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11

第11章 探索比较文学教材的新类型(4)

如何实现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与相关要素的协调一致?又如何实现整合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而建构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的跨文化研究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共同意愿?只有让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建构于统一的认识论之上,让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认识论统一到跨文化研究的认识论之下。否则,我们的学科体系只能是“天下天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各自独立,或者说只能从独立的角度来建构与理解跨文化研究。由此可见,认识论的明确乃当务之急。比较文学认识论或学科风骨的建构之所以要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本身便构成了对异质的西方文化的对应互补,而来自西方的比较文学又正是为补救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学科细分、学术研究自我中心的局限而有,从而使中国文化的认识论成为西方文化认识论的他山之石;其次是因为中国比较文学言说的首先是中国的文化存在;再次是因为对西方认识论的认同必然导致对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照单全收,所谓跨文化也就成为多余,中国比较文学作为国际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第三阶段之说便难以成立。

基于上述认识,针对上述问题,我尝试着提出了总结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元暨多元主义”学科风骨及其四要素或四个层面:“一元暨多元、二元互包互孕”的哲学理念、“青睐天人物我合一、相反相成”的认知模式、“习惯以非我的话语言说自我”的表述模式与意义生成模式、“倾向圆象思维、太极思维”。据此整合“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为以“传受变异研究”、“异同比类研究”、“阐释发明研究”三大子方法在内的“会通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于语际关系、族际关系、国际关系、科际关系等各种“文学关系”,进而提出涵盖开放、包容性,边缘、整合性,比较、参照性,跨越、会通性,致力于务虚用无的“无用之用”的学科特性等。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教。

陈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于提高比较文学

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我们这次大会的重点之一是讨论如何提高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些年来,教学研究会的许多老师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每次开会都把这个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大家不断交换意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几年来,终于形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集中表现在2005年太原会议上部分理事提出的两个提议中。现在,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形成这两个提议的一些想法,对它们作一些说明。

一、要分清层次,明确目标

所谓分清层次,指的是分清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学的层次。

这是针对比较文学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的。我们的老师都重视提高教学水平。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生教学的开展,我们对比较文学原理的研究更加重视,不断钻研,不断深化,在学科原理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一种偏差,那就是纯理论的探讨过多、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重视不够。我们在对比较文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引进了各种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课程内容变得越来越抽象。对研究生教学来讲,这样做也许是需要的。可是,当我们把力量集中到这方面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本科生教学的研究和思考。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本科生教学上也是过多地求高求深,有时把研究生教学的内容搬到了本科教学上,教学内容偏深偏多,脱离了本科教学的实际。正如有些老师所感觉的,在比较文学教学里,本科生与研究生似乎没什么区别。还有的老师说,本科的比较文学基础课应该教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心里没底,只是随自己的想法去做,或者跟着某些教材走。有的老师说得更尖锐一些:比较文学的教材变得越来越空泛,几乎成了“比较玄学”。我们的老师出于好意,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片面地求高求深,客观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要看对象,内容的深浅程度要看实际需要,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如果内容偏深,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好接受。有的学生甚至反映,学完比较文学,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比较文学。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区别,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目标。根据这样的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考虑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我们《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

大学本科的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属于不同的层次,应该有所区别。研究生教学是培养比较文学的专门人才,是专业性的教学,所以要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然而,在本科生的教学体系中,比较文学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众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其学时一般只有三十几个课时;比较文学教学只是基础性、普及性的教学。所以,对大学本科教学来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原理的探讨搞得多么深奥,体系搞得如何完整,而在大学生是不是真正弄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明白了学习比较文学有什么必要,进而喜爱这门课程,有兴趣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之中。总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比较文学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在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材编写等各方面,都应有各自的标准,不能混为一谈。

在这段文字里,提出本科的比较文学教学是“基础性、普及性教学”这样一种看法。这是与研究生教学相对而言的。研究生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打好底子,对学科原理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再说,他们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比较文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入学后再学是为了从理论上加以深化。所以,研究生比较文学原理的教学,强调的是学术性和理论探讨。但是,对本科生来说,他们学习比较文学并不是为了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为了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完备。再说,比较文学是他们初次接触的一门学科,他们从零开始学起。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比较文学的课时不多,一般是一个学期三十几节课。这样的目的,这样的基础,这样的条件,决定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区别——他们只能学一些最基础的入门的知识。如果说,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是专业性教学,那么,本科生教学就是基础性、普及性的教学。这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分清层次,不是说其中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是为了更好地认准对象,更好地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呢?《建议》提出这样一种意见:

