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2200000005

第5章 回族的丧葬习俗(1)

回族的丧葬习俗,是人结束一生后,由亲属、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祷的一种活动,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的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寿命再长,都会有死亡这样一个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为在世的人,对于死亡,不讲贵贱,不论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的人,一律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回回民族的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信仰性质。

一回族丧葬习俗的历史传承

回族主要是13世纪前后由中亚、中东一带迁徙至我国的各族穆斯林形成的民族。在形成前,他们作为穆斯林,在丧葬方面实行着伊斯兰教的丧葬制度。回族形成后,伊斯兰教的丧葬制度已变成回族的丧葬习俗,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坚持、完善,形成了全民族共同遵守的丧葬习俗。回族先人宛葛思相传是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四个阿拉伯人之一,“无常”于中国,葬于广州城外流花桥畔,俗称“回回坟”,其墓碑谓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据陈垣考证,应为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此地回民至今仍保护着宛葛思的墓。

在宋末元初,已有文字详细记载,回回按照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习俗丧葬。

“回回之俗,凡死者专有浴尸之人,以大铜瓶自口灌水,荡涤肠胃,秽气令尽。又自顶至踵净洗,洗讫,然后以帛拭干,用纻丝或绢或布作囊,裸而贮之,始入棺殓,棺用薄松板,仅能容身……不置一物也,其棺即日便出。瘗之,或闻有至瘗所,脱去其棺,赤身葬于穴,以尸面朝西。”

周密记载的回族先人的丧葬习俗,有许多不准确和谬误之处,如回回穆斯林死后着水,洗涤周身,其中要漱口,洗净鼻涕,但并不是“荡涤肠胃”;另外,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亡后一律不用棺,而用塔木匣子抬尸。

可见周密只看到表面,不懂回族先人丧葬习俗的实质内容,把穆斯林用的塔木匣子误写为“棺”,把穆斯林用白布缠身误写为用“布作囊”等。尽管如此,从周密记载“大铜瓶自口灌水”、“自顶至踵净洗”以及用布缠身等习俗中可以看出,当时穆斯林使用汤瓶灌水洗尸,给亡者“着水”,用白布缠身,用塔木匣子抬尸送葬,和现在的回族丧葬习俗是一致的。

元、明记载回族丧葬习俗的史料较多,且比较细。有“大殓和小殓”之称谓,用汤瓶洗尸“从头至足,浇洗三次”,还有“麝香脑片填尸口”等记载。明代回族著名学者李贽生前遗嘱:

“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做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即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土,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语。

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予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头照旧安枕,而加以白布巾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布廿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去。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圹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主人矣。

既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阁了,仍用芦席五张铺于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筑实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遗意。幸听之!幸听之!”

李贽遗言中所讲的“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做坑安葬,并且在“气已散”时,就要安排人挖坑,第二天埋葬,这是回族人强调的“葬不过三日”的速葬习俗。李贽所要求的“向南”挖坑和“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的长、宽、深规格,以及在坑底“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的尺码,是回族人挖坟坑的特有习俗,其他土葬的民族均没有这些要求。另外,李贽还强调他的遗体要“面上加一掩面”,“以白布巾单,总盖上下”,用“板”抬到墓地葬后,“板复抬回以还主人”,这种葬法和现在回族的葬法仍基本相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李贽遗言中讲的“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等,这些都不是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处理丧葬的习俗。这说明李贽想用当时回族的丧葬习俗处理自己的后事,但在遗言中有不准确之处。

二回族丧葬的程序习俗与表现

回族人在临终前,一般都注意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请阿訇给病人念“讨白”,祈祷真主饶恕病人的罪过,要求病人忏悔和反省自己。二是要“口唤”,即平时接触的邻里乡亲、朋友与病人如果发生过口角、矛盾,甚至结下仇恨的,这时要主动向病人说“色俩目”,要“口唤”,讲明缘由,消除误会与隔阂,互相原谅,愉快地了结往事。三是病危时,要求周围肃静,不乱哭乱喊,嬉笑吵闹,要杜绝各种噪音,甚至停止行走。除了病人的亲骨肉和守候在病人身旁的阿訇或在群众中德高望重并懂得伊斯兰教教规的人以外,其他人均不能入室,直到病人逝世。

回族在人逝世后,一般都称“无常”,有些地方称“归真”或“毛提”了。

“无常”是回族穆斯林的汉语专用语,即逝世的意思。

“毛提”是阿拉伯语,也即逝世之意。

“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的称法。如泉州现在就把逝世称为“归真”。回族无论怎么称呼逝世,但都忌说“死”这个字。为什么呢?这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为伊斯兰教把死当作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并把它理解为“嘎来布”(肉体)的消失和“罗罕”(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而不是生命的归结。所以,久而久之,在回族人当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忌说“死了”。

