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05200000002

第2章

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

性境现量通三性 此言前五识于三境中唯缘性境。三量唯是现量。唯三性俱通也。盖境则有三性境者性实也。即实根尘能所八法而成。乃有体实相分境。谓此境自有实种生。有实体用。现在实法即所缘唯识也。若前五识二种变中因缘变。故唯缘离言自相境。故独影境假乃分别变缘之三量。唯现量尔。既唯现量缘境之时。明证众境。故唯缘性境也。此识于善恶无记三性俱通。以五识性非恒一故。解见下文(量有三。谓现比非也。比非注见下。此但释现量。现谓显现。取境亲明故。量谓量度。刊定义故。若心心所缘境之时。离映障等显了分明。得境自性名现量也。若现属境量属心。或俱属心。或现属根。量属心。依士持业依主三释。言体者。即以无分别智正解心心所谓体也。谓现量缘境时离名言种类及邪妄分别。名无分别智。此智为现量体理门论有四种。一前五识。二同时意识。三诸心心所自证分。四一切定。心此四皆实证境而无分别也)。

眼耳身三二地居 此言五识界地也。谓欲界(饮食睡眠****三也)五趣杂居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以上三禅既无寻伺。识不起也。以地法无寻伺染故。此句颂影略鼻舌二识。一界一地。唯欲界五趣杂居地。以上禅天无段食故。段食以香味触三法为体。段食既无。则此二识不生矣。无此食者。段食乃禅天所厌故。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 此言五识之心所也。以其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具此三义如属我物。故曰我所。乃相应唯识也。此前五识于六位心所唯阙不定。言一遍行有五者。谓作意者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此一法有二功力。一心未起时警令心起。二若心起已引令趣境。触谓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受者谓领纳违顺俱非境相为性。起欲为业。又云令心等起欢戚舍相。想者能安立自境分齐。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思者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谓之遍行者。遍四一切心得行故。谓遍三性八识九地一切时也。故立此名。别境亦五。谓欲胜解念定慧。欲者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所乐境有三。可忻境。所求境。所欲观境。第三解正。胜解则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为性。定依为业。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慧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断疑为业。以别别缘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善十一者颂曰。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言信者。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对治不信之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忍谓胜解。乃信因。乐欲谓欲。即是信果。此性澄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惭者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自即自身。法谓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诸恶也。愧者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谓世人讥呵名世间力。轻拒暴恶者。轻有恶者而不亲。拒恶法业而不作。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惛沈转依为业。又曰。离重名轻。调畅名安。有所堪可有所任受。令所依身心去粗重得安隐故。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修断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盖此不放逸即上精进三根上防修功能。离上四法非别有体。行舍者。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此行蕴中舍。简非受蕴中舍故此名焉。令心等义由舍。令心离沉掉时。初心平等。次心正直。后无功用。此之一法亦即四法。盖能令静。即是四法。所令静。即心平等等义。不害者。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前八法是实后三是假)言中二大八贪嗔痴者。此染心所通二十六种。前五识止具十三根本惑。六中之三随惑。二十中之十随惑。总二十分。小中大三等。忿等前十为小随。不与五识相应。唯中随二。并大随八。乃属前五。名随烦恼者。乃随其根本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由自类俱起遍染二性遍诸染心。此之三义皆具名大。具一名中。俱无名小。言二性者。乃不善有覆(瑜伽三卷言四性曰。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欲界具四。无色****唯三。除不善性故)忿等十法。名别起故。阙自类俱起。唯是不善阙遍染二性。既阙有覆。不遍一切染心故为小随。此十与第六意识相应。故此不释无惭无愧。是自类俱起具一名中也。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无愧者。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于愧生长恶行为业。掉举则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么他为业。惛沈则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不信则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心堕依为业。懈怠者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堕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放逸则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失念则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盖失念者。心散乱故。此失念者。有云。念一分摄。是烦恼相应念故。有义。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痴令失念也。有义。俱一分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散乱则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谓散乱者。发恶慧故。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贪嗔痴者。即根本烦恼六中之三也。贪则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嗔则于苦。苦具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恶行所依为业。痴则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余三注见。第六识所以为根本惑者。以其能生随眠故也。何非余俱。互相违故。