对大学本科教学来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原理的探讨搞得多么深奥,体系搞得如何完整,而在大学生是不是真正弄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明白了学习比较文学有什么必要,进而喜爱这门课程,有兴趣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之中。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弄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二是“明白了学习比较文学有什么必要,进而喜欢这门课程”,三是“有兴趣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之中”。这样的目标似乎不难达到,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比较文学,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课时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说清学科的基本原理。在当前有关比较文学理论的争论不断发生的情况下,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说到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那就更难一些。比较文学本来是一门饶有兴味的课程,记得在学科复兴之初,只要有老师开比较文学课程,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新鲜,学生们带着好奇心而来,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能把他们已经学过的中外文学知识统领起来,用一种新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他们感到有启发,很开窍。这也是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是它一直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可是,如果我们把这样一门课程搞成纯理论性的课程,引进许多哲学概念和文学理论概念,讲课又多是理论推导,那就会把一门生龙活虎的课程搞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就对它不感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喜欢一门课程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只有当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时候,他们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为了对付考试,为了分数,学过就忘。一个学生学过比较文学课程之后,如果仅仅记得一些名词概念,考试过后,统统忘掉,那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如果学生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把他们过去几年学过的中外文学知识都调动起来,试着用比较文学的一些原理进行思考,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比较的意识,已经开始入门。这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这样三条:第一,大学生能学到一些必要的入门知识;第二,他们能喜欢这门课程;第三,引导他们能打通所学的中外文学知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二、本科生的比较文学可以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根据以上的目标,大学本科的比较文学课程应该是什么性质的一门课程?到底应该教哪些内容?在《建议》里,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一些想法。这里谈的是比较文学基础课,不是选修课。选修课比较灵活,另当别论。

一般来讲,我们过去理解的比较文学基础课,属于概论性质,讲的是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但是,从中文系的实际出发,从比较文学的特点出发,从我们刚才设定的目标出发,如果把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课程限定在讲解学科原理,并不妥当。学习比较文学当然首先要懂得它的基本原理,但是,对大学本科生来讲,只要有一些基本的入门知识,也就够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国际的视野和自觉的比较意识,能把他们领进比较文学的大门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单纯讲概论是不可能达到的。抽象的理论讲得再多再深,学生只是在理论的层次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是不可能把他们领进比较文学大门的。所以,我们建议,在比较文学基础课里,引进文化史文学交流史的内容,把本科生的比较文学基础课讲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比较文学本来就是文化交流和文学交流的产物,它的主要价值也在于此。所以,要想真正懂得比较文学,真正领会它,掌握它,不在懂得多少比较文学的名词概念,而是懂得它在文化交流和文学交流中的作用,进而为我们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同样,要想真正学好比较文学,也必须把它还原到文化交流和文学交流的实际当中去。所以,我们认为,在本科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有必要让大学生学一点有关世界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学交流史和中外文学比较的常识。

在学习比较文学之前,他们学过中国文学史,学过外国文学史。不过这两个方面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我们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跨出中国文学的范围,能够放眼世界,用一种国际的眼光,在中外关系上进行比较和思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讲一些世界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学交流的历史知识,讲一些中外各种文学比较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也就是在他们眼前展开一幅世界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长卷,把他们引进这个领域里面来。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学习收获大;实践也证明,这是培养他们的国际眼光和比较意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比起空讲道理,泛泛地论证比较研究如何重要,其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在《建议》里专门列出一条,也就是第二条: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和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我们认为,在引导学生学好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之外,加强有关文学交流(特别是中外文学的交流)和中外文类比较(包括中外诗歌比较、中外小说比较、中外戏剧比较,中外散文比较等)等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在教学大纲中专设两章(第三章中西各体文学比较例释,第四章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在新编的教材里,这两章占有的篇幅相当大,每章大约五万字,共有十几万字,几乎占到全书的一半。尽管这还是概述性的介绍,然而比起讲原理的章节来,它们显得丰满多了。

当然,这样一来,比较文学就不再是单纯的“概论”性质的课程,成了概论、文化交流史、文学交流史三者综合的课程。这也许是有效提高比较文学教学质量的好办法。为了名实相符,我们可以把课程名称定为“比较文学基础”。

关于教学内容,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学科原理和学科发展的一些争议。

比较文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有关学科原理的争论很多,而且不断有人提出新问题。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讲到比较文学的意义,有人认为这门学科已经死亡,那还有什么价值,谈什么意义?讲到比较文学的定义,争论就更多。讲到中西文学比较时,中国有没有史诗?中国的那种大团圆结局的悲剧算不算悲剧?等等,对这些争议应该怎样处理,是不是应该列入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实践过程经常碰到的事情。置之不理,不可能,事实上学生也关心这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意见,但是,基础课终究不是学术讨论,而且课时有限,无法展开这样的内容。既不能回避,又不能展开,我们只能适当联系,量力而行。所以我们在《建议》里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今日所出现的不同声音,学术界对比较文学的不同期待,国内比较文学在复兴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比较文学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等,既是比较文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当然不可回避。我们可以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将当前比较文学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但是,这些问题理论性较强,而且一时不好作出结论,我们只能适当联系,量力而行。

