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21200000002

第2章 序章

什么是佛教

佛,即是佛陀,源于梵语的音译。其意义是指觉者或智者。觉知各种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就像睡梦之中觉醒一般,称做觉悟。自己觉悟之后,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智慧圆满,功德无量,这才称做“佛”。

悉达多太子断绝一切烦恼,悟道成佛之后,即自号为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只是众多过去、现在、将来三世诸佛中的一位。在大乘佛教的理论里,只要人能断除烦恼、悟彻心性本源,都能成为佛。因此,佛不是特指释迦牟尼。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

佛教认为自己本不是宗教,认为“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韵教育”,认为释迦牟尼佛原本是一位杰出的智者。伟大的导师;通悟了人生韵道理;从而教化弟子,普渡众生。但今日中国的寺院大多只是供佛念经;修行福报;而误解了佛教本义,极少悟道,善男信女们则多是烧香拜佛、求财求子、希冀菩萨保佑,如此一来,佛教确实就是一种宗教了。

佛教诞生的背景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气候型从热带到温带,变化多样。这里的气候于湿季分明,在湿季也即雨季来临之前,还有一个热季,也很突出。一年只分这三个季节,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人们认为,这样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人们喜欢思考而较少行动,容易激发神奇的幻想。

依据宋代高僧普济的《五灯会元》所列的释迦牟尼佛传的记载,佛陀生活的年代为公元前566年—前486年,他与中国的孔夫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同时代的人,那个时候,古代印度正处于一个空前的经济发展时期。不过当时的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多国林立、互相征伐。据说远古印度文明也曾经有过统一的大帝国,但后来遭到外族的入侵,便没落了。和中国不同,印度人对于历史记载不感兴趣。连外族入侵这样重大的事件也查无实据。现在的人们推测,大概是从高加索和中亚一带,有一支游牧民族,叫做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侵入印度,带来了以吠陀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后来,雅利安文化跟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婆罗门教,其最高的信仰是梵天(相当于最高的神或上帝)。这主要是因为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雅利安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王朝——保法拉帝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宗教文化。

保法拉帝国把古代印度从原始社会带入奴隶社会,进入了一个英雄时代。根据教义,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世袭僧侣,属于最高等级,刹帝利是王侯武士,执掌世袭的军政大权,属于第二等级,吠舍是从事农工商的普通劳动者,属于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都由自由的雅利安人组成。此外就是第四个等级——首陀罗,专门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他们基本上是被雅利安入所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后来就慢慢沦为奴隶了。根据教义规定,四大种姓乃是神造,不可改变。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原人就是梵天)唱道:

太初之世,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生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在这种严格的种姓制度下,出身高贵的人连低贱种姓的人烹制的饭菜,触摸过的水都不得享用,更有甚者,出身高贵的人,莫说身体和衣裳被触摸,连屋门、院子门都不让种姓低贱的人进去。据传,在印度婆罗门的教法十分严格的时期,低贱种姓的人甚至没有居住城市的权利。低贱种姓的人若诋毁了高贵种姓的人,便会惨遭往口中灌铁水;沸油活活弄死的酷刑。这些在古代名为《摩奴》的法典中也有明确记载。

保法拉帝国在大约公元前9世纪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点,之后便趋于衰落,走向分裂。婆罗门教也日益趋向保守,缺乏初期那种生气勃发的创造力了。而婆罗门教外也兴起了强大的异端思潮,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沙门集团的思想,包括佛教所说的六师外道。终于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两大思潮对峙的局面:一方是正统的婆罗门教,一方是各种“异端”的沙门思想。此时,佛教便在人世间诞生了。

佛教的创立

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位先哲圣人。

关于佛陀的生平,历史上有着参差不齐的记载,都疑莫能明。最集中的反映有两点:

一、释迦牟尼是十九岁出家,还是二十九岁出家?甚至还有二十五岁出家的说法;

二、释迦牟尼是何时悟道成佛的?一说三十岁,一说三十五岁。

至于其他各国的佛教,在各种传记中都有不同的说法。

其实,出家是在十九岁也好,二十九岁也好,即使不甚准确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佛陀的教理,教义俱在,并无损于佛陀传教的精神。不一定要考究出家,成道的年月。因为释迦牟尼第一次传播佛法,佛教称为“初转法轮”。“轮”是印度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形状像轮子的武器。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统率天下的大王叫做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出世时,空中就出现金轮,预示他前途光明,所向无敌。这是多灾多难的印度人民向往天下太平的一种理想。这里用金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一切不正确的见解都会被法轮破碎,所以把佛说法叫做转法轮。

臂陈如等五人闻法之后,恍然大悟,随即皈依释迦牟尼,成为最早的佛门弟子,这就是后来最有名的五比丘。释趣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从那时起,佛教就建立起来了。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开始具备了“佛法僧三宝”。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佛法是宇宙的真理,佛僧是奉行真理的人。这三者能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世间最难得、最受尊重的。鹿野苑初转法轮,佛教具备了教团领袖、理论纲领和参加信奉的人员,所以说从此佛教建立起来了。此后,释迦牟尼率领弟子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传教活动。

释迦牟尼传教的地区,主要在恒河漉域的中印度。他的直传弟子分散到四方游化,活动地区和影响就更远了。释迦牟尼居住时间最长、与他教化关系最深的地方是摩竭陀国的王舍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和灵鹫山是他重要的说法布道的场所。还有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园精舍,也是他说法布道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摩褐陀国的王舍城。在他八十岁的时候,离开王舍城向北方游行,做最后一次游行教化。来到南末罗国的婆瓦村时,病情转重。最后,释迦牟尼来到拘尸那伽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洗浴了身体,在河边的娑罗树林中,头枕右手,面向西方,侧身西卧(后来所有佛的涅槃都用这种姿势),进入涅槃。