五识同依净色根 此言五识得名净色者。指胜义而言。体非染法。唯白净无记性故。五识随根立名。总具五义。曰依发属助。如颂言。依者五义之一也。若作释者。谓依根之识助根。如根等皆依主释也。根发之识依士释也。或云根所发识。又为一例。

九缘七八好相邻 此即九缘生识之义。九缘者。谓空明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也。空谓根境相去空隙之空。明乃日月灯光之明。根乃八识所依之根。境谓八识所缘之境。作意即遍行五中之作意。分别依乃第六识也(前五识以第六为分别依。六识以前五为明了门也)。染净依乃七识也(楞伽言。诸识有二种生住灭谓流注生住灭并相生住灭。梵云你伽。此云流注。不断唯目第八三相微隐种现不断。故名流注。由无明缘初起业识。故说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到金刚。定等觉一念断本无明。名为流注。灭相生住灭者。谓余七识心境粗显。故名为相。虽七缘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故亦名粗。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缘合生七识为相。生。长劫熏习名为相。住从未向本渐伏乃断至七地满。名为相灭。依前生灭立迷悟依。依后生灭立染净依。前长后短事分二别立染净者此也)。根本依者。即第八识。种子缘者。谓亲生种子也。九缘中种子缘。即四缘中亲因缘。九境缘即四所缘缘。九余七即增上缘等无间缘。乃八识王所。前后灭生自类无间。能引所引力用齐等。此颂虽隐略唯识兼之。故颂云。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除明缘也)鼻舌身三七(除空明二缘也)后三(指六七八三识)五三四(指缘而言)。若加等无间。从头各增一。言五三四者。第六识五缘。生谓根缘。即意境缘。即十八界作意缘。乃相应遍行五中之一也。根本缘。即赖耶种子缘。乃第六识亲生种子也。七识三缘者。种子缘。即第七识亲生种子作意缘。见上注。根缘境缘俱第八识。故曰依彼转缘彼也。第八四缘生者。谓根缘。即末那境缘。即种子根身器界作意缘。即五所中之一也。种子缘。乃第八识亲生种子也。等无间缘者。乃各识前念已灭即开辟处所引后念令生中间无隔者也。八识若加此缘眼有十。乃至第八具五。何故诸识藉缘方生。以有为法仗因托缘。阙则不生。故缘多而断少而恒也。此颂影略后三。故三不言具缘也。

合三离二观尘世 此言眼耳二识离中取境。鼻舌身三合中取境。观目能缘见分即眼等。五识及诸心所尘世即所缘相分乃色等五尘也。或谓眼。耳二识既离中取境。则境在心外。何谓唯识。况小乘等。皆言心外实有诸法。若是则不独乖唯识之宗。又岂不符合彼小乘外宗耶。然颂言离者。指根境而言。盖第八自证分变而为见相二分。见乃诸心心所法相。乃根身器界之法。此言眼耳二识取离根之境。何尝离于能变自证之体耶。若以知处不知处异。坏根不坏根别。则境之离根合根可见矣。故云。以根照境说离合。以心缘境谈唯识。离取用胜。故立通也。

愚者难分识与根 此言小乘愚法声闻。不知根之与识各有种子现行。以为根识互生也。根之种现但能导识之种现。谓根为生识之缘。则可谓生识则不可以识自有能生之种子。故以其未除所知障。于法不了。乃智浅心粗。由是不信大乘唯识教也。此注言根识之种现各别。恐初学尚疑试更言之。盖根乃色法。即第八之相分。识乃心法。即第八之见分。此色心不同也。根虽属色。以其为第八亲相分故。独具八之执受二义。执又有摄持二义。以第八摄为自体(同是无记)持令不散。受亦有领觉二义。领以为境。令生觉受。非外六尘无情之物可比。故第八与五根同是无记性。五识心法三性皆具。此根识之性不同也。又根能照境识能缘境。此根识之用不同也。大抵根无分别前五识虽有随念分别。而无计度分别。故常混淆而难辨。故佛为愚心者开心说蕴。愚色者开色说处。俱愚者俱开说界。始华严至楞严。演此三科不知几百千过。而阿难尚以心知眼见为言。故佛以门能见否诘之。意谓心以根而见。犹人以灯见物也。以此言之。则根识之难分可知矣。