当然,这样做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特别是不能满足那些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学生的要求。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是好事,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给以满足,譬如介绍一些有关的读物,进行课外辅导,安排专题讨论,组织学习小组等。

三、采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类推荐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贝姨

    贝姨

    乡下姑娘李斯贝德不如姐姐阿特丽纳漂亮,因此总是抱怨姐姐的好运气:阿特丽纳嫁给了巴黎的于洛男爵,李斯贝德却在一日日重复的活计中蹉跎成老姑娘“贝姨”。一位自杀的青年艺术家文赛斯拉·史丹卜克被贝姨救下,依靠贝姨的积蓄学习雕塑,也因此被有着变态控制欲的贝姨牢牢地看管着。文赛斯拉偶然结识了阿特丽纳的女儿奥当斯,两人情投意合。贝姨得知此事,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起,她勾结风流的交际花华莱丽,从贪图美色的于洛男爵入手,对阿特丽纳一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 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

    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皇帝,教皇帝治国理政的教科书,但他所记录的这些往事所反映的做人做事的方法放在现代也毫不落伍。除了对领导者与管理者有借鉴意义之外,于我们每个人的修身处世也大有裨益。历史就像一盘巨大的棋局,虽然弈棋之人已经远离,所幸有司马光这样的人记录下他们所走的每一步,我们坐在棋枰旁,就可以在变化万端的棋势之中通晓棋理,明白胜是如何胜、负是如何负。当我们自己步入棋局之时,便不会再感到一片茫然,不会不知从何处落子。
  • 绝望者的盼望

    绝望者的盼望

    耶路撒冷的人本是最大恶极的罪魁,却首先蒙恩。这是为什么呢?绝望的人啊,请不要绝望,请听班扬一言,振作起来,抓住给你的盼望。
  •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

    个人散文随笔集,共四十多篇,分四喜记忆、人生天地、清风不识三部分,内容有记忆童年江南四时的自然生活画卷,有讲述旅行的见闻和感受,也有叙写阅读或观影的体会。作者用朴素的笔触清新的文字将这些人生中琐碎细小的感触和朴素简淡的事物书写了下来,通过这一组组真实纯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为文的技巧,做人的觉悟,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热门推荐
  • 糖果涵在嘴里

    糖果涵在嘴里

    认识.喜欢.爱上.崩溃.堕落.还好有你在.
  • 梦尽恩怨

    梦尽恩怨

    他叫锋刃,他不善于表达自己。他有一个兄弟,他叫寒冰,这个故事,就从他们的恩怨开始,也因他们的恩怨结束……
  • 首席结婚吧:旧爱归来

    首席结婚吧:旧爱归来

    〖本文已弃〗〖本文已弃〗〖本文已弃〗实在是对于各位看本书的读者感到抱歉,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但是我却没有认真的去完成这本书,对大家造成了烦扰,我在此向大家说声抱歉。马上我就要开学了,我会用心的去构思将来我要去完成的书。谢谢!
  • 法天武域

    法天武域

    谋天下之先,武尘寰之最。盛武时代,世间强者为离火、息壤、真阴之水、无是之风相互争夺不休,而在尘嚣之外,一株周陶之木悄然生长着……九百年后武学衰微,一个孩童的小拇指被斩去,埋在周陶之木的根下。步武、开阳、大宗师、化道,步步走上顶峰。只是,你能留下明月,明月却留不下你。那痛,从九百年传来,带着沧桑的黯哑,你感觉到了么?你还寻的到么?PS:写权谋,诡计略多一点。设定偏向中武世界,打不爆星球,活不过纪元。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之黑绝有了弟弟

    火影之黑绝有了弟弟

    不知多少年前,这个世界上从天而降一个人—大筒木辉夜。她生了两个儿子,羽村和羽衣,并且把自己的查克拉传给了他们。当羽村和羽衣长大后,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去到了辉夜说的禁地—神树周围。发现村民们被当成了神树的养料,也发现了辉夜的计划。她企图吃掉神树,也就是十尾的查克拉果实,从而获取强大的力量。从此两兄弟决定一起对抗辉夜。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很久。终于在一个晚上,两兄弟用出了六道地爆天星,将辉夜封印。但是在封印时,两团黑色的东西从辉夜袖口飞出,一个是黑绝,一个是—灰绝。(不要在意人物名字了啦,我是作者我说了算!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巫皇万岁

    巫皇万岁

    残破宇宙,零落诸天;炎黄不老,轮回始终。丑少年以身为器血为引魂为祭,养巫祭巫成巫!世家棋子吞血丹明轮回,志立鱼化龙毒;癫狂少年战凶顽饮蛟血,始知天外有天;荒梦世界勾邪寇释魔凰,巫成见道先天;器王传承,葬蛇龙掌刀枪仰望大道苍茫;美人有计,我持镜花照影,惜卿入梦偷心盗情;先生放狠,我纵巫傀逞凶,刀枪箭冷有种别跑!