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20100000004

第4章 历史的本质与发展规律(4)

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自以为密而傲人之疏,自以为专而傲人之散,自以为勤而傲人之惰。若此者,非色取不疑之不仁,好行小慧之不智哉?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势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黄潜善之虏骑渡江而参园悟者奚别哉?

摘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七国学整理社民国二十五年版。

读史有真性,见古人可法可传处,便欣然神往,恨不得与之同堂;见古人可憎可杀处,便怒目切齿,恨不得亲唾其面。读史有真识,当时事势是如此,曰:如此固当;当时事势不如此,曰:必如彼乃得。或设身处地,或略迹原心。异日真人品、真经济,正从此中陶冶而出。

摘自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一二《杂著·读史论断》丛书集成本。

昔者圣人何为而作史乎?夫史者,所以纪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瘅恶而为法戒于万世。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维之也。

摘自戴名世《南山集》卷一《史论》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本(明)朝可云无史,野史家乘既不足信,国史存乎实录。实录者饣希虚之尤也。即如高皇帝实录,建文朝修之,永乐朝修之,其后又再修之。有所修必有所废,毋论好恶是非不得其实,其事之真伪岂足信乎?即一朝,而他朝可知已。夫居史职者固已多非其人,而又非得之耳闻目见;所见所闻者又以避忌爱憎之私乱之,而又非成于一人之手,定于一时之论,虽使邱明复生,其将何以传信乎?

摘自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二七《愿学记二》同治辛未江苏书局本。

凡看史到一番大治乱大变革处,先须立个主意:朝廷施为措置,当是何等;君子出处进退,当是何等;然后见得自家学问浅深与古人行事得失处。不然,尽熟二十一史,临事只是茫然。

摘自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二七《愿学记二》同治辛未江苏书局本。

自古史书多不足信,至本(明)朝史尤不足信。本朝至建文、永乐间,史全不足信。盖缘秉笔邪佞之臣,凡在建文者曲加丑诋;凡在永乐者妄加谄谀,十无一真也。当时屠戮之惨,亘古所无,在野之人无论不敢触忌讳以记其事,亦何敢称述其事以传后人?四五十年之久,遗老已尽,迨乎论定禁网稍宽,则又有若夫子所谓文献皆不足征矣。又何由而知之哉?有识之士,阙疑而不为所诬诳,可也。

摘自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四〇《备忘录二》同治辛未江苏书局本。

《明史》不可不成,公论不可不采,是非不可不明,人心不可不服。关系甚巨。条目甚繁,朕日理万机,精神有限,不能逐一细览,即敢轻定是非,后有公论者,必罪于朕躬。不畏当时而畏后人,不重文章而重良心者,此也。卿等皆老学素望,名重一时,《明史》之是非,自有灼见。卿等众意为是即是也。刊而行之,偶有斟酌,公同再议,朕无一字可定,亦无识见。所以坚辞以示不能(为明史作文)也。

摘自《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卷二一八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一月壬戌。

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或曰:《诗》《书》《礼》《乐》《春秋》,则既闻命矣。《易》以道阴阳,愿闻所以为政典,而与史同科之义焉。曰:闻诸夫子之言矣。“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知来藏往,吉凶与民同患。”其道盖包政教典章之所不及矣。象天法地,“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其教盖出政教典章之先矣。

摘自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页。

唐后史学绝,而著作无专家。后人不知《春秋》之家学,而猥以集众官修之故事,乃与马、班、陈、范诸书并列正史焉。于是史文等于科举之程式,胥吏之文移,而不可稍有变通矣。间有好学深思之士,能自得师于古人,标一法外之义例,著一独具之心裁,而世之群怪聚骂,指目牵引为言词,譬若猵狙见冠服,不与龁决毁裂,至于尽绝不止也。郑氏《通志》之被谤,凡以此也。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71页。

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盲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4页。

学《史》、《汉》而流为偏枯、横梗、决裂、秃率诸弊,不如其读《唐》、《宋》。学《唐》、《宋》而蒙瞀捕索,或趋步钩搨,汨没灵性,不如其看近人。辛苦斯道者,必不以此言为过也。《刘光弟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1页。

查中国历代编纂国吏之机关,均系独立,不受他机关之干涉,所以示好恶之公,昭是非之公,使秉笔者据事其书,无拘牵顾忌之嫌,法至善。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焜耀宇内,昭示方来。《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8页。