回族人逝世后的葬礼,东自长江三角洲,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起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北达黑龙江畔,大同小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项程序:

1.停尸

回族人停止呼吸后,在身旁守候的阿訇或亲人,要给亡人瞑其眼,合其口,顺其手足,理其发须,还要整理好尸体。人逝世后不能停在睡觉的床上,有条件的要安排在通风凉爽的客堂大厅,如住房紧张或家境贫寒,可在客房地上铺上席子或停尸床,将尸体置于上面,但不能停在厨房。停尸必须使亡人头北脚南仰卧,面稍向于西。在尸体上要覆盖一洁净的白布单。与此同时,要派人分头通知本坊教长及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并在直系亲属中,推选出几位有组织能力和处理丧事经验的人,管好迎来送往、丧事费用等事情。

2.善面

回族也叫探埋体(尸体)。这一程序相当于汉族向遗体告别。当阿訇、满拉、亲朋、乡邻来丧主家,在向丧主和亲属表示悲痛后,到停尸房揭开亡人头上覆盖的白布单,看看面容,然后根据亡人年龄、去世的原因,多方面劝说丧主家不要过于悲哀和号啕大哭,讲述人生客观规律。回族人反对丧家拍胸抓发、跺脚喊叫的怨恨之哭。

回族人在善面过程中,忌向亡人行鞠躬礼,忌丧家妇女、小孩跪在地上回礼。同时,如是夫妻一方殁了只许在净身前善面哭泣,净身以后不许再看面容。

回族在人亡后若当天未能埋葬,还得“坐夜”,须请一位深明伊斯兰教教义的长者看守亡人。

“坐夜”者要身上干净(洗过大净),停尸的屋子要点上香烛直到天明。为了消磨时间,“坐夜”者要给丧主家的人讲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讲穆罕默德的智慧故事,劝人要行善事,等等。在我国东北和其他一些地区,回族人“坐夜”时,还请教长给亡人的眼、鼻、嘴、耳等“念七窍米”,表示亡人不空见真主,这种习俗是回族对亡人表示的一种怀念,代亡人祈求真主饶恕生前罪过的一种善良愿望。

守夜的人不能睡觉,更不能睡着,主要是怕亡人和丧主家人害怕。有的地方为防止坐夜者寂寞瞌睡,由二至三人轮流守或一起守。守夜者至午夜后要吃干果之类,有的地方如黑龙江等地晚上还吃丧饭。

坐夜时忌大声喧哗,忌玩赌、打扑克。

3.备殓

回族俗称缝“克番”。回族的克番有两个特点,一是从颜色上看,无论是哪个地区,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从选料质量看,不分贫富贵贱,一律是白棉布、白市布、白漂布等,不用绫罗绸缎和其他高级面料。为什么回族人在备殓时要坚持这两点呢?主要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穆罕默德曾说:

“安拉最喜欢白色布,生者着白衣,死者用白布做‘克番’。”大伊玛目艾布·哈尼法也主张用白布做“克番”,不宜用色布、绸缎。回民由于受这些影响,便逐步形成了用白色布料做“克番”的习惯。

回民给亡人备克番,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用一块白布一裹就行,而是有讲究的,其样式、规格、要求,全国各地大体相同,但男女有别。

男亡人用的殓服有三件:一是大殓,回族俗称“大卧单”,长短要略长于身,上下各余出六七寸。一般来说,长约七尺,宽约四尺五寸。二是小殓,回族俗称“小卧单”,也叫“二单”,长短要合身,但上下两头留余地,宽约四尺五寸。

三是衬衣,回族叫“格米素”或护心都阿,长自肩至踝骨,宽约一尺二寸。肩上要开缝,再加帽子一个,长共约九尺。

女亡人的殓服,比男的多两件。除了等同男子用的三件以外,另加裹胸和包头各一件。裹胸长三尺左右,宽一尺左右。包头也叫盖头,长三尺左右,用以裹发,并用布带束着。

4.净身

也叫“着水”或称洗“埋宜台”。净身无论在清真寺还是在丧主家,都要准备好浴床(一般是洗干净的门板)、汤瓶、毛巾等。如在丧主家净身,离清真寺较近的,都从寺里担水,途中担水人累了,可以由另一人替换,但水桶不许落地。

净身一般由三人承担,即一人专门灌水,一人帮助冲洗,一人带上手套,双手轻轻洗涤。手套一般要准备两副,洗上身时用一副,洗下身时用一副,洗时不许汤瓶落地。

回族给亡人净身,男女有别,男不洗女,女不洗男。但无论洗男洗女,其程序都是一样的,洗法和活人平时洗大净一样,即先洗手净下,后用白布蘸温水擦洗口齿、鼻孔以代替漱口和呛鼻。接着洗脸、洗头,最后由上至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并用浴巾擦干净。洗下身时一般都要注意遮掩住羞体,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回民,给亡人洗下体时“拿布覆盖下体,自脐至膝不得外露”,洗时“只以一手支布,另一手擦洗”

