇,翠羽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七娘会的参加者,均为姑娘,她们每人集资若干,抽空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各样的花果、仕女、器物、宫室等,在初六那一日杂以针线、脂粉、古董、珍玩、花生、时果等列在庭内八仙桌上,供人评赏。初七日开始迎仙、拜仙、拜牛郎等,礼节相当繁缛。

七月初一至初七日,北京各道院要“立坛祀星,名曰七星斗坛”,以祭北斗七星;初七前数日,北京民间要“种麦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十五日,民间谓中元节,据《津门纪略》据记载,天津等地“祀祖先于祠堂,是夜,放荷灯,烧法船,作盂兰会。”南方苏州等地,《清嘉录》曰:“官府亦祭郡厉坛。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农家祀田神”,寺院则设“盂兰盆会”,并放“水旱灯”。

2.中秋“摸秋”翻新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祭月、吃月饼、瓜果、赏月是汉族传统习俗,清时仍延之。如北京中秋节,《帝京岁时纪胜》曰:“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雕西瓜为莲瓣,摘罗卜叶作娑罗。香果苹婆,花红脆枣,中山御李,豫省岗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白藕青莲。云仪纸马,则道院送疏,题日月府素曜太阴皇君。至于先丁后社,享祭报功,众祀秋成,西郊夕月,乃国家明之大典也。”

中秋节“摸秋”之俗,各地都有流行。中秋夜,未孕妇女在小姑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偷些瓜豆,以此祈子。传说偷南瓜,易生男孩;偷扁豆,则生女孩;若偷到白扁豆则除生女孩外,还预兆夫妻白头到老。清人粱绍壬说:“鸠兹(芜湖)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挂天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陕西一带偷俗略有不同,中秋夜,家人令小孩去附近秋田去偷一样东西,若偷到葱,父母则认为此孩儿长大会很聪明;若摸到瓜果,则认为孩子长大不愁吃喝。在清代汉族社会中,普通认为中秋夜偷摸瓜果不算偷,但过了中秋若偷,就要按贼惩处。

八月十八日,杭州钱塘江有观塘会,起源于南宋检阅水军之期,士女倾城出观。是日潮汛亦大,遂沿为看潮之会。清初钱塘江改道,江干潮势不如前,所以看潮者多到海宁盐官。

3.重阳登高因旧俗

九月初一开始,清代汉族民间有“拜斗”之俗。南方杭州“是时设坛拜斗者,城里城外,至三百余处之多。其中铺设点缀,各极其胜。所用桌帷幡幔以及所点蜡烛,均用黄色,每晚拜忏至四五更不等。”据《津门纪略》记载,北方天津,“初一至初九,每夜城内水月庵、城外玉皇阁两庙拜北斗,修经攒香,斗高丈余如塔形,焚之一昼夜方烬。”北京等地,“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名曰九皇会。自八月晦日齐戒,至重阳,为斗母诞辰,献供演戏,燃灯祭拜者甚胜。”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初九日,为重阳节,家家皆食糕,糕为斜方形,上插以红绿纸剪之小旗,大率购之市上。北京重阳糕极负盛名,《帝京岁时纪胜》曰:“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果摞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有女之家,馈遣酒礼,归宁父母,又为女儿节云。染铺赈济饥贫,哄然如市。”

此日尚有登高、赏菊、辞青等习俗。北京登高,“北城居人多于阜成门外真觉寺五塔金刚宝座台上登高,南城居人多于左安门内法藏寺弥陀塔登高。也有到西山者,都人结伴呼从,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南方杭州登高则到玉皇山;天津地处平原无山可登,则“以玉皇阁为登高处。”《津门纪略》。京师重阳节赏菊之风极盛,《帝京岁时纪胜》曰:“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惟黄金带、白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酒炉茶设,亦多栽黄菊,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堪称雅事。”

北方还以重阳日天气晴雨,占一冬之气侯,民间有谚曰:“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意谓重阳日及九月十三日有雨,则不致冬旱。

五、冬时节俗

1.十月初一寒衣节

十月初一日,俗谓“寒衣节”,民间有祭扫祖墓、送寒衣等习俗。《京帝岁时纪胜》曰:“十月朔,士民家祭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箴书冥椿,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天津一带,“朔日迎城隍于西郊赦孤。民间祀祖先作五色纸衣焚之,曰送寒衣。”《津门纪略》。江南地区十月初一俗称“十月朝”,“官府又祭郡厉坛。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间有墓祭,如寒食者。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或延僧道作功德,荐拔新亡,至亲亦往拜灵座,谓之新十月朝。”顾禄:《清嘉录》卷十《十月》。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段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热门推荐
  • 术咒

    术咒

    人的第一法则是生存,第二法则也是生存,第三法则是更好的生存。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看作是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会有多长呢?莫子的答案是:无限延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贼老天你该死

    贼老天你该死

    高逸,一个最优秀的特种兵,一次特殊的任务让他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人生的辛酸苦辣让他明白了现实的残酷。高翼,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有着特殊而神秘的身份。当一个人的灵魂进入另一个人的体内,拥有了两人记忆的高翼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会发现什么惊天的秘密?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死的贼老天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 巨龙城堡

    巨龙城堡

    一个神奇的大陆这里是龙的世界犬龙,仙子龙,闪蝶龙,水族龙等等等等有着无数巨龙
  • 临弋

    临弋

    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看到了另一个我,在那之后,我不是他,也不再是我自己。
  • 独宠蜜爱:腹黑殿下太嚣张

    独宠蜜爱:腹黑殿下太嚣张

    新文求支持【高冷男神撩回家:丫头,你有毒】第一次见面,偷瞟被发现;第二次见面,初吻被夺走;第三次见面,逼做俯卧撑……岚初若芳龄十七,遇到羽落尘之前从未这么憋屈过!他深沉,“我要劫走你的全部,宝贝,你是我的。”“给逃吗?”他含笑,“给。”这么爽快?殊不知这位顶级撩妹高手是铁了心将她宠上云端无极限!将她宠到忘记逃!再会撩,也只撩你一人。腹黑殿下撩取私蜜宝贝,来不来?交流群:417833630
  • 王俊凯你真的不爱我吗

    王俊凯你真的不爱我吗

    在夏语嫣的心里,他是她的全部,是她愿意用自己一切去交换的人,只因为她爱他,只因为她对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Tfboys之樱花落,人无情

    Tfboys之樱花落,人无情

    三年前,他遇见了她。从此,她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三年后。他闪耀回归,只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