凡著书贵宗旨;作史者,将为若干之陈死人作纪念碑耶?为若干过去之事作歌舞剧耶?殆非也;将使今世之人,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也。故泰西之史,愈近世则记载愈详。中国不然,非鼎革之后,则一朝之史不能出现。又不惟正史而已,即各体莫不皆然。故温公《通鉴》,亦起战国而终五代。果如是也,使其朝自今以往,永不易姓,则史不其中绝乎!使如日本之数千年一系,岂不并史之为物而无之乎!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32年版。

(司马)迁(班)固两体之区别,在历史观念上犹有绝大之意义焉。《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汉书》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而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夫史之为状,如流水然,抽刀断之,不可得断。今之治史者,强分为古代、中世、近世,犹若不能得正当标准,而况可以一朝代之兴亡为之划分耶?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第十六册中华书局1932年版。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者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1987年版第10页。

要之自有左丘、司马迁、班固、荀悦、杜佑、司马光、袁枢诸人,然后中国始有史。自列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矣。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教学法》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25页经验之为物,固非有普遍及必然之确实性者也。天下大矣,人类众矣,其为吾人所经验者,不过亿兆中之一耳。即吾人经验之中,其孰知其父母及其人之性质、知力者,又不过数十人中之一耳。历史亦然。自有史以来,人之姓氏之纪于历史上者几何人?又,历史上之人物,其性质、知力及其父母子弟之性质、知力为吾人所知者几何人?即其人之性质、知力与其父母子弟之性质、知力为吾人所知矣,然历史上之事实果传信否,又吾人之判断果不错误否,皆不可不注意也。以区区不精不详之事实而遽断定众人公共之原理,吾知其难也!

摘自王国维《静庵文集》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82页。

(第三节)史法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8页。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10页。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摘自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70页。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25页。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摘自《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7页。

学者多称(孔子)七十子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摘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26页。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

摘自《史记·太史公白序》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319页。

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正可类工巧图缋,竟无得也。常渭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摘自《宋书·范晔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30页。

(北魏孝文帝)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

摘自《魏书·高祖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6页。

古之史者辩道,今之史者耀文。

摘自王通《中说》卷上《事君篇第三》丛书集成本。

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1页。

《国语》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内传》,或重出而小异。然自古名儒贾逵、王肃、虞翻、韦曜之徒,并申以注释,治其章句,此亦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14—15页。

《史记》家者,其先出于司马迁。自《五经》间行,百家竞列,事迹错糅,前后乖舛。至迁乃鸠集国史,采访家人,上起黄帝,下穷汉武,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合百三十卷。因鲁史旧名,目之曰《史记》。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东京著书,犹称《汉记》。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18页。

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46页。

《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雄曰譔,刘晒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史官所撰,通称史臣。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时者,则总归论赞。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8l页。

然固之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序,历然可阅。蔚宗《后书》,实同班氏,乃各附本事,书于卷末,篇目相离,断绝失次。而后生作者不悟其非,如萧、李,南、北《齐史》,大唐新修《晋史》,皆依范《书》误本,篇终有赞。夫每卷立论,其烦已多,而嗣论以赞,为黩弥甚。亦犹文士制碑,序终而续以铭曰;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苟撰史若斯,难以议夫简要者矣。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83页。

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106页。

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9年版第136页。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弛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夫以身没之后,地名改易,犹复追书其事,以示后来。则知身生之前,故宜详录者矣。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9年版第143页。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书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居,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摘自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1979年版第153页。

同类推荐
  • 小事成就大事

    小事成就大事

    世界一流企业的杰出员工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能够抓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饶有哲理的故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关键的人生和工作准则: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
  • 读者文摘(下)

    读者文摘(下)

    我拥有的教学条件简陋,专职神父仅我一人,好多事情需要教民们帮忙。维拉斯就是教堂的热心人,他50多岁,身强力壮,是一个干体力活的工人。他对教堂的大小事务都特别关心,经常主动义务帮工。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 20~30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20~30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本书分为八辑,内容包括:假如一切都失去、做一棵晒不死的马蹄莲、生命里的大石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让自己站得更高等。
  • 熟男向左熟女向右

    熟男向左熟女向右

    熟,代表这饱满和成长的完成。以熟男形容男女,则有着不同的意味,它代表的是成功,也是转型的转折点。在达到社会认可的地位之后,熟男该如何应对在金钱和地位都充足后带来的情色、权柄、贪欲的诱惑?熟女又该如何在以色示人时期结束后展现自己别样的魅力?
热门推荐
  • 我与小白