。回族给亡人净身,除了洗涤的三人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

给亡人净身后,将其移到准备好的克番布上,按照有关习俗规定,先右后左,层层包裹,先裹“格米素”,后裹小卧单,再裹大卧单,最后加冠,并将腰部、头、足都用白布带子扎紧。女尸还要加裹胸和盖头。对在战争中为国为教牺牲的回民,作为“舍西斯”,免予洗礼,免于穿克番,允许着血衣埋葬。

同类推荐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二酉文化探幽

    二酉文化探幽

    秦代焚书时,一群卓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冒着发配边关或满门抄斩的风险,抢救出一千多卷珍贵的先秦古籍收藏在二酉山石穴。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后,这批书被完好无损地献给国家,为传承先秦历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二酉山也因此成为历代读书人敬仰膜拜的文化圣山。该书广征博引大量文献史料,结合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旁搜博采、探幽发微,在中国藏书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二酉藏书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贡献、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以及酉藏至今的先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讨论,不失为一本开二酉文化研究之先河的著作。
  •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对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区别于日本、朝鲜和韩国学者,将其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阐明了一些当孤立地、静态地分析朝鲜半岛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过程时难以说明的问题,对其都城体系、斗棋系统、历史发展阶段等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本书亦尝试超越古代建筑文化本身,从地缘、政治、佛教、儒学诸方面对朝鲜半岛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释。
  •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自古始,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其“五花八门”的知识海洋里,所包括的学问和知识,的确是多方面的,其内容,亦是非常丰富多彩多趣的。《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够适应不同层次或曰多层次的需要,人们读了《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会感受到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是比较强的,并且会使人感到从书里能够得到许多有益而又有趣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听说,花开过

    听说,花开过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高三,一直存在感极低的季默迎来了她高中以来的第一位同桌。是每个方面都闪闪发光的程冀源。他看着颓废的她说:“人生最可怕的,是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说平凡可贵。”多年以后,季默成了同他一样优秀的人。当别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时,她只是说:“当你喜欢上一个优秀的人时,就不会再任由自己平凡下去了。”程冀源,季默喜欢你,你……知道吗?
  • 科学的黑屋上

    科学的黑屋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我滴男装女友

    我滴男装女友

    两个完全相反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经历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个外表冷硬生人勿近,内心却火一般温暖炙热,一个傅粉抹朱暖茶派系,内里却捂着终年寒冰生命底色一片贫瘠。梅钦:“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不要跟内心负能量的人在一起,我的世界四处漏风。”顾些:“哦,我是防风塞啊你不知道吗,哪儿漏塞哪儿。”梅钦:“······”“伊人似湍流,触及方知柔”顾些嘴角一弯上弧勾得意味深长。梅钦大脑不受控地默念了句旁白“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将一生,活成选择,而非对错,岁月终了,或许后悔会少上许多。
  • 艾特洛音

    艾特洛音

    来自光之纪的我,因为一次穿越时空中发生的错误,来到了一个本不该来的世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的恐怖书店

    我的恐怖书店

    【书友群881472251】荒夜书楼中,他指着一个嘴巴对我说:“这是谎言,它的嘴巴很大,说话很多,它说的话你千万别信,至于远处那个头颅,则是大名鼎鼎的游记,此物最是贪玩,为了玩,它不惜自爆头颅,当然,如果你阻止它玩,它也会取你项上人头,你要谨记这点。”
  • 庶女依云

    庶女依云

    穿越成小官的庶女,还要立刻嫁人,不要这么悲惨吧!咱还想好好活着呢。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我的小花痴

    我的小花痴

    你是我的小花痴,让我快乐,陪我寂寞。我们天各一方,内心却近在咫尺。我好想好想,在你哭泣的时候抱住你。说一声乖。
  • 美人相师

    美人相师

    一次意外,遭遇山石坍塌,她被砸死了。师兄耗尽元气、不惜折损寿数为她布下续命阵法,不料施法时出了岔子,她魂穿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穿成了带发修行的小尼姑,床榻边坐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她傻眼了。天,还有比这更悲催的吗?!半吊子女神棍在民间行侠仗义讨生活,混得风生水起,顺便找师兄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正邪

    逍遥正邪

    本想在药谷和自己妻子隐居的少年侠客穆恒,却因尘世三大传法宗派的介入,不得不再次踏入江湖,走向他的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