变相观空唯后得 此前五了俗见空。变谓变带。相谓相分。观目能缘见分。空目所缘真如。唯后得者拣非根本智。以唯依色根故。后得智不亲缘真如者。以有分别智故。不能亲缘无分别理筹度起。故此空即实性唯识。

同类推荐
  • 琅琊漫抄

    琅琊漫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说

    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om Swift And His Undersea Search

    Tom Swift And His Undersea Sea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这真的只是一个梦

    这真的只是一个梦

    梦,是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幻影,还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我无从得知。虽然,梦境往往是昙花一现,但我还是愿意相信,我在睡梦中,灵魂其实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 郭静的游戏人生

    郭静的游戏人生

    一个混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得到了系统的帮助,以位面为副本,在游戏中把钱赚了,逍遥轻松自在,过着许多人向往的生活。
  • 武侠之无限幻想

    武侠之无限幻想

    本人大爱飞升之后,以飞升第一次神魔大战为起点,构建一个全新的属于战帝的故事,改变太古人族被神魔欺压的悲惨命运。故事期间夹杂穿越其他影视,动漫作品世界。或许黎明文笔一般,或许比不上皇甫大大,但这是我所希望的太古,我所希望的飞升。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 死亡画廊

    死亡画廊

    天才少年柯银楚,在一次去参观3d画展时却意外进入异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个人都要定期参加一幅画的冒险,他能成为最强者,成功逃出这个世界吗……
  • 凡人盗贼要修仙

    凡人盗贼要修仙

    打着良好市民旌旗的盗贼女主,本想着好好享受生活,没成想,被哪位挨千杀的暗算。来到了光怪陆离的异世,这儿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异能,天赋越高权力越大。冥力?魔灵力是什么?还有谁能告诉我,这什么花?牙长的比鳄鱼牙还尖,打不过把腿就跑。等等,拼死拼活抢到的宝物居然是个蛋?历练路漫漫,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陪伴在暮雪琳身边不离不弃的。
  • 艾斯特莫

    艾斯特莫

    在灵气复苏的时代,有人问,“你的异能是什么?”叶邬回答“我的异能是木系和风系”苏子旬“……”“请问您的哥哥为什么不回答这个问题?”叶邬神秘一笑“怕打击到你,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暂定无cp】
  • 明末谍影

    明末谍影

    宦海沉浮的一个普通公务员,穿越到明朝末年。在这里,等待他的有残忍血腥的战争,让人胆寒的暗杀,血脉喷张的艳遇,尔虞我诈的朝堂,财富权利的诱惑......他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去适应这个世界,怎样在这个世界里实现他的理想......坚毅果决,有些残忍嗜杀的他来了,来到这个乱世......(本书已与世纪文学网签约,2015年的更新将发布在世纪文学,期待大家的捧场,万谢!)
  • 甜蜜爱宠:大叔请止步

    甜蜜爱宠:大叔请止步

    白萋萋第一次见霍君承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斯文的男人,但是当她与这个男人相处的时候,她才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词语叫做斯文败类!白萋萋:“老公,我饿了……”霍君承掀开衣服:“我不饿,我吃你就够了。”这是一个宠溺宠到腻死人的故事。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 寻找失踪的妻子

    寻找失踪的妻子

    生活平淡的中年男子,在某个清晨突然发现妻子失踪。也许因为生活内容过于平淡,也许因为对妻子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妻子的离去,男子并没有过于悲伤甚至是无动于衷。他按照以往的规律正常生活,并且编造谎话隐瞒妻子的失踪,直到有一天,一位年青的女子坐在妻子的办公桌前,她在妻子的办公桌内发现一张写着神秘数字的纸条。妻子也打来神秘电话,告知:不要寻找她。男子感觉到有种秘密围绕着妻子的失踪展开,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妻子的路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同的人,听到了关于妻子的不同故事,按照纸条上的数字,最后找到妻子。随着妻子的找到,所有的迷底展开,而妻子也成为一个长有奇异肢体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