    我与小白

    每个校园都有校草和校花,我们总是将他们说成神仙眷女但是,谁说校草一定就是校花的,谁的还不一定捏。。。。这是一个轻松宠溺的小说文,来张嘴,82年的黄金口粮呈上。。。
  • 起源虚假世界

    起源虚假世界

    无知的世界,一切是真实还是虚假,世界的起源,痛苦的现实,少年一点点摸清这可悲的世界。
  • 驭天赋

    驭天赋

    这是一个充满了东西方混合文化的异世大陆——欧比斯我们的猪脚单薄的身躯背负着解开人类封印的重担,茫茫的大陆不知何处是家。红尘的牵挂,命运的安排,是使他带领人类走向辉煌,还是湮灭于异族的镇压。苍龙遨游,雏凤落羽,淡淡的墨香飘逸于人间。小殇是新人新书,不求能成为大神,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陪伴大家走好每一步,点点滴滴都会铭记在我的心里。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小殇感谢各位大大的支持与厚爱!!!
  • 叫我阁主大人

    叫我阁主大人

    凌有衣的父亲是个很厉害的人,一手建立了专门接受各种委托的侠隐阁,而且打点有条有理,然而坑爹的是,这家伙带着一帮高手跑了,偌大的侠隐阁就剩凌有衣一人,不得已之下,就只能走向招募小伙伴,一起复兴阁楼的道路咯。日子过得有点无聊,好在有个死党可以吹牛互撕,没事得到凌家的传承,意外获得兵解的能力,关键还能与兵器聊天,倒也不寂寞。这是一部日漫风格的玄幻小说,无系统,主打剧情流。搞笑,温馨,热血,一切应有尽有。装逼打脸:“你确定你们三个能凑成一桌打麻将?”
  • 万界最强背景

    万界最强背景

    林墨尘自踏上修行之路起,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越发的觉得自己的背景深不可测。
  • 换世悲歌

    换世悲歌

    “除了我们这些旁观者,居然没人意识到人族的文明已经在‘今天’逗留了太久。众神封天已经过去了三千年,现在的世界和两界众神之战前根本没什么区别,不该这样下去的。”“强者们还在演绎着新的传奇,但却依然和万万数的普通人没有关系。”“众神没能承担起他们应承担的职责,他们应当引领众生,却保持缄默。”“我们应当打破这一生不变的世界、推动这停滞不前的时代!”……“失败了,是我们过分狂妄了……”“愿换世的火种长存于世,即使后来人并不认可我们的方法和我们的路。10010,这是你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任务。请坚守,我们……我一定会回来重启换世试验场!”——以上摘自换世试验场寻路人们的部分留言,最后截止时间距今九千五百一十三年。
  • 我也是个契约者

    我也是个契约者

    2013年,东京。这里有一种新型人类,叫做契约者。而我,也是契约者。代号:YH-302,灰
  • 穿越妻主太腹黑

    穿越妻主太腹黑

    女尊文,架空时代,女尊男卑,男女外貌与现代无异,不过就是男子服用胎果以后会孕育生娃,产娃以后,体力精力会大不如前。前世,璎宁被那个男子所害,断了腿,毁了一生。一朝穿越,再次见到之时,璎宁求娶,新婚之夜,男子被斩断双腿。一时,全朝野轰动。 月宫之内 “你明知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祁南弦是无辜的。” 只不过是因为脸长得一样而已! 璎宁闻此,眸光冷冷,“无辜?”尾音上扬,“他长了那样一张脸,就有罪!”
  • 十年的那次约定

    十年的那次约定

    偶然之间的相遇,在眨眼之间抓住了白衣翩翩,低头梨涡显得你,自以为这个擦肩,是前世五百年的凝眸换来的今生的这次偶遇偷偷的窃喜,执着的痴迷,用尽全身去投入这来之不易的缘分。期待吧……
  • 天启者时代

    天启者时代

    第二个千禧年。 世界发生剧变。是“感染”还是“进化”?是致命的“剧毒”还是通向新世界的“钥匙”?旧人类与新人类,科技与超能力,是共存还是毁灭?卡巴拉之树,失乐园,使徒,弥赛亚教团,塔罗会……光与暗、剑与花、血与火的交织。“可是这一切跟我这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有什么关系呢?”苏澄一边吃着巧克力棒一边发着呆,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