关于释迦牟尼的涅槃日,北传佛教一般认为是我国农历二月十五日,南传佛教则认为是公历的五月四日。

佛教流传简史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被称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由于佛陀生前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由此有了教派的分裂。约在佛灭度后一百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一百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技人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和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逝世后约五百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辩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是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逝世后约九百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的奠基人是无著和世亲。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的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干部论师”。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上,佛教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法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向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来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人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薄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公元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和蒙古。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懦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公元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同类推荐
  • 禅师的米粒

    禅师的米粒

    痛苦和幸福常常只是你内心个体的体会,让你的心变得开朗豁达是承受这些体验的心须,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痛苦和欢乐的关系。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本性禅师认为:至善,是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种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这至善,是世俗伦理与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纯美也就有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人类,毕竟是世俗的。趋向善,抵近善,需要过程、形式、方法。佛家给我们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闻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中,慈悲为先。而儒家,给出的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间,以仁孝为先。而基督教给的径,则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么待人。此际,以博爱为先。本书以此种方式,探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爱恋与婚姻。回归这一切的本源,衡量这一切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否趋向善。我们从书中看到一位禅师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本书展示了马丁·路德求道的心路历程,论述了他在对传统学说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的实证中获得塔楼体验,实现神学突破,进而建立十字架神学的过程,分析了他在其“宗教改革四大著作”中阐述的更完善的神学思想。除此之外,还描述了他为捍卫自己发现的福音真道而与罗马教廷对抗,最终开宗立派的过程,并论述了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农民起义、激进的改革派的分化及其与当时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多角度地展示了其颇有争议的形象。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猛龙忍法帖

    猛龙忍法帖

    孟搏站在须佐能乎的肩上,俯视着眼前黑压压的军队,他轻蔑地撇了撇嘴,不屑道:“哼,你们这是要跟哥玩人海战术?呵呵呵,我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真正的人海流。”话音一闭,孟搏双手一合快速结出几个手印,口中高喝:“忍法?超影分身术”。一刹那间孟搏的四周忽然出现上万个分身,孟搏大手一挥,“进攻!”
  •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本书摘取三百余首古诗词中花草诗篇,结合花卉名字的由来,以雅致飘逸的笔调,记录了花草在诗词中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它们情感交织的典故。重拾对大自然的向往,体悟花与四季之美。
  • 容易思念你

    容易思念你

    片段一:“何思源我发现你真的什么都会,你有不会的东西吗?”“我不会停止爱你。”片段二:“何思源你是不是故意的?”“不,我是你的。”片段三:“慕容。”“嗯,怎么了?”“Themoonlightstandsformyheat!”片段四:“容容你是我的唯一,我是你什么?”“你是我的唯一的男人。”本故事纯属虚构!
  • 擎天仙侠传

    擎天仙侠传

    天降奇宝,人间纷争起祸乱。五灵废根,相克不相生,遭人唾弃。得遇仙缘,且看一个废根少年如何崛起,又如何在这乱世中力挽狂澜,拨乱反正。
  • 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修真

    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修真

    “寒风啸,战鼓擂。”亡灵大军压入疆土,岚风派老祖凌源静坐东阿山,睥睨一切,与亡灵君主决一死战,双方化身战神,毁天灭地,散仙之间的战斗,打的天地分崩离析,灵气溃散,那一战世间分裂,唯一的两位散仙魂飞魄散从此不复存在........
  • 柯契亚

    柯契亚

    这是柯契亚族与诺亚族的宿怨,也是他与他的同仇。那少年没有停留,背上大剑继续了一如既往的流浪。
  • 清穿四爷的祸水妖妃

    清穿四爷的祸水妖妃

    这是一个靠烙大饼种田养鸡,成为宫斗扛把子的宠妃歪传。穿到大清成了连狗都嫌弃的恶女假千金。年瑶月自始至终都是化着最粉的妆、露着最甜的笑、干着最狠的事儿。上有心里啥都有,唯独没有四爷的佛系福晋。下有环肥燕瘦,每天都想干掉她上位,打她崽崽,花她嫁妆,霸占她男人的娇媚小妾。怎么办?宫斗她不会!宅斗她也不会!某男将小女人环紧,宠溺说道:“别怕,爷会!”一不小心就走上被冷面君王独宠的不归路。群臣纷纷死谏:皇上!您的大清要亡啦!!四爷胤禛扶额:那就…让朕的大清亡去吧……她是大清被抹黑最惨的妃子,没有之一!她是胤禛最爱的小年糕,无二、独一!祸不单行,她还莫名躺在一个奇葩群里。人家进的都是红包群大神群,而她却进了个满是祸国妖姬的坑货群!群主还是个喜怒无常的精分患者!这群没法呆了,嘤嘤嘤.....谁能告诉她怎么退群?【高岭之花腹黑醋王四爷VS杂草生长软萌祸水妖妃】
  • 我们重生了!

    我们重生了!

    一直觉得有了孩子,两人之间才会有关系她爱了他整整十年,结婚五年却因为一个孩子走到尽头重生一次,回到认识之前这一次,本姑娘为了自己活,渣男滚蛋!
  •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1世纪金牌医生穿越成废柴嫡女,被亲爹和未婚夫扔进瘟疫村。既然世人骗我,欺我,害我!那她就:毒他,辱他,灭他。看她除瘟疫、治难疑、整恶亲,戏王爷,医手遮天